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月”何以围城?影片《十月围城》以辛亥革命为时代大背景,以保护孙中山为主线贯以始终。那么,如何突围?拟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革命党人的突围。以陈少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从“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信仰突围。第二,清廷反动势力的突围。以阎孝国为代表的满清封建残余势力从“洋人乃狼子野心”的信仰突围。第三,一群小人物的突围。以王复明、方红、沈重阳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从小我的信仰突围。
关键词:辛亥革命;天赋人权;革命党
中图分类号:I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08-02
“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电影《十月围城》结束在了孙中山的这一点题之语中。回顾2009年贺岁档影片,唯有这部让人潸然泪下,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我们不仅为影片中的血雨腥风所感动,更为来自民众的伟大信仰所折服。时隔一年有余,再看“围城”,澎湃依旧。
电影《十月围城》以“孙中山抵港前三天”、“前两天”、“前一天”为时间轴,为我们呈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幕。1906年10月15日,正是孙中山抵港之日。“中国日报”社社长、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陈少白作为革命党人,为保护孙中山安全抵港及撤离,与各方面运筹帷幄。与此同时,清廷派出阎孝国前来阻挠和刺杀孙中山。他们买通香港警察,并不惜任何代价,在全港组织了一张“刺孙”的天罗地网。正如同影片的英文名字一样,Bodyguardsandassassins,保镖与刺客,影片正是以这样两条线索同时进行。
一、革命党人的突围
《十月围城》以辛亥革命为时代大背景。影片结束时,字幕显示“辛亥革命成功,满清王朝终被推翻”。然而,熟悉教科书的人都知道,辛亥革命成功了,因为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同时,它也失败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具有不彻底性。影片虽以保护孙中山为主线,但是张涵予饰演的孙中山镜头却十分短暂,看来影片不是为了表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而是重在为“突围”人士着上浓墨重彩。陈少白这一人物可谓千千万万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
由梁家辉饰演的陈少白,将资产阶级具有的两面性刻画得栩栩如生。他身居边缘地带——香港,早年考入香港西医书院,并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启蒙。在与孙中山一起奔走革命期间,参与组织香港兴中会,同时积极筹备广州起义。后任《中国日报》社社长,积极宣传革命。可以说,他是先进知识分子之代表,具有强大的革命理论武器。在电影中,陈少白革命性的一面也有其不俗的表现。他从阎孝国那里逃回李玉堂家时的一席话振奋人心——“革命不是只印印报纸,发发传单,革命是要流血、是要玩命,是要牺牲的……革命就是要用这一代的牺牲换取重光那一代的幸福。”然而,电影中的绝大多数片段呈现的却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身无飞檐走壁之功”的革命人物形象。他骨子里想革命,希望通过变革来改变社会的现状,也为此被捕和流血。影片末尾,陈少白拾起重光假扮孙中山的手枪时,本可以当机立断开枪射击阎孝国,可是他却犹豫不决又失声痛哭,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徒惨死在清廷势力之下。他那拿起手枪时的战战兢兢、他那开枪时的犹豫不决、他那面对生命消失的心痛,难道不是对革命党人的一种讽刺?看过之后,我们不禁在想,一个革命党人何以革命?不过,倘若没有似陈少白们的经验和教训,也就不会有后来历史的重写,更不会有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陈少白的资产阶级两面性何止于此?他的矛盾思想在影片亦当中依稀可见。他被自己的学生阎孝国抓去之时,面对阎的逼问,他说“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的话时何等淡定。可是,他到底缺乏一种直面反动势力的勇气。这是基于师生关系的考虑,还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懦弱的表现?他那见血就晕、低头闭眼的一瞬间,我看到的不是革命党人的希望,而是缺乏自觉战斗的力量。“就凭你们几个开个会,游过行就能救中国?”“这就是你们的胆量,如果让你们成功了,国家必亡。”阎孝国的一席话直中革命党人之要害。与此同时,抽签假扮孙文的一场戏中,我们也可见他的矛盾。当他得知被李玉堂的儿子、自己的爱徒抽到之时,冲动地说了一句“我们重新抽”。此刻,他应该明白“人人平等”这一理想在现实中的渺茫。面对爱徒的奔赴战场,有谁忍心,也恰如他自己所说“我过不了自己”一样……
以陈少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就像一个放大镜,我们可以通过他直面整个资产阶级的矛盾性。由梁家辉饰演的这一角色,在影片中的分量功不可没。有相关评论认为,《十月围城》所描写的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属性被遮蔽了[1]。我想他是忽略了陈少白这一举足轻重的人物形象吧!
