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继电保护运行状况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现有评价方法概念及特征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正确动作率”方法的缺点,最后对继电保护运行状况评价方法的创新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继电保护;评价方法
前言
在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对继电保护的运行状况进行持续性地检测与评价一直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在继电保护装置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为了更进一步确保其顺利运行,工作人员需要对各自引发装置故障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在此前提下探讨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最终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全面体现其本身价值。
一、现有评价方法分析
在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评价工作中,一般依靠前苏联的“正确动作率”,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许多企业的现实需要,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陷,比如它重点在于评价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次数,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就必须对继电保护装置在一年中所发生的全部变化做准确而全面的记录和分析,而对应到220kw和500kw的电力系统中,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具体区分,从而发现各个电力系统中所含的薄弱环节。此外,在运用“正确动作率”方法时,还要对所出现的误动作的诱因进行分析,这些原因包括设备的工作原理方面存在错误、元件受损、线路衔接不当、抗干扰能力较弱等等,工作人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二、“正确动作率”方法的缺点分析
(一)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不足
如前文所述,加强对误动作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具体的诱因分析过程中,如果遇到区外短路问题,则需要在评价时对装置构成是否存在错误进行全面考察,在统计时注意把区外和短路误动作排除在正当的动作范围之外,随后才能保证工作人员在统计正确动作次数基础上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率进行分析,进而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而当保护装置在有效周期内无故障发生,却有100多次的区外故障,则可以直接下结论——装置存在0%的正确动作率。总而言之,这种方法的操作有一定的繁琐性,且所评价的结果可能存在不准确问题,加上通过该方法所获得的数据是不全面的,当保护装置受损或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统计数据依然有显示出“正确动作率”不存在问题的可能性。
(二)评价错误导致保护装置被“无辜”弃用
在借助“正确动作率”的方法对统计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在数据中真实体现“故障频率”的情况,而在设置统计方法时,需要坚持正确动作率=D/(D+Dm)的理念,在这个公式中,D表示的是故障正确动作的发生次数,Dm则表示区外故障动作次数。当被继电保护的装置极少出现故障、或者未发现保护装置内部有不良现象时,正确动作率往往接近零。而当保护状态下的装置被非区内故障所干扰,缺一直未识别出错误动作,此时则说明利用“正确动作率”方法根本无法发现问题,而这种“评价无效”的实质却被相关单位误认作“保护装置已受损、并且无法再继续参与生产”,于是将其弃而不用,这无疑会带来一定的资源浪费。
(三)无法体现统计数量与继电保护装置评估结果的关系
统计数量是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评估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值得受到相关单位的关注。在电力系统内,若将具有相同电压指数的10套保护装置融入到某一个特定的统计过程中,并在另一区域另外采用100套相同装置开展统计,那么上述两个区域统计得到的数据中,正确、错误动作均分别为1次,然而其最终导出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在利用“正确动作率”方法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评价,尽管其对应的正确动作率均为50%,但实际上,他们对应的保护装置的运行能力却完全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用10套设备的区域因为故障动作比较频繁,导致以采用保护设备少的区域的保护运行能力相对降低,这正是传统方法所无法体现的。
(四)对影响因素的把握不到位
在某个月份上旬,所统计的“正确动作率”并未满足人们的预期效果,但是在月末的一次較大的雷雨天气环境下,由于雷电所引起的一系列短路,保护装置在此时刻完成了多次的正确保护动作。实际上,天气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影响因素,这说明,该统计方法并不能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状况进行科学评价。
三、继电保护运行状况评价方法的创新探讨
许多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故障和问题,而且发生故障的频率也各不相同,所以人们在选用评价方法时,一定要以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为出发点,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确保统计结果拥有较高的正确率,同时还要确保统计方法的可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继电保护运行状况评价方法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现有评价方法概况;同时把握“正确动作率”方法的缺点——包括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不足、评价错误导致保护装置被“无辜”弃用、无法体现统计数量与继电保护装置评估结果的关系、对影响因素的把握不到位等等;在此基础上,对继电保护运行状况评价方法的创新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建龙.探讨发电厂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增强措施[J].信息通信,2014.
