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线损是电网电能损耗的简称,线损率是衡量线损高低的指标,能反映和体现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生产运行以及经营管理水平,是供电企业的关键经济技术指标之一。配电网线损,直接反映出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和供电企业的供用电管理水平,降低配网线损率可以直接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供电企业运营机制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对线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基于此,本文就影响配电网线损因素及降低线损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影响因素;降低措施
引言
配电网线损,直接反映了供电企业的用电管理水平,降低配电网线损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有效降低配电网线损,通过深入分析配电网线损的构成和主要影响因素,找出电网的薄弱环节,并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降低配网线损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
一、配电网线损管理的重要性
线损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符合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做好线损管理工作有利于配电网的工作效率的提升。如今电气设备与材料技术跟随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正在进行着快速地更新和升级,因此对配电网配电的有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损管理成为了当务之急。线损管理对于电网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是电网企业的核心,决定着电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线损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它是电网企业的核心经济指标,对于电网企业来说,加强线损管理是其在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线损管理能够提高供电有效率,加强城市电力保障,能够促进科技进步,加强资源节约,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领域。
二、配电网技术线损的影响因素
影响配电网技术线损的因素众多,总体可以分为技术线损的影响因素和管理线损的影响因素,对两者的分析具体如下。
1、技术线损的影响因素
技术线损的影响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配电网的结构和电器设备会对线损产生一定的影响。
1.2配电网的线路和接户线的损耗。
1.3电缆和电容器中绝缘子介质产生的损耗。
1.4相关设备出现铁损或铜损。
1.5带电设备的绝缘能力较差,导致泄漏损耗。
1.6配電站和变电站的直流充电装置、信号和通风冷却装置等发生损耗。
1.7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度会对供电企业的售电量产生一定影响,其合理配置能够加强对误差的控制,同时还能降低线损。
1.8受无功电压的影响,配电网也会产生一定的损耗。
1.9无功流动会在电网中产生有功损耗。
1.10电压水平会对可变线损和不变线损产生一定的影响。
2、管理线损的影响因素
具体来说,管理线损通常是由计量设备的误差或人为误差造成的。虽然线损是无法预知的,但只要加强管理,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目前,影响管理线损的因素主要有:
2.1计量装置安装不规范会影响线损的管理。
2.2计量装置的精度会引起一定的线损计算误差。
2.3营销管理的影响。由于抄表和核算极易出现差错,加上供电和售电量的抄表估算时间不正确,也会引起线损计算误差。
2.4用电管理不合理。
2.5电网漏电和窃电现象。
三、降低线损的措施
1、配网技术降损措施
1.1优化电网结构
在客户用电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紧密结合城市整体规划和布局,尽量避免远距离供电,缩短供电距离。调整不合理网架结构,加强旧线改造路,避免迂回线路,消除“卡脖子”现象,尽量缩短供电半径,避免近电远供和迂回供电,适当加大导线截面降低导线电阻。尽量将电源点布置在负荷中心位置,对供电范围大、负荷密度高等负荷重的区域,优先考虑两点或多点布置。
1.2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
以新型节能型变压器逐渐取代高能耗变压器。让电网电压与负荷相适应,低谷时段降低受电电压,高峰时段提高受电电压。提高功率因数,提高变压器出力。合理配置配变容量,合理安排负荷,尽量按经济负载运行。变压器装在负荷中心,负荷由变压器向四周辐射供电,对于多台并列运行的变压器,应结合负荷量进行变压器的投退。
1.3合理进行无功补偿
充分考虑负荷特性,按照无功补偿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散补偿,就地平衡,降损与调压相结合,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减少发电机输出的无功功率,减少通过线路、变压器传送的无功功率,减少无功功率的长距离输送,使线损降低的同时提高电压质量以及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
1.4调整配电网的功率
电网的结构和布局不当会引起配电网的技术损耗,因此,需要合理地调整配电网内部的功率分布。在调整中,电力企业需要将环形配电网与电阻成反比例关系作为整体网络的功率调整目标,将对配电网线路和网络中功率因数的调整作为主要的调整方向。配电网的功率分配是指线路有功功率的科学配置和无功功率的合理分布。缩短配电线路的无功输电长度,在线路中引入无功分布的形式,能降低线路中的各种损耗,同时,还能有效改善电网的配电和输电质量。
2、配网管理降损措施
2.1加强抄核收工作管理
