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思想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二、教材分析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五、重点难点
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难点:在读中想象。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由“雨”字导入
师:都说我们班的同学聪明,现在老师考大家一个字,看看有没有人能猜出来这是一个什么字。(板书:甲骨文中的“雨”字。)
师:为什么猜它是“雨”字?
师:真不简单,你很善于观察,这的确是“雨”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的“雨”字,后来经过很多次演变,才变成现在的样子。
2.拓展描写“雨”的词句
⑴如果要描写一场小雨,你会用上哪些词语来形容?
⑵如果要描写一场大雨,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呢?
⑶你能吟诵几句描写雨的诗句吗?
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描写雨的文章《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自学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要漏字不要填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小组内的同学。
2.检查生字、词
(1) 读准生字音:(多方式读字词)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
(2)小老师带读词语。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谁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这几个生词。
(3)读准了字音,那么,它们的样子你们都记住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4)书写一个生字:
这四个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
课件演示“垂”字笔顺,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板书指导书写,生练写。
(三)理解课文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要下雨了》还记得下雨前大自然是什么样的吗?(很热、闷、燕子飞的很低、刮起大风、天气昏暗……)
课文中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呢?请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的1~3段,边读边思考雷雨前有什么特点?
1.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你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同桌交流)
(你能带着这种(要根据学生说的心情)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吗?
师问:“谁能做个压的动作,”
学生做动作后,师: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有什么感觉?
(2)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出示句子)
你感觉到什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
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范读——真安静啊——齐读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
(你们看过风吹树枝乱摆的情况吗?你害怕吗?)
(4)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它为什么要逃,不呆在树上了?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是啊,风太大了,蜘蛛也知道雷雨快要来了,很害怕,赶紧拉一条丝,垂下来,逃走了。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出示句子比較:闪电亮,雷声响。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有什么不同?
(“越来越”说明闪电亮的程度和雷声响的程度是随着时间而加大的,)
(句式训练,出示句子)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
2.感受4~6雷雨中的情景。
雷雨来了,你们看(出示课件)
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雷雨中的情境呢?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雨中景象的呢?谁来读读?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出示“渐渐地”
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雷声和雨声慢慢地,一点一点变小的过程就叫渐渐地)。能不能给“渐渐地”换个位置,但意思不变?
下面的句子大家试着添加“渐渐地”一词,可以放中间,也可以放在后面、前面,谁来读?
① 小树长高了。②天气冷了。③爸爸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
(下面我们一起读读4.5.6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电闪雷鸣的雨景。“哗、哗、哗、”读得要重,停顿短一点,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声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3.感受雨后美景
刚才还是电闪雷鸣,大雨哗哗哗,可这会儿呢?雨很快就停了。
(1)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欣赏图片(配乐播放)
(看完图片让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你们赶快到课文的7、 8自然段去看看雨后的景象吧。
(3)配乐读。同学们,雷雨过后的景色可真美,我们一起把雷雨后这么美丽的景色读一读。(出示7、 8 段,音乐)
(四)学习文章结构
1.作者运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雷雨图描绘出来。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将文章分成了几个部分?(板书:雷雨前、雷雨时、雷雨中)
2.出示《观潮》(四年级上册)快速读文章,看看你能读出文章分了哪几部分?
(潮来之前1、潮来时2—3、潮来之后4)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课间十分钟》,请你以“下课铃声响起前;下课铃声响起后的课间十分钟;上课铃声响起后”为顺序,学写片段,突出描写你在这三个时段中不同的心理变化。
八、板书设计
18.雷雨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二、教材分析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五、重点难点
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难点:在读中想象。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由“雨”字导入
师:都说我们班的同学聪明,现在老师考大家一个字,看看有没有人能猜出来这是一个什么字。(板书:甲骨文中的“雨”字。)
师:为什么猜它是“雨”字?
师:真不简单,你很善于观察,这的确是“雨”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的“雨”字,后来经过很多次演变,才变成现在的样子。
2.拓展描写“雨”的词句
⑴如果要描写一场小雨,你会用上哪些词语来形容?
⑵如果要描写一场大雨,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呢?
⑶你能吟诵几句描写雨的诗句吗?
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描写雨的文章《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自学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要漏字不要填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小组内的同学。
2.检查生字、词
(1) 读准生字音:(多方式读字词)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
(2)小老师带读词语。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谁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这几个生词。
(3)读准了字音,那么,它们的样子你们都记住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4)书写一个生字:
这四个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
课件演示“垂”字笔顺,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板书指导书写,生练写。
(三)理解课文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要下雨了》还记得下雨前大自然是什么样的吗?(很热、闷、燕子飞的很低、刮起大风、天气昏暗……)
课文中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呢?请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的1~3段,边读边思考雷雨前有什么特点?
1.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你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同桌交流)
(你能带着这种(要根据学生说的心情)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吗?
师问:“谁能做个压的动作,”
学生做动作后,师: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有什么感觉?
(2)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出示句子)
你感觉到什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
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范读——真安静啊——齐读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
(你们看过风吹树枝乱摆的情况吗?你害怕吗?)
(4)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它为什么要逃,不呆在树上了?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是啊,风太大了,蜘蛛也知道雷雨快要来了,很害怕,赶紧拉一条丝,垂下来,逃走了。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出示句子比較:闪电亮,雷声响。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有什么不同?
(“越来越”说明闪电亮的程度和雷声响的程度是随着时间而加大的,)
(句式训练,出示句子)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
2.感受4~6雷雨中的情景。
雷雨来了,你们看(出示课件)
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雷雨中的情境呢?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雨中景象的呢?谁来读读?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出示“渐渐地”
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雷声和雨声慢慢地,一点一点变小的过程就叫渐渐地)。能不能给“渐渐地”换个位置,但意思不变?
下面的句子大家试着添加“渐渐地”一词,可以放中间,也可以放在后面、前面,谁来读?
① 小树长高了。②天气冷了。③爸爸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
(下面我们一起读读4.5.6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电闪雷鸣的雨景。“哗、哗、哗、”读得要重,停顿短一点,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声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3.感受雨后美景
刚才还是电闪雷鸣,大雨哗哗哗,可这会儿呢?雨很快就停了。
(1)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欣赏图片(配乐播放)
(看完图片让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你们赶快到课文的7、 8自然段去看看雨后的景象吧。
(3)配乐读。同学们,雷雨过后的景色可真美,我们一起把雷雨后这么美丽的景色读一读。(出示7、 8 段,音乐)
(四)学习文章结构
1.作者运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雷雨图描绘出来。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将文章分成了几个部分?(板书:雷雨前、雷雨时、雷雨中)
2.出示《观潮》(四年级上册)快速读文章,看看你能读出文章分了哪几部分?
(潮来之前1、潮来时2—3、潮来之后4)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课间十分钟》,请你以“下课铃声响起前;下课铃声响起后的课间十分钟;上课铃声响起后”为顺序,学写片段,突出描写你在这三个时段中不同的心理变化。
八、板书设计
18.雷雨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