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关注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分析了离异家庭子女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探讨了产生这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离异家庭,中小子女,心理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日趋稳定和满足,更多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在不断追求快乐、幸福的同时,对婚姻的认识和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致使离婚率越来越高,离异家庭的中小子女数量也日渐增多。
中小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少的中小子女本身就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然而,离异家庭子女的家庭环境,则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困扰和障碍。如果对这些少年、儿童不及时采取教育措施心理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家庭、父母和生活,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全人格,一辈子的健康生活,甚至会走向自杀,走向犯罪的道路,其后将成为社会各种犯罪的根源。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未来国家人才的竞争,人口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因此,更应该学校、家庭、社会多管齐下,综合管理,进而形成有利于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分析及成因
离异家庭是一种残破家庭,离异家庭子女在这种环境之中,往往享受不到正常孩子所能享受的完整的父母之爱,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仅在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适应性方面出现很多问题,而且也会导致精神异常和心理变态,从而影响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变化与特征
离异家庭中的中小子女往往会产生被抛弃心理与失落心理,常常缺乏安全感,时而会产生愤怒的心理和攻击的行为,行为退缩和逃学厌学等问题。
1、恐惧、脾气暴躁,容易被激怒.父母的离婚、健全家庭的解体,让离异家庭中的子女突然间失去了父母的爱,失去了已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他们会时常感到惊恐不安,就象一只刺猬,很容易被激怒。
2、抑郁、孤僻.离异家庭子女在父母离婚后一般都比较沮丧、低沉、痛苦,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兴趣,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他们的精神,他们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整天闷闷不乐。他们变得非常孤僻,很多的孩子把苦恼、不满和怨恨都深藏在内心,不愿向别人说。久而久之便与其他孩子格格不入,失去了朋友。
3、自卑、偏执.自卑人格是通常是在失败和挫折中逐步形成的。因为父母的离婚,在学校里又常常受到同学的轻视,甚至讥笑和嘲弄,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又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总感觉低人一等,因此,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表现为思想、行为固执,不愿听别人的劝说。
(二)离异家庭子女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
1、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不和睦.“家和万事兴”,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一家人相互关心、尊重、理解、信任,是和谐家庭教育子女的基本条件。而在失和的家庭中,父母的感情趋于破裂,家庭气氛紧张,以及由此而引起社会的歧视,使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2、与父母交往的缺乏.在离异家庭中,孩子由于父亲(或母亲)的缺少,他们交谈的对象就少了一人,又由于离婚后父亲(或母亲)通常处于一种悲伤的氛围之中,他们除了工作之外,也懒得再与孩子交流情感,因此只在学习上过问孩子几句,而对于孩子情感的需要则关注不够。本来独生子女就容易产生孤僻、不合群的现象,而在离异家庭中,这种行为发生率就可能更高了。
三、解决的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不管是何种原因所造成,都已经对子女成长形成了一定的伤害,在离异家庭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有的伤害是已经无法改变或弥补的,只有让他们接受现实,面对现实,把目光指向自己的未来,才能为更好的现实教育做出准备。为了使离异家庭子女能够健康的成长,笔者认为应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努力,开展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来解决问题。
(一)家庭教育
1、调整自我,正视现实.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逐步去解决。对子女不应长期隐瞒事实,那样反而给子女增添苦恼。可以让子女在适当的时候知道实情,不要在子女面前怨天尤人,尤其是因家庭离异造成离异家庭的更不能这样。
2、稳定收入,友好相处.为了共同的下代,如果有可能,应该让子女与父母同时团聚。还要让孩子与其他亲友中的长辈接触,扩大子女的交往圈子。这对子女的成长有好处。家长要鼓励子女在学习生活中多交朋友,经常一起学习和生活。子女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离异家庭子女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帮助,有助于离异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在学校教育中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建立离异家庭子女档案.从入校起就开始建立离异家庭子女的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录。把每个离异家庭子女分配到班主任、老师、年级组长头上,由他们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并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离异家庭子女在家中的情况。
2、用爱心抚慰创伤.学校要选派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知识、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特别要将其中最优秀的教师派到离异家庭子女较多的班担任班主任。这样的教师,最能发挥“教师的两个重要人格特征: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一是教师的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才会对离异家庭子女教育产生显著影响。
(三)社会教育
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责任感较差,政府和社会可以提供一些免费的活动场所,如少年宫、公校、游乐场所等,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兴趣特长和健身娱乐。通过一些有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如关心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亲子游校等,让离异家庭子女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大众应该加强道德修养,不歧视离异家庭子女,努力帮助离异家庭子女适应社会,使他们能够顺利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学校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3]王真东.关于子女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