二、暗杀者的突围
孙文以探母为名抵港,实则与十三省代表会谈,部署下一行动之计划。在清廷看来,这是“刺杀孙贼”的绝好时机。清廷派出以阎孝国为首的百余人的敢死队直击孙文。从鹰犬阎孝国一派来看,他们的这种赴汤蹈火其实是清廷的最后垂死挣扎。面对帝国主义势力、面对南方革命党人的起义,清廷的苟延残喘之势必将溃败。
阎孝国作为一名中国人,他的初衷是好的,可是,虽然他受了西式教育,但是因为信仰的不同而投错了对象。他错就错在把奄奄一息的清廷作为中国的救命稻草,认为只有清廷才可以拯救中国。他的对清廷“天赐皇权”的愚忠让人觉得无药可救,他最后的“已报国恩”让人痛心疾首,他的残忍行为令人发指。影片最后半个小时的打斗场面,尤其让我记忆犹新。他与黎明饰演的刘公子之间的肉搏犹如探囊取物般轻而易举;他与一帮毫无拳脚功夫的车夫、学生的厮杀不费吹灰之力;他的刀枪不入之功夫,将清廷的权威顷刻间神圣化了一般,不负其大内侍卫出身。如果,他的这种直面鲜血的壮志豪情、视死如归的精神能够为我所用,移植到革命党人的身上,也许历史又要改写了。
不过,阎孝国的这一角色同样有值得佩服的一面,与陈少白对话的片段中略见一斑。“你以为我是膺犬,只懂得对朝廷毕恭毕敬惟命是从?学生不是。学生斗胆问一句,国家受尽欺辱,可是最终洋鬼子给了你们什么?除了连年战乱,除了百姓民不聊生之外还有什么?”、“学生正是接受了西式教育才看清楚了——洋人全都是狼子野心”。
这一席话可都是肺腑之言啊!我们能说他是错的吗?洋人的狼子野心、妄图把中国变为他们殖民地的心理在这一个愚忠的只知报效朝廷的大内侍卫眼里洞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定程度上,陈阎两派缺乏换位思考,倘若他们的思想能够互补,共同吸收,为己所用,中国的历史必将重写!
三、小人物的精彩突围
这场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鸿篇巨制上演得如此轰轰烈烈,其功劳离不开这群小人物的衬托。《十月围城》这部电影以保卫孙中山为中心并贯穿始终,但实际上着重描写了一群小人物的爱恨情仇。
如果说陈少白们的信仰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阎孝国们的信仰是维护封建帝制的话,与他们这些大的信仰相比,这群小人物的信仰真可谓微不足道。臭豆腐的信仰是重回少林,方红的信仰是带爹爹回家,阿四的信仰是和阿纯成亲,沈重阳翻然悔悟,刘公子为了爱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李重光说他活了17年原来就是等的这一天……他们这些个小人物各自怀揣自己的信仰共同踏上了一段未知的征程。但是,正是他们的这些小小的信仰却烘托了整个剧情,使感人的事迹见出英雄的高大和他们的精神的可歌可泣,令人看后为之震撼。
臭豆腐一出场就极为出彩,由巴特尔本色出演的臭豆腐形象,以其高大的身躯,在茫茫人海中独占鳌头。敏捷的身手,用椰子充当武器的麻利动作都特别给力。无奈敌暗我明。被砍数十刀之后重新站起,拖着血淋淋的身躯再次奔赴战场;临死之前重复自己的话语“我叫王复明,我叫王复明”,都让人觉得荡气回肠。
方红的初衷特别单纯,完成方将军未完成的事业,正如她所说的“我爹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护送孙文途中与清廷刺客展开了搏杀:一人单枪匹马与三个男人的机智周旋,被枪刺痛腹部的身体倾斜,最后惊魂的一声大喊,女侠的壮烈情怀就这样在爆炸声中倒下。
赌徒沈重阳为了对自己曾经放弃的爱的悔改,为了对怀抱妻女的家庭生活的憧憬,做了一名中国人应有的决定。甄子丹饰演的这一赌徒形象,从回廊酷跑一段开始,他始终处于下风地位。他闪躲腾挪,轻巧灵动,力道十足。为了完成自己的诺言,他用自己遍体鳞伤的身躯与强大的对手——疾驰而来的阎孝国发生碰撞。他最后的表现令其硬汉形象呼之欲出,其最后的致命一击也烘托了他这一角色的无能为力。
李重光是一位真真实实的热血青年,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后继有人的力量。他从开始就做好了随时为追求国家的未来而不惜牺牲的准备。他先前在父亲前的懦弱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假象,他在发放传单遭遇父亲阻挠时高呼“我不作亡国奴”才真正显现出他高大的形象。从他假扮孙中山那一刻起,他注定要为心中的理想牺牲。他对阿四说“我闭上眼睛,满是国家的明天”,他最后在黄包车里的嫣然一笑、其淡定之举都在向我们透露一种中国的明天有望的情怀。
