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核桃园5号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来源 :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run4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约20公里处,是曹魏至北齐时期六朝故都。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建邺城考古队,迄今在邺城遗址进行了三十余年考古工作,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1]。围绕探寻东魏北齐邺城外郭城这一中心课题,邺城考古队自2000年以来在邺南城(东魏北齐邺城之内城)以外区域进行了持续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先后发现和发掘了赵彭城北朝佛寺、核桃园北齐佛寺、曹村窑址等一系列重要遗存。
其他文献
沙塘北塬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沙塘镇街道村北侧的一个小塬上,北依山丘,南邻渝河,坐落于渝河北侧二级阶地上,地势北高南低。312国道和青兰高速公路分别从遗址的南、北两侧穿过(图一;图二)。2013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勘探面积3.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400余平方米。2015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又一次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850平方米。2016年,为了更深入了解遗址的文化面貌和聚落布局,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分南(Ⅲ)、北
后白寺遗址位于河北省肃宁县梁村镇后白寺村西1500米,小白河东支与中支交汇处(图一)。遗址横跨小白河两岸,现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2015~2016年,为配合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河北段建设,在对沿线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该遗址。2017年3~1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和肃宁县文物保管所等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发掘。
洪家街墓地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富屯街道洪家街村民组西北的山坡上,距离北镇市区约5公里(图一)。2015~201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锦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镇市文物处对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共发掘4座墓葬(M1~4)(图二)。这里地处医巫闾山中段东麓的三道沟沟口,西南500米处即为小河北墓地,三道沟内还发现了新立、偏坡寺、骆驼峰等辽代遗址[2],并与二道沟的龙岗墓地[3]遥相呼应。其西北倚靠一座小山峰,当地人称“黑石砬子”,该山峰向东南和西南各延伸一个小山梁,围成一个簸箕形的小山
在有关史前建筑的描述与研究中,有两类形制差异明显的建筑被称作“凸字形房址”,一类由居室与门道组合,整体平面呈凸字形的房址(图一,1);另一类则不包括门道,仅居室平面呈凸字形的房址(图一,2)。这种将同一概念用于不同形制遗存的做法不符合考古学概念通常的界定原则,使得在涉及上述两类房址的相关研究中出现了一定的概念混乱。
砝码是我国的固有名词,即法定筹码。中国古代把称重的秤叫“权衡”,“衡”是天平或秤的横杆,“权”就是砝码。后者或刻印表示重量的数值,称为筹码。天平的砝码一般做成环形,称为“环权”,明清以后称为法马或砝码。青铜砝码是东周时期楚墓比较常见的随葬品。依据国家标准计量局度量衡史料组于1977年对湖南发掘楚墓所做的统计,在近2000座东周时期楚墓中,有100多座发现有天平砝码[1]。
粉庄墓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粉庄村西北,东距淄河约3公里,在临淄齐故城城墙西北部外侧,地势平坦(图一)。2016年5~7月,为配合济青高速铁路建设,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山东大学发掘的为粉庄2号墓地,东距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的粉庄1号墓地约300米。
《宁夏早期长城调查报告》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全书共约25万字,文后有彩色图版192页,定价560元。2007~2011年,国家文物局安排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内长城的考古调查。
周河遗址位于山东省平阴县洪范池镇周河村北浪溪河支流的高台地上,南距洪范池镇约1公里(图一)。1981、1987年,济南市文化局、平阴县博物馆曾对浪溪河区域进行过两次大规模调查,发现了包括周河在内的42处古代遗址[1]。1999年4~6月,为开展田野考古实习,山东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对周河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时以遗址中部的电线杆为总基点,将发掘区分为四区,共布5米×5米探方29个、5米×3米探沟3条(T3102、T3103、T4008)、5米×2米探沟4条(T2001、T2002、T4
八塔台墓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珠街街道办事处董家村东200米东山山脚处的缓坡地带(图一)。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3′57″、北纬25°31′45″,海拔1800余米。墓地由8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土堆构成,现仍高出地表3~5米,现存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图二)。据清康熙《南宁县志》记载,“八塔,在城东北二十五里五台山下。相传为蜀汉武侯所建,镇地脉者”[1]。可见八塔台一名在清代康熙以前即已出现。
学界对北宋皇陵及皇族成员陪葬墓制度的研究做了诸多工作,但针对宋墓等级制度的细致讨论还较少。秦大树曾指出:“仿木构装饰历五代至北宋前期,一直在品官和帝后的墓葬中流行。约在北宋中期,这类墓葬开始出现了身份的转变,大型的品官贵胄墓中不再使用仿木构装饰,逐渐变为壁面毫无装饰。从北宋后期开始,北方几乎所有的品官墓都是墓内无装饰的简单型墓”[1]。这是对北宋时期官员墓葬特征出现变化的重要阐释。根据目前掌握的考古材料,北宋四京地区[2]皇族成员和官员墓葬的发现较集中,政府的制度与规定也容易传达和贯彻,其特点和演变规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