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德育有效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中能够增强初中体育教育的效用。基于此,详细阐述了丰富体育教学内涵、关注学生意志力建设、培养学生自律习惯、运用游戏渗透德育、改善教学评价模式这几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深入分析了体育德育教学,希望能助力初中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德育;体育教学;初中教育
   初中是学生个人意识成长的重要阶段,需要对其加以合理的引导,才能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体育教育作为初中德育的有效载体,教育工作者通过秉承对学生身心成长并重的原则,加强德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可以赋予体育教育德育的内涵,使教学工作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丰富体育教学内涵
   在教学中,可以用德育丰富体育教学内涵,使体育课程更加充实,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缓解学生对单一体育知识讲解、体育训练产生的倦怠问题,增强德育渗透效果。在此过程中,可以基于课程内容,从完成课程目标的角度来找准德育内容渗透切入点,合理、流畅地融入相应的德育教学环节、内容,由此运用德育来丰富体育教学内涵,强化体育教学效用。以足球练习课程为例,虽然足球属于竞技性运动,能够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但足球运动知识的学习掌握,需要高强度的运动练习支持,导致其很容易产生倦怠感,此时,即可练习足球运动技巧,作为德育渗透了切入点,并采取思想教育措施,让学生了解足球练习对养成个人体育意识、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基于足球这类集体竞技类运动的团队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个人能力的成长对集体发展的重要性,使其产生团队意识,由此实现德育,而且也能借此鼓励学生将高强度的锻炼坚持下来,顺利达成体育教学目标,丰富体育教学的德育内涵。
   二、关注学生意志力建设
   学生个人意志力的发展会在初中时期进入成型阶段,因此,一直以来,意志力锻炼都是德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体育运动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身体耐力,还需要其具有足够的意志力,才能顺利完成体育项目的练习。为此,在体育教学中,需积极关注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并运用德育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建设,使其逐步具备良好的意志力,促进其更好地完成体育锻炼,实现体育与德育的深度渗透融合。在此过程中,可以待讲解完运动技巧后,运用德育的方式,如说服教育、陶冶教育等,展开学生心理辅导,使其树立完成后续训练内容的自信心和決心,由此实现意志力建设,然后再让其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使其能够顺利完成体育训练内容,实现德育、体育教学的协调融合,例如,在田径长跑运动中,部分学生通常会认为长跑具有较高的难度,无法正常坚持下来,此时可运用德育,鼓励其树立起自信心和决心,最终完成训练任务,渗透德育教学。
   三、培养学生自律习惯
   除了意志力以外,自律习惯也是德育教学中的一项重点,而体育学科的学习,需要以长期、持续训练作为支撑,对个人的自律习惯养成要求较高,因此,可以将德育作为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自律习惯的有效工具,加快其形成体育自律意识,塑造体育学科教学效果的长效性优势。在教学中,待完成运动知识讲解与练习之后,教师还要设置一个德育教学环节,并采取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等德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坚持体育锻炼的益处,帮助其树立体育自律意识,养成每天锻炼的自律性习惯,由此培养其自律能力,这不仅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助益,而且还能够促进其养成对待事物的自律习惯,赋予体育教育一定的德育深度,提升体育教学水平[1]。
   四、运用游戏渗透德育
   游戏教学是一种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作用是缓解学生在单一的训练和学习中产生的倦怠感,由此促进其在体育训练、学习中坚持更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将游戏教学作为德育的承载,能够赋予游戏教学一定深度,使学生在体育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对德育的内化效果。在此过程中,可以结合体育课程内容,构建一个游戏情境,然后采用启发说服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个人努力对团队的意义,引导其树立自信心、团队意识,实现德育教学,由此达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但应当注意,需要结合游戏情境,从具体的现状、需求出发开展德育教学,这样才能有效运用游戏情境在激趣上的优势,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可度,增强体育教学效果[2]。
   五、改善教学评价模式
   通过将德育纳入体育教学评价中来实现对教学评价的改善,也可以有效促进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增强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应围绕具体的体育课程内容来设置德育评价项目,如体育意志力、体育竞技团队意识等,由此将德育深度渗透到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标准、教学参考中,增强体育教学的德育效用。但应当注意,需重点关注德育评价项目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塑造,以便于为后续的德育渗透提供有力依据。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素养、素质建设发展水平。在初中教学中,将德育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能够赋予体育学科更加重要的功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能力,优化体育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推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沈杰.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导学,2020(29):79-80.