压轴之戏在最后,最后之戏在小人物。革命党人关于国家未来的畅想,清廷反动势力对孙中山的绞杀,远远比不过这一群理想的小人物形象。在整个电影当中,真正起到凝聚力的正是对这些小小人物的惊心动魄的叙述。革命于他们来说只是某种符号,甚至连符号都不是,他们只是因为某种机缘巧合而成为革命的战士:这恰恰造就了影片中相当反讽的地方,革命大义之苍白抽象反不如亲情的具体可贵。
正如巴特尔在接受采访时所说,这部电影不是在讲孙中山,而是通过这样一个事件在讲无名英雄。在历史上,我们能记住的英雄不多,因为太多的英雄都像我们这部片子一样,是无名英雄。
参考文献:
[1] 林琳.由情入义——《十月围城》之草民英雄[J].中华文化画报,2010,(2).
[2] 张波.伤情“围城”多情“贺岁”——从电影《十月围城》谈贺岁片的价值取向[J].剧影月报,2010,(1).
[3] 陈德森,罗卡.《十月围城》的坚守与突围——陈德森访谈[J].电影艺术,2010,(2).
[4] 赵宁宇.《十月围城》:草根的奋战,庶民的胜利[J].大众电影,2010,(2).
[5] 庞瑞.《十月围城》:平凡人物的不平凡[J].大众电影,2010,(1).
[6] 流年.《十月围城》本年度最好看的贺岁片[J].电影世界,2010,(1).
[7] 徐勇,周薇.大小叙事之间和身处家国内外[J].艺术广角,2010,(2).
关键词:辛亥革命;天赋人权;革命党
中图分类号:I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08-02
“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电影《十月围城》结束在了孙中山的这一点题之语中。回顾2009年贺岁档影片,唯有这部让人潸然泪下,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我们不仅为影片中的血雨腥风所感动,更为来自民众的伟大信仰所折服。时隔一年有余,再看“围城”,澎湃依旧。
电影《十月围城》以“孙中山抵港前三天”、“前两天”、“前一天”为时间轴,为我们呈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幕。1906年10月15日,正是孙中山抵港之日。“中国日报”社社长、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陈少白作为革命党人,为保护孙中山安全抵港及撤离,与各方面运筹帷幄。与此同时,清廷派出阎孝国前来阻挠和刺杀孙中山。他们买通香港警察,并不惜任何代价,在全港组织了一张“刺孙”的天罗地网。正如同影片的英文名字一样,Bodyguardsandassassins,保镖与刺客,影片正是以这样两条线索同时进行。
一、革命党人的突围
《十月围城》以辛亥革命为时代大背景。影片结束时,字幕显示“辛亥革命成功,满清王朝终被推翻”。然而,熟悉教科书的人都知道,辛亥革命成功了,因为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同时,它也失败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具有不彻底性。影片虽以保护孙中山为主线,但是张涵予饰演的孙中山镜头却十分短暂,看来影片不是为了表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而是重在为“突围”人士着上浓墨重彩。陈少白这一人物可谓千千万万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
