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获得中国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自2011年10月在广西、广东、河北、河南、山西5省开展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在产后6周对产妇基本情况、产科情况及盆底电生理指标和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数据进行采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入组1327例初产妇,产后6周的盆底电生理指标显示,Ⅰ类肌肌力3级以上的占47.5%,Ⅱ类肌肌力3级以上的占43.6%,盆底动态压力为(61.8±29.2)cmH2O.A3反射正常率为66.7%.分娩时会阴裂伤(OR=1.48;95% CI 1.11 ~ 1.97)和工作体位以站位为主(OR=1.57;95% CI 1.06 ~ 2.33)是发生Ⅰ类肌早期肌力下降的危险因素.盆底障碍性疾病家族史是Ⅰ类肌和Ⅱ类肌疲劳度异常的危险因素.盆腔器官脱垂分度中,第二产程延长是后壁Ap点(OR=10.02,95% CI 1.88 ~53.49)和Bp点(OR=5.57,95% CI 1.19~ 26.01)下移的危险因素,会阴裂伤是中盆腔C点(OR=1.54,95% CI 1.14~ 2.09)和D点(OR=2.61,95%CI 1.51~4.53)下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约半数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处于受损状态,会阴裂伤和家族遗传史是其危险因素.第二产程延长和会阴裂伤是产后早期POP-Q分度位点下移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