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暨位于浙江绍兴南部,是个出美女的地方,“西子捧心”中的主人公西施便来自此地。但如今诸暨不仅仅以美女自豪,更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闻名全国。
经济迅速发展,民众收入提高。按照常理推断,当地政府应该“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轻松地享受幸福生活。但事实上,当地政府不仅没有轻松,反而觉得更累了。经济突破的压力,社会民众提高收入的呼声,犹如长江浪潮,逼迫着地方政府。
面对进入经济强县以后的新形式,地方政府开始逐步调整政策方略,以适应社会的转型。对于这一点,诸暨市委书记陈长兴说的一句话最具有代表社會转型时期,政府比较累,但政府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而政府该如何“有为”,如何“无为”,其中感受最深的则是诸暨的普通市民。
“民本战略”重在执行
诸暨城区不大,私家车却特别多,而且多是世界著名品牌。
不过令人差异的是,诸暨的街道路口设置中红绿交通灯并不多。
虽然没有红绿灯,但是政府安排了巡逻队员管理违章交通车辆,偶尔也担负治安管理。然而这样的安排显然不足。一位被访者表示这些巡逻队员主要管理违规车辆,对于治安管理属于“第二职业”,感觉不是很职业,小偷小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无法杜绝。
因此,被访者对于治安问题不是很满意,“我们市中心的巡逻队员是比较多的,但是在市边缘地区,治安状况就不是太好。”胡先生说。
根据《小康》记者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当地治安,只有41%的被访者表示满意,认为比较安全,可是对于当地一些恶性事情也表示愤慨,认为政府应该加大道德思想建设,其中谈论最多的是一些富裕大家的蛮横行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04年发生的一起民营企业家的儿子聚众打砸的严重事件,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就招来40多名打手,砸打某酒店,在当地造成极大影响.甚至被中央电视台关注。
因此,有33%的被访者认为随着诸暨名声远扬,旅游业的兴起,流动人员逐渐增多,政府应该加大治安力度,同时加强社会文明宣传,提高居民素质,维护诸暨的形象。同时打造社会公平,合理的对待每一个生活在诸暨的人,避免出现危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西籍打工者就曾经向记者诉苦,表示外乡人在诸暨经常被政府忽视,“有个老乡跟诸暨本地人起了点矛盾,去有关部门处理,结果在处理的时候相关部门非常偏袒诸暨本地人。”
问卷也显示,54%的被访者在面临问题需要找相关部门解决时都会考虑有没有熟人,这显然和政府提倡的“民本战略”有所不符。
陈长兴曾说,老百姓的困难不解决好,很难发展起来;即便发展起来了,也得不到群众的拥护。老百姓上访,是对党和政府信任和寄予希望的表现,是检查我们党政干部工作不足的重要途径。而如何对待上访群众,反映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但在记者做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却发现不少被访者并不知道他们的市委书记的到底是谁。当提到陈长兴的名字后,也只是少数人恍然大悟:“一直听到这个名字,却不知道他原来是市委书记。”
看来“民本战略”的执行,不仅是简单的为民众解决困苦,还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加大自我品牌宣传,加强政府和民众的鱼水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先要了解民众在在经济飞速中的利益感受。
“拉美化”隐忧
这次的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地区,受访对象多为普通百姓。
其中百姓感受最深的便是收入,在诸暨经济持续腾飞几年后,目前好像陷入僵持状态,被访者对于敏感的收入第一反应便是“没有明显变化”,持这一看法的占到被访者的40:6强。甚至还有30:6的被访者认为收入“一年不如一年”。
相对而来的则是物价压力增大,正是因为物价上涨导致普通民众产生生活压力,感觉收入没有上升,甚至会有下降趋势,表现最明显的是房地产。诸暨的房产价格已从几年前的每平方米2000多元上升到4000元左右。被访者也不停的抱怨房价太高,从而无法或没有能力更换已经过于陈旧的房屋。
其实对城市居民来说,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感受,就是诸暨的城乡发展很快,相对来说,诸暨县城的发展却有点边缘化了。
一位三轮车夫对记者说:“作为本地人,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都会为诸暨变得美丽繁荣而引以为豪。但是从实际来说,这些发展得好的地方都是诸暨下面的一些镇,我们这边生意也就一般。一个月还是赚不了多少钱。”
诸暨市是典型的“块状经济”,各个重要产业机构都集中在乡镇。山下湖镇珍珠市场,三都贡缎专业市场、浙江大唐轻纺袜业城以及南方五金城,这些都是诸暨经济发展的凭证。分散的经济重镇,也让诸暨人难以分辨何种产业是支柱型产业。
当地一位政府官员也自豪的说,“诸暨的支柱产业很难分辨清,很多产业都是势均力敌,无法单独把哪种拿出来。”同时他也承认,诸暨县城里面没有重要的经济力量,居民收入主要来自服务业。
面对乡镇的强大和县城的弱势,县城居民显然心有不甘,力图恢复县城的主要地位。同时,一项调查也表明,普通百姓希望市委书记把工作的力度放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上。
陈长兴的计划和目标是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直至走向全世界。为了这一目标,他提出一个很独特的口号,建起观念上的诸沪大桥。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诸暨加大了与上海的互动,尤其在招商引资方面。
