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海杂多南部地区成矿地质为晚古生代浅海陆棚,本文参考《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方案》,并结合区域资料及有关参考文献等,据1:25万杂多县幅区域地质填图地质资料,分析了杂多地区大地构造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了该区域成矿规律,为地质找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关键词]青海杂多南部地区 成矿地质条件 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56-1
1研究区大地构造概况
研究区位于羌塘—三江成矿域芒康-思茅成矿带内,主要以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为优势矿产,其次为铜、铅、铁、锑矿产。主要的金属矿有者涌辉锑矿化、侧群铁矿、加涌铜矿、郎龙拉铜矿化、刚能铅矿化、尕吉铜矿化等。
2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
根据资料,研究区地层主要是石炭系、侏罗系、三叠系、古近系及第四系。除中元古代吉塘岩群酉西岩组(Pt2y)构造-岩石地层单位以外,总体为成层有序的地层。由老至新的地层特征为:
(1)中元古代吉塘岩群酉西岩组(Pt2y):中元古代吉塘岩群酉西组分布于研究区西南角,呈带状断块出露于区域上双湖—澜沧江断裂以南的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上,出露面积约119.4km2,厚度大于884.43m,该地层为一套变质岩系,岩性主要为褐灰-灰白色白云石英片岩、钠长片岩、二云石英片岩。(2)早石炭世杂多群(C1Z):早石炭世杂多群碎屑岩组(C1Z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中部、东南部、南部、西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与上覆碳酸岩盐组(C1Z2)呈整合接触,与二叠纪开心岭群尕笛考组呈断层接触,其上被第三纪沱沱河组(Et)角度不整合覆盖,分布面积约1357.3km2,控制最大厚度1113.85m。主要岩性由灰紫色、灰色中厚层状岩屑长石砂岩、粉砂岩夹紫红色长石砂岩、灰岩组成。(3)晚石炭世加麦弄群(C2J)晚石炭世加麦弄群碎屑岩组(C2J1)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整合接触分布在早石炭世杂多群碳酸盐岩组之上,分布面积约229.2km2,厚度约957.70m,岩石组合以细粒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板岩为主,夹有长石英砂岩、石英质粉砂岩、千枚岩、灰岩及碳质板岩。(4)早中二叠世开心岭群(PK)早-中二叠世尕笛考组(P1-2gd)分布于研究区北部、东北部,出露面积约72.1km2,层厚大于1591.86m,该地层与石炭纪杂多群断层接触,岩石组合整体为灰绿色火山岩夹碎屑岩。(5)中三叠世结隆组(T2j)中三叠世结隆组在研究区中部,呈断块分布,面积不足4km2,厚度>1042.56m,岩性主要为灰色粉砂岩夹灰色泥灰岩、灰色含燧石条带微晶灰岩、亮晶灰岩。(6)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雀莫错组(Jq)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雀莫错组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东南部、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出露面积约361.1km2,最大控制厚度大于29.25m,与下伏早石炭世杂多群、早中二叠世尕笛考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晚三叠世结扎群呈断层接触,其上被古近纪沱沱河组角度不整合覆盖,该组岩性主要由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砾岩等组成。(7)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布曲组(Jb)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东南部、西部、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一带,出露面积约217.6km2,最大控制厚度大于959.68m,岩性以浅灰一深灰色含生物碎屑不纯灰岩,微晶灰岩,泥灰岩为主,夹有紫红色及灰黄色的泥钙质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8)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夏里组(Jx)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东部、东南部、北部和东北部,出露面积约294.1km2,最大控制厚度大于2715.99m,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及粉砂岩组成的碎屑岩地层构成。(9)古近世沱沱河组(Et):古近世沱沱河组(Et)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及东部,与下伏石炭纪杂多、加麦弄群、二叠纪开心岭群、三叠纪结扎群、侏罗纪雁石坪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分布面积约313.9km2。该岩组主要为紫红色厚一块层状的砾岩夹砂岩。(10)中更新世地层:研究区内中更新世地层主要是冰川堆积(Qp2gl),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其冰碛物由漂砾、砾石、砂及粘土组成。(11)晚更新世地层:研究区内晚更新世沉积地层只有冲积层(Qp3al),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面积约为8.9km2。(12)全新世地层:全新世地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及西部少数地区,面积约为231.6km2,按成因类型可划分有冰碛(Qhgl)和冲积(Qhal)。(13)岩浆岩:研究区内岩体主要为中酸性侵入岩,大致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西部、东南部,面积约占十分之一。从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到喜山期的侵入岩体均有出露,尤其是晚燕山和喜山期的侵入岩体出露较为完整丰富。