【关键词】离异家庭,中小子女,心理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日趋稳定和满足,更多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在不断追求快乐、幸福的同时,对婚姻的认识和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致使离婚率越来越高,离异家庭的中小子女数量也日渐增多。
中小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少的中小子女本身就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然而,离异家庭子女的家庭环境,则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困扰和障碍。如果对这些少年、儿童不及时采取教育措施心理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家庭、父母和生活,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全人格,一辈子的健康生活,甚至会走向自杀,走向犯罪的道路,其后将成为社会各种犯罪的根源。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未来国家人才的竞争,人口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因此,更应该学校、家庭、社会多管齐下,综合管理,进而形成有利于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分析及成因
离异家庭是一种残破家庭,离异家庭子女在这种环境之中,往往享受不到正常孩子所能享受的完整的父母之爱,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仅在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适应性方面出现很多问题,而且也会导致精神异常和心理变态,从而影响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变化与特征
离异家庭中的中小子女往往会产生被抛弃心理与失落心理,常常缺乏安全感,时而会产生愤怒的心理和攻击的行为,行为退缩和逃学厌学等问题。
1、恐惧、脾气暴躁,容易被激怒.父母的离婚、健全家庭的解体,让离异家庭中的子女突然间失去了父母的爱,失去了已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他们会时常感到惊恐不安,就象一只刺猬,很容易被激怒。
2、抑郁、孤僻.离异家庭子女在父母离婚后一般都比较沮丧、低沉、痛苦,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兴趣,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他们的精神,他们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整天闷闷不乐。他们变得非常孤僻,很多的孩子把苦恼、不满和怨恨都深藏在内心,不愿向别人说。久而久之便与其他孩子格格不入,失去了朋友。
3、自卑、偏执.自卑人格是通常是在失败和挫折中逐步形成的。因为父母的离婚,在学校里又常常受到同学的轻视,甚至讥笑和嘲弄,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又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总感觉低人一等,因此,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表现为思想、行为固执,不愿听别人的劝说。
(二)离异家庭子女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
1、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不和睦.“家和万事兴”,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一家人相互关心、尊重、理解、信任,是和谐家庭教育子女的基本条件。而在失和的家庭中,父母的感情趋于破裂,家庭气氛紧张,以及由此而引起社会的歧视,使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2、与父母交往的缺乏.在离异家庭中,孩子由于父亲(或母亲)的缺少,他们交谈的对象就少了一人,又由于离婚后父亲(或母亲)通常处于一种悲伤的氛围之中,他们除了工作之外,也懒得再与孩子交流情感,因此只在学习上过问孩子几句,而对于孩子情感的需要则关注不够。本来独生子女就容易产生孤僻、不合群的现象,而在离异家庭中,这种行为发生率就可能更高了。
三、解决的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不管是何种原因所造成,都已经对子女成长形成了一定的伤害,在离异家庭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有的伤害是已经无法改变或弥补的,只有让他们接受现实,面对现实,把目光指向自己的未来,才能为更好的现实教育做出准备。为了使离异家庭子女能够健康的成长,笔者认为应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努力,开展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来解决问题。
(一)家庭教育
1、调整自我,正视现实.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逐步去解决。对子女不应长期隐瞒事实,那样反而给子女增添苦恼。可以让子女在适当的时候知道实情,不要在子女面前怨天尤人,尤其是因家庭离异造成离异家庭的更不能这样。
2、稳定收入,友好相处.为了共同的下代,如果有可能,应该让子女与父母同时团聚。还要让孩子与其他亲友中的长辈接触,扩大子女的交往圈子。这对子女的成长有好处。家长要鼓励子女在学习生活中多交朋友,经常一起学习和生活。子女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离异家庭子女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帮助,有助于离异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在学校教育中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建立离异家庭子女档案.从入校起就开始建立离异家庭子女的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录。把每个离异家庭子女分配到班主任、老师、年级组长头上,由他们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并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离异家庭子女在家中的情况。
2、用爱心抚慰创伤.学校要选派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知识、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特别要将其中最优秀的教师派到离异家庭子女较多的班担任班主任。这样的教师,最能发挥“教师的两个重要人格特征: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一是教师的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才会对离异家庭子女教育产生显著影响。
(三)社会教育
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责任感较差,政府和社会可以提供一些免费的活动场所,如少年宫、公校、游乐场所等,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兴趣特长和健身娱乐。通过一些有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如关心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亲子游校等,让离异家庭子女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大众应该加强道德修养,不歧视离异家庭子女,努力帮助离异家庭子女适应社会,使他们能够顺利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学校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3]王真东.关于子女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