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多元特征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ik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师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导师在这一过程中的特点,可以加强我们对导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导师和研究生在相互关系中换位思考、彼此信任,使导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少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真正回归到教育本原化中来。
  关键词:导师; 职责; 研究生教育; 特征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3-0065-03
  
  一、导师的职责定位
  
  导师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不仅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对研究生未来的发展和人生的走向有着重要意义。导师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机关中指导人学习、进修、写作论文的人员。[1]而研究生是指经考试录取在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机关里通过研究工作进修的人,有规定的修业年限。[2]导师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职责应该怎样定位,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迥异的诠释。
  1.传统意义的定位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提出,教师应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师,另一种是行师,指出教师的职责不但是传授知识,还要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的职责顾名思义就是教育学生,“西方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J.A.Comenius)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J.F.Herbart)在《普通教育学》中建立了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学体系,教育界称之为“传统教育”。《美利坚百科全书》把教育看作是一个过程,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讲,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3]卢梭曾经说过:“希望做导师的人也具有一个严谨的人和一个学者的性格。”[4]从传统的教育可以看出教育对导师的要求。首先,导师占据教育的主导地位。导师把自己丰富的学识和学术理念传承下来,并且以自己的优秀人格影响着学生。自从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建立了师徒关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就确立起来。这里要求导师不但是对学生为师的行为,还有其为父的要求,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内涵传承下去。其次,研究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传统研究生教育的“师徒”关系被看得极为神圣,学生对导师的崇敬之情伴随其一生。对导师爱的宣泄不是表面上对学术上的崇拜,更多的是导师给学生的楷模作用与影响。学生对这种传承式的影响也受益匪浅,这不仅仅是“名师出高徒”单向的马太效应,更多的是学生对导师崇敬力量的支撑和激励作用。第三,导师和学生关系的和谐效应。由于传统教育的崇敬与被崇敬,关爱与被关爱的人文关怀和人性表露,师徒关系表现得极为融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形成了合力,科研成果也不断创出新高,成为科技发展的基石。
  2.现代意义的定位
  现代意义导师的定位来源于现代教育理论,具体说来是来源于现代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5];“培养人的总目标,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质问题。”[6]导师之所以是导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知识蕴藏丰富,思想独立先进。在这里,知识蕴藏丰富不仅指专业知识丰富、深厚,而且还包括本领域外的知识,甚至包括社会知识。知识的厚度和深邃是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活动的基础,思想独立先进是导师对研究生言传身教、传承衣钵的延伸。二是社会责任感强,公平正义兼顾。作为教师一但被评为研究生导师,社会就给了你更大的责任,“十年植树,百年树人”,秉承了更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研究生导师被称知识精英,或被称为高级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精神生活质量的天然保护者和糟粕的天然批评者,是理想的忠实卫士。”[7]导师这一称谓是社会对教师的神圣称谓,是社会给他们的最高荣誉。
  
