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集大型史诗电视剧《换了人间》正在央视一套热播。唐国强在剧中饰演毛泽东,这已经是他第四十余次饰演毛泽东这一角色。从1996年的电影《长征》,到最新的这部电视剧《换了人间》,唐国强已经饰演毛主席这一角色长达21年之久,几乎涵盖了从长征到毛主席去世的各个历史时期。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唐国强道出了饰演伟人的诀窍。“连主席都说自己有七分虎气三分猴气。虎气如何展现?猴气如何拿捏?这21年里我也做了很多尝试。”
最困难的是我们之间的差距
记者:《换了人间》之前被很多业内专家称为“找到了对中国革命历史一种新的观察角度和思考角度”。对于您来说,如何用新角度来看待这样一个演了四十多次的角色呢?
唐国强:这部剧讲述的是从1949年到1952年发生的历史风云,这是开国的年份,也是毛泽东最辉煌的一段。以前曾经有过作品展现开国领袖毛泽东,这次写得更深入一些。《换了人间》让观众有机会更近一步走近毛泽东,知道作为一个开国领袖,他究竟做了一些什么,他的情感历程以及重大的决策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有着很多思考价值。
记者:饰演毛泽东对您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唐国强:是我们之间的差距。他是一位身经百战古往今来的伟大领袖,而我只是一个老百姓。让我们去接近他,确实是有很大的难度。除了对于历史的理解,对于整个发展进程的理解,以至于逐渐走近毛澤东的内心,这个路是很长很艰难的。这一点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往往从一些不同的角度去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何看待这个历史,如何看待这个历史人物在历史当中所起的作用,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是很艰难的事情。
记者:《换了人间》中更侧重表现毛泽东哪个方面呢?您有没有新的尝试?
唐国强:以前有一些地方比较拘谨,因为拿不准,演了之后有一些体会。首先主席不是神,他是人,但是又是伟人,这个关系怎么去处理?作为人来说,他跟大家都有一样的七情六欲,就是看你怎么把握。连主席都说自己有“七分虎气三分猴气”,这个怎么理解?虎气如何展现?猴气如何拿捏?这21年里我也做了很多尝试。
我记得当年我在接触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时候,一位老同志他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他跟我讲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你演了不少皇帝,但都是封建皇帝。毛主席是人民领袖,你要在“人民”两个字上多想一想。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主席既有他作为一代哲人伟人的东西,也有一些平民的朴素,他是从百姓中走出来的伟人,他所关注的问题,都有一个基本点,这个基本点就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由于他扎根在农民当中,由于他发动了人民战争,所以他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把握上对我还是很有启发。
“毛岸英牺牲”这段故事我总想有突破
记者:很多编剧导演对主旋律题材避之不及,创作难度远超其他类型作品。但我们发现,您的身份越来越多,除了演员,有时还会担任导演、艺术总监。会不会很辛苦?
唐国强:如果没有前面这些年对人物的了解,任何人都很难突然拔地去塑造这个时期的人物。对我来说,从《长征》开始就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些了解,尽管肤浅,但是毕竟知道该怎么做。所以为什么好多戏干脆我就来当导演吧,因为很多人在艺术上很有造就,但在这类题材上,他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史、党史、文献史的了解,政治分寸不清楚,很可能你觉得很好看,但是不会通过审查。一定要对事件、对人物有相对的比较丰富的了解,你才能够游刃有余。我不希望这个剧本拍完之后因为审查没通过被枪毙。其实,做导演确实很辛苦,从剧本的修改到演员的选择、场景的选择,到每一场戏分寸的把握,以至于后期的剪辑、审查怎么再修改,花费的时间比一个演员要多出一半。作为我来说,当然每个演员都希望能够多演一些角色,可是一个导演确实是一个剧的灵魂。
记者:在《换了人间》中您还兼任艺术总监,负责些什么呢?
唐国强:艺术总监在剧本的把握上,在艺术的处理上,都可以充分和导演沟通。因为毕竟我演了这么多年了,经验上还是丰富一些。导演对于我还是非常尊重的,但是这里面功劳应该说是导演的功劳。因为导演他要一点点磨,一点点把握整体的脉络,最后还要不断修改。他们是很辛苦的。
记者:哪场戏对您来说印象深刻呢?
