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医学界对中药从来都心存疑。今年4月的两项重要的医学研究更加重了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先是《美国科学院院刊》证实了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可能导致尿道癌,而后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的迈克尔·本斯博士通过DNA检测发现进口中药材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和珍稀动物成分。
德国纽伦堡生物医学与制药学研究所所长弗里茨·泽格尔甚至认为,使用传统中药是一场赌博,“我们对它并没有足够的了解。”
FDA的警告
和医学界的谨慎相对应的,是药品监管部门的严苛。迄今为止,号称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中药无一获得FDA的认证。
无法通过FDA的认证意味着,中药不能作为药品使用,不能标示可以治疗疾病,不被美国的主流医学机构认同、不被医院广泛使用、无法进入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也不会被消费者和医生所信任,因而也无法进入主流市场。
考虑到中药的特殊性, 美国FDA曾在2004年降低了准入的门槛,专门制定植物药品指南。2004 年6 月公布了最后版本。它对中草药采用了更宽松的标准, 既不要求草药像化学药那样把活性成分提纯, 也不需要知道其药理, 甚至不必鉴定出活性成分, 但是必须通过有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即便如此,FDA仅仅在2006年批准了唯一一个植物药Veregen的上市,这是由德国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研发的药物,用于治疗尖锐湿疣。而中国的传统中药迄今为止无一成功闯关FDA。
中医界更愿意将这一挫败归结为,美国FDA要求太高。新药要获得FDA认证,需要完成23项药理、毒理试验,3期超过1000例临床试验,时间跨度8-10年,费用以千万美元计。
几乎没有一家中药企业愿意为此付出巨额的金钱和时间成本,为了躲避FDA 严苛的要求,中药更多地被当作食品或者保健品进入美国市场。和药品相比,美国的保健食品的准入制度宽松许多,生产商可以自行生产和投放市场,FDA 不会限制保健品的使用, 除非对人体造成实质性的损伤,FDA更多地负责事后监督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遗憾的是,中草药在保健品市场的安全性上表现不佳,早在1974年,美国就曾发生4起服用中药致粒细胞缺乏症事件,导致1人死亡,3人长期住院。FDA几乎每年都要就中草药的安全性发出警示。出于对国民安全的考虑,FDA在其“进口警告”一栏中专门为“中国草药”开辟了一块阵地,提示各口岸警惕并防止违禁的中草药进入美国。被列入黑名单的中草药可不少,从朱砂、雄黄到麻黄、马兜铃等不一而足。
1999年,加州卫生署检测了在售的260种中草药,发现有123 种存在违规添加有毒成分和重金属污染问题,不合格率高达47%。中国一家制药厂生产的中药铅的含量超标26倍、而汞含量超标580 倍。美方认为长期服用该药,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加州政府决定,自2001年9月1日起,在加州销售的110种中草药必须注明:“使用本产品可能使你遭受加州政府确认的化学品的影响,导致癌症、生育缺陷和其他危害。”
或许是受安全争议的困扰,中药在美国保健品市场的表现也不如人意。中药在美国草药类补充剂的市场份额还不到2%,美国市场分析公司NutritionBusiness Journal的数据显示,美国草药类膳食补充剂的总销售额为50. 30 亿美元,而中药只有1. 4 亿美元,约占2.8 %。
萎缩的欧盟市场
欧洲对植物药的接受度不同于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植物药市场之一,欧洲使用植物药有700年的历史,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平均60%以上的欧洲人使用过植物药。
中药占的市场也不大,2008年,我国对欧盟各国的中药出口额仅为1.93亿美元,其中利润最高的中成药出口额更少,只有1324万美元,2011年也不过1332万美元。
看起来,这是个诱人的市场,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虽然欧盟对植物药的接受度高,但中草药的名声不太好。