“陈书记非常注重加大在招商引资上的力度,这几年吸引驻沪的金融机构到诸暨发展业务,更鼓励市内企业主动与上海和江苏等大专及大型企业开展产学研的合作。”刘先生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小老板,他向记者透露这几年厂里的经济效益有所增加。
“自从浙江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口号后,我们诸暨正全力接轨上海。在这里,有很多龙头企业背后都存在着上海的影子。”据统计资料显示,光是诸暨内河港区及水运业发展,从2000年至今便已有1亿多元民营资本投入,其中外地资本约占20:6左右。
外地投资来了,民营经济发展了,但是相对的矛盾也日益增多,如何为民营经济提供正确导向和服务,以及如何处理企业家和工人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民众对政府的态度,逐渐成了地方政府的重点问题。
“有为,无为”任重道远
诸暨政府经常对外宣传的一句话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而这么一份小小的问卷当然不能全面地反映诸暨政府的作为,但却也从一方面揭示了诸暨目前存在着的不足,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乡镇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矛盾。
相比地方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建设则有如蜗牛拉车。如何求得两者共同发展进步,而不是加大乡镇与城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也是摆在市委书记面前的重要难题。
此外,分布在各乡镇的“块状经济”拥有集中度不高、品牌效应不强,资源消耗量较大。而这种矛盾,在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
对此,陈长兴提议“不用新增土地,也能搞技改、招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动员企业转换视角,立足于内部调剂,实现技改或招商,便成了诸暨企业在宏观调控形势下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
事实上,当诸暨经济发展出现瓶颈时,总是能发现政府的影子,力图突破瓶颈。比如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形式下,诸暨政府就体现出强烈的主动“作为”,并且陈长兴认为这是必要的“作为”,他说“即使没有宏观调控,资源要素的匮乏和粗放经营的窘境也逼着我们必须加强政府作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不过,对于政府如何“有为,无为”,出于不同利益需求,民间看法不一,但是被访者普遍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不论政府如何作为,为老百姓带来实惠才是确实有效的。
而要让拥有一个百万人口的县城,经济获得质的飞跃,居民收入再上一个台阶,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如何作为,如何不作为”,任重道远。对于陈长兴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经济迅速发展,民众收入提高。按照常理推断,当地政府应该“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轻松地享受幸福生活。但事实上,当地政府不仅没有轻松,反而觉得更累了。经济突破的压力,社会民众提高收入的呼声,犹如长江浪潮,逼迫着地方政府。
面对进入经济强县以后的新形式,地方政府开始逐步调整政策方略,以适应社会的转型。对于这一点,诸暨市委书记陈长兴说的一句话最具有代表社會转型时期,政府比较累,但政府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而政府该如何“有为”,如何“无为”,其中感受最深的则是诸暨的普通市民。
“民本战略”重在执行
诸暨城区不大,私家车却特别多,而且多是世界著名品牌。
不过令人差异的是,诸暨的街道路口设置中红绿交通灯并不多。
虽然没有红绿灯,但是政府安排了巡逻队员管理违章交通车辆,偶尔也担负治安管理。然而这样的安排显然不足。一位被访者表示这些巡逻队员主要管理违规车辆,对于治安管理属于“第二职业”,感觉不是很职业,小偷小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无法杜绝。
因此,被访者对于治安问题不是很满意,“我们市中心的巡逻队员是比较多的,但是在市边缘地区,治安状况就不是太好。”胡先生说。
根据《小康》记者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当地治安,只有41%的被访者表示满意,认为比较安全,可是对于当地一些恶性事情也表示愤慨,认为政府应该加大道德思想建设,其中谈论最多的是一些富裕大家的蛮横行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04年发生的一起民营企业家的儿子聚众打砸的严重事件,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就招来40多名打手,砸打某酒店,在当地造成极大影响.甚至被中央电视台关注。
因此,有33%的被访者认为随着诸暨名声远扬,旅游业的兴起,流动人员逐渐增多,政府应该加大治安力度,同时加强社会文明宣传,提高居民素质,维护诸暨的形象。同时打造社会公平,合理的对待每一个生活在诸暨的人,避免出现危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西籍打工者就曾经向记者诉苦,表示外乡人在诸暨经常被政府忽视,“有个老乡跟诸暨本地人起了点矛盾,去有关部门处理,结果在处理的时候相关部门非常偏袒诸暨本地人。”
问卷也显示,54%的被访者在面临问题需要找相关部门解决时都会考虑有没有熟人,这显然和政府提倡的“民本战略”有所不符。
陈长兴曾说,老百姓的困难不解决好,很难发展起来;即便发展起来了,也得不到群众的拥护。老百姓上访,是对党和政府信任和寄予希望的表现,是检查我们党政干部工作不足的重要途径。而如何对待上访群众,反映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但在记者做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却发现不少被访者并不知道他们的市委书记的到底是谁。当提到陈长兴的名字后,也只是少数人恍然大悟:“一直听到这个名字,却不知道他原来是市委书记。”