唐国强:一开始就是说设计毛泽东跟周恩来讲话,他俩在西柏坡的一个冰上,脚底下冰裂声响着,毛主席说如履薄冰。另外,在抗美援朝发生的时候,毛泽东送儿子上战场,他对于一些问题的关注以至获悉儿子牺牲的消息之后,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他的心情上的东西怎么去表现。我觉得这个是跟老百姓最有互动的。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只是如何表现。谁死了儿子不悲伤?就这个悲伤如何表现?怎么表现?谁不知道战场上危险,把儿子送去,作为一个父亲没有一丝的担忧吗?所以有时候经常用一些小的空白,这种空白是让观众去想点问题,你不要都演满了,要善于留白,让观众琢磨。在《换了人间》中我也想了一些办法,跟导演无论从调度、音乐、人物的表达方式上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我想观众会感动。但我必须说,光“毛岸英牺牲”这段故事我都演过三次了,加上这次是第四次。我总想能不能有一些突破?做一些尝试?这个最后还要等到大家看完这个片子给打分吧,反正我是尽了自己的努力。
我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感
记者:剧中饰演周恩来的刘劲以及其他几位老演员都是您多年的老搭档,你们在一起是不是也很默契了?
唐国强:应该讲我们这个合作班底从1996年就开始了。21年不容易。我们总结了一个经验,要想组成一个班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互相有一个磨合,彼此有一个了解,而且要有团队精神。我们从《长征》一路走来,这个团队保持到今天,应该讲很难得,也值得珍惜。我们通过这个得到一种启示,一个创作团体一定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才能走出一种风格。你让我们这些人去演一些妖魔鬼怪的戏,恐怕我们内心也接受不了。我不是否定他们,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风格和这个团队要有机地结合才能够行。所以说有时换一个演员,我们就总感到之间在搭配上接茬上就是有问题。
记者:演了这么多次毛主席,您还会有遗憾的地方吗?
唐国强:我拍了21年,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感。作为一个演员,能够扮演这样一位世纪伟人,横贯古今,纵横世界,这种经历对我来说很值得,是一生的荣幸。唯一有时候感到不太满足的是,我没有把主席更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尤其是他作为哲学家的思考以及思想高度。
这些年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演了不少历史人物,所以我说是角色牵引着我不断地攀登艺术的高峰,也有人说扮演历史人物,促使了一个演员的成熟。这个是有道理的,因为毕竟大家心目当中都有这个人物的印象。而你只能演你这一个,你这一个如何能够跟观众心目当中的形象达到某一种契合?所以我说虽然我演了21年,但是我依旧有遗憾,依然觉得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还有很多东西可做,包括毛主席晚年,如果没有中美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没有毛泽东的决策,中国如何能有45年的和平建设期?所以这些东西我觉得还有很多数不尽的东西。好在我还可以再继续创作,还有很多时间和空间,我只是希望能够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可能就是使命吧。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唐国强道出了饰演伟人的诀窍。“连主席都说自己有七分虎气三分猴气。虎气如何展现?猴气如何拿捏?这21年里我也做了很多尝试。”
最困难的是我们之间的差距
记者:《换了人间》之前被很多业内专家称为“找到了对中国革命历史一种新的观察角度和思考角度”。对于您来说,如何用新角度来看待这样一个演了四十多次的角色呢?
唐国强:这部剧讲述的是从1949年到1952年发生的历史风云,这是开国的年份,也是毛泽东最辉煌的一段。以前曾经有过作品展现开国领袖毛泽东,这次写得更深入一些。《换了人间》让观众有机会更近一步走近毛泽东,知道作为一个开国领袖,他究竟做了一些什么,他的情感历程以及重大的决策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有着很多思考价值。
记者:饰演毛泽东对您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唐国强:是我们之间的差距。他是一位身经百战古往今来的伟大领袖,而我只是一个老百姓。让我们去接近他,确实是有很大的难度。除了对于历史的理解,对于整个发展进程的理解,以至于逐渐走近毛澤东的内心,这个路是很长很艰难的。这一点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往往从一些不同的角度去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何看待这个历史,如何看待这个历史人物在历史当中所起的作用,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是很艰难的事情。
记者:《换了人间》中更侧重表现毛泽东哪个方面呢?您有没有新的尝试?
唐国强:以前有一些地方比较拘谨,因为拿不准,演了之后有一些体会。首先主席不是神,他是人,但是又是伟人,这个关系怎么去处理?作为人来说,他跟大家都有一样的七情六欲,就是看你怎么把握。连主席都说自己有“七分虎气三分猴气”,这个怎么理解?虎气如何展现?猴气如何拿捏?这21年里我也做了很多尝试。
我记得当年我在接触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时候,一位老同志他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他跟我讲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你演了不少皇帝,但都是封建皇帝。毛主席是人民领袖,你要在“人民”两个字上多想一想。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主席既有他作为一代哲人伟人的东西,也有一些平民的朴素,他是从百姓中走出来的伟人,他所关注的问题,都有一个基本点,这个基本点就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由于他扎根在农民当中,由于他发动了人民战争,所以他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把握上对我还是很有启发。
“毛岸英牺牲”这段故事我总想有突破
记者:很多编剧导演对主旋律题材避之不及,创作难度远超其他类型作品。但我们发现,您的身份越来越多,除了演员,有时还会担任导演、艺术总监。会不会很辛苦?
