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这就需要教师在德育教育活动过程中激发起学生情感与幸福的火花,努力提高教育实效。关注情感与幸福的体验,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关注情感与幸福的体验,德育方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关键词:德育教育;情感;体验
一、抓德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
作为一名小学德育工作者要明确:小学德育工作必须落实德育教育一体化。在工作中就要改变长期存在的德育工作成人化,一刀切,程式化等问题,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力求从小处入手,使德育教育易于让学生接受。
一次,我刚要走出教室,罗蓉同学跑过来,匆匆塞给我一封信,然后跑开了。展信一看,一行行娟秀的字迹跃入我的眼帘:尊敬的祁老师,我是鼓足勇气给您写这封信的。自从本学期班级开展每周评选“最守规范的学生、最不守规范的学生”以来,我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一来到学校,就仿佛觉得有无数双犀利的眼睛在盯着自己,真担心自己的行为稍有越轨,就会被授以把柄。虽然我曾经两次十分“荣幸”地被评为“最守规范的学生”,可是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我觉得这样实在太累。我爱唱爱跳,课间,我更希望自己能够自由地……老师,您知道吗,每周被戴上“最不守规范”帽子的学生,他们面临的是什么呢……
天哪,我的教育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压抑、苦闷、疲惫、惶恐……而我却沉浸在激动与兴奋之中,为自己的教育“创新”而沾沾自喜。自从开展守规范评比活动以来,同学都变“乖”了,班级纪律变“好”了,班级周周获得“文明、卫生、乐学”优胜红旗。领导表扬,同事羡慕,我真是有些忘乎所以。扪心自问,我有没有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过学生生活的真正需要呢?
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需要是情感的需要,幸福的体验,尊重的活动,以及自我实现与发展的需要等。道德缘于情感的需要而产生,小学德育在于引导学生健康、安全、愉快、积极、有爱心地生活。关注学生情感的需要,才是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前提与关键。
二、德育工作要要贴近学生,抓实抓好。
德育教育从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出发。专家对“学生” 一词的解释引人思考。什么是学生?一学习生存的技能,二学习生活的知识,三学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教育就要让学生感到:我在帮助你,给你需要的。
怎样才叫抓实抓好呢?就是要摒弃一些“高、大、空、远”的口号式教育,抓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培养训练,抓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这才是把德育工作落到了实处。
1.要让学生多一些“选择”。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的真正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发展“菜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德育目标和确定实现目标的期限,自主选择德育內容及开展实践的途径与方法,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指令;多一些弹性,少一些刚性;多一些个性的张扬,少一些天性的压抑。 惟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心对德育的真正需求与呼唤。
2.要让学生多一些“对话”。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关爱学生为核心,为学生创设宽松、温馨的氛围,引导学生与道德规范文本进行积极对话并创造性地将规范文字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其他联系的人进行平等互动的对话交流,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以智慧开启智慧,以情感激活情感,以心灵碰撞心灵,促使学生身心主动、愉悦地发展。
3.在德育目标上我们要做到层次化,循序渐进。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同一年级段中,设置若干个等级,让每位学生都有适合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并乐意、主动地选择奋斗目标。
三、德育教育变“补缺”教育为“增优”教育。
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外显的或内隐的闪光点,并不断地进行表扬强化,促使学生在体验成功和幸福的同时,自觉主动地克服缺点,积极向上,不断发展。
王老师是我们学校有名的“严”老师,他对学生的要求特别严格,批评起来特别严厉。每天,他都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要求学生不断改正提高。他所管理的班级纪律特别好。有一次,我到他的班级去听课,果然学生显得很“文雅”。上课一开始,王老师同样习惯性地指出:“……大家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希望同学们马上改正,一是……”课后,我随意和几位学生闲聊,听到的却是他们大诉苦衷:“我们做得越好,在王老师眼里还全是缺点。”“从一年级开始,王老师就要求我们像大人一样,轻轻地说话,悄悄地做事,我们多累啊……”有个同学还悄悄附到我耳边说:“知道吗?我们班的个别同学背地里叫他‘老严’呢”。
勿庸置疑,王老师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让同学们刻苦地学习,文明地生活……然而并非善意的教育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学生而言,他们受教育的历程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是构成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以往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只追求教育在未来的结果,而忽视教育自身作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分享到一种健康安全、积极愉快的生活,那么教育的本身就应该充满“童趣”和“童乐”,促使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精神的满足,快乐、喜悦的享受,闪烁情感与幸福的火花。因为学生只能在这样的生活过程中得到德育教育,我们不能越过今天去预设他们明天。
四、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真正处于主体的地位
我们要认识到一切外在的德育影响都只能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品质。
1.我们要把握情感教育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德育活动中及个体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具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进而享受到情感的形成与幸福的体验。
2.学校要营造一种提高学生情感体验的学校物质环境和人文氛围。学校要注重从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和人文营造方面入手,让学生加入整个建设工作,在建设中感受对母校的爱和自身价值的体现。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班、队中开展形式丰富的德育情感体验活动。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搭建成学生展示、挑战、提升自我的舞台;真诚关心每一位学生,把课堂构建成向上、向善、向学的乐园;让教育充满人性与智慧的光芒,让德育闪烁情感与幸福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中情感体验策略的反思探索[J]. 王奕太. 好家长 2019年24期.
[2]拓宽德育工作渠道,让学生在行动中成长[J]. 师琦. 新课程(下) 2014年08期.