由梁家辉饰演的陈少白,将资产阶级具有的两面性刻画得栩栩如生。他身居边缘地带——香港,早年考入香港西医书院,并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启蒙。在与孙中山一起奔走革命期间,参与组织香港兴中会,同时积极筹备广州起义。后任《中国日报》社社长,积极宣传革命。可以说,他是先进知识分子之代表,具有强大的革命理论武器。在电影中,陈少白革命性的一面也有其不俗的表现。他从阎孝国那里逃回李玉堂家时的一席话振奋人心——“革命不是只印印报纸,发发传单,革命是要流血、是要玩命,是要牺牲的……革命就是要用这一代的牺牲换取重光那一代的幸福。”然而,电影中的绝大多数片段呈现的却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身无飞檐走壁之功”的革命人物形象。他骨子里想革命,希望通过变革来改变社会的现状,也为此被捕和流血。影片末尾,陈少白拾起重光假扮孙中山的手枪时,本可以当机立断开枪射击阎孝国,可是他却犹豫不决又失声痛哭,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徒惨死在清廷势力之下。他那拿起手枪时的战战兢兢、他那开枪时的犹豫不决、他那面对生命消失的心痛,难道不是对革命党人的一种讽刺?看过之后,我们不禁在想,一个革命党人何以革命?不过,倘若没有似陈少白们的经验和教训,也就不会有后来历史的重写,更不会有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陈少白的资产阶级两面性何止于此?他的矛盾思想在影片亦当中依稀可见。他被自己的学生阎孝国抓去之时,面对阎的逼问,他说“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的话时何等淡定。可是,他到底缺乏一种直面反动势力的勇气。这是基于师生关系的考虑,还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懦弱的表现?他那见血就晕、低头闭眼的一瞬间,我看到的不是革命党人的希望,而是缺乏自觉战斗的力量。“就凭你们几个开个会,游过行就能救中国?”“这就是你们的胆量,如果让你们成功了,国家必亡。”阎孝国的一席话直中革命党人之要害。与此同时,抽签假扮孙文的一场戏中,我们也可见他的矛盾。当他得知被李玉堂的儿子、自己的爱徒抽到之时,冲动地说了一句“我们重新抽”。此刻,他应该明白“人人平等”这一理想在现实中的渺茫。面对爱徒的奔赴战场,有谁忍心,也恰如他自己所说“我过不了自己”一样……
以陈少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就像一个放大镜,我们可以通过他直面整个资产阶级的矛盾性。由梁家辉饰演的这一角色,在影片中的分量功不可没。有相关评论认为,《十月围城》所描写的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属性被遮蔽了[1]。我想他是忽略了陈少白这一举足轻重的人物形象吧!
二、暗杀者的突围
孙文以探母为名抵港,实则与十三省代表会谈,部署下一行动之计划。在清廷看来,这是“刺杀孙贼”的绝好时机。清廷派出以阎孝国为首的百余人的敢死队直击孙文。从鹰犬阎孝国一派来看,他们的这种赴汤蹈火其实是清廷的最后垂死挣扎。面对帝国主义势力、面对南方革命党人的起义,清廷的苟延残喘之势必将溃败。
阎孝国作为一名中国人,他的初衷是好的,可是,虽然他受了西式教育,但是因为信仰的不同而投错了对象。他错就错在把奄奄一息的清廷作为中国的救命稻草,认为只有清廷才可以拯救中国。他的对清廷“天赐皇权”的愚忠让人觉得无药可救,他最后的“已报国恩”让人痛心疾首,他的残忍行为令人发指。影片最后半个小时的打斗场面,尤其让我记忆犹新。他与黎明饰演的刘公子之间的肉搏犹如探囊取物般轻而易举;他与一帮毫无拳脚功夫的车夫、学生的厮杀不费吹灰之力;他的刀枪不入之功夫,将清廷的权威顷刻间神圣化了一般,不负其大内侍卫出身。如果,他的这种直面鲜血的壮志豪情、视死如归的精神能够为我所用,移植到革命党人的身上,也许历史又要改写了。
不过,阎孝国的这一角色同样有值得佩服的一面,与陈少白对话的片段中略见一斑。“你以为我是膺犬,只懂得对朝廷毕恭毕敬惟命是从?学生不是。学生斗胆问一句,国家受尽欺辱,可是最终洋鬼子给了你们什么?除了连年战乱,除了百姓民不聊生之外还有什么?”、“学生正是接受了西式教育才看清楚了——洋人全都是狼子野心”。
这一席话可都是肺腑之言啊!我们能说他是错的吗?洋人的狼子野心、妄图把中国变为他们殖民地的心理在这一个愚忠的只知报效朝廷的大内侍卫眼里洞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定程度上,陈阎两派缺乏换位思考,倘若他们的思想能够互补,共同吸收,为己所用,中国的历史必将重写!