1991年,比利时的一家减肥诊所,一群年轻女性在服用一种减肥中药“苗条丸”后 ,出现肾衰竭,英国和日本也出现了类似的病例。到1999年,中草药导致肾损伤的病例达105 例, 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进入晚期肾衰竭阶段,不得不接受肾移植或透析治疗。虽然随后查明中药中的马兜铃酸才是罪魁祸首,但国际医学界还是将其称之为“中草药肾病”。
加上中药有珍稀动物入药的传统,欧洲的环境保护组织多次掀起抗议浪潮,欧盟开始规范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的使用。
2004年4 月30 日,欧盟颁布《传统植物药品注册指令》规定具有悠久使用历史的中草药,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免做临床前及临床试验,通过专门的、简易的注册程序就可以注册成为药品,比起美国的植物药注册,更为宽松。欧盟有两个准则,一是欧盟内连续30年的用药安全性及效果证明(或欧盟内15年欧盟外30年用药证明);第二,生产规范标准,比如残留物、细菌等含量。
而且,欧盟还给相关的植物药留下了7年的过渡期。这个指令曾让中药企业对欧盟市场无限向往,这意味着中成药可能拿到合法的药品身份,中成药长期以来一直作为食品补充剂对欧盟出口,比如六味地黄丸是不能写功能主治的,也没有纳入其政府医疗保险报销范畴,无法进入其主流医药市场。
但7年过去后,2011年5月1日大限来临之前,有超过350种植物药顺利通过了欧盟的审批,没有一例是中药。
直到2012年4月,才有第一个中成药地奥心血康胶囊,在荷兰通过注册,但它在荷兰仅仅被用于缓解头痛和背部、腿部和颈部的肌肉疼痛与痉挛,而不似国内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业内人士也认为,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市场意义。
错过了简易的植物药审批程序,几乎没有中药企业愿意进入欧盟的新药审批模式,三期临床试验,毒理药理试验,耗费的时间和金钱不比通过FDA的审批少多少。
中药在欧盟只能走美国的老路子,作为食品或者食品补充剂进入欧盟。但欧盟成员国近年来,对食品的注册规定越发严格,法国卫生部会发布一份可食用的草药名单,列入此名单的草药可以作为食品补充剂使用,反之则非法;比利时等国则有一份可食用名单,一份不可食用名单,介于两者之间的就需要申请传统药物注册。英国规定,一些中药材只能作为药品原料,不能加入食品。荷兰政府在执行《指令》时措施相对宽松,在不注明功能主治的情况下,中成药还可以按食品补充剂品销售。
这也意味着,一些中药如果不能注册为非处方药,也不能按照食品销售,而只能被迫退出欧洲市场。
最后的稻草
对中药企业而言,亚洲市场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亚洲都是中药的主要市场,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70%。
和欧洲北美相比,中药在亚洲市场上的待遇没那么糟糕,不用披着一件“食品补充剂”的马甲上市,它可以作为药品销售和流通。
泰国政府还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给通过考试的中医师发执照行医。进入新加坡的中药只要向新加坡卫生部申报被批准后就可以上市销售。马来西亚虽然没有承认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但在华人聚集区,中药仍然盛行。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等国也在盯紧FDA 和欧盟的指令,加强对中药安全的控制。比如严禁中药添加西药成分,例如我国生产的月铃牌肤轻松清毒解痒丸、羊城牌重感灵、玉林牌速效感冒片等因查有西药成分而禁止销售;还有含有毒素成分,马兜铃酸在欧洲出事后,新加坡和马拉西亚也禁止了它的销售。更重要的是,对重金属含量较高的中药下发禁令,这些重金属往往也是有毒物质如汞、砷、铜、铅等。新加坡卫生部的一项通告中,宝炉牌金匮肾气丸、金索固精丸、华灵牌素食白凤丸、岷山牌天王补心丹、八宝丹和印度神丹等6种中药因含高量有毒重金属而被禁。
日韩两国也是中药的大客户。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中成药中多数属于“一般用药品”,消费者可以在普通药店随意购买,但不被纳入医疗保险,因此市场并不太好。韩国仿照欧美,对中成药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加上韩国对本土企业的保护,因此中国的中成药销量也不乐观。