建立健全抄表核收工作制度,加强对抄收人员的岗位培训,
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和约束机制,减少抄收工作量和抄收失误而造成的电量损失,堵塞电量跑冒滴漏现象。用户装表接电后,应及时立户。对发生的计量故障要在充分收集证据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电量电费追补,从而减少供电企业的损失。 2.2加强计量管理
严格审查和确定电能计量点的位置,合理配置计量装置,严格监督施工质量,确保接线准确;按照规程规定对计量装置统一按周期进行修、校和轮换,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及时发现和处理表计缺陷,加强计量装置的缺陷和故障处理。严格执行计量表计复核制度,认真负责地审查、核对计量装置上的积存电量,堵塞管理漏洞和制度缺陷,防止電量的流失。
2.3加强反窃电管理
反窃电管理贯穿于用电管理整个过程。加强相关法规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反窃电舆论环境,使广大用户知法守法。严肃处理窃电行为和营业人员徇私舞弊行为,减少内部责任差错,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检查水平,定期或不定期、重点检查和抽查相结合,跟踪了解用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4加强变压器的运行管理
在配电网系统中,变压器的实际运行损耗占总损耗的30%~60%,因此,要控制配电网的线损,就需要严格控制和调整变压器的运行。应按照配电网和线损的实际特点,准确地计算网络运行的临界负荷值和所需变压器的数量,根据计算出的相关参数确定系统中所需变压器的数量,进而将变压器带来的损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尽量将其降至最低。在合理调整变压器数量的基础上,需要按照配电网运行所产生的负荷和与临界负荷的关系来选择变压器的运行方式。还需要加设变压器,这样能在系统出现问题时起到补充的作用。合理调整变压器的运行台数和运行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变压器的损耗率,还可以使空载损耗降至最低,从而降低配电网的线损。
结束语
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以配网线损的构成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出发点,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合理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节能降损工作,将线损控制在合理水平,从而促进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利生.电力网电能损耗管理及降损技术(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马文书.配网线损与降损措施方法研究[A].湖南:湖南农机,2013,40(7)
[3]招嘉华.从变压器切入谈线损[A].2010年广东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广州:广东电网公司,2010(8)
[4]方向晖.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与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5]丁毓山,翟世隆.电网线损实用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影响因素;降低措施
引言
配电网线损,直接反映了供电企业的用电管理水平,降低配电网线损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有效降低配电网线损,通过深入分析配电网线损的构成和主要影响因素,找出电网的薄弱环节,并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降低配网线损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
一、配电网线损管理的重要性
线损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符合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做好线损管理工作有利于配电网的工作效率的提升。如今电气设备与材料技术跟随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正在进行着快速地更新和升级,因此对配电网配电的有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损管理成为了当务之急。线损管理对于电网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是电网企业的核心,决定着电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线损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它是电网企业的核心经济指标,对于电网企业来说,加强线损管理是其在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线损管理能够提高供电有效率,加强城市电力保障,能够促进科技进步,加强资源节约,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领域。
二、配电网技术线损的影响因素
影响配电网技术线损的因素众多,总体可以分为技术线损的影响因素和管理线损的影响因素,对两者的分析具体如下。
1、技术线损的影响因素
技术线损的影响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配电网的结构和电器设备会对线损产生一定的影响。
1.2配电网的线路和接户线的损耗。
1.3电缆和电容器中绝缘子介质产生的损耗。
1.4相关设备出现铁损或铜损。
1.5带电设备的绝缘能力较差,导致泄漏损耗。
1.6配電站和变电站的直流充电装置、信号和通风冷却装置等发生损耗。
1.7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度会对供电企业的售电量产生一定影响,其合理配置能够加强对误差的控制,同时还能降低线损。
