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写心中之事,述心中之情,我手写我口。因此,我们必须要从转变传统的为作文而作文的狭隘教学观念入手。在作文教学中,重视“三开放”,即课前开放、课中开放、课后开放。努力创造良好的习作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进而自主写作。
一、课前开放,积累素材
学生怕习作,习作中常出现“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文”,这并不是一堂好的习作课所能解决的,而是一个持久的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在习作课前,激发学生兴趣,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来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运用,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坚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写作因素的指导,学习课文中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读课外书,摘抄词句,吸取营养。同时小学生好动、好奇,他们不仅喜欢手工剪贴,还喜欢做游戏,搞科学小实验,可能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直接获得读写内容。例如:在教学写状物的习作中,我就做有心人,要求每个学生回家种一盆小花或一棵小树或养一只小动物。并要求他们在家长的指导下精心培养,认真观察,动手写观察日记。几个月过去了,我布置了一次以状物为要求的作文,题目是《我家的××》。上习作课时,学生们个个踊跃发言,讲过程、讲体会、讲挫折。习作写得有内容、有特点。其状物有不少独到之处。写花木的习作让我大开眼界,写动物也容不得活灵活现,真实具体。这样的课前开放让学生花点功夫,亲身经历,让他们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大大提高了写作自信心。
二、课内开放,掌握技法
习作是一种独创性很强的精神劳动。因此,在习作课上应大胆尝试,将课前的积累引至课内,增强习作课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以促进课内、调配外的沟通。
(一)引发思路,训练构思
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就是习作题材。教学之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习作课中,老师就应该适当“引”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琐事进行思考交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不完善的地方;启发学生自己补充,从不同角度把握习作的要求。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积蓄争相发言。例教学习作“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时抓题眼“熟悉”,让学生先发表各自的见解,谈谈自己对这种小动物的熟悉程度、熟悉的地方、它长得怎样,又是如何讨人喜爱等多方面内容。经过同学们之间的反馈交流及老师的适当占据很容易就得出这篇习作就是抓特点(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写具体。文章思路一目了然,学生下会一气呵成,习作效果就会很好。
(二)训练选材,抓住典型
文章的主题就是文章的灵魂。一篇习作有许多的材料可写,什么材料保留,什么材料舍弃,这就要求习作课中老师开放课堂帮助学生开拓思路,选取材料,服务于中心。在指导《我的学校》习作时,学生可写的内容很多,有花坛、操场、教学楼、林荫小路……课堂上先放手让学生谈自己想写的内容,同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同桌之间针对所说的内容是否抓住学校的特点进行评点、补充。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畅谈,完善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老师再引导学生,顺着自己自己所要求表达的情感,选择合适的内容为自己的习作服务。习作中突出学生的环境应选取怎样的材料?突出学校生动活泼场面的又应选取怎样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想象选取典型材料,然后对所选的材料进行再加工,并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学生的习作写得有板有眼,选择的材料都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课外开放,自能习作
通过课前开放获得素材,课内开放教会学生选材、组材,但要达到自主习作的目标,还必须抓住课外延伸。法国有位心理学家说得好:“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习作课后的积累,很好地发挥这一广阔天地作用,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在班上多指导学生动手办手抄报,每期必有自己满意的习作,对办得好的手抄报张贴出来;欢迎学生向板报投稿,组织学生评稿、改稿、选稿,并鼓励学生把写得成功的习作及时投到报刊上发表,让学生饱受成功的喜悦,自愿动笔。同时,注意开阔学生习作的视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抓住习作的契机,撷取生活中的闪光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写真事、吐真情,自能习作,加速习作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1.瑞昌市实验小学 2.瑞昌市第二小学)
一、课前开放,积累素材
学生怕习作,习作中常出现“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文”,这并不是一堂好的习作课所能解决的,而是一个持久的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在习作课前,激发学生兴趣,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来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运用,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坚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写作因素的指导,学习课文中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读课外书,摘抄词句,吸取营养。同时小学生好动、好奇,他们不仅喜欢手工剪贴,还喜欢做游戏,搞科学小实验,可能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直接获得读写内容。例如:在教学写状物的习作中,我就做有心人,要求每个学生回家种一盆小花或一棵小树或养一只小动物。并要求他们在家长的指导下精心培养,认真观察,动手写观察日记。几个月过去了,我布置了一次以状物为要求的作文,题目是《我家的××》。上习作课时,学生们个个踊跃发言,讲过程、讲体会、讲挫折。习作写得有内容、有特点。其状物有不少独到之处。写花木的习作让我大开眼界,写动物也容不得活灵活现,真实具体。这样的课前开放让学生花点功夫,亲身经历,让他们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大大提高了写作自信心。
二、课内开放,掌握技法
习作是一种独创性很强的精神劳动。因此,在习作课上应大胆尝试,将课前的积累引至课内,增强习作课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以促进课内、调配外的沟通。
(一)引发思路,训练构思
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就是习作题材。教学之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习作课中,老师就应该适当“引”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琐事进行思考交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不完善的地方;启发学生自己补充,从不同角度把握习作的要求。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积蓄争相发言。例教学习作“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时抓题眼“熟悉”,让学生先发表各自的见解,谈谈自己对这种小动物的熟悉程度、熟悉的地方、它长得怎样,又是如何讨人喜爱等多方面内容。经过同学们之间的反馈交流及老师的适当占据很容易就得出这篇习作就是抓特点(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写具体。文章思路一目了然,学生下会一气呵成,习作效果就会很好。
(二)训练选材,抓住典型
文章的主题就是文章的灵魂。一篇习作有许多的材料可写,什么材料保留,什么材料舍弃,这就要求习作课中老师开放课堂帮助学生开拓思路,选取材料,服务于中心。在指导《我的学校》习作时,学生可写的内容很多,有花坛、操场、教学楼、林荫小路……课堂上先放手让学生谈自己想写的内容,同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同桌之间针对所说的内容是否抓住学校的特点进行评点、补充。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畅谈,完善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老师再引导学生,顺着自己自己所要求表达的情感,选择合适的内容为自己的习作服务。习作中突出学生的环境应选取怎样的材料?突出学校生动活泼场面的又应选取怎样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想象选取典型材料,然后对所选的材料进行再加工,并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学生的习作写得有板有眼,选择的材料都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课外开放,自能习作
通过课前开放获得素材,课内开放教会学生选材、组材,但要达到自主习作的目标,还必须抓住课外延伸。法国有位心理学家说得好:“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习作课后的积累,很好地发挥这一广阔天地作用,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在班上多指导学生动手办手抄报,每期必有自己满意的习作,对办得好的手抄报张贴出来;欢迎学生向板报投稿,组织学生评稿、改稿、选稿,并鼓励学生把写得成功的习作及时投到报刊上发表,让学生饱受成功的喜悦,自愿动笔。同时,注意开阔学生习作的视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抓住习作的契机,撷取生活中的闪光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写真事、吐真情,自能习作,加速习作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1.瑞昌市实验小学 2.瑞昌市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