三、小人物的精彩突围
这场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鸿篇巨制上演得如此轰轰烈烈,其功劳离不开这群小人物的衬托。《十月围城》这部电影以保卫孙中山为中心并贯穿始终,但实际上着重描写了一群小人物的爱恨情仇。
如果说陈少白们的信仰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阎孝国们的信仰是维护封建帝制的话,与他们这些大的信仰相比,这群小人物的信仰真可谓微不足道。臭豆腐的信仰是重回少林,方红的信仰是带爹爹回家,阿四的信仰是和阿纯成亲,沈重阳翻然悔悟,刘公子为了爱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李重光说他活了17年原来就是等的这一天……他们这些个小人物各自怀揣自己的信仰共同踏上了一段未知的征程。但是,正是他们的这些小小的信仰却烘托了整个剧情,使感人的事迹见出英雄的高大和他们的精神的可歌可泣,令人看后为之震撼。
臭豆腐一出场就极为出彩,由巴特尔本色出演的臭豆腐形象,以其高大的身躯,在茫茫人海中独占鳌头。敏捷的身手,用椰子充当武器的麻利动作都特别给力。无奈敌暗我明。被砍数十刀之后重新站起,拖着血淋淋的身躯再次奔赴战场;临死之前重复自己的话语“我叫王复明,我叫王复明”,都让人觉得荡气回肠。
方红的初衷特别单纯,完成方将军未完成的事业,正如她所说的“我爹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护送孙文途中与清廷刺客展开了搏杀:一人单枪匹马与三个男人的机智周旋,被枪刺痛腹部的身体倾斜,最后惊魂的一声大喊,女侠的壮烈情怀就这样在爆炸声中倒下。
赌徒沈重阳为了对自己曾经放弃的爱的悔改,为了对怀抱妻女的家庭生活的憧憬,做了一名中国人应有的决定。甄子丹饰演的这一赌徒形象,从回廊酷跑一段开始,他始终处于下风地位。他闪躲腾挪,轻巧灵动,力道十足。为了完成自己的诺言,他用自己遍体鳞伤的身躯与强大的对手——疾驰而来的阎孝国发生碰撞。他最后的表现令其硬汉形象呼之欲出,其最后的致命一击也烘托了他这一角色的无能为力。
李重光是一位真真实实的热血青年,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后继有人的力量。他从开始就做好了随时为追求国家的未来而不惜牺牲的准备。他先前在父亲前的懦弱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假象,他在发放传单遭遇父亲阻挠时高呼“我不作亡国奴”才真正显现出他高大的形象。从他假扮孙中山那一刻起,他注定要为心中的理想牺牲。他对阿四说“我闭上眼睛,满是国家的明天”,他最后在黄包车里的嫣然一笑、其淡定之举都在向我们透露一种中国的明天有望的情怀。
压轴之戏在最后,最后之戏在小人物。革命党人关于国家未来的畅想,清廷反动势力对孙中山的绞杀,远远比不过这一群理想的小人物形象。在整个电影当中,真正起到凝聚力的正是对这些小小人物的惊心动魄的叙述。革命于他们来说只是某种符号,甚至连符号都不是,他们只是因为某种机缘巧合而成为革命的战士:这恰恰造就了影片中相当反讽的地方,革命大义之苍白抽象反不如亲情的具体可贵。
正如巴特尔在接受采访时所说,这部电影不是在讲孙中山,而是通过这样一个事件在讲无名英雄。在历史上,我们能记住的英雄不多,因为太多的英雄都像我们这部片子一样,是无名英雄。
参考文献:
[1] 林琳.由情入义——《十月围城》之草民英雄[J].中华文化画报,2010,(2).
[2] 张波.伤情“围城”多情“贺岁”——从电影《十月围城》谈贺岁片的价值取向[J].剧影月报,2010,(1).
[3] 陈德森,罗卡.《十月围城》的坚守与突围——陈德森访谈[J].电影艺术,2010,(2).
[4] 赵宁宇.《十月围城》:草根的奋战,庶民的胜利[J].大众电影,2010,(2).
[5] 庞瑞.《十月围城》:平凡人物的不平凡[J].大众电影,2010,(1).
[6] 流年.《十月围城》本年度最好看的贺岁片[J].电影世界,2010,(1).
[7] 徐勇,周薇.大小叙事之间和身处家国内外[J].艺术广角,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