社会工作介入整村统筹土地整备的社区重建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xu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整村统筹土地整备的社区重建包含极其丰富的内涵,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社区人文环境的保护和传承、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分析社会工作介入整村統筹土地整备中社区重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整村统筹土地整备中社区重建的路径。
  关键词:整村统筹土地整备;社区重建;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08
  1 整村统筹土地整备的社区重建
  土地整备是城市存量土地二次开发一种路径,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是目前重点探索的一种土地整备类型。与传统土地整备相比,整村统筹土地整备针对的对象是一个完整的行政村辖区范围,从整体上谋划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整体规划、整片改造、分步实施,整理后的土地及开发收益由政府、村集体和居民共同分享。
  整村统筹土地整备的社区重建实现的不只是一个社区的建筑重建,还“包涵了历史传承、文化延续、经济发展、权利完善、社会治理、环境提升等更为丰富的内容。”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人文环境的保护与传承,对社区中优秀文化、社会网络、生态环境要实行保护与传承,以留住回迁居民的乡土情。二是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满足回迁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 社会工作介入整村统筹土地整备中社区重建的必要性
  2.1 整村统筹土地整备的利益关系协调需要中立的第三方力量介入
  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对原农村土地二次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整村统筹土地整备通过政府与社区算大账、社区与居民算细账的方式,解决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分配。
  由于居民与政府、开发商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关系,居民倾向于认为政府、开发商、村干部之间是“一丘之貉”,有侵占自己利益的嫌疑。政府、开发商、村干部的公信力受到质疑,造成了他们在面对居民不接受搬迁补偿协议时往往无所适从。这时,中立性角色的第三方力量社会工作的介入就显得非常必要。社会工作者因为其相对的中立性而更易得到公众的信任,可以对居民进行政策的说明解释工作。由于社会工作者作为无既得利益的第三方,其立场是中立的、公正的,不偏向于任何一方,其所作所为均为维护各方的最大利益,社会工作者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其介入到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利益关系协调中具有他方难以企及的专业优势。
  2.2 社区人文环境保护与传承需要专业性力量的介入
  整村统筹土地整备的社区重建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忽视了社区人文环境保护和传承,拆散了居民,失去了文化,对原社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造成了破坏。“搬迁与回迁过程也是村组、家庭打乱重新分配的过程,原来聚族而居(宗族)的习惯被打破,‘准亲属关系’的邻里关系遭到破坏。原来院落式平房中的院落及主屋中的堂屋具有公共空间的开放性质,方便人们的交往,而多层或高层公寓式设计使得住宅成为家庭生活的私密性空间,人们不愿到楼上或楼下去。”回迁者实际上被“原子化”了,家庭生活越来越封闭化、独立化,社区中人与人的关系渐趋冷漠、生疏,结果就是新社区向“陌生化”社区演变。
  在原社区文化中,家文化占主导地位。家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载体,如祠堂、族谱、村宴、祭祖、家规、家教、家训等,蕴含了以德为先、以和为美、守望相助的精神内涵,具有舆论监督、整合社区的功能,有其独特的生命力。随着物质文化遗产的拆毁和社区人际关系的陌生化,家文化也面临消亡的风险。
  社区人文环境的破坏造成回迁民众社区认同感、归属感的流失和社区共同体意识的淡化。“没有社区共同体意识,一个社区只能是一个空间概念,只是人们暂时寄居的地方。”从社区人文环境保护和传承的角度来看,社区重建需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的介入。比如,如何甄别原有社区的优秀文化,并保护、更新、发展这些有价值的文化载体;如何保留社区亲密的人际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守望相助的精神,重塑一个生活共同体。在这些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协助政府、社区开展相关工作,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作用。
  3 社会工作介入整村统筹土地整备中社区重建的可行性
  3.1 社会工作的利益关系协调功能
  关系协调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之一,可以在调协利益关系上发挥积极作用。第一,社区和居民作为搬迁补偿协议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做好政策的宣传与解释工作,取得居民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显得分外重要。社会工作者以其柔性的力量,通过情感交流、平等沟通等人性化的方式解读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政策的目的、意义和好处,实现以情服人、以理动人,让人“心服口服”。第二,“个别化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原则”。对于不愿意配合签约的特殊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深入个体生活中把握他们个性化的需求与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心理干预,减少其心理失衡和不满的情绪,使其在恢复平静下理性分析利益得失,从而预防和化解利益矛盾。
  3.2 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社区营造针对的是传统特色村落逐渐消失、社区疏离、共同体意识淡化等问题,通过空间建设和社会性的培育,建立居民与环境、居民与居民之间的社会心理联系和社区认同。”
   由此可见,整村统筹土地整备中社区重建的问题正是社区营造所针对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运用社区营造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如仙娘溪村作为广州市政府购买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试点,驻村的社工通过社区营造将贫困村再造为广东知名的生态旅游村。社会工作者可利用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和策略,协助发掘社区的历史、文化、人际关系等具体内容,设计具体营造主题和服务项目对接到整村统筹土地整备社区重建项目中。   4 社会工作介入整村统筹土地整备中社区重建的路径
  4.1 建立社会工作利益协调平台
  通过建立社会工作利益协调平台,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利益协调工作。首先,在政策宣传咨询阶段,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直观体验式活动,帮助被拆迁民众直观地了解整村统筹土地整备的社区重建带来的好处,争取民众对整村统筹土地整备项目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在搬迁补偿安置方案的征询意见阶段,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入户工作,清晰地了解被拆迁民众的合理诉求,并为被拆迁民众提供情绪支持,使其建立正面的情绪,在此基础上促进被拆迁民众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商,找出令各方满意的修改方案。在补偿协议签约阶段,对不愿意签约的民众,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个别化的服务,及时进行沟通和心理辅导,帮助其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在此基础上以柔性的力量,通过赋权、参与、对话、协商等人性化手段、平等的姿态实现以理动人、以情动人,让人“心服口服”,使其配合补偿签约工作。
  4.2 营造社会空间,重建社区关系
  “社会空间是指社区的关系空间”,社区物理空间的重建必然对社区的社会空间造成一定影响,需要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专业化的社区服务、开展社区公共活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社会空间营造行动和内容,重建社区关系。
