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变应性鼻炎也称为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和多发疾病,属中医“鼻鼽”范畴。其主要是因为机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加而引起的疾病,我院为提高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对收治的10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关键词】 鼻炎 中医内治 治疗 效果
变应性鼻炎,是指以突然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以及嗅觉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鼻病。本病约占全部鼻炎的40%,也是全身变态反应在鼻部的表现。本病无性别、年龄、地域差异,可常年性发病,也可呈季节性发作。本文就近年来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进行综述,旨在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4年4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共计106例患者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47.3岁,病史最长的有21年,最短的也有三年。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分型
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有流涕、鼻塞、鼻痒和喷嚏。从症状持续的时间来看,如果症状持续时间少于4d/周或总病程少于4周,则诊断为间歇性变应性鼻炎;如果症状持续时间多于4d/周,且总病程在4周以上,则诊断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从症状的后果来看,如果变应性鼻炎症状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则为轻度变应性鼻炎;反之则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将上述分类结合,可将变应性鼻炎分为4个亚型,由轻至重依次为:轻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中重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和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用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次,1次/d;辅舒良滴鼻液,2次/d,每次两侧同时滴用,用量一般0.5~1 ml。治疗组采用中药通窍鼻炎方[黄芪20 g,白术12 g(炒),防风10 g,苍耳子(炒)9 g,辛夷9 g,白芷6 g,薄荷9 g(后下),黄芩12 g,丹参9 g,砂仁6 g,桑白皮15 g,五味子6 g,鹅不食草9 g等],水煎汁400 ml,1剂/d,分早晚两次温服;同时给予鼻舒滴剂(鹅不食草、辛夷、细辛、黄芩、薄荷、乌梅等,借助现代技术制成一种新型鼻部外用制剂)治疗,3次/d,每次两侧同时滴用,用量一般0.5~1 ml。两组均以30 d为一疗程。
1.4 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头痛、鼻塞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嗅觉恢复正常,流清水样分泌物、鼻腔粘膜水肿等症状完全消失,患者鼻粘膜恢复正常颜色,且半年以上无复发现象发生;好转:患者头痛、鼻塞、嗅觉均明显好转,流清水样分泌物明显减少,鼻腔粘膜水肿症状基本消失,鼻腔粘膜仍伴有少许苍白点;无效:患者患者头痛、鼻塞、嗅觉等症状无明显好转,流清水样分泌物未减少,鼻腔粘膜水肿症状无明显好转,鼻腔粘膜仍伴有小片状苍白现象。治疗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笔者对两组患者均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治疗组,痊愈38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治愈率67.9%,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8例,无效7例,治愈率34.8%,总有效率69.6%。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鼻鼽的病因多为外邪、异气侵袭、肺脾肾三脏虚弱、清窍闭塞所致,其发生内因为主,外因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故治疗宜标本兼治、补脾益肺、散风祛邪、宣通鼻窍。其中黄芪大补脾肺之气,实卫固表;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寒;白术健脾利湿,三者合用,取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之意。玉屏风散为中药名方,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现代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黄芪能促进抗体合成,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还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白术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还能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故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防风有祛风、镇痛、发汗、解热、抗菌之作用。以上三药共用,产生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且有病能治,无病能防;方中辛夷味辛,性温,无毒,善通鼻窍,引胃中清阳之气上升,直达鼻窍,使鼻腔通畅。辛夷能抗组胺和乙酰胆碱,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黄芩味苦寒、无毒,清热燥湿,除肺中余邪。实验证明,黄芩中含有的主要成分黄芩苷及黄芩素,有抗感染与抗过敏作用,可抑制过敏性浮肿及炎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抗原抗体反应时化学介质的 释放量,从而抑制鼻腔黏膜的过度分泌。细辛祛风止痛,《本草新编》:“细辛气清而不浊,降浊气而升清气,故治头痛如神也。”鹅不食草通窍散寒,祛风利湿;鹅不食草能有效阻断组胺从肥大细胞的释放;薄荷、乌梅共奏通窍敛涕、疏风清热之功。苍耳子疏风通窍;白芷、薄荷疏风解表,清利头目而止痛;桑白皮性味甘寒、主入肺经,肺主气,宜清肃下降,使气纳于肾;丹参性味苦微寒,活血养血,祛瘀消肿;砂仁性味辛温,有行气化湿,醒脾健胃之功;五味子味酸性温,收敛肺气,滋养肾元,收涩津液,加强止涕之功,使肺能温煦、气能归元不上越鼻窍,增强止喷嚏之功;且黄芪、甘草能激发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增强抗炎作用。诸药相伍,共奏益气、祛风、化湿、通窍之功。中药煎剂配合鼻部外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结语
就目前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现状而言,综合应用丰富的医疗手段,以增加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提高远期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重点,同时,重视发现和治疗原发病应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是分别治疗不同的靶器官;配合中医药治疗,针对不同个体,辨证论治,“发时治标,平时治本”,标本兼顾,疗效颇佳。
参考文献
[1]纪云龙.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理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7(6):1043-1046.
[2]周涛.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40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4(5):135-136.
