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实践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东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适合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广东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的汇集与共享,有利于自主学习平台的搭建,有利于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通过资源库建设与教学实践的研究,本文对教学资源库的定位、框架内容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东民间音乐 教学资源库 音乐欣赏 公选课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5-0115-03
  广东民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容、悠久的历史。但在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已成大众音乐生活的“主角”,而传统音乐有被逐渐边缘化的趋势。在高校公选课中,开设地方性的民间音乐欣赏课程,不仅对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对大学生在特定的音乐背景下养成开放的文化心态,学习优秀的多元艺术风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研究、课程筹备以及精美的课件制作都离不开强大的资源基础;学生的自学、研究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借助强大的资源平台,这些就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建设与课程相适应的广东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在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率方面意义很大。本文以广东民间音乐资源库的建设为例,对教学资源库建设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广东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的定位
  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可以规范课程的内容设置与基本要求,并通过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广东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的具体定位有以下四方面:
  (一)音乐欣赏公共选修课教学是资源库的适用范围
  高校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往往是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设的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程,而音乐欣赏课具有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在公选课中设置有关广东民间音乐欣赏的课程,它的受众面比在专业课中设置更广,更有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但是,公选课不同于专业课,传统民间音乐也不同于通俗音乐,所以在数据库的创建过程中,既要考虑公选课的设置特点,又要注意音乐欣赏课(尤其是传统音乐欣赏课)的课程特色。比如公选课学时相对较少,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必须进行适当取舍,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公选课的授课对象一般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往往较弱,对传统音乐接触较少,所以教学资源库的内容要注重体系完整,并做到删繁就简、保留精品、通俗易学。
  (二)广东民间音乐是资源库的主要内容
  资源库在设计时,就应该明确资源的内容和范围。既然广东民间音乐是资源库的主要内容,那么就要明确什么是广东民间音乐,广东民间音乐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它的精品又有哪些?首先要区分广东民间音乐与广东传统音乐,一般来说传统音乐的范围更广,往往涉及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然后确定民间音乐范围,民间音乐可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五小类。在资源库建设研究中,我们根据广东的地域特点及课程设置的要求确定了资源库的主要内容为广东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和戏曲音乐。
  (三)基于精品资源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是资源库建设的主要目标
  首先教学资源库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与资源分享环境,不同的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取与分享广东民间音乐的教学资源精品。其次教学资源库要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服务,在这种基于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借助资源库快速的查找教学资源进行自学与完成报告。
  (四)扩展性、参与性、互动性是资源库的发展方向
  任何教学资源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也应该是可扩展的,要通过教学实践,将不适宜的资源剔除,有用的资源不断地补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学生应在资源库建设与教学实践中参与资源的补充和教学互动,这样才能使教学资源库更完善,更适合教学。
  二、广东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的框架与具体内容
  研究与构建广东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并建设与广东民间音乐相关公选课的教学资源体系,通过对资料的收集、筛选、整合、編辑和存储,实现为高校民族音乐欣赏课程或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服务。其建设思路是以公选课的教学需求为导向,根据音乐欣赏的课程特点,构建教学所需的相应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主要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教学资源不仅是教学素材,还是先进的教学和学习工具,更是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平台。基于教学定位,从三大块内容来设计广东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的框架,将资源库分为民歌、器乐、戏曲音乐三个子库。