   [2]沙良凯.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2020(14):22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民众的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多,互联网在提供交流便利的同时也使得舆论引导的难度提升。对于社会关注较大的争议性事件,需要加强舆论引导。本文通过研究争议性事件的报道特征和舆论特点,寻找引导这类事件舆论的准确途径,旨在为今后争议性事件的舆论引导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争议性事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
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巩固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为落实立德树人教学思想,需实现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化学课程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元素,教师需加以挖掘,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基于此,首先简单阐述中学化学的德育目标,进一步提出可实施该德育目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德育目标;中学化学;实施策略   在教育新时代,人们对学生的德育尤为关注,且中学化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将德育作为化学教育的关键内容”,为落实新课标教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庭的未来,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父母的夙愿,抱着美好的夙愿,父母把一腔热情倾注到孩子身上.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对父母来说花钱不是事.但随
期刊
摘要:近代中国报刊的文人办报传统出于民族危机所激发的对传播新式思想和知识的期望以及富国强民的目的,而这种努力也促成了近代公共领域的滥觞。1902年创办的《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以敢于议政著称。本文以早期的《大公报》(1902—1910)为考察对象,分析其是如何与社会团体阅报社进行互动而构建公共领域的。《大公报》对阅报社进行宣传,鼓励读者来函,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而阅报社也一
摘要: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相关的广告收益也减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在于媒体生态环境已发生变化,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和特点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在于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未拥有自己的品牌媒体,更没有打造出一些品牌节目。传统媒体在没有受到新媒体平台冲击的时候,缺乏品牌建设的意识,随着媒体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如果传统媒体仍然不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人们能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频繁地社交互动,真正实现了“地球村”的梦想。技术的支撑让移动智能设备普及开来,不仅帮助用户实现随时随地线上交友,也推动陌生人社交平台迅速崛起。不同于传统的线上交友,陌生人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即陌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是指用户选择匿名甚至伪装的方式,在陌生人社交平台中实现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不同类型的陌生人社交平台给陌生人社
摘要:爆款带货类短视频不仅能够在内容上获得用户的认可和传播,还能够实现良好的商业价值。短视频要想产生良好的带货效果,就要在选题、内容、视听表达及后期制作等方面下功夫。带货类短视频的创作既要符合爆款短视频的共同规律,又要注意获得广告效益和实现商业价值,要在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审美或娱乐体验的基础上实现带货目的,否则,缺失了内容吸引力的带货短视频将注定是失败的。  关键词:短视频;创作;广告;商业价值
摘要:用户生产内容、专业记者生产内容、机器生产内容三者一起构成数字化新闻的主体。数字化新闻主要通过互联网传播,与传统新闻采写编流程有显著的区别,传统的伦理法规并不能很好地适配它,如何调整传统的媒介伦理以适配数字化新闻是业界讨论的难题。新闻透明性的提出旨在重建大众对媒介的信任,本文赞同在数字化新闻中需要普及新的伦理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现新闻透明性对于数字化新闻生产模式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字化新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媒介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由于社会上一些弱势群体缺乏使用媒介的条件与能力,使得外界对其信息获取与媒介使用能力存在认知偏差。本文以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为观察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其信息获取与媒介使用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弱势群体;信息获取;媒介使用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0
在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流言四起,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即便政府、媒体等各方力量齐上阵,谣言依然屡禁不止.因此,加强谣言治理、净化网络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