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自由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19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职业教育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作者圍绕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论述,认为教师要通过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设置自由的学习内容,采用自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更充分的尊重,创新能力得以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 中职学生 生物教学 创设情境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如何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也是培育新世纪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创新思维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偶然性,主要表现在思想火花的一闪,灵感出现的瞬间。要使人有创新精神,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自由。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创造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但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缺乏创新氛围,原因在于教师把控制课堂和维持纪律看做是有效教学的首要前提,课堂教学片面强调学生思维要紧跟教师的思维走。学校和家长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手段,这迫使学生把9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应付学习和考试,只有10%甚至更少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和创新。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而且给强调学生自我选择和自主能力的发展的当代创新改革人为设置了障碍。这样学生应试能力增强了,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改变这种“9:1”的关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索。
  近年来,各学校在加强学生创新教育方面都做了有益尝试,但是,学校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下面对“在生物学教学中创设自由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看法及做法。
  一、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创新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进行创新教育,首先就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宽松自由的环境。
  在我国的众多学校,座位整齐排列,教师站在高出教室几厘米的讲台上,以俯视的眼光威严地注视学生,处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严肃古板,学生战战兢兢,谈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果学生上课不必“排排坐”,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上课,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物学是一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学科。我曾经给2009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就把学生带到校园中认识各种花草树木的名称,到生物园地看看鱼、青蛙、蝴蝶是怎样生活的,让学生亲身体会生物的多样性,明白什么叫生物,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并了解生命的含义。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而学生心情放松,则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不同看法。这样的课,教师讲的知识量不多,但学生学到的东西不少。
  二、设置自由的学习内容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在知识、能力、兴趣、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有不同表现,他们需要不同的发展。所以,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他们。并且部分教学内容理论性知识偏多,与中职学生的特点、兴趣、生活经验和未来职业发展关联度不高,学生不想学,没兴趣学,怎么可能学好,更谈不上创新。
  现代教育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在中学生物学课本中,有许多分类学的内容,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种动物(或植物、微生物)进行重点学习探究。通过查资料、做实验、亲自观察等学习方式,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形态特点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有关它们的一些奇闻趣事。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表现得兴致盎然,学习热情高涨。在汇报课上,说得头头是道,气氛相当热烈。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其综合性和选择性。要摆脱学生“边学边厌”、“越学越厌”的局面,要给学生选择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主选择自己想学、爱学、有兴趣学的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对教材进行加工、修改和补充,使教材更强调生活性,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与他们的经验相整合。
  三、采用自由的学习方式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学校生活应该成为学生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金色时光”,应该充满成功和欢愉。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出版社等单位专家开展的问卷调查活动可以看出,中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实验(占25.9%)、用电脑(占据21.2%)、读课外书(占12.3%)。这表明,当代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首要要求是“有趣”和“轻松”。这对传统单一枯燥的课堂模式和单调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在美国迈阿密大学的教育学院,有一门课叫“Leisure Study”,翻译过来叫“休闲学”,讲得通俗一些,其实就是研究“玩”的学问,它认为不同学科对“玩”可以有不同理解,不同研究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玩”法。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动”起来,用学生的话说就是他们“玩”起来。对学生而言,上山捉昆虫,下水捞蝌蚪,甚至坐在教室里看生物录像、做实验都是很“好玩”的学习方式。
  漳州是水仙花的故乡,在学习“植物形态”章节时,我组织学生学习雕刻和栽培水仙花。在雕刻过程中熟悉水仙花鳞茎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通过观察水仙花开放的整个过程了解水仙花各部分的变化情况。同时,启发学生如何通过造型,体现水仙的清纯之美,表达自己作品的含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书上没有的知识,而且积极进行思考探索和创新,设计出了许多形态各异的水仙雕刻造型。最后,我把学生的作品集中办了一次水仙花作品展览,给了大家一个欣赏美、交流学习的机会。
  在开展“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主题活动中,我让学生自行组队,自选指导教师,自拟课题、带着兴趣和疑问到科研单位、环保部门、农村、工厂、社区、河边、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场所参观学习调查,既让学生欣赏家乡的美丽景色,又让学生看到周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通过身边环境美与丑的对比,让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有更深体会。活动结束后,我要求每个调查研究小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调查报告。同时制作图文并茂的PPT课件,以报告会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展示调查成果。我认为这些亲身体验过程中学到的环保知识和感悟到的环保理念一定可以深植学生的心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努力创造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条件和机会,在激发课堂活力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创新精神会得到充分尊重与发挥。
其他文献
多媒体传感器网络(MSN)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与传统传感器网络相比,更多地关注于音频、视频、图像等海量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处理,在军事、民用及商业领域中具有
摘 要: 本文论述了问题情境及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具体教学案例指出了化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和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化学教学 问题情境教学法 教学应用  《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把“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指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探索,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之一。我认为“问题情境”教学法能充分体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 物理概念相对更重要, 而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渗透物理思想, 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的中心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说,两者相比,物理概念更重要。如盖楼房需要钢材、木材、水泥等材料,物理概念是思维问题、分析问题,选择过程是利用一系列概念进行思维
摘 要: 本文将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运用于生化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班及对照班的前测成绩及期末成绩的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班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班。  关键词: 任务驱动 小组合作 生物化学 教学实践  生物化学在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中一直被认为是抽象、难懂和内容多、难记忆的学科。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出现“上课老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入睡,下课不知所云”的现象。因此,改变传统的、
柔性制造系统中,生产进程之间互相等待对方占有的资源会导致死锁,使系统性能恶化,给生产带来损失。S4PR网是一类具有良好建模能力的Petri网子类,被广泛运用于柔性制造系统建模、性能分析及死锁控制策略的研究中。基于S4PR网的柔性制造系统死锁预防策略研究成为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经典的死锁预防方法需要对Petri网模型中的每一个严格极小信标添加一个控制库所和相关连接弧来实现对死锁的控制。该方法首先
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隶属于植绥螨科Phytoseiidae、新小绥属Neoseiulus,是我国本土发现的新记录种。本论文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及其猎物朱砂叶螨种群的迁徙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