看来“民本战略”的执行,不仅是简单的为民众解决困苦,还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加大自我品牌宣传,加强政府和民众的鱼水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先要了解民众在在经济飞速中的利益感受。
“拉美化”隐忧
这次的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地区,受访对象多为普通百姓。
其中百姓感受最深的便是收入,在诸暨经济持续腾飞几年后,目前好像陷入僵持状态,被访者对于敏感的收入第一反应便是“没有明显变化”,持这一看法的占到被访者的40:6强。甚至还有30:6的被访者认为收入“一年不如一年”。
相对而来的则是物价压力增大,正是因为物价上涨导致普通民众产生生活压力,感觉收入没有上升,甚至会有下降趋势,表现最明显的是房地产。诸暨的房产价格已从几年前的每平方米2000多元上升到4000元左右。被访者也不停的抱怨房价太高,从而无法或没有能力更换已经过于陈旧的房屋。
其实对城市居民来说,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感受,就是诸暨的城乡发展很快,相对来说,诸暨县城的发展却有点边缘化了。
一位三轮车夫对记者说:“作为本地人,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都会为诸暨变得美丽繁荣而引以为豪。但是从实际来说,这些发展得好的地方都是诸暨下面的一些镇,我们这边生意也就一般。一个月还是赚不了多少钱。”
诸暨市是典型的“块状经济”,各个重要产业机构都集中在乡镇。山下湖镇珍珠市场,三都贡缎专业市场、浙江大唐轻纺袜业城以及南方五金城,这些都是诸暨经济发展的凭证。分散的经济重镇,也让诸暨人难以分辨何种产业是支柱型产业。
当地一位政府官员也自豪的说,“诸暨的支柱产业很难分辨清,很多产业都是势均力敌,无法单独把哪种拿出来。”同时他也承认,诸暨县城里面没有重要的经济力量,居民收入主要来自服务业。
面对乡镇的强大和县城的弱势,县城居民显然心有不甘,力图恢复县城的主要地位。同时,一项调查也表明,普通百姓希望市委书记把工作的力度放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上。
陈长兴的计划和目标是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直至走向全世界。为了这一目标,他提出一个很独特的口号,建起观念上的诸沪大桥。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诸暨加大了与上海的互动,尤其在招商引资方面。
“陈书记非常注重加大在招商引资上的力度,这几年吸引驻沪的金融机构到诸暨发展业务,更鼓励市内企业主动与上海和江苏等大专及大型企业开展产学研的合作。”刘先生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小老板,他向记者透露这几年厂里的经济效益有所增加。
“自从浙江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口号后,我们诸暨正全力接轨上海。在这里,有很多龙头企业背后都存在着上海的影子。”据统计资料显示,光是诸暨内河港区及水运业发展,从2000年至今便已有1亿多元民营资本投入,其中外地资本约占20:6左右。
外地投资来了,民营经济发展了,但是相对的矛盾也日益增多,如何为民营经济提供正确导向和服务,以及如何处理企业家和工人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民众对政府的态度,逐渐成了地方政府的重点问题。
“有为,无为”任重道远
诸暨政府经常对外宣传的一句话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而这么一份小小的问卷当然不能全面地反映诸暨政府的作为,但却也从一方面揭示了诸暨目前存在着的不足,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乡镇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矛盾。
相比地方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建设则有如蜗牛拉车。如何求得两者共同发展进步,而不是加大乡镇与城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也是摆在市委书记面前的重要难题。
此外,分布在各乡镇的“块状经济”拥有集中度不高、品牌效应不强,资源消耗量较大。而这种矛盾,在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
对此,陈长兴提议“不用新增土地,也能搞技改、招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动员企业转换视角,立足于内部调剂,实现技改或招商,便成了诸暨企业在宏观调控形势下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
事实上,当诸暨经济发展出现瓶颈时,总是能发现政府的影子,力图突破瓶颈。比如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形式下,诸暨政府就体现出强烈的主动“作为”,并且陈长兴认为这是必要的“作为”,他说“即使没有宏观调控,资源要素的匮乏和粗放经营的窘境也逼着我们必须加强政府作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不过,对于政府如何“有为,无为”,出于不同利益需求,民间看法不一,但是被访者普遍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不论政府如何作为,为老百姓带来实惠才是确实有效的。
而要让拥有一个百万人口的县城,经济获得质的飞跃,居民收入再上一个台阶,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如何作为,如何不作为”,任重道远。对于陈长兴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