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力求通过研读和正确把握《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学科德育指导纲要》的文件内涵,综合多方位的教育资源,丰富主渠道育人的内涵和途经,构建学校的主渠道育人模式。
寓德于实践活动中,创设教学中的“兴奋点”
我们对学科实践做了系统的规划,在学科实践活动中主要体现四大策略:实践活动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感悟学科理论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实践活动与学生社团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活动与时政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活动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上述策略指导下,我们的政治课堂把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例如:十八大报告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结合教材“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精神。我们还在课堂上开展“每课时政热点”活动,让学生了解时事,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讲时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们的历史学科教学通过美善意识和责任意识两条线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在讲宋教仁“为宪政而流血牺牲”时,先是出示宋教仁从参加革命到遇刺身亡这段简历,然后播放一段宋教仁慷慨激昂的国会竞选的片段,再出示孙中山、于右任等人给宋教仁的挽联,最后出示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时,记者采访宋教仁后人宋丕兴时老人说过的一句话:“对宋教仁最好的纪念是传承他的精神。”然后设问:“如果你是记者,你如何报道宋教仁精神?”学生很容易回答出“责任意识”“勇于献身精神”“为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执着精神”等。这样的教学环节会使学生在潤物无声当中接受责任意识教育。
延伸课堂,挖掘学生道德发展的“需求点”
在完成学科本身的学习任务的同时,学校要求各个学科通过学生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学科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以“道”浸润学生的心田,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接受感染和教育。如在开展鲁迅作品专题研读过程中,教师以核心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细揣度、品味,领会文字后那深邃的思想和哲理,感受那一颗炽热的民族魂。随着授课教师“你会怎么办”的连续追问,《一件小事》让学生们学会了反思自省,而且也逐渐被榨出掩藏在所谓的先锋时尚等外衣下的个体的“小”来;《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让学生懂得了安于现状的可憎,“要敢于打破一切束缚人性的铁笼子,幸福合理地做人”;《拿来主义》让学生明白了对待外来文化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不是沉溺其中失了自我的道理。
物理课上,曾经一个学生问:“我又不发射卫星,我为什么要学习、记忆那么多的向心力公式?”这个问题引起了物理老师的思考:如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放飞学生思维?在学习了圆周运动以后,教师让学生“自制棉花糖机器”。“棉花糖机器”的原理是离心运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实验结束后还可以品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棉花糖,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对童年的回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拓展,把握道德教育的“切入点”
学科教学不拘泥于课堂45分钟,学科的拓展延伸仍旧是学生学习的阵地,这里面不仅有学科知识,德育渗透更是无处不在。
体育比赛,在积极的攻守对抗中,让学生学习文明、理智、遵守规则、互助、彼此尊重,比赛本身也成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具体实践。
语文学科,通过“汉字英雄”“书写精英”活动,在学生读写的过程中,进一步传承民族文化,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
数学学科,在学生导师团的学习活动模式下,既提升了学生的学科能力,又强调了学生团队和责任意识。
英语学科,与国际动物保护组织(IFAW)开展了濒危动物介绍和制作海报活动。这次活动让学生不仅了解了世界上的濒危动物,还意识到了保护濒危动物的紧迫感和必要性。他们在“保护动物,与动物交友”的宣传海报上签名并立下保护动物的誓言。
地理学科,通过区域地理考察让学生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和科技实践技能,强化了可持续发展观,加强了防灾减灾意识。
生物学科,组织学生每年到医学院访问,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化学学科,每年会举办化学周,重点宣扬科学家的品质和成功过程。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将继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通过课堂主渠道,实现育人道德认知的形成过程、道德情感升华的过程、道德实践的落实过程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从而最大限度丰富德育的有效形式,做到立德树人。
寓德于实践活动中,创设教学中的“兴奋点”
我们对学科实践做了系统的规划,在学科实践活动中主要体现四大策略:实践活动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感悟学科理论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实践活动与学生社团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活动与时政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活动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上述策略指导下,我们的政治课堂把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例如:十八大报告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结合教材“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精神。我们还在课堂上开展“每课时政热点”活动,让学生了解时事,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讲时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们的历史学科教学通过美善意识和责任意识两条线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在讲宋教仁“为宪政而流血牺牲”时,先是出示宋教仁从参加革命到遇刺身亡这段简历,然后播放一段宋教仁慷慨激昂的国会竞选的片段,再出示孙中山、于右任等人给宋教仁的挽联,最后出示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时,记者采访宋教仁后人宋丕兴时老人说过的一句话:“对宋教仁最好的纪念是传承他的精神。”然后设问:“如果你是记者,你如何报道宋教仁精神?”学生很容易回答出“责任意识”“勇于献身精神”“为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执着精神”等。这样的教学环节会使学生在潤物无声当中接受责任意识教育。
延伸课堂,挖掘学生道德发展的“需求点”
在完成学科本身的学习任务的同时,学校要求各个学科通过学生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学科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以“道”浸润学生的心田,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接受感染和教育。如在开展鲁迅作品专题研读过程中,教师以核心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细揣度、品味,领会文字后那深邃的思想和哲理,感受那一颗炽热的民族魂。随着授课教师“你会怎么办”的连续追问,《一件小事》让学生们学会了反思自省,而且也逐渐被榨出掩藏在所谓的先锋时尚等外衣下的个体的“小”来;《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让学生懂得了安于现状的可憎,“要敢于打破一切束缚人性的铁笼子,幸福合理地做人”;《拿来主义》让学生明白了对待外来文化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不是沉溺其中失了自我的道理。
物理课上,曾经一个学生问:“我又不发射卫星,我为什么要学习、记忆那么多的向心力公式?”这个问题引起了物理老师的思考:如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放飞学生思维?在学习了圆周运动以后,教师让学生“自制棉花糖机器”。“棉花糖机器”的原理是离心运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实验结束后还可以品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棉花糖,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对童年的回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拓展,把握道德教育的“切入点”
学科教学不拘泥于课堂45分钟,学科的拓展延伸仍旧是学生学习的阵地,这里面不仅有学科知识,德育渗透更是无处不在。
体育比赛,在积极的攻守对抗中,让学生学习文明、理智、遵守规则、互助、彼此尊重,比赛本身也成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具体实践。
语文学科,通过“汉字英雄”“书写精英”活动,在学生读写的过程中,进一步传承民族文化,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
数学学科,在学生导师团的学习活动模式下,既提升了学生的学科能力,又强调了学生团队和责任意识。
英语学科,与国际动物保护组织(IFAW)开展了濒危动物介绍和制作海报活动。这次活动让学生不仅了解了世界上的濒危动物,还意识到了保护濒危动物的紧迫感和必要性。他们在“保护动物,与动物交友”的宣传海报上签名并立下保护动物的誓言。
地理学科,通过区域地理考察让学生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和科技实践技能,强化了可持续发展观,加强了防灾减灾意识。
生物学科,组织学生每年到医学院访问,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化学学科,每年会举办化学周,重点宣扬科学家的品质和成功过程。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将继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通过课堂主渠道,实现育人道德认知的形成过程、道德情感升华的过程、道德实践的落实过程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从而最大限度丰富德育的有效形式,做到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