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艺》:你在转型商业片的头两年连续拍了3部电影,但之后为什么一度停下了?
王光利:一开始做商业片时是做本土喜剧,但我一直想做警匪,可是运作中遇到了很多障碍,好几个项目夭折了。之前也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反思,当时觉得好像是碰到了一面墙。《制服》是我尝试破局的第一步。
《综艺》:据说《制服》最初是王晶的点子?
王光利:之前我和王晶一起在香港做过《卧虎》,合作得很愉快。2009年我们想筹备续集,但剧本在内地遇到了些问题。后来在别人的启发下,希望能把香港拍警匪片的一些经验带到内地来,所以就做了这个。最初我们是想拍个小成本影片,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意大利警匪片那样比较讲究故事而不是场面的风格。但剧本出来后,王晶觉得做个小片有点可惜,最后增加了预算和明星。
《综艺》:你接下来的新片也是警匪吧,为什么这么看好这个类型?
王光利:在全球范围内,警匪都是电影一个很重要的种类,市场空间很大。此外,警匪片往往以极端的方式来表现人性,我觉得这对中国的当下特别有价值。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方面经济发展很快,但很多长期积累的问题也开始浮现,无论是自然环境、食品污染还是教育、医疗等。我觉得这些根本上都是道德和精神层面的问题,这也是我在《制服》里想表达的。片中那些扭曲的犯罪不仅是商业性的包装,里面也有我的思考——罪行越是扭曲,越是有道德的意味蕴含其中。
《综艺》:香港电影对这个类型一直都很擅长,内地做警匪片的优势何在?
王光利:与香港的警匪片相比,我们的优势很明显。我们对自己身边的事情更了解,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相关事件和报道也很多,这些都是现实中的素材。当然在内地,警匪这块一直没做起来。一些大导演其实之前也筹备过类似的项目,但最后都没拍出来。年轻的导演则缺少经验,对规则的空间和弹性都不了解,做这个也难。其实做之前我也犹豫过,想过要不要先做个容易点的,但最终还是觉得值得冒险。
《综艺》:《制服》的成片相比最初设计,完成度如何?
王光利:应该说想做的基本都完成了,当然细节上还是有些修改。其实好莱坞也一样,为了获得更大的观众群,内容方面就得有所节制。至于在电影中尝试一些较为边缘的东西,我觉得现在是个时机。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元化,本地电影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
《综艺》:贾樟柯新推出的《天注定》,也是讲复仇的。
王光利:是,虽然他的是艺术片,我的是商业片。这当然是巧合,但深层次里可能还是因为我们对中国现实的共同关注,尽管选的道路不一样。我和贾樟柯一直是好朋友,我的第一部商业片他还客串过。
《综艺》:你也是拍艺术片出身,为什么后来转做商业片?
王光利:商业片的格局和空间更大些,我很希望能在自己的国家获得更多观众。当然对于贾樟柯、王小帅、娄烨他们的选择和坚持,我非常尊重也很钦佩。但电影总需要各种类型,他们是更自我的“私房菜”,我做的则是面向更多客户的“火锅”。我觉得电影产业的发展,这两块必不可少。将来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成熟,这两块也会互相渗透和交叉,电影也能更兼具观赏性和艺术性,就像姜文已经做到的那样。
王光利:一开始做商业片时是做本土喜剧,但我一直想做警匪,可是运作中遇到了很多障碍,好几个项目夭折了。之前也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反思,当时觉得好像是碰到了一面墙。《制服》是我尝试破局的第一步。
《综艺》:据说《制服》最初是王晶的点子?
王光利:之前我和王晶一起在香港做过《卧虎》,合作得很愉快。2009年我们想筹备续集,但剧本在内地遇到了些问题。后来在别人的启发下,希望能把香港拍警匪片的一些经验带到内地来,所以就做了这个。最初我们是想拍个小成本影片,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意大利警匪片那样比较讲究故事而不是场面的风格。但剧本出来后,王晶觉得做个小片有点可惜,最后增加了预算和明星。
《综艺》:你接下来的新片也是警匪吧,为什么这么看好这个类型?
王光利:在全球范围内,警匪都是电影一个很重要的种类,市场空间很大。此外,警匪片往往以极端的方式来表现人性,我觉得这对中国的当下特别有价值。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方面经济发展很快,但很多长期积累的问题也开始浮现,无论是自然环境、食品污染还是教育、医疗等。我觉得这些根本上都是道德和精神层面的问题,这也是我在《制服》里想表达的。片中那些扭曲的犯罪不仅是商业性的包装,里面也有我的思考——罪行越是扭曲,越是有道德的意味蕴含其中。
《综艺》:香港电影对这个类型一直都很擅长,内地做警匪片的优势何在?
王光利:与香港的警匪片相比,我们的优势很明显。我们对自己身边的事情更了解,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相关事件和报道也很多,这些都是现实中的素材。当然在内地,警匪这块一直没做起来。一些大导演其实之前也筹备过类似的项目,但最后都没拍出来。年轻的导演则缺少经验,对规则的空间和弹性都不了解,做这个也难。其实做之前我也犹豫过,想过要不要先做个容易点的,但最终还是觉得值得冒险。
《综艺》:《制服》的成片相比最初设计,完成度如何?
王光利:应该说想做的基本都完成了,当然细节上还是有些修改。其实好莱坞也一样,为了获得更大的观众群,内容方面就得有所节制。至于在电影中尝试一些较为边缘的东西,我觉得现在是个时机。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元化,本地电影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
《综艺》:贾樟柯新推出的《天注定》,也是讲复仇的。
王光利:是,虽然他的是艺术片,我的是商业片。这当然是巧合,但深层次里可能还是因为我们对中国现实的共同关注,尽管选的道路不一样。我和贾樟柯一直是好朋友,我的第一部商业片他还客串过。
《综艺》:你也是拍艺术片出身,为什么后来转做商业片?
王光利:商业片的格局和空间更大些,我很希望能在自己的国家获得更多观众。当然对于贾樟柯、王小帅、娄烨他们的选择和坚持,我非常尊重也很钦佩。但电影总需要各种类型,他们是更自我的“私房菜”,我做的则是面向更多客户的“火锅”。我觉得电影产业的发展,这两块必不可少。将来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成熟,这两块也会互相渗透和交叉,电影也能更兼具观赏性和艺术性,就像姜文已经做到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