  民歌子库包括广东民间歌曲三大支系——广府民歌、客家民歌、潮汕民歌。但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中,发现有些种类的民歌资料丰富、研究成果较多,有些种类的民歌资料匮乏、研究很少。不同种类的广东民歌,资料存量是不平衡的。由于资源库的教学特性,只有足够的资源才能从中选出适合教学的精品。所以在资源库的建设研究中,广府民歌只保留了咸水歌、木鱼歌和广府儿歌,客家民歌只保留了客家山歌,潮汕民歌则保留了粤东渔歌,另外把一些广为流传、独具特色的其他类型广东民歌,以及一些新民歌一并归入“其他民歌”中。最终在民歌子库中包含了咸水歌、木鱼歌、广府儿歌、客家山歌、粤东渔歌和其他民歌的方面资源。在建库中考虑粤东渔歌与咸水歌同属于疍家渔歌,只是所属语系不同,而咸水歌与木鱼歌又有渊源关系,所以对一些共享资源进行了归并。
  器乐子库包括广东民间三大器乐——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广东汉乐。广东音乐又称粤乐,是广府文化地区较为流行的一种民间乐种,曲目十分丰富,富有创新。为表现广东音乐的丰富多彩,资源收集应当注意全面性,资源库包括了广东音乐的各种乐器组合形式,如“软弓”组合、“硬弓”组合、吹打乐组合、西洋乐器的组合等等。潮州音乐,由潮汕地区的各类民间器乐组成,所以资源库选择了广为流传的乐曲精品作为资源重点,比如潮州弦诗乐、潮州锣鼓、潮州笛套吹打乐等等。广东汉乐部分,主要从丝弦乐和中军班音乐两大类别中收集资源。   戏曲音乐子库包括了广东戏曲最有代表性的三种剧种——粤剧、潮剧、广东汉剧,以及一种年轻的地方戏曲——客家山歌剧。在粤剧的资源收集分类中,兼顾了不同流派和不同唱腔,比如常见艺术流派:薛觉先的“薛派”、红线女的“红派”、桂名扬的“桂派”、马师曾“马派”等,主要唱腔有梆子和二黄等。潮剧的资源库包含了曲牌、对偶曲、词牌、小调等唱腔,并兼顾文畔、武畔两种伴奏。广东汉剧的资源库主要包含西皮和二黄等唱腔,同时兼顾文乐伴奏和武乐伴奏。客家山歌剧则以经典剧目片段为教学扩展,不作资源收集重点。
  三、资源库的教学实践
  (一)浓缩是精华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过于丰富的资源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而且使得教师选择教学资源比运用教学资源更困难了。资源库的设计是服务于公选课教学的,公选课主要侧重玉拓展学科视野,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增长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教学内容不能过于专业,涉及面也不能太广。
  (二)多媒体资源更适合教学
  由于音乐欣赏的课程特点,把有关教学内容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表述出来,教学效果往往较好,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兴趣也更加强烈。实践发现,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中,最适合音乐欣赏教学的是视频资源,其次是音频和圖文说明。另外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视频素材形式,我们还开展了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在多数情况下,视频资源中动画视频的教学效果要好于普通录像视频,所以在资源的选择时,要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更有效
  教学资源库相对于教学课件,内容丰富、信息量庞大,这是有利于学生自学和课外拓展的。学生利用资源库进行资料的搜索整理和归纳总结就是一个学习与思考的过程,学生对广东民间音乐的欣赏能力、知识的分析概括能力都会相应得到提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等级意识往往是阻碍教学的一个因素,而对于传统音乐的欣赏,不同时代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广东民间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传授或灌输知识,应给学生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创造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通过资源库部分资源师生共同创建的方式,可以使师生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为教与学提供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为资源库的教学运用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四)基于资源的网络平台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通过互联网传播知识已是一种常态。资源库建设中,我们尝试通过目前流行的网络传播工具——微信平台,向学生推送广东民间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经典音乐,传播和教学效果明显,实用性、娱乐性与广泛影响性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很好地发挥。用微信平台推送的内容可以很广泛,包括广东民间音乐基本知识、分类知识、精品音乐欣赏、大师讲堂、音乐文化、民间音乐的相关报道等等。推送教学素材的形式多样,最重要的是基于资源的微信教学不再局限于时间和地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建设基于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广东民间音乐资源库,有助于构建高校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体系,促进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弥补高校传统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资源不足等问题。对促进优秀音乐文化传承、丰富音乐课程资源、提高传统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另外,资源库的内容要不断地更新、丰富和完善,基于资源库的教学还要逐步成熟,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杨红.中国传统音乐引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2]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5.
  [3]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6.