  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调查,了解居民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亲子班、兴趣班、社交娱乐活动等社區公共文化活动,形成社区公共交往空间,为居民之间的社会互动提供媒介,达到保护社区人际关系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建立起与居民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发现和培育社区中的居民骨干和积极分子,进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随着社区公共活动次数的增多和居民之间熟悉关系的建立,在社会工作者的发动下,居民组成各类的社区社会组织,如象棋协会、社区志愿者队、足球队等。居民在其中参与、付出、团结、协作之后得到了集体生活的力量和意义,建立起了社区支持网络。在这一阶段,居民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从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自我服务者,从而使得社区居民成为社区的真正主体。
  4.3 营造文化空间,重建社区文化
  “文化空间是社区文化的容器,承载着社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呈现与活化”。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社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社区生活方式倡导等文化空间营造行动和内容,重建社区文化。
  社区居民是最了解社区历史和文化资源的。社会工作者通过发动居民参与生活史、口述史等活动,收集和整理原社区文化。在此基础上,在社区重建过程中对原社区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活化。如将新建祠堂活化为记录村史的博物馆,并围绕这一地标建筑开展祭祖、村宴等传统文化活动,唤起回迁民众的乡土情。
  参考文献
  [1]岳隽,戴小平,赖伟胜,等.整村统筹土地整备中规划土地政策互动——基于深圳的研究[J].城市规划,2015,39(08).
  [2]伊庆山,施国庆.农业型村庄的空心化问题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06).
  [3]丁康乐,黄丽玲,郑卫,等.台湾地区社区营造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40(06):716-725.
  [4]徐其龙,陈涛.发展性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区服务、社区营造和社区发展的整合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3).
  [5]马跃如,余航海,夏冰,等.中国社会工作的利益协调功能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7,(03).
  [6]蔡静诚,熊琳.“营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空间视角下的社区营造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20,(04).
其他文献
法定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国家货币政策的新型产物,是货币“无纸化”的发展趋势的需要,其具有法偿性、成本低、效率高等特征,然而,法律的时滞性会使法定数字货币的落地和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商丘旅游业也应运而生,进入全面信息化的时代.在面临突破传统,应用结合新技术的挑战和机遇的同时,秉着“新旧相融”、传统走向智慧的基本原则,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以新体系提升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由此对新经济的普及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新经济的内涵和特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必然会不同程度上推动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广阔的政策空间支持、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以及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三个方面。另外,在积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机遇的同时,还要恰当地应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本政治制度、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等问题出现,因此,必须要通过加强民主教育、优化治理体系、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指数,并进一步借助新冠肺炎疫情的自然冲击和双重差分法,利用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国内增值税专用发票月度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对省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数字经济恰好满足人们“非接触”诉求,对国内省际贸易循环畅通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之后,基本结果依旧稳健;第三,平行趋势及动态效应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时刻对省际贸易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新冠疫情被
好的业绩考核模式与激励机制,能够点燃外贸业务员提升业绩的激情,进而可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如何科学合理地对销售业务员销售业绩进行考评、激励其不断提升业绩,一直是一
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对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基础投入、生产应用、市场效益三个层面综合计算智能化指数,并运用201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角度,实证研究了智能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分析表明,智能化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创造新业态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技术融合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实证结果显示,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均有正向影响,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并且东部地区智能化发展对产
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与2018年两期调查构造混合横截面数据,分析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并从老人性别和年龄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同时探讨子女代际支持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子女不同维度代际支持对老人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子女照料支持显著正向影响农村老人的自评健康,显著负向影响农村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子女经济支持只对父母的心理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子女情感支持显著正向影响农村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女性、低龄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更容易受到子女照料支持的影响;同时
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具有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统一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之中。从历史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呈现由农村土地小农私有,家庭经营、互助经营和合作经营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又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最后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演进轨迹。从理论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是权利配置服务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配,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服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对张家界旅游业产生了巨大冲击,疫后振兴张家界旅游业的总体思路是“两调整、两提升”,即调整客源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应急能力、提升科技含量,具体对策有:开拓本地游、周边游、跨省游等国内旅游市场,激发旅游消费;整合资源培育新业态,抢先布局智慧旅游产业;塑造安全可靠、文明有爱的旅游形象,重振旅游信心;建立旅游危机防范、评估与处理机制,加强危机管理。  关键词:旅游业;新冠肺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