[3]胡涛.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关[J].广东医学,2001,22(1):44-45.
【关键词】 鼻炎 中医内治 治疗 效果
变应性鼻炎,是指以突然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以及嗅觉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鼻病。本病约占全部鼻炎的40%,也是全身变态反应在鼻部的表现。本病无性别、年龄、地域差异,可常年性发病,也可呈季节性发作。本文就近年来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进行综述,旨在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4年4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共计106例患者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47.3岁,病史最长的有21年,最短的也有三年。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分型
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有流涕、鼻塞、鼻痒和喷嚏。从症状持续的时间来看,如果症状持续时间少于4d/周或总病程少于4周,则诊断为间歇性变应性鼻炎;如果症状持续时间多于4d/周,且总病程在4周以上,则诊断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从症状的后果来看,如果变应性鼻炎症状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则为轻度变应性鼻炎;反之则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将上述分类结合,可将变应性鼻炎分为4个亚型,由轻至重依次为:轻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中重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和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用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次,1次/d;辅舒良滴鼻液,2次/d,每次两侧同时滴用,用量一般0.5~1 ml。治疗组采用中药通窍鼻炎方[黄芪20 g,白术12 g(炒),防风10 g,苍耳子(炒)9 g,辛夷9 g,白芷6 g,薄荷9 g(后下),黄芩12 g,丹参9 g,砂仁6 g,桑白皮15 g,五味子6 g,鹅不食草9 g等],水煎汁400 ml,1剂/d,分早晚两次温服;同时给予鼻舒滴剂(鹅不食草、辛夷、细辛、黄芩、薄荷、乌梅等,借助现代技术制成一种新型鼻部外用制剂)治疗,3次/d,每次两侧同时滴用,用量一般0.5~1 ml。两组均以30 d为一疗程。
1.4 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头痛、鼻塞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嗅觉恢复正常,流清水样分泌物、鼻腔粘膜水肿等症状完全消失,患者鼻粘膜恢复正常颜色,且半年以上无复发现象发生;好转:患者头痛、鼻塞、嗅觉均明显好转,流清水样分泌物明显减少,鼻腔粘膜水肿症状基本消失,鼻腔粘膜仍伴有少许苍白点;无效:患者患者头痛、鼻塞、嗅觉等症状无明显好转,流清水样分泌物未减少,鼻腔粘膜水肿症状无明显好转,鼻腔粘膜仍伴有小片状苍白现象。治疗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笔者对两组患者均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治疗组,痊愈38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治愈率67.9%,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8例,无效7例,治愈率34.8%,总有效率69.6%。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鼻鼽的病因多为外邪、异气侵袭、肺脾肾三脏虚弱、清窍闭塞所致,其发生内因为主,外因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故治疗宜标本兼治、补脾益肺、散风祛邪、宣通鼻窍。其中黄芪大补脾肺之气,实卫固表;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寒;白术健脾利湿,三者合用,取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之意。玉屏风散为中药名方,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现代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黄芪能促进抗体合成,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还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白术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还能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故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防风有祛风、镇痛、发汗、解热、抗菌之作用。以上三药共用,产生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且有病能治,无病能防;方中辛夷味辛,性温,无毒,善通鼻窍,引胃中清阳之气上升,直达鼻窍,使鼻腔通畅。辛夷能抗组胺和乙酰胆碱,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黄芩味苦寒、无毒,清热燥湿,除肺中余邪。实验证明,黄芩中含有的主要成分黄芩苷及黄芩素,有抗感染与抗过敏作用,可抑制过敏性浮肿及炎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抗原抗体反应时化学介质的 释放量,从而抑制鼻腔黏膜的过度分泌。细辛祛风止痛,《本草新编》:“细辛气清而不浊,降浊气而升清气,故治头痛如神也。”鹅不食草通窍散寒,祛风利湿;鹅不食草能有效阻断组胺从肥大细胞的释放;薄荷、乌梅共奏通窍敛涕、疏风清热之功。苍耳子疏风通窍;白芷、薄荷疏风解表,清利头目而止痛;桑白皮性味甘寒、主入肺经,肺主气,宜清肃下降,使气纳于肾;丹参性味苦微寒,活血养血,祛瘀消肿;砂仁性味辛温,有行气化湿,醒脾健胃之功;五味子味酸性温,收敛肺气,滋养肾元,收涩津液,加强止涕之功,使肺能温煦、气能归元不上越鼻窍,增强止喷嚏之功;且黄芪、甘草能激发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增强抗炎作用。诸药相伍,共奏益气、祛风、化湿、通窍之功。中药煎剂配合鼻部外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结语
就目前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现状而言,综合应用丰富的医疗手段,以增加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提高远期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重点,同时,重视发现和治疗原发病应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是分别治疗不同的靶器官;配合中医药治疗,针对不同个体,辨证论治,“发时治标,平时治本”,标本兼顾,疗效颇佳。
参考文献
[1]纪云龙.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理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7(6):1043-1046.
[2]周涛.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40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4(5):135-136.
[3]胡涛.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关[J].广东医学,2001,22(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