3区域成矿规律
3.1主要的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围岩蚀变类型
3.1.1研究区已知矿床(点)类型主要有:(1)热液型:成矿元素组合有Cu、Pb、Zn、Ag等,典型矿点代表有侧群铁矿点、刚能铅矿化点、者涌辉锑矿化点、昂吉山多金属矿化点以及姜作口银铜铅矿点等。(2)沉积-热液改造型:有Sn、Li、Tr、Nb等元素组合,典型矿床代表有下日啊千碑银铅锌矿点、尕吉铜矿化点等。(3)岩浆后期矽卡岩型:元素组合为Sn、Tr、Nb为等,有日啊吓嘎锡铅锌矿床等典型矿床。
3.1.2围岩蚀变主要类型有
(1)与铁矿有关的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萤石化、高岭土化等;(2)与铜矿有关的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3)与辉锑矿有关的蚀变类型有:褐铁矿化等;(4)与银铜铅锌多金属矿有关的蚀变类型有:萤石化、重晶石化、褐铁矿化等。
3.2区域成矿规律
(1)地层控矿规律明显,如加涌铜矿点产于早石炭世杂多群碎屑岩中。(2)断裂控矿作用明显。区内构造复杂,尤其是断裂构造发育,规模大,活动性强烈,且具有多期次、多级别、多方位的特征。(3)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有大量的侵入岩产出,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均与印支期和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4)区内成矿作用的地质年代跨度大,印支期-燕山期是研究区的成矿高峰期。银铜铅多金属矿主要形成于印支期,锡铅锌矿多金属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期。
4结语
总之,研究区长期活动的断裂是主要的成矿构造,对找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已知的矿点看,研究区具有十分优越的Cu、Pb、Zn等多金属内生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潜力。
参考文献
[1]袁见奇等.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2]陈亨亮.蚀变围岩及其找矿意义[J].福建地质,2008,(02) .
[关键词]青海杂多南部地区 成矿地质条件 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56-1
1研究区大地构造概况
研究区位于羌塘—三江成矿域芒康-思茅成矿带内,主要以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为优势矿产,其次为铜、铅、铁、锑矿产。主要的金属矿有者涌辉锑矿化、侧群铁矿、加涌铜矿、郎龙拉铜矿化、刚能铅矿化、尕吉铜矿化等。
2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
根据资料,研究区地层主要是石炭系、侏罗系、三叠系、古近系及第四系。除中元古代吉塘岩群酉西岩组(Pt2y)构造-岩石地层单位以外,总体为成层有序的地层。由老至新的地层特征为:
(1)中元古代吉塘岩群酉西岩组(Pt2y):中元古代吉塘岩群酉西组分布于研究区西南角,呈带状断块出露于区域上双湖—澜沧江断裂以南的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上,出露面积约119.4km2,厚度大于884.43m,该地层为一套变质岩系,岩性主要为褐灰-灰白色白云石英片岩、钠长片岩、二云石英片岩。(2)早石炭世杂多群(C1Z):早石炭世杂多群碎屑岩组(C1Z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中部、东南部、南部、西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与上覆碳酸岩盐组(C1Z2)呈整合接触,与二叠纪开心岭群尕笛考组呈断层接触,其上被第三纪沱沱河组(Et)角度不整合覆盖,分布面积约1357.3km2,控制最大厚度1113.85m。主要岩性由灰紫色、灰色中厚层状岩屑长石砂岩、粉砂岩夹紫红色长石砂岩、灰岩组成。(3)晚石炭世加麦弄群(C2J)晚石炭世加麦弄群碎屑岩组(C2J1)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整合接触分布在早石炭世杂多群碳酸盐岩组之上,分布面积约229.2km2,厚度约957.70m,岩石组合以细粒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板岩为主,夹有长石英砂岩、石英质粉砂岩、千枚岩、灰岩及碳质板岩。(4)早中二叠世开心岭群(PK)早-中二叠世尕笛考组(P1-2gd)分布于研究区北部、东北部,出露面积约72.1km2,层厚大于1591.86m,该地层与石炭纪杂多群断层接触,岩石组合整体为灰绿色火山岩夹碎屑岩。(5)中三叠世结隆组(T2j)中三叠世结隆组在研究区中部,呈断块分布,面积不足4km2,厚度>1042.56m,岩性主要为灰色粉砂岩夹灰色泥灰岩、灰色含燧石条带微晶灰岩、亮晶灰岩。