唐国强:如果没有前面这些年对人物的了解,任何人都很难突然拔地去塑造这个时期的人物。对我来说,从《长征》开始就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些了解,尽管肤浅,但是毕竟知道该怎么做。所以为什么好多戏干脆我就来当导演吧,因为很多人在艺术上很有造就,但在这类题材上,他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史、党史、文献史的了解,政治分寸不清楚,很可能你觉得很好看,但是不会通过审查。一定要对事件、对人物有相对的比较丰富的了解,你才能够游刃有余。我不希望这个剧本拍完之后因为审查没通过被枪毙。其实,做导演确实很辛苦,从剧本的修改到演员的选择、场景的选择,到每一场戏分寸的把握,以至于后期的剪辑、审查怎么再修改,花费的时间比一个演员要多出一半。作为我来说,当然每个演员都希望能够多演一些角色,可是一个导演确实是一个剧的灵魂。
记者:在《换了人间》中您还兼任艺术总监,负责些什么呢?
唐国强:艺术总监在剧本的把握上,在艺术的处理上,都可以充分和导演沟通。因为毕竟我演了这么多年了,经验上还是丰富一些。导演对于我还是非常尊重的,但是这里面功劳应该说是导演的功劳。因为导演他要一点点磨,一点点把握整体的脉络,最后还要不断修改。他们是很辛苦的。
记者:哪场戏对您来说印象深刻呢?
唐国强:一开始就是说设计毛泽东跟周恩来讲话,他俩在西柏坡的一个冰上,脚底下冰裂声响着,毛主席说如履薄冰。另外,在抗美援朝发生的时候,毛泽东送儿子上战场,他对于一些问题的关注以至获悉儿子牺牲的消息之后,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他的心情上的东西怎么去表现。我觉得这个是跟老百姓最有互动的。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只是如何表现。谁死了儿子不悲伤?就这个悲伤如何表现?怎么表现?谁不知道战场上危险,把儿子送去,作为一个父亲没有一丝的担忧吗?所以有时候经常用一些小的空白,这种空白是让观众去想点问题,你不要都演满了,要善于留白,让观众琢磨。在《换了人间》中我也想了一些办法,跟导演无论从调度、音乐、人物的表达方式上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我想观众会感动。但我必须说,光“毛岸英牺牲”这段故事我都演过三次了,加上这次是第四次。我总想能不能有一些突破?做一些尝试?这个最后还要等到大家看完这个片子给打分吧,反正我是尽了自己的努力。
我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感
记者:剧中饰演周恩来的刘劲以及其他几位老演员都是您多年的老搭档,你们在一起是不是也很默契了?
唐国强:应该讲我们这个合作班底从1996年就开始了。21年不容易。我们总结了一个经验,要想组成一个班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互相有一个磨合,彼此有一个了解,而且要有团队精神。我们从《长征》一路走来,这个团队保持到今天,应该讲很难得,也值得珍惜。我们通过这个得到一种启示,一个创作团体一定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才能走出一种风格。你让我们这些人去演一些妖魔鬼怪的戏,恐怕我们内心也接受不了。我不是否定他们,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风格和这个团队要有机地结合才能够行。所以说有时换一个演员,我们就总感到之间在搭配上接茬上就是有问题。
记者:演了这么多次毛主席,您还会有遗憾的地方吗?
唐国强:我拍了21年,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感。作为一个演员,能够扮演这样一位世纪伟人,横贯古今,纵横世界,这种经历对我来说很值得,是一生的荣幸。唯一有时候感到不太满足的是,我没有把主席更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尤其是他作为哲学家的思考以及思想高度。
这些年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演了不少历史人物,所以我说是角色牵引着我不断地攀登艺术的高峰,也有人说扮演历史人物,促使了一个演员的成熟。这个是有道理的,因为毕竟大家心目当中都有这个人物的印象。而你只能演你这一个,你这一个如何能够跟观众心目当中的形象达到某一种契合?所以我说虽然我演了21年,但是我依旧有遗憾,依然觉得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还有很多东西可做,包括毛主席晚年,如果没有中美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没有毛泽东的决策,中国如何能有45年的和平建设期?所以这些东西我觉得还有很多数不尽的东西。好在我还可以再继续创作,还有很多时间和空间,我只是希望能够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可能就是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