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月革命后俄共(布)成了执政党,为了加强自身建设,俄共(布)在列宁领导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宝贵的执政经验。这些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并对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十月革命 俄共(布)党 执政经验
一、 坚持党对国家的领导
新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必须坚持俄共(布)对国家政权的领导。这是由历史与现实所决定的。首先,党的领导全是在革命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取得政权以前,布尔什维克党就领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开展了反对沙皇反动统治的英勇斗争。几十年,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斗争中争得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地位,受到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拥护,因而是在实践中自然形成的领导核心。其次,是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革命胜利后,俄共(布)领导人民群众在全国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使贫农、中农因而获得了一亿五千多万亩土地。土地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列宁说:“我们帮助农民,因为这是为保持我们的政权所绝对必须的。”
二、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
无产阶级政党在成为执政党以后,所肩负的主要任务便由革命、夺权转向了管理和建设国家,这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一再强调的重要问题。1918年4月,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明确指出:任何一个代表着未来的政党都要完成三个历史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第二个任务是夺取政权和镇压剥削者的反抗;第三个任务就是组织对国家的管理。列宁指出:我们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说服了俄国,我们已经夺回了俄国,“现在我们应当管理俄国”。“要有成效地进行管理”;“要用新的方式去建立千百万人生活的最深刻的经济的基础”。所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就一再强调要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由于1918年初夏便爆发了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被迫把主要精力又投入到战争中去,工作重心转移的设想未能如愿。1920年底,在国内战争即将结束的情况下,列宁又及时地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正式做出了实行这一转移的战略决策。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才真正转向经济建设的轨道。要搞好经济建设,必须掌握进行经济建设的本领。列宁强调:全党同志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学会经济建设、经济管理的本领。他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时又强调了掌握经济建设本领的重要性,他对那种不懂经济又不愿学习的“共产党员的狂妄自大”提出了严肃批评,要求他们不要摆架子,不要狂妄自大,要向一切懂经济工作的人学习。
三、密切党同群众保持联系
布尔什维克党党员只有20多万,之所以能够取得并巩固国家政权,关键是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同样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为了防止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以下措施:
一是坚决同官僚主义作斗争。在反对沙皇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党主要是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那时候,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官僚主义表现不太突出。在取得政权以后,环境稳定了,有些人手里还掌了权,这时候一部分党员沾染上了官僚主义习气,高高在上,不接触群众,随意发号施令,甚至违法乱纪,破坏党群关系。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明确要求反对官僚主义。1919年在列宁领导的俄共八大上,曾在党纲里明确写上了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内容。后来列宁说:“我们所有经济机构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义。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
二是经常开展自我批评。因为胜利,一些人显得满足;因为胜利,人民拥护。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列宁要求党和全体党员要经常开展自我批评,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列宁说这样可以提高党的威信,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
三是要防止脱离实际、盲目决策,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密切联系群众,是工人阶级先进部队与工人阶级千百万群众联系的体现。列宁认为,在执政以前,党若不与非党群众发生联系,不扩大这种联系,不巩固这种联系,不管是怎样先进的部队,也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在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最担心的是脱离实际、主观武断、盲目决策,使党的方针政策出现失误。如果党的方针政策出现失误,就会从根本上损害群众的利益,引起群众的不满,党就会脱离群众。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关键词]十月革命 俄共(布)党 执政经验
一、 坚持党对国家的领导
新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必须坚持俄共(布)对国家政权的领导。这是由历史与现实所决定的。首先,党的领导全是在革命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取得政权以前,布尔什维克党就领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开展了反对沙皇反动统治的英勇斗争。几十年,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斗争中争得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地位,受到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拥护,因而是在实践中自然形成的领导核心。其次,是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革命胜利后,俄共(布)领导人民群众在全国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使贫农、中农因而获得了一亿五千多万亩土地。土地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列宁说:“我们帮助农民,因为这是为保持我们的政权所绝对必须的。”
二、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
无产阶级政党在成为执政党以后,所肩负的主要任务便由革命、夺权转向了管理和建设国家,这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一再强调的重要问题。1918年4月,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明确指出:任何一个代表着未来的政党都要完成三个历史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第二个任务是夺取政权和镇压剥削者的反抗;第三个任务就是组织对国家的管理。列宁指出:我们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说服了俄国,我们已经夺回了俄国,“现在我们应当管理俄国”。“要有成效地进行管理”;“要用新的方式去建立千百万人生活的最深刻的经济的基础”。所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就一再强调要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由于1918年初夏便爆发了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被迫把主要精力又投入到战争中去,工作重心转移的设想未能如愿。1920年底,在国内战争即将结束的情况下,列宁又及时地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正式做出了实行这一转移的战略决策。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才真正转向经济建设的轨道。要搞好经济建设,必须掌握进行经济建设的本领。列宁强调:全党同志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学会经济建设、经济管理的本领。他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时又强调了掌握经济建设本领的重要性,他对那种不懂经济又不愿学习的“共产党员的狂妄自大”提出了严肃批评,要求他们不要摆架子,不要狂妄自大,要向一切懂经济工作的人学习。
三、密切党同群众保持联系
布尔什维克党党员只有20多万,之所以能够取得并巩固国家政权,关键是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同样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为了防止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以下措施:
一是坚决同官僚主义作斗争。在反对沙皇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党主要是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那时候,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官僚主义表现不太突出。在取得政权以后,环境稳定了,有些人手里还掌了权,这时候一部分党员沾染上了官僚主义习气,高高在上,不接触群众,随意发号施令,甚至违法乱纪,破坏党群关系。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明确要求反对官僚主义。1919年在列宁领导的俄共八大上,曾在党纲里明确写上了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内容。后来列宁说:“我们所有经济机构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义。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
二是经常开展自我批评。因为胜利,一些人显得满足;因为胜利,人民拥护。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列宁要求党和全体党员要经常开展自我批评,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列宁说这样可以提高党的威信,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
三是要防止脱离实际、盲目决策,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密切联系群众,是工人阶级先进部队与工人阶级千百万群众联系的体现。列宁认为,在执政以前,党若不与非党群众发生联系,不扩大这种联系,不巩固这种联系,不管是怎样先进的部队,也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在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最担心的是脱离实际、主观武断、盲目决策,使党的方针政策出现失误。如果党的方针政策出现失误,就会从根本上损害群众的利益,引起群众的不满,党就会脱离群众。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