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西藏农区牦牛舍饲、半舍饲育肥技术进行单阐析,并提出一些提高西藏农区牦牛养殖效益的建议,以期为西藏农区牦牛的健康养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农区;牦牛;育肥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823.8+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152-02
Abstract The barn feeding, half barn feeding fattening technology of yak in Tibet agriculture region were analyzed,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yak breeding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ealth culti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ak in Tibet’s agriculture region.
Key words Tibet's agriculture region; Yak; Fattening technology; Research
牦牛是我国高寒民族地区的主要畜种和重要的生产资料,是青藏高原和川西北牧区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种。牦牛养殖业是高度适应高寒生态条件的特定生态养殖模式,是该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广大牧民世代经营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在西藏农区自然环境气候、饲草料资源、农牧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等较牧区有较大优势。应充分利用农区较为充足的饲草料资源,通过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加强客观方面的调配,使牦牛养殖业和农业在有机结合的生态环境下迅速发展。笔者对西藏农区牦牛舍饲、半舍饲育肥技术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一些提高西藏农区牦牛养殖效益的建议,以期为西藏农区牦牛的健康养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主要传染病的接种免疫
在传统饲养模式下,农牧民收割储备的饲草料秸秆养分含量低下和可吸收矿物元素、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远远不能满足牦牛自身维持需要,从而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部分疫病存在爆发的隐患。
近年来,西藏部分地区口蹄疫[1]时有爆发态势,给藏区农牧民健康带来了威胁;牛病毒性腹泻(BVD)[2]时有发生;牦牛巴氏杆菌病(牦牛出败)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部分基层兽医受教育程度较低,对疫苗的运输、保管不当,使用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给牦牛接种的是无效疫苗或注射疫苗时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漏免或剂量不足,从而导致部分疫病免疫失败。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牧民对牦牛疫病的防范意识和提高基层兽医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对于保障牧区牦牛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疫病危害、制止传染病蔓延以及确保动物产品的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2寄生虫净化
由于农牧民牦牛养殖技术相对落后,采用粗放式管理,缺乏科学的寄生虫防疫措施,牦牛寄生虫病对牦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西藏农区牦牛寄生虫病种类很多[3-10]。消化道线虫主要有仰口线虫、毛圆线虫等;牦牛绦虫主要有莫尼茨绦虫、棘球蚴、脑包虫等;牦牛吸虫病主要有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等;牦牛原虫病主要有弓形虫、隐孢子虫、焦虫、住肉孢子虫等;体外寄生虫有牛皮蝇蛆、蜱等。牦牛寄生虫病感染率高及感染强度大。
在饲草料养分不足的条件下,寄生虫又消耗其营养,严重影响牦牛的生长发育,引起的经济损失是其他任何疾病不能相比的。甚至部分地方性流行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仍然严重,甚至危害或威胁着当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科学合理地制定驱虫方案并持续地开展牲畜驱虫工作,不仅对牦牛的安全生产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能节约饲草料,对减轻草场压力也有积极意义。
3健胃
开展牦牛驱虫工作工作的同时对所有牦牛进行健胃,提高饲草料的消化吸收率。常用牛健胃药、健曲、健神曲3种药联用健胃效果为好。
4牦牛、黄牛(奶牛)混群饲养
西藏农区较内地农村饲草料秸秆资源相对短缺,为提高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将有限的饲草料秸秆资源科学合理的加工调配是牦牛高效生产的必需环节。然而,长期以来,牦牛养殖方式以放牧为主,农区牦牛补饲以枯干的饲草秸秆为主,牦牛味觉灵敏,没有采食有酸香味青贮、微贮秸秆的习惯。
通过逐步加大青贮、微贮秸秆在饲草料中的比例,由混群饲养黄牛(奶牛)引导示范牦牛采食营养价值高、消化吸收率及转化率高的青贮、微贮饲草料。
5使用舔砖
矿物元素是动物营养中的一大类无机营养素。通过青贮、微贮加工调配可吸收矿物元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相对缺乏,直接影响着牦牛的生长发育、机能维持、产品质量、免疫功能等,更严重影响着牦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农区农牧民种地施肥技术相对落后,生态环境的循环链早已断开。农田土壤贫瘠,可吸收矿物元素远远不能满足牦牛的生长需要[11-12]。
根据不同地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盈缺设计生产优质舔砖,补充饲草料中各种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不足,以补充、平衡、调控矿物质营养为主,维持牦牛机体的电解质平衡,调节生理代谢,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繁殖,提高生产性能,改善畜产品质量。同时,应有效预防预防牦牛的异食癖、乳房炎、胎衣不下、犊牛体弱生长慢、营养性贫血等现象发生。
6合理搭配饲草料
根据各饲草料源所含营养成分,取长补短,通过推广农牧结合,合理开展人工种草,同时利用好低产田、林带、房前屋后扩大饲草饲料生产,促进草田轮作和“三元”种植结构形成,充分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如青稞啤酒糟等)。 通过农牧科技人员推广牧草良种、种植良法、饲喂良效。积极推广秸秆养畜技术,普及青贮、微贮、氨化等秸秆综合加工调制技术,提高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率。
7小结
西藏农区,尤其是省道国道沿线牦牛和奶牛养殖相对集约化。尽管农牧民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但思想观念转变较快,牦牛饲养管理较为科学。充分高效利用农区有限的饲草料资源,做好疫病防控、有效的驱虫和健胃工作,改善牦牛自身对饲草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由混群饲养黄牛(奶牛)引导示范牦牛采食营养价值高、消化吸收率及转化率高的青贮、微贮饲草料,配合舔砖弥补饲草料中各种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不足等使牦牛养殖业和农业在有机结合的生态环境下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家奎,张鼎,李坤,等.青海、西藏牦牛O型、Asial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效价分析[C]//第四届全国牛病防制及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全国牛病大会组委会,2012.