日韩两国更多地在消费中国的中药原料,日韩大批量地从中国进口粗加工的中药原料,进行精加工后,支持符合标准的中药制剂,销往世界各地,占据了全球中药市场70%以上的份额—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中医药大国中国只占据全球中药市场的5%。
德国纽伦堡生物医学与制药学研究所所长弗里茨·泽格尔甚至认为,使用传统中药是一场赌博,“我们对它并没有足够的了解。”
FDA的警告
和医学界的谨慎相对应的,是药品监管部门的严苛。迄今为止,号称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中药无一获得FDA的认证。
无法通过FDA的认证意味着,中药不能作为药品使用,不能标示可以治疗疾病,不被美国的主流医学机构认同、不被医院广泛使用、无法进入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也不会被消费者和医生所信任,因而也无法进入主流市场。
考虑到中药的特殊性, 美国FDA曾在2004年降低了准入的门槛,专门制定植物药品指南。2004 年6 月公布了最后版本。它对中草药采用了更宽松的标准, 既不要求草药像化学药那样把活性成分提纯, 也不需要知道其药理, 甚至不必鉴定出活性成分, 但是必须通过有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即便如此,FDA仅仅在2006年批准了唯一一个植物药Veregen的上市,这是由德国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研发的药物,用于治疗尖锐湿疣。而中国的传统中药迄今为止无一成功闯关FDA。
中医界更愿意将这一挫败归结为,美国FDA要求太高。新药要获得FDA认证,需要完成23项药理、毒理试验,3期超过1000例临床试验,时间跨度8-10年,费用以千万美元计。
几乎没有一家中药企业愿意为此付出巨额的金钱和时间成本,为了躲避FDA 严苛的要求,中药更多地被当作食品或者保健品进入美国市场。和药品相比,美国的保健食品的准入制度宽松许多,生产商可以自行生产和投放市场,FDA 不会限制保健品的使用, 除非对人体造成实质性的损伤,FDA更多地负责事后监督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遗憾的是,中草药在保健品市场的安全性上表现不佳,早在1974年,美国就曾发生4起服用中药致粒细胞缺乏症事件,导致1人死亡,3人长期住院。FDA几乎每年都要就中草药的安全性发出警示。出于对国民安全的考虑,FDA在其“进口警告”一栏中专门为“中国草药”开辟了一块阵地,提示各口岸警惕并防止违禁的中草药进入美国。被列入黑名单的中草药可不少,从朱砂、雄黄到麻黄、马兜铃等不一而足。
1999年,加州卫生署检测了在售的260种中草药,发现有123 种存在违规添加有毒成分和重金属污染问题,不合格率高达47%。中国一家制药厂生产的中药铅的含量超标26倍、而汞含量超标580 倍。美方认为长期服用该药,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加州政府决定,自2001年9月1日起,在加州销售的110种中草药必须注明:“使用本产品可能使你遭受加州政府确认的化学品的影响,导致癌症、生育缺陷和其他危害。”
或许是受安全争议的困扰,中药在美国保健品市场的表现也不如人意。中药在美国草药类补充剂的市场份额还不到2%,美国市场分析公司NutritionBusiness Journal的数据显示,美国草药类膳食补充剂的总销售额为50. 30 亿美元,而中药只有1. 4 亿美元,约占2.8 %。
萎缩的欧盟市场
欧洲对植物药的接受度不同于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植物药市场之一,欧洲使用植物药有700年的历史,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平均60%以上的欧洲人使用过植物药。
中药占的市场也不大,2008年,我国对欧盟各国的中药出口额仅为1.93亿美元,其中利润最高的中成药出口额更少,只有1324万美元,2011年也不过1332万美元。
看起来,这是个诱人的市场,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虽然欧盟对植物药的接受度高,但中草药的名声不太好。
1991年,比利时的一家减肥诊所,一群年轻女性在服用一种减肥中药“苗条丸”后 ,出现肾衰竭,英国和日本也出现了类似的病例。到1999年,中草药导致肾损伤的病例达105 例, 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进入晚期肾衰竭阶段,不得不接受肾移植或透析治疗。虽然随后查明中药中的马兜铃酸才是罪魁祸首,但国际医学界还是将其称之为“中草药肾病”。