[3]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探索[J]. 龙小琼. 新课程(上) 2019年04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情感;体验
一、抓德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
作为一名小学德育工作者要明确:小学德育工作必须落实德育教育一体化。在工作中就要改变长期存在的德育工作成人化,一刀切,程式化等问题,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力求从小处入手,使德育教育易于让学生接受。
一次,我刚要走出教室,罗蓉同学跑过来,匆匆塞给我一封信,然后跑开了。展信一看,一行行娟秀的字迹跃入我的眼帘:尊敬的祁老师,我是鼓足勇气给您写这封信的。自从本学期班级开展每周评选“最守规范的学生、最不守规范的学生”以来,我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一来到学校,就仿佛觉得有无数双犀利的眼睛在盯着自己,真担心自己的行为稍有越轨,就会被授以把柄。虽然我曾经两次十分“荣幸”地被评为“最守规范的学生”,可是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我觉得这样实在太累。我爱唱爱跳,课间,我更希望自己能够自由地……老师,您知道吗,每周被戴上“最不守规范”帽子的学生,他们面临的是什么呢……
天哪,我的教育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压抑、苦闷、疲惫、惶恐……而我却沉浸在激动与兴奋之中,为自己的教育“创新”而沾沾自喜。自从开展守规范评比活动以来,同学都变“乖”了,班级纪律变“好”了,班级周周获得“文明、卫生、乐学”优胜红旗。领导表扬,同事羡慕,我真是有些忘乎所以。扪心自问,我有没有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过学生生活的真正需要呢?
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需要是情感的需要,幸福的体验,尊重的活动,以及自我实现与发展的需要等。道德缘于情感的需要而产生,小学德育在于引导学生健康、安全、愉快、积极、有爱心地生活。关注学生情感的需要,才是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前提与关键。
二、德育工作要要贴近学生,抓实抓好。
德育教育从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出发。专家对“学生” 一词的解释引人思考。什么是学生?一学习生存的技能,二学习生活的知识,三学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教育就要让学生感到:我在帮助你,给你需要的。
怎样才叫抓实抓好呢?就是要摒弃一些“高、大、空、远”的口号式教育,抓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培养训练,抓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这才是把德育工作落到了实处。
1.要让学生多一些“选择”。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的真正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发展“菜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德育目标和确定实现目标的期限,自主选择德育內容及开展实践的途径与方法,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指令;多一些弹性,少一些刚性;多一些个性的张扬,少一些天性的压抑。 惟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心对德育的真正需求与呼唤。
2.要让学生多一些“对话”。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关爱学生为核心,为学生创设宽松、温馨的氛围,引导学生与道德规范文本进行积极对话并创造性地将规范文字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其他联系的人进行平等互动的对话交流,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以智慧开启智慧,以情感激活情感,以心灵碰撞心灵,促使学生身心主动、愉悦地发展。
3.在德育目标上我们要做到层次化,循序渐进。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同一年级段中,设置若干个等级,让每位学生都有适合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并乐意、主动地选择奋斗目标。
三、德育教育变“补缺”教育为“增优”教育。
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外显的或内隐的闪光点,并不断地进行表扬强化,促使学生在体验成功和幸福的同时,自觉主动地克服缺点,积极向上,不断发展。
王老师是我们学校有名的“严”老师,他对学生的要求特别严格,批评起来特别严厉。每天,他都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要求学生不断改正提高。他所管理的班级纪律特别好。有一次,我到他的班级去听课,果然学生显得很“文雅”。上课一开始,王老师同样习惯性地指出:“……大家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希望同学们马上改正,一是……”课后,我随意和几位学生闲聊,听到的却是他们大诉苦衷:“我们做得越好,在王老师眼里还全是缺点。”“从一年级开始,王老师就要求我们像大人一样,轻轻地说话,悄悄地做事,我们多累啊……”有个同学还悄悄附到我耳边说:“知道吗?我们班的个别同学背地里叫他‘老严’呢”。
勿庸置疑,王老师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让同学们刻苦地学习,文明地生活……然而并非善意的教育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学生而言,他们受教育的历程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是构成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以往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只追求教育在未来的结果,而忽视教育自身作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分享到一种健康安全、积极愉快的生活,那么教育的本身就应该充满“童趣”和“童乐”,促使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精神的满足,快乐、喜悦的享受,闪烁情感与幸福的火花。因为学生只能在这样的生活过程中得到德育教育,我们不能越过今天去预设他们明天。
四、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真正处于主体的地位
我们要认识到一切外在的德育影响都只能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品质。
1.我们要把握情感教育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德育活动中及个体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具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进而享受到情感的形成与幸福的体验。
2.学校要营造一种提高学生情感体验的学校物质环境和人文氛围。学校要注重从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和人文营造方面入手,让学生加入整个建设工作,在建设中感受对母校的爱和自身价值的体现。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班、队中开展形式丰富的德育情感体验活动。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搭建成学生展示、挑战、提升自我的舞台;真诚关心每一位学生,把课堂构建成向上、向善、向学的乐园;让教育充满人性与智慧的光芒,让德育闪烁情感与幸福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中情感体验策略的反思探索[J]. 王奕太. 好家长 2019年24期.
[2]拓宽德育工作渠道,让学生在行动中成长[J]. 师琦. 新课程(下) 2014年08期.
[3]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探索[J]. 龙小琼. 新课程(上) 201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