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合璧激活作文教学的问题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当今初中学生的作文,想象奇瑰、富有灵气的作品几乎是凤毛麟角,“老牛拉破车”、空话连篇、假腔假调、“千人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们往往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津津乐道于培养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精神家园趋于荒芜萧索,人格个性几经人为斫损,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继续保持着惊人的相似,千百个脑袋里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本”。面对学生作文中的“沉疴”,我们不能责难,而要从本质上理清“人”与“文”的关系,使“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真正构建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作文机制。因此,笔者试对初中作文教学从悟性、灵性和人格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但求获得同仁的共识,寄望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学。
  一、悟性
  所谓“悟性”,就是一种能从包罗万象的事物中产生一种本真体悟的能力。从作文娩出的过程看,它是人感官的、情感的、精神的整体回归。官能感觉到的“表象”是悟的前提,人的独特的情感是悟的“酵母”,而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是悟的契机。因此悟性的培育在于解放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心智,让学生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而能焕发出一种感悟的生命活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培育学生的悟性。应怎么样培育呢?
  1.要指导学生感悟生活,关心他人,加强生活修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常言道:“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现在很多学生感悟能力差,对周围“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关心他人不够。情感体验少了,写起文章来当然干巴巴的。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只有让学生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多关心身边的人,使他们从更多的身边小事中引出诸多的感动。让学生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交友谈心等,去观察山川河流、草木虫鱼,去体验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这样学生便能感受到生活原来如此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生活原来是那么有情趣、催人奋发。
  2.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生活纷繁的“表象”,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去认识、揭示其内涵与实质,形成正确的观点。这就要求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让学生在诸如《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今日说法》等电视栏目中,在教材实例中学到观察思考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课前“三分钟演讲”,评论班上的见闻或交流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用心思考,才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朴素的真理,才能深切体验人生的滋味,感悟人生的真谛,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3.录下对生活的“悟”。“心记不如默记”,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在不断变化,人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也是稍纵即逝的。要寻到对生活的“悟”,只有勤于写日记,定期写观察与思考笔记。这样,有了感悟力,有了“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的情感世界,有了心灵的思索,学生的作文就成了鲜活的、明敏的、富赡的、个性的、独特的、深刻的濡染主体“感情色素”的东西,所以只有在作文教学中塑造一个丰富、美好、体悟的心灵,学生的作文园地才能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二、灵性
  如果说悟性是一种智力,那么灵性则是一种才能。悟性如“血肉”“筋骨”,灵性便是人的气质的外化,它在作文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能动、创新表现和精神生态。“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作文教学关键在于灵性的培育和激发。“灵性”在怎样的环境里才能成活和生长?
  1.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俄国文学家别林斯基说过:在文学中,尤其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师可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阵地,教材中想象丰富的作品可充分借鉴,如想象瑰奇、光怪陆离的《西游记》,状鬼写妖、扑朔迷离的《聊斋》等可为以后“厚积薄发”打下基础;也可通过各种形式主动训练,引导学生自编童话、寓言或科幻作文,让学生放飞想象,飞向宇宙星际,飞向大地深处,飞向海底世界等,还可引导学生写愿望性作文或假想性作文,以《我想…》、《我终于有了…》、《我盼望》、《假如天上有两个太阳》等形式展开,打破学生思维常规,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当然想象之鸟一旦高翔,学生心中就会跳跃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实体的和虚构的,现实的和浪漫的,传统的和现代的。学生笔下也就会出现想象奇特、不落窠臼之作。
  2.开创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文贵创新”,为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我们可设计新颖的“创意作文”,如《未来的智能衣服》、《未来的学校》、《二十一世纪的理想住房》等,让学生围绕这些超越时空的主题去自由畅想、自由发挥。同时,提倡“变换题目”、“一题多作”,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例如笔者在一堂作文课教学中以“砖的联想”为题,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学生分别从砖的形状、质地、制作过程及用途进行联想,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踊跃地回答:“砖质地坚硬、宁碎不软,宁折不弯,可拟题‘做人要有气节’”,“砖出身于软泥巴,经过烈火烧变得十分坚硬,经得起重压,不怕风吹雨打,显出一副铮铮铁骨,可拟‘梅花香自苦寒来’为题”“随意放一堆砖,一推就倒,可砌好的砖墙,却推不动,因为他们团结一致,可拟‘团结就是力量’为题”“长夸上的一块砖不起眼,但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拟‘伟大出自平凡’为题”。这样学生便突破了思维的封闭性,走出了作文模式化的俗套。其次,让学生生活在诗歌和艺术的氤氲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几何图形、诗歌、音乐、具体的事物、漫画设境等,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生动活拨的作文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地去创造。课余积极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或集邮,或摄影,或书法,或绘画,或乐器,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深刻把玩之后,常能激发学生作文中的灵感,提高审美能力。学生可由钢琴曲《秋日私语》体会到“飒飒秋风”与“簌簌落叶”的情景,感知秋景、秋情、秋思、秋事;由书法的“布局之道”,联想到文章的结构安排;由绘画的“汁白当墨”联想到文章的跳脱之美……。再次,细心呵护学生作文的嫩蕊。杜甫有诗云“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慢慢开。”陶行知也曾谆谆告诫我们:“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声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轻视中有爱迪生。”这都要求教师们细心呵护学生灵性的表达,小心翼翼扶持幼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双翅在成长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对学生作文中呈现的各种想法和特点,要晓之以理,导之以情,而诸如“河里的水很活泼”、“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站在大堤上远望,雪中的房屋就像一颗颗被糖腌制的蜜枣一样”、“他的字歪歪斜斜的,像地震后的一片危房”。这类语丝无疑是富有灵性的表达,呵护他们,就是在呵护学生生命中富有创造力的灵性。   三、人格