加上中药有珍稀动物入药的传统,欧洲的环境保护组织多次掀起抗议浪潮,欧盟开始规范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的使用。
2004年4 月30 日,欧盟颁布《传统植物药品注册指令》规定具有悠久使用历史的中草药,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免做临床前及临床试验,通过专门的、简易的注册程序就可以注册成为药品,比起美国的植物药注册,更为宽松。欧盟有两个准则,一是欧盟内连续30年的用药安全性及效果证明(或欧盟内15年欧盟外30年用药证明);第二,生产规范标准,比如残留物、细菌等含量。
而且,欧盟还给相关的植物药留下了7年的过渡期。这个指令曾让中药企业对欧盟市场无限向往,这意味着中成药可能拿到合法的药品身份,中成药长期以来一直作为食品补充剂对欧盟出口,比如六味地黄丸是不能写功能主治的,也没有纳入其政府医疗保险报销范畴,无法进入其主流医药市场。
但7年过去后,2011年5月1日大限来临之前,有超过350种植物药顺利通过了欧盟的审批,没有一例是中药。
直到2012年4月,才有第一个中成药地奥心血康胶囊,在荷兰通过注册,但它在荷兰仅仅被用于缓解头痛和背部、腿部和颈部的肌肉疼痛与痉挛,而不似国内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业内人士也认为,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市场意义。
错过了简易的植物药审批程序,几乎没有中药企业愿意进入欧盟的新药审批模式,三期临床试验,毒理药理试验,耗费的时间和金钱不比通过FDA的审批少多少。
中药在欧盟只能走美国的老路子,作为食品或者食品补充剂进入欧盟。但欧盟成员国近年来,对食品的注册规定越发严格,法国卫生部会发布一份可食用的草药名单,列入此名单的草药可以作为食品补充剂使用,反之则非法;比利时等国则有一份可食用名单,一份不可食用名单,介于两者之间的就需要申请传统药物注册。英国规定,一些中药材只能作为药品原料,不能加入食品。荷兰政府在执行《指令》时措施相对宽松,在不注明功能主治的情况下,中成药还可以按食品补充剂品销售。
这也意味着,一些中药如果不能注册为非处方药,也不能按照食品销售,而只能被迫退出欧洲市场。
最后的稻草
对中药企业而言,亚洲市场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亚洲都是中药的主要市场,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70%。
和欧洲北美相比,中药在亚洲市场上的待遇没那么糟糕,不用披着一件“食品补充剂”的马甲上市,它可以作为药品销售和流通。
泰国政府还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给通过考试的中医师发执照行医。进入新加坡的中药只要向新加坡卫生部申报被批准后就可以上市销售。马来西亚虽然没有承认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但在华人聚集区,中药仍然盛行。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等国也在盯紧FDA 和欧盟的指令,加强对中药安全的控制。比如严禁中药添加西药成分,例如我国生产的月铃牌肤轻松清毒解痒丸、羊城牌重感灵、玉林牌速效感冒片等因查有西药成分而禁止销售;还有含有毒素成分,马兜铃酸在欧洲出事后,新加坡和马拉西亚也禁止了它的销售。更重要的是,对重金属含量较高的中药下发禁令,这些重金属往往也是有毒物质如汞、砷、铜、铅等。新加坡卫生部的一项通告中,宝炉牌金匮肾气丸、金索固精丸、华灵牌素食白凤丸、岷山牌天王补心丹、八宝丹和印度神丹等6种中药因含高量有毒重金属而被禁。
日韩两国也是中药的大客户。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中成药中多数属于“一般用药品”,消费者可以在普通药店随意购买,但不被纳入医疗保险,因此市场并不太好。韩国仿照欧美,对中成药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加上韩国对本土企业的保护,因此中国的中成药销量也不乐观。
日韩两国更多地在消费中国的中药原料,日韩大批量地从中国进口粗加工的中药原料,进行精加工后,支持符合标准的中药制剂,销往世界各地,占据了全球中药市场70%以上的份额—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中医药大国中国只占据全球中药市场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