[2] 何美琳,张焕容,王永,等.川西北牦牛3种病毒性腹泻病血清学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2014,41(3):248-251.
[3] 姚海潮,色珠,曾江勇,等.西藏那曲地区旋毛虫分离株的分子分类鉴定[J].草业科学,2010,27(3):226-230.
[4] 何添文,索朗斯珠,赵晓玲,等.西藏牦牛脾脑提取复合物的制备及在抗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1.
[5] 边 琼.西藏常见畜禽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探析[J].西藏科技,2011,36(8):52-54.
[6] 米玛顿珠,米玛.西藏牧区家畜寄生虫病防治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10,31(1):25-27.
[7] 吴晓明,胡罕,张洪峰,等.藏羚羊寄生虫感染现状分析[J].经济动物,2013,17(2):63-66.
[8] 刘晓堂.西藏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探讨[J].西藏科技,2010,35(4):34-36.
[9] 郭文敏,于德江,曾宪荣,等.西藏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J].中国寄生虫防治杂志,1994,7(2):131-132.
[10] 李家奎,昂宗拉姆,次卓嘎,等.牦牛主要寄生虫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1):162-164.
[11] 万运帆,高青竹,林而达,等.西藏那曲地区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状况调查[J].草业科学,2006,23(5):7-11.
[12] 郭春华,张钧,王康宁,等.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牧草矿物元素动态变化及盈缺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2007,27(2):15-18.
关键词西藏农区;牦牛;育肥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823.8+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152-02
Abstract The barn feeding, half barn feeding fattening technology of yak in Tibet agriculture region were analyzed,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yak breeding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ealth culti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ak in Tibet’s agriculture region.
Key words Tibet's agriculture region; Yak; Fattening technology; Research
牦牛是我国高寒民族地区的主要畜种和重要的生产资料,是青藏高原和川西北牧区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种。牦牛养殖业是高度适应高寒生态条件的特定生态养殖模式,是该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广大牧民世代经营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在西藏农区自然环境气候、饲草料资源、农牧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等较牧区有较大优势。应充分利用农区较为充足的饲草料资源,通过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加强客观方面的调配,使牦牛养殖业和农业在有机结合的生态环境下迅速发展。笔者对西藏农区牦牛舍饲、半舍饲育肥技术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一些提高西藏农区牦牛养殖效益的建议,以期为西藏农区牦牛的健康养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主要传染病的接种免疫
在传统饲养模式下,农牧民收割储备的饲草料秸秆养分含量低下和可吸收矿物元素、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远远不能满足牦牛自身维持需要,从而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部分疫病存在爆发的隐患。
近年来,西藏部分地区口蹄疫[1]时有爆发态势,给藏区农牧民健康带来了威胁;牛病毒性腹泻(BVD)[2]时有发生;牦牛巴氏杆菌病(牦牛出败)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部分基层兽医受教育程度较低,对疫苗的运输、保管不当,使用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给牦牛接种的是无效疫苗或注射疫苗时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漏免或剂量不足,从而导致部分疫病免疫失败。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牧民对牦牛疫病的防范意识和提高基层兽医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对于保障牧区牦牛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疫病危害、制止传染病蔓延以及确保动物产品的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2寄生虫净化
由于农牧民牦牛养殖技术相对落后,采用粗放式管理,缺乏科学的寄生虫防疫措施,牦牛寄生虫病对牦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西藏农区牦牛寄生虫病种类很多[3-10]。消化道线虫主要有仰口线虫、毛圆线虫等;牦牛绦虫主要有莫尼茨绦虫、棘球蚴、脑包虫等;牦牛吸虫病主要有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等;牦牛原虫病主要有弓形虫、隐孢子虫、焦虫、住肉孢子虫等;体外寄生虫有牛皮蝇蛆、蜱等。牦牛寄生虫病感染率高及感染强度大。
