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Zea mays)病害,造成玉米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已有的研究表明,导致玉米粗缩病的病毒有4种,均属于植物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第2组的成员,它们的全基因组均由10条双链RNA片段组成,编码13个蛋白分子;迄今未发现对粗缩病完全免疫的研究材料,但已筛选出少量在不同环境下均表现高抗的种质。玉米抗粗缩病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每条染色体上均有可能存在与粗缩病抗性有关的基因座(QTLs)。粗缩病毒侵染玉米后,引起细胞防御系统中相关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和激素含量等生物途径发生变化。该文对玉米粗缩病病原分子特征和遗传变异、抗性种质遗传基础及致(抗)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旨在为玉米抗粗缩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