  素质教育的内核就是建构高迈的人格大厦,它不仅催生人的“理性觉醒”,也催生人的“良知自觉”。如何在激扬文字中铸造学生的人格呢?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让学生敞亮心扉,抒写灵性。抒写灵性,不是写“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沧桑感,也不是写“小喜小怒”“小哀小怨”的温柔感,更不是构建“斜风、细雨、小屋”之类的“理想图”,而是有关社会、自然、人生的介入和思考,有仰天长啸、 浅吟低唱的迥异,有爱得深切,恨得入髓的情感,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内涵,有十几岁的躁动不安,更应该有新世纪青年的阳刚之气,使学生的人格由懦弱变为刚健。
  第二,让学生奔向学生的“百草园”,努力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感知生活、触摸生活,在观察、积累中思索生活、理解生活,在讨论、交流中探究生活,表现生活。中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树立文风的关键时期,教师可把教材的真实性作为衡量学生作文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把挖掘生活中美的事物作为讲解的突破点和落脚点,然后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发现善,才会产生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于是学生便有了写作之泉,同时也就有了人格的自我濯亮之泉。
  第三,确立“真诚”为作文的第一标准。“文贵真情”。纵观历代文论,从《易》的“修辞立其诚”,直到巴金的“掏出自己的心”,叶圣陶的“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实,切乎生活的状况”,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诚”字,所以“以我手写我心”,心口如一,人文协和,这是一条返朴归真的作文成功之路。透过作文,我们才可以看到同学们一颗颗鲜活率真的心,而纵容学生毫无热情的编造假话,就会造成学生的假面人格。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说诚信之言,何立真人人格,作文教学对培养真诚磊落的人格是责无旁贷的。
  总之,我们要加强作文悟性和灵性的培养,不仅是因为它们是开启智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素,而且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健全的人格不仅使人掌握“何以为生”的生存方式,而且追求“生以为何”的价值定位。悟性、灵性和人格是作文教学由低到高的三个境界,构成作文教学素质发展的三个阶梯,这三个方面的合理构建,正是作文教学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要义所在。
其他文献
自学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能力。“授之一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以便他们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能够汲取更多的营养,开拓他们的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
期刊
随着新一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下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新课改提出了新课程需要相
期刊
摘 要:一节好的历史课的课堂导入就好比“凤头”,新颖的导语,巧妙的导入,一开课就能吸引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因此,如何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历史,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掌握的技巧。  关键词:巧设导语;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一节好的历史课的课堂导入就好比“凤头”,新颖的导语,巧妙的导入,一开课就能吸引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
期刊
摘 要: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及服务体系是我学院的特色项目,本文从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原则、功能、内容及效益五个方面介绍了我院数据中心及服务体系建设。按照“2110工程”建设项目标准和院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求,从构建数字校园的需要出发,全面提供先进、实用的数据中心服务。通过规范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的功能架构,形成底层数据共享、外围设备共用、统一用户身份认证、安全防护体系共建的数据中心服务体系。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在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即自觉写作意识。面对文学素养参差不齐、作文水平普遍低下的农村学生,教师如果要努力提高其写作水平,适应21世纪终身学习的需要,就必须依据现状,把握好写作教学的关键,给他们心中播下爱写作的种子。  关键词:写作教学;关键;爱写作  笔者自师专中文专业毕业后,就回到家乡教学一线,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
期刊
摘 要:大学提高教学质量要研究教育方法。现行的教育方法要改革,倡导大力推行和运用STAR互动教学模式。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解析了STAR互动教学流程,提出了实施STAR有效互动教学的四大策略。  关键词:大学;STRA;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大学要加强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
期刊
摘 要:旧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很被动,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自动发觉和主动探索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前新课标提倡的是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新课程改革之后课程的基本理念 更加贴近素质教育,更加人性化、信息化、多元化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材;使用  新课程改革以其独特的风采展现在我们每一位师生面前,为了更好更快的找到更适合新课标理念的课堂呈现方式,我校数学教师分工协作,充分发
期刊
摘 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思想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是重要的伦理规范,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吸取传统文化中诚信思想的精华,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诚信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诚信思想;大学生;思想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一个被共同认可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两千多年来,它对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过巨大的作用,尤其对中华民族的人
期刊
摘 要:现在,工科大学课程设置不科学,教材编写不合理,非改革不可。新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要正确处理理科和工科的关系,以突出工科特色;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关系,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正确处理好普遍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关系,以突出个性化教育为主;正确处理好知识型教材与应用型教材的关系,以突出教材的应用性;正确处理好历史、现实、未来的关系,以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关键词:工科大学; 课程设置; 教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征文比赛的经念,得出些许作文教学的新体念。  关键词:写作认知;写作潜能;情感体验;写作兴趣  众所周知,大多职校生听、说、读、写能力差,如何指导他们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征文比赛,这些年我一直在思索,现将一些体会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提高学生的写作认知。这是我每接一届新生必须开的作文“预备课”,首先告诉学生:写作没有所谓的“技巧”,纵观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