[2]朱乃辉.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技术措施[J].科技风,2013.
关键词:继电保护;评价方法
前言
在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对继电保护的运行状况进行持续性地检测与评价一直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在继电保护装置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为了更进一步确保其顺利运行,工作人员需要对各自引发装置故障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在此前提下探讨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最终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全面体现其本身价值。
一、现有评价方法分析
在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评价工作中,一般依靠前苏联的“正确动作率”,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许多企业的现实需要,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陷,比如它重点在于评价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次数,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就必须对继电保护装置在一年中所发生的全部变化做准确而全面的记录和分析,而对应到220kw和500kw的电力系统中,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具体区分,从而发现各个电力系统中所含的薄弱环节。此外,在运用“正确动作率”方法时,还要对所出现的误动作的诱因进行分析,这些原因包括设备的工作原理方面存在错误、元件受损、线路衔接不当、抗干扰能力较弱等等,工作人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二、“正确动作率”方法的缺点分析
(一)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不足
如前文所述,加强对误动作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具体的诱因分析过程中,如果遇到区外短路问题,则需要在评价时对装置构成是否存在错误进行全面考察,在统计时注意把区外和短路误动作排除在正当的动作范围之外,随后才能保证工作人员在统计正确动作次数基础上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率进行分析,进而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而当保护装置在有效周期内无故障发生,却有100多次的区外故障,则可以直接下结论——装置存在0%的正确动作率。总而言之,这种方法的操作有一定的繁琐性,且所评价的结果可能存在不准确问题,加上通过该方法所获得的数据是不全面的,当保护装置受损或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统计数据依然有显示出“正确动作率”不存在问题的可能性。
(二)评价错误导致保护装置被“无辜”弃用
在借助“正确动作率”的方法对统计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在数据中真实体现“故障频率”的情况,而在设置统计方法时,需要坚持正确动作率=D/(D+Dm)的理念,在这个公式中,D表示的是故障正确动作的发生次数,Dm则表示区外故障动作次数。当被继电保护的装置极少出现故障、或者未发现保护装置内部有不良现象时,正确动作率往往接近零。而当保护状态下的装置被非区内故障所干扰,缺一直未识别出错误动作,此时则说明利用“正确动作率”方法根本无法发现问题,而这种“评价无效”的实质却被相关单位误认作“保护装置已受损、并且无法再继续参与生产”,于是将其弃而不用,这无疑会带来一定的资源浪费。
(三)无法体现统计数量与继电保护装置评估结果的关系
统计数量是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评估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值得受到相关单位的关注。在电力系统内,若将具有相同电压指数的10套保护装置融入到某一个特定的统计过程中,并在另一区域另外采用100套相同装置开展统计,那么上述两个区域统计得到的数据中,正确、错误动作均分别为1次,然而其最终导出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在利用“正确动作率”方法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评价,尽管其对应的正确动作率均为50%,但实际上,他们对应的保护装置的运行能力却完全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用10套设备的区域因为故障动作比较频繁,导致以采用保护设备少的区域的保护运行能力相对降低,这正是传统方法所无法体现的。
(四)对影响因素的把握不到位
在某个月份上旬,所统计的“正确动作率”并未满足人们的预期效果,但是在月末的一次較大的雷雨天气环境下,由于雷电所引起的一系列短路,保护装置在此时刻完成了多次的正确保护动作。实际上,天气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影响因素,这说明,该统计方法并不能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状况进行科学评价。
三、继电保护运行状况评价方法的创新探讨
许多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故障和问题,而且发生故障的频率也各不相同,所以人们在选用评价方法时,一定要以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为出发点,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确保统计结果拥有较高的正确率,同时还要确保统计方法的可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继电保护运行状况评价方法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现有评价方法概况;同时把握“正确动作率”方法的缺点——包括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不足、评价错误导致保护装置被“无辜”弃用、无法体现统计数量与继电保护装置评估结果的关系、对影响因素的把握不到位等等;在此基础上,对继电保护运行状况评价方法的创新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建龙.探讨发电厂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增强措施[J].信息通信,2014.
[2]朱乃辉.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技术措施[J].科技风,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