在饲草料养分不足的条件下,寄生虫又消耗其营养,严重影响牦牛的生长发育,引起的经济损失是其他任何疾病不能相比的。甚至部分地方性流行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仍然严重,甚至危害或威胁着当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科学合理地制定驱虫方案并持续地开展牲畜驱虫工作,不仅对牦牛的安全生产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能节约饲草料,对减轻草场压力也有积极意义。
3健胃
开展牦牛驱虫工作工作的同时对所有牦牛进行健胃,提高饲草料的消化吸收率。常用牛健胃药、健曲、健神曲3种药联用健胃效果为好。
4牦牛、黄牛(奶牛)混群饲养
西藏农区较内地农村饲草料秸秆资源相对短缺,为提高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将有限的饲草料秸秆资源科学合理的加工调配是牦牛高效生产的必需环节。然而,长期以来,牦牛养殖方式以放牧为主,农区牦牛补饲以枯干的饲草秸秆为主,牦牛味觉灵敏,没有采食有酸香味青贮、微贮秸秆的习惯。
通过逐步加大青贮、微贮秸秆在饲草料中的比例,由混群饲养黄牛(奶牛)引导示范牦牛采食营养价值高、消化吸收率及转化率高的青贮、微贮饲草料。
5使用舔砖
矿物元素是动物营养中的一大类无机营养素。通过青贮、微贮加工调配可吸收矿物元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相对缺乏,直接影响着牦牛的生长发育、机能维持、产品质量、免疫功能等,更严重影响着牦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农区农牧民种地施肥技术相对落后,生态环境的循环链早已断开。农田土壤贫瘠,可吸收矿物元素远远不能满足牦牛的生长需要[11-12]。
根据不同地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盈缺设计生产优质舔砖,补充饲草料中各种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不足,以补充、平衡、调控矿物质营养为主,维持牦牛机体的电解质平衡,调节生理代谢,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繁殖,提高生产性能,改善畜产品质量。同时,应有效预防预防牦牛的异食癖、乳房炎、胎衣不下、犊牛体弱生长慢、营养性贫血等现象发生。
6合理搭配饲草料
根据各饲草料源所含营养成分,取长补短,通过推广农牧结合,合理开展人工种草,同时利用好低产田、林带、房前屋后扩大饲草饲料生产,促进草田轮作和“三元”种植结构形成,充分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如青稞啤酒糟等)。 通过农牧科技人员推广牧草良种、种植良法、饲喂良效。积极推广秸秆养畜技术,普及青贮、微贮、氨化等秸秆综合加工调制技术,提高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率。
7小结
西藏农区,尤其是省道国道沿线牦牛和奶牛养殖相对集约化。尽管农牧民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但思想观念转变较快,牦牛饲养管理较为科学。充分高效利用农区有限的饲草料资源,做好疫病防控、有效的驱虫和健胃工作,改善牦牛自身对饲草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由混群饲养黄牛(奶牛)引导示范牦牛采食营养价值高、消化吸收率及转化率高的青贮、微贮饲草料,配合舔砖弥补饲草料中各种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不足等使牦牛养殖业和农业在有机结合的生态环境下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家奎,张鼎,李坤,等.青海、西藏牦牛O型、Asial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效价分析[C]//第四届全国牛病防制及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全国牛病大会组委会,2012.
[2] 何美琳,张焕容,王永,等.川西北牦牛3种病毒性腹泻病血清学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2014,41(3):248-251.
[3] 姚海潮,色珠,曾江勇,等.西藏那曲地区旋毛虫分离株的分子分类鉴定[J].草业科学,2010,27(3):226-230.
[4] 何添文,索朗斯珠,赵晓玲,等.西藏牦牛脾脑提取复合物的制备及在抗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1.
[5] 边 琼.西藏常见畜禽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探析[J].西藏科技,2011,36(8):52-54.
[6] 米玛顿珠,米玛.西藏牧区家畜寄生虫病防治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10,31(1):25-27.
[7] 吴晓明,胡罕,张洪峰,等.藏羚羊寄生虫感染现状分析[J].经济动物,2013,17(2):63-66.
[8] 刘晓堂.西藏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探讨[J].西藏科技,2010,35(4):34-36.
[9] 郭文敏,于德江,曾宪荣,等.西藏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J].中国寄生虫防治杂志,1994,7(2):131-132.
[10] 李家奎,昂宗拉姆,次卓嘎,等.牦牛主要寄生虫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1):162-164.
[11] 万运帆,高青竹,林而达,等.西藏那曲地区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状况调查[J].草业科学,2006,23(5):7-11.
[12] 郭春华,张钧,王康宁,等.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牧草矿物元素动态变化及盈缺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2007,27(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