1.8受无功电压的影响,配电网也会产生一定的损耗。
1.9无功流动会在电网中产生有功损耗。
1.10电压水平会对可变线损和不变线损产生一定的影响。
2、管理线损的影响因素
具体来说,管理线损通常是由计量设备的误差或人为误差造成的。虽然线损是无法预知的,但只要加强管理,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目前,影响管理线损的因素主要有:
2.1计量装置安装不规范会影响线损的管理。
2.2计量装置的精度会引起一定的线损计算误差。
2.3营销管理的影响。由于抄表和核算极易出现差错,加上供电和售电量的抄表估算时间不正确,也会引起线损计算误差。
2.4用电管理不合理。
2.5电网漏电和窃电现象。
三、降低线损的措施
1、配网技术降损措施
1.1优化电网结构
在客户用电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紧密结合城市整体规划和布局,尽量避免远距离供电,缩短供电距离。调整不合理网架结构,加强旧线改造路,避免迂回线路,消除“卡脖子”现象,尽量缩短供电半径,避免近电远供和迂回供电,适当加大导线截面降低导线电阻。尽量将电源点布置在负荷中心位置,对供电范围大、负荷密度高等负荷重的区域,优先考虑两点或多点布置。
1.2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
以新型节能型变压器逐渐取代高能耗变压器。让电网电压与负荷相适应,低谷时段降低受电电压,高峰时段提高受电电压。提高功率因数,提高变压器出力。合理配置配变容量,合理安排负荷,尽量按经济负载运行。变压器装在负荷中心,负荷由变压器向四周辐射供电,对于多台并列运行的变压器,应结合负荷量进行变压器的投退。
1.3合理进行无功补偿
充分考虑负荷特性,按照无功补偿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散补偿,就地平衡,降损与调压相结合,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减少发电机输出的无功功率,减少通过线路、变压器传送的无功功率,减少无功功率的长距离输送,使线损降低的同时提高电压质量以及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
1.4调整配电网的功率
电网的结构和布局不当会引起配电网的技术损耗,因此,需要合理地调整配电网内部的功率分布。在调整中,电力企业需要将环形配电网与电阻成反比例关系作为整体网络的功率调整目标,将对配电网线路和网络中功率因数的调整作为主要的调整方向。配电网的功率分配是指线路有功功率的科学配置和无功功率的合理分布。缩短配电线路的无功输电长度,在线路中引入无功分布的形式,能降低线路中的各种损耗,同时,还能有效改善电网的配电和输电质量。
2、配网管理降损措施
2.1加强抄核收工作管理
建立健全抄表核收工作制度,加强对抄收人员的岗位培训,
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和约束机制,减少抄收工作量和抄收失误而造成的电量损失,堵塞电量跑冒滴漏现象。用户装表接电后,应及时立户。对发生的计量故障要在充分收集证据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电量电费追补,从而减少供电企业的损失。 2.2加强计量管理
严格审查和确定电能计量点的位置,合理配置计量装置,严格监督施工质量,确保接线准确;按照规程规定对计量装置统一按周期进行修、校和轮换,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及时发现和处理表计缺陷,加强计量装置的缺陷和故障处理。严格执行计量表计复核制度,认真负责地审查、核对计量装置上的积存电量,堵塞管理漏洞和制度缺陷,防止電量的流失。
2.3加强反窃电管理
反窃电管理贯穿于用电管理整个过程。加强相关法规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反窃电舆论环境,使广大用户知法守法。严肃处理窃电行为和营业人员徇私舞弊行为,减少内部责任差错,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检查水平,定期或不定期、重点检查和抽查相结合,跟踪了解用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4加强变压器的运行管理
在配电网系统中,变压器的实际运行损耗占总损耗的30%~60%,因此,要控制配电网的线损,就需要严格控制和调整变压器的运行。应按照配电网和线损的实际特点,准确地计算网络运行的临界负荷值和所需变压器的数量,根据计算出的相关参数确定系统中所需变压器的数量,进而将变压器带来的损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尽量将其降至最低。在合理调整变压器数量的基础上,需要按照配电网运行所产生的负荷和与临界负荷的关系来选择变压器的运行方式。还需要加设变压器,这样能在系统出现问题时起到补充的作用。合理调整变压器的运行台数和运行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变压器的损耗率,还可以使空载损耗降至最低,从而降低配电网的线损。
结束语
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以配网线损的构成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出发点,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合理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节能降损工作,将线损控制在合理水平,从而促进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利生.电力网电能损耗管理及降损技术(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马文书.配网线损与降损措施方法研究[A].湖南:湖南农机,2013,40(7)
[3]招嘉华.从变压器切入谈线损[A].2010年广东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广州:广东电网公司,2010(8)
[4]方向晖.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与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5]丁毓山,翟世隆.电网线损实用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