(6)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雀莫错组(Jq)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雀莫错组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东南部、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出露面积约361.1km2,最大控制厚度大于29.25m,与下伏早石炭世杂多群、早中二叠世尕笛考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晚三叠世结扎群呈断层接触,其上被古近纪沱沱河组角度不整合覆盖,该组岩性主要由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砾岩等组成。(7)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布曲组(Jb)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东南部、西部、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一带,出露面积约217.6km2,最大控制厚度大于959.68m,岩性以浅灰一深灰色含生物碎屑不纯灰岩,微晶灰岩,泥灰岩为主,夹有紫红色及灰黄色的泥钙质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8)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夏里组(Jx)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东部、东南部、北部和东北部,出露面积约294.1km2,最大控制厚度大于2715.99m,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及粉砂岩组成的碎屑岩地层构成。(9)古近世沱沱河组(Et):古近世沱沱河组(Et)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及东部,与下伏石炭纪杂多、加麦弄群、二叠纪开心岭群、三叠纪结扎群、侏罗纪雁石坪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分布面积约313.9km2。该岩组主要为紫红色厚一块层状的砾岩夹砂岩。(10)中更新世地层:研究区内中更新世地层主要是冰川堆积(Qp2gl),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其冰碛物由漂砾、砾石、砂及粘土组成。(11)晚更新世地层:研究区内晚更新世沉积地层只有冲积层(Qp3al),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面积约为8.9km2。(12)全新世地层:全新世地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及西部少数地区,面积约为231.6km2,按成因类型可划分有冰碛(Qhgl)和冲积(Qhal)。(13)岩浆岩:研究区内岩体主要为中酸性侵入岩,大致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西部、东南部,面积约占十分之一。从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到喜山期的侵入岩体均有出露,尤其是晚燕山和喜山期的侵入岩体出露较为完整丰富。
3区域成矿规律
3.1主要的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围岩蚀变类型
3.1.1研究区已知矿床(点)类型主要有:(1)热液型:成矿元素组合有Cu、Pb、Zn、Ag等,典型矿点代表有侧群铁矿点、刚能铅矿化点、者涌辉锑矿化点、昂吉山多金属矿化点以及姜作口银铜铅矿点等。(2)沉积-热液改造型:有Sn、Li、Tr、Nb等元素组合,典型矿床代表有下日啊千碑银铅锌矿点、尕吉铜矿化点等。(3)岩浆后期矽卡岩型:元素组合为Sn、Tr、Nb为等,有日啊吓嘎锡铅锌矿床等典型矿床。
3.1.2围岩蚀变主要类型有
(1)与铁矿有关的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萤石化、高岭土化等;(2)与铜矿有关的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3)与辉锑矿有关的蚀变类型有:褐铁矿化等;(4)与银铜铅锌多金属矿有关的蚀变类型有:萤石化、重晶石化、褐铁矿化等。
3.2区域成矿规律
(1)地层控矿规律明显,如加涌铜矿点产于早石炭世杂多群碎屑岩中。(2)断裂控矿作用明显。区内构造复杂,尤其是断裂构造发育,规模大,活动性强烈,且具有多期次、多级别、多方位的特征。(3)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有大量的侵入岩产出,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均与印支期和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4)区内成矿作用的地质年代跨度大,印支期-燕山期是研究区的成矿高峰期。银铜铅多金属矿主要形成于印支期,锡铅锌矿多金属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期。
4结语
总之,研究区长期活动的断裂是主要的成矿构造,对找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已知的矿点看,研究区具有十分优越的Cu、Pb、Zn等多金属内生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潜力。
参考文献
[1]袁见奇等.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2]陈亨亮.蚀变围岩及其找矿意义[J].福建地质,200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