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味儿”从何来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man8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看到不少老师的课堂通过音乐渲染、语言描述、佳句呈现、深情诵读、激情表达的形式营造一种“情语交融”的境界,让浓郁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水乳交融般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达到文化熏陶、情感育人、智慧启迪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生机勃勃,绽放出智慧的光彩,迸发出生命的火花,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呢?
  一、注重“人文味儿”,让学生在教学中“修身养性”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人文精神在语文学科中有着充分的体现,而语文教学正是滋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广阔天地。语文教学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资源,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陶冶。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文本中真善美的精神资源,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人文味儿”,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人文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二、注重“人情味儿”,让课堂教学达到“情语交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情,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最佳桥梁;情,是开启学生创造大门的金色钥匙。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音乐激情、导语煽情、佳句传情、画面呈情,进而诱发学生入情、动情、言情,情浓似醇。同时,通过教师优美的语言、文中优美的语句以及学生创造性的表达,引领学生直面语言文字,并在其中吮吸、沐浴、徜徉、成长。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这也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高度和谐,教学才会实现最优化。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看菊花》一课时,教师一上课就以充满激情的谈话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姑娘的信,知道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了信,瞧,秋姑娘给老师也寄来了一封枫叶信,你们想知道信上写了些什么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就跟着老师来看看吧!”在学生强烈的呼声中,教师很自然地引入课题,“让我们跟随秋姑娘的脚步一起去看菊花吧!”在动听的轻音乐中,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公园里菊花盛开的美景),配合教师精彩的介绍,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专心致志,好多学生情不自禁发出:“哇,好美呀!”的赞叹,在愉悦的氛围中,教师趁机提出:“看到這么美的菊花,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和鼓励。课堂上,不时听到教师关切的声音:“没关系,再想想!”不时听到教师鼓励的话语:“再试试,相信你能行。”不时看到教师欣喜的面容:“好,想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与众不同的想法鼓掌。”在教师充分尊重认可下,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动作表演、情感交流、及时评价,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精神状态好得出奇;教师教得轻松,顺利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把爱倾注到学生身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才会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真正充满“人情味儿”,学生的思维才会更活跃,感情才会更饱满
  三、注重“文学味儿”,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新课改之后的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篇章,都是中外文化的经典之作。从语言、形象、思想和表达方式等各个方面,都饱含着艺术的美和严密的科学逻辑,各种文体都有着它独特的文学魅力。可以说,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学味儿,都充满着无限的美。
  然而,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却发现语文变了味儿。大概是受理科学科的影响,语文理科化。课堂上,老师注重的还是语文工具性的作用。语文教学程式化,在一些老师的眼中,所有的文章都是一样的,“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哪怕是一首诗,也同样归纳总结,把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讲不出一点儿的“文学味儿”,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儿”,引领学生品味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儿”,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境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儿”,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四、注重“生活味儿”,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学习完一篇小说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小说主人公的现实意义,找一找这类人在生活中的原型。通过创设各种学习语文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走进生活,把课堂内外连成一体,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语文资源,把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做、积极动脑想等社会活动中,真正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是润心的教育。因为,文字是心灵的氧气。它有美好的意境、美好的语言、美好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其中蕴涵的丰富的审美元素,恰当地设计与处理,能很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达到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清纯境界,实现多重育人功能。■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