  二、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类型
  
  我国现代研究生教育突飞猛进,导师和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展,同时也带来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多元关系。无论何种关系都是教育发展的一部分,他们的关系定位是研究生教育生态系统的不同生态位现实状况的表现。
  1.父子型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师生关系,是导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的升华,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延续。在这种关系下,导师尽心尽力,无论从学术方面,还是教育做人处事,都给与极大地影响和指导。父子型的师生关系将延续一生,甚至延续到后代,“它不仅是教育发生的背景,它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具有教育性。师生关系本身具有对个体精神的陶冶和培育性。”[8]这种关系下的师生,既有需求上的互补性,又有学术上的传承性和发展性。有建树的导师能够把自己的学术理念和学术见解得以延续和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坚实地培养起来。辨证地讲,在这个基础上也会有一些的负面影响,对于导师的过分崇拜和学术依赖,会使研究生的视野变得狭窄,不容易接受新的学术观点,一定程度上固化了他们的创新思想。同时,如果导师的学术水平不高或师德有缺陷的,那么对学生的影响可想而知。
  2.传承型
  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都非常重视对知识、学术的继承和发展,导师和研究生的相互关系多居于此。往往一个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特长会集中表现在所培养的研究生身上,通过对学生的培养来形成自己的“独门学术”优势,成为以导师为核心的学术共同体。“名师出高徒”,导师的教学方法、思维模式、科学态度、学术见解是学生学术增量的主要来源之一,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是学生获得做科研、学术的基础,也是做学术人的标准。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通常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比如量子力学的完整理论是海森堡在导师波恩带领下完成的。年轻的研究生无论在学识方面,还是在科研学术方面都需要导师给予培养和鼓励,给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这样成功的学生才备加尊重导师。很多科学大师,如J.J.汤姆森、卢瑟福、波尔、波恩、费米、冯·卡门、钱学森等都是备受世人称颂的一代导师。据统计,J.J.汤姆森培养的学生有10人获得诺贝尔奖,27人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各国任物理教授的有82人,被国王封为爵士的有8人。
  3.合作型
  合作是人普遍具有的能力,为了共同的目的或某项任务一起进行的实践活动。研究生教育也是一种成年教育,学生具有独立行为能力和思考能力,唯一不足的是学识和经验。导师在科研活动中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多人共同完成,导师选择合作对象往往是从自己的学生中选择,这有几点好处。首先,研究生的专业和自己比较一致,容易沟通和在某一问题上达成默契,形成目标的相容性,便于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其次,合作中不会产生学术壁垒各自为政或在学术交流过程中不主动相互沟通、碰撞、激发创新灵感的问题。第三,导师和学生的相互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导师在选择合作学生时,必然对他的相关方面的信息有一定了解,因此,在合作时就会理解和宽容学术上的失败。合作是双向的,学生选择导师本身就是对导师在学术上和为人操守的信任。当然,导师与学生的合作也有一定局限性,例如,科研活动的视野受到限制,容易对一些交叉领域的问题把握不准或在逻辑思维方面产生重叠,缺少学科的互补性。
  4.“雇佣”型
  现在很多研究生把导师称作“老板”,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个人心里自有杆秤。把导师称之为“老板”的背后推手不是导师,也不是学生,是国家教育体制所导致的,就像企业体制改革一样,把工厂变成了公司,厂长变成了老板。导师就像生产产品的公司老板,学生是传统产品,而科研课题是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具有高效率、高利润的市场特点。在市场经济中,传统产品是为高科技产品服务,因此,学生在自身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既是传统商品的角色,又扮演着为导师的科研打工的角色。虽然导师和学生之间不存在“老板”和打工仔的关系,可是,学生处于弱势群体,往往敢怒而不敢言,形成了学生表面溜须拍马,私下指责导师的情况。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导师无奈的选择,也是教育体制下的背书者。首先,导师等级差别是导师教育活动中的不堪负重的精神枷锁,为了追求更高的级别,只有拼命地写文章、搞科研。可人终究是血肉之躯,只有分解压力,转嫁到自己带的研究生身上。其次,现在的热衷于研究生太过于实用主义,或者说太专注眼前利益,如热衷于做家教、代课等等一些兼职,忽视了自己的主业。对于与导师一起做科研课题应该辩证地对待,虽然占用了自己一些时间,但是从中学到的东西可能是花钱买不来的。第三,参与科学研究应该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内容,我非常赞同把学生参与科學研究纳入研究生培养体系,这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最好是进入研究生学习的第二学期就参与或主持这方面的科研活动,三年级就不再做这方面的工作了。
  
  三、导师的职责困惑
  
  在现行的研究生教育下,导师由于职责的原因,会碰到各种复杂的困惑,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体制牵制型
  教育体制造成的困惑是非常复杂的,大至国家教育体制,小至大学、学院、系的导师教学体制、研究生体制、职称体制、评优体制、人事体制等,都给导师的工作带来无限的烦恼。导师为了自身利益,弱化了导师职责,造成许多导师不能坚守学术本位与教育本位,给研究生教育、教学带来诸多的不利因素。体制的牵制使导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等遭到抑制,严重影响了导师进行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水平的发挥。因此,复杂的体制必须向人本精神,集中和谐的方向发展,使导师脱离纷扰的体制困惑。
  2.关系分离型
  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很少和导师见面,如果你问他怎么不主动找导师,他就会侃侃而谈说导师如何繁忙。现实中是什么样呢?首先,如今导师的业务和应酬确实比较多,然而,如果拿出“程門立雪”的诚心找导师请教学术问题,导师应该是非常喜欢的。当然,没事找导师闲聊,费尽心思,阿谀奉承,交给的学习任务又不好好完成,这样久而久之,占用了导师的大量宝贵时间,导师就不高兴了。其次,还有一些学生自身外事缠身或性格内向,和导师进行沟通的机会就少了,3年下来就见几次面,甚至形同陌路人。第三,师生的关系好坏双方都有责任,但有一些学生往往不能换位思考,师生关系的分离也就在所难免了。
  3.市场导向型
  研究生教育改革不仅仅面临着大量研究生就业问题,而且市场对专业的需求也是导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一些专业市场需求不够,另外还存在专业课程配置陈旧、不科学,缺乏创新性,因此造成报考人数逐年下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甚至降低录取标准。同时,现代研究生教育在无形中又给导师增加了一个功能,就是能帮助指导研究生就业。虽然,导师在研究生就业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如我校研究生处组织开展了2007届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在华师17个院系中发放“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回收问卷372份,筛选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66份,有效问卷率为98.39%。调查结果是导师介绍的有效率为24.5%,占有很大比重。但是,导师既要考虑生源,又要兼顾市场需求及学生的就业问题,导师的学术和教学就受到很大影响。
  4.利益攸关型
  现在国内的一些高校对研究生导师的绩效评价进行量化,给导师增添了一定的压力。导师就希望自己带的学生能够承担一些,帮自己做一些琐碎的事情,但是经常因为利益的原因,会出现学生背后说老师或导师私下说学生的不正常现象。现在研究生做兼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个问题已经给导师的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着导师的自身利益。一些研究生由于兼职的工作量比较大,真正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造成专业知识的贫乏,学术水平低下,功课不及格或论文答辩没通过,给导师的声誉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导师却又没有制止的权利,形成利益攸关错位,最终的结果是导师的利益受到损害,毕业学生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导师职责的走向
  