其他文献
摘要:王艳莉《上海工部局乐队研究》一书,全面介绍了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发展历程,论述了乐队的管理机构、艺术成就、经营状态等几项专题,对乐队运用现代化传媒手段进行宣传的史实以及乐队与中国音乐家的关系等特色内容具体展开,同时多采用清晰的图表形式使数据一目了然。该书内容全面,史料充分,是通过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个案来反映“西乐东渐”历程的一部典范之作。  关键词:王艳莉 《上海工部局乐队》 西乐东渐 中国近现代
期刊
摘要:胥河为安徽郎溪与江苏高淳的界河。作为众多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小锣鼓一直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在20世纪中期后中断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重视传统文化事业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胥河两岸重新恢复跳五猖及各种祭祀活动,大小锣鼓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重新得到发展,并于2010年入选第三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小锣鼓为十番锣鼓中的清锣鼓形式,却也区别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十番锣鼓。但
期刊
摘要:肖邦一生中创作了非常多优秀而新颖的伟大作品,其中圆舞曲是作曲家具有代表性的体裁之一。这种音乐体裁在肖邦的手中发展成为极具特色的钢琴音乐体裁。《降E大调辉煌的圆舞曲》作品18,是肖邦早期创作的具有沙龙风格的圆舞曲,为之后的圆舞曲创作开拓了探索性。本文对《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作品18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分析,并且从演奏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肖邦 圆舞曲 创作 风格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海洋大学80周年的校庆文艺汇演基本概况的介绍,结合这次舞台实践中融入海洋文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重点论述了如何将海洋文化融入舞台实践以及其研究意义和价值。希望通过本文的初探能引起更多人士对海洋文化与高校课堂融合这一课题的关注,并在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海洋文化 舞台实践 广东海洋大学 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
期刊
摘要:时至今日,电脑美术早已经不是过去的个别电脑技术人员的专利,在逐渐被大众所熟知的同时,甚至也悄然融入纯艺术的殿堂。而本文中作探讨所涉及的作品形式,是从大美术的观念出发,不仅包含了各个中西画种,也囊括雕塑、摄影、平面设计、电影艺术等电脑绘画所参与到其中的部分,试图扩大知识面范围,从更多的呈现方式、更多角度去立体地观察研究,以从中探索出一些更为完整的电脑绘画的艺术语言类型及其精髓。  关键词:电脑
期刊
摘要:舞蹈诗《侗寨人家》是由中国著名导演张继刚执导创作,由广西柳州市艺术剧院演绎的大型民族舞蹈诗作品,舞蹈诗《侗》通过新奇的舞台样式和舞蹈形态,讲述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中国故事,通过一个满怀乡愁游子的视角,带领观众走进遥远的侗寨,走过四季,一一翻开了《养根》《坡会》《思春》《月也》等11幅侗族生活画卷,形象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刻骨铭心的眷恋。本文试通过对其突破传统和风格的保留,去探讨其审美下的诗意概括。
期刊
摘要: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方法应体现有序性、关联性与发展性,从而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音乐能力。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体验活动,运用学习的迁移,循序渐进地稳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迁移是教学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学习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因此,教师必须分析类化教材中的学习材料,了解其中的各种联系与共同因素,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与能力
期刊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音乐组合作为民族音乐在当下的发展与转型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民族音乐的未来。本文以城市民族音乐学为视域,将少数民族音乐组合置于城市化社会语境下讨论,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组合——“芼呢”乐队的个案分析,探析流播于城市中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变迁、融合等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 少数民族音乐组合 “芼呢”乐队 转型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期刊
摘要:歌唱是一种由感觉上升为运动的现象,它要求歌唱者必需掌握一定的身体机能,并且达到歌唱所特有的平衡状态,其演唱技术很难掌握,而且要用文字将艺术感觉阐释清楚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目前国内教授声乐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歌唱本身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给声乐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很多学习者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解而导致形成了错误的发声习惯。那么,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能否建立对主要参与发声的肌肉群的了解,探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梅戏简洁系统深入的了解,从历史经验和对韩再芬老师的艺术作品中对比分析在现代文化环境下如何让黄梅戏走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黄梅戏 韩再芬 历史经验 先入为主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5-0155-03  黄梅戏作为起源于安徽的传统戏剧艺术,是我国传统戏剧中一颗不可忽视的璀璨明珠,同京剧、豫剧、评剧和越剧一起称为“中国五大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