  1.导师职责的机制多元化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建立科学研究主导的研究生导师负责制,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突破单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因材培养、重点指导和联合指导模式,给导师一个多元化的空间。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培养期间,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意愿可以建立一个副导师组,副导师组可以有本专业具有研究生导师资质的老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教师担任,也可以建立跨专业的交叉复合型副导师组模式。副导师组模式和导师制的结合可以产生学术集成创新的效果,也可以促进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元化机制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更容易在交叉培养中创造科研成果,减少了“近亲衍生”的弊端。
  2.导师职责的教育本原化
  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以“教书育人”为天职,这也是和“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是一致的。除此之外,科学研究也是履行导师职责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研究是导师不断提升自己,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研究生教育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因此,“研究与教学的统一理念不仅规定了教师的作用,而且意指教学活动必须与研究紧密结合,并且直接建立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大学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研究活动,并将从研究活动中获得的见解与成果直接运用于教学。”[9]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更新自身教育观念,深化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3.导师职责的学术传承化
  一般而言,“学术”一词是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10]严复认为,“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求之功。学主知,术主行。”[11]“学”就是探究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术”就是利用规律采取的行为。导师是以立学术、教育人为职业,传承和发展学术为目的,是创造科学技术和弘扬社会文化的领路人。在这个基础上,导师自我实现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同时给人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
  4.导师职责的效绩整体化
  如何评价导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效绩,也是对导师价值的认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有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导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学术能力和个人修为是履行这一职责的基础,三者缺一不可。一个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都非常强的导师,如果个人修为低下,对自己、社会和学生都是极其有害的。科学家史上的“巴尔迪事件”就充分说明这个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巴尔迪从开始的被动学术越轨者,后来成为真正的学术越轨者,声誉和社会公信力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导师职责的效绩应从整体出发,公平、公正的进行评价。
  我国现代研究生教育发展几十年,教育模式和体制改革一直在循序渐进的摸索中前进,分析研究生教育中导师的一些特点,可以正确面对和解决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激励导师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才能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不断创新,获得科研、教学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2][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219,1325,1309.
  [3]扈中平等主编.现代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4]赵馥洁.谈研究生导师的素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4.
  [5]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72.
  [6]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765.
  [7]霍克.民主社会知识分子的功能[A].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人与国家[C].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86-287.
  [8]张欣兰,刘鸿等.论导师与研究生交往关系的转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9):17.
  [9]胡建华.科学研究在大学中的历史演进[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6(4):76-81.
  [11]柳洲,陈士俊.试析学术会议及其知识创新机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编.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75.
   [责任编辑:庞达]
  
其他文献
数学的思维方法是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新课标指出,数学基础知识是指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
独自静坐在flower·time的角落里,凝望窗外,夜空没有星星MD传来的是的westlife的In the arms of the angel .fly away from here.from this dark cold hotel room.and the en
期刊
理查德·布兰森很少坐在办公室里主持什么董事会,尽管他身为维珍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他在耐客岛上的办公室,其实就是悬挂于两树之间的躺床,躺床面对大海,不远处是台球桌和酒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在肯定教学改革、强调师生互动、倡导合作学习、重视兴趣激发的同时,也透射出放任与浮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进行治疗,回顾
纵观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始终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
奥巴马用一个Change赢得了整个美国,我们的日化企业陷入被一步步蚕食吞并的境地,又该如何change呢?rn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中国日化品牌的生存状态.中国日化企业大部分都在痛苦地
假日里总是掂量着去哪里玩儿。之前几年,总是对远方充满无限遐想,名山大川、风景古迹都在备选之列,于是报名跟团,急急忙忙地出发,又行色匆匆地返还,贪多贪远,即没玩好,又疲惫不堪。  最近几年,每年的小长假,再也不会盲目的人云亦云,再也不会奔着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景点而去,而是选择就近“微旅行”。  所谓“微旅行”,就是路途近点、景点小点,可以当天去当天返回,也可以随心情住上三五日,闲适自由,身心放松,不
目的:探讨和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于2011年10月-2013年0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实验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
目的:研究分析在肿瘤内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并发感染情况.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的68例设为研究对象,分析全体患者的并发感染情况,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