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如何解决中专生思想品德问题为主线,重点从四个方面探讨具体的对策,即加强学校德育,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发挥家庭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治理社会环境,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形成德育合力。这一分析和研究对今后中专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中专生 思想品德 问题 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就拿内蒙古地区来说,截止到2009年底,有中等职业学校334所(民办71所),在校学生29.5万人,呼和浩特市有49所,在校生5.7万人。但与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相比,社会各界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最近几年,由于有些中专学校被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削弱了“行业企业”办学、有的中职学校因生源不足而停办等原因,使在校的中职生人数很难与普通高中和高等院校相比,即使现存的这些中职学校更多关注的也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并未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另外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长观念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使中专生在思想品德方面虽说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重视和研究,那么就难以实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就难以造就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合格社会主义劳动者。正是因为这样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解决中专生思想品德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对作好中专生思想品德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加强学校德育,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和组织者的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加强学校德育,是非常关键的。重点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努力:
1.提高学校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更新中职教育观念
从中央到地方尽管近几年都在谈要重视德育工作,但是对中专学校来说,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有的学校为了让学生早就业,会出现尽量减少德育课课时,尽可能地增加专业课课时,其它方面的德育工作开展更是有限,所以必须提高中职学校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更新其教育观念。使其充分认识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抓好学校德育的责任感。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阵地如果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和认识这种历史经验教训。”那么在当今形势下要做好中专学校德育工作,首先必须在认识上高度重视,特别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只有领导重视,把德育工作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育人德为先”,将德育作为学校工作考核的一项指标,并落到实处,这样才会引起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才能开辟出新的德育途径并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2.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
有一支强有力的德育教师队伍,这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保障。所以学校的德育教师队伍首先要稳定,其次应加强德育教师培训,不断更新德育教师的知识和观念。突出德育教师的地位,改变他们那种“认为德育教师低人一等”的想法,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作为德育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增强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学校还需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使教师们充分认识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重要性,把德育與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渗透在各类教学和活动中。摆脱过去那种德育工作只是德育教师孤军奋战的局面。
3.突出德育课的主渠道地位,做好德育课改革
德育课的开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德育的任务,因此必须突出德育课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整体地位,不仅做到“人员、课时、效果三落实”,同时也要加强对德育课的改革。首先是改革教育观念,要充分认识学生在德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其次是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书本知识,从理论到理论的理论灌输,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再次是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单一的注入式教学,运用启发式、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和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掌握要学的知识,达到教育的目的。最后是对德育课的考核方法的改革。德育课的考核重点过去更多注重的是在死记硬背的知识积累上,忽略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具体运用。同时还应把学生的理论考核和日常行为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并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考核,将德语课上所倡导的观点与学生日常表现相对照,找出不足和缺点,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分,并将这项考核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整个过程中,不是德育课上完了就结束,在学生毕业分配时德育考核结果应和学生专业课成绩一样重要。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校德育的作用。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生活是校园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指以文化为特征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环境,它既包括具有文化和教育意义的环境建设,各种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和各种社团、文艺、体育及其它带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等。校园环境建设主要的内容包括:第一,校风。校风是学校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原则、风气和习惯。校风是影响学校全局的巨大精神力量,普遍存在于学校各个部门,体现在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校风具有重要的感染熏陶作用、协调约束和推动促进作用。优良的校风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向上,陶冶品行,然而不良的校风则会助长歪风。第二,学风。学风是培养人才的决定性条件,学校的优良学风使人可以达到成功的彼岸,不良的学风将会使人半途而废。第三,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师德的重要性。教师在学校教育队伍中所占比例最大,人数也多,与学生的接触的机会多,面也广。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既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长者也是楷模,因此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首先必须抓好学校的师德建设。第四,设施。指学校的文化资源、环境资源和历史资源以及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堵墙、每一个景点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校园环境建设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因素,我们应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进程中,把校园环境建设作为教育阵地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5.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学校应该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成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人员并定期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测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们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是对世界抱开放的态度,乐于学习,不断吸收新经验;以正面的态度看待他人,人际关系融洽,有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有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看待困难与挫折,有良好的情绪状态。①目前中专生无论是在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他人还是在对待自己、对待困难与挫折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对他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6.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主体意识是人们对于自己作为能动主体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活动意识,即要做外界客观事物主人的同时也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意识,是具有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自由性等特征的意识。②目前多数中专生主体意识缺乏,依赖性比较强,没有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意识。几年前发生的中日少年《夏令营较量》,说明在我国更需要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公德意识,就是人们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和理解,是思想品德品质的最低层次要求。它包括文明意识;助人为乐、热心公益意识;爱护公物意识;法制意识;团队意识;公序良俗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对学生们公德意识的培养,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强化他们的道德理想和信念,为进一步形成职业道德意识家庭美德意识打下基础。社会责任意识是指人对自己所应承担的对社会应尽义务的认识。它包括人必须具有的沿袭文明、发展文明的责任意识;关心国家政治生活的责任意识;承担生活角色的责任意识。多数中专生对自己学什么,以后向哪方面发展,没有自己的打算,认为什么都是无所谓或没必要考虑的事,能否就业是家长的事与自己无关。“啃老族”、学生离家出走、遇到困难会自杀等现象的出现,都说明他们社会责任意识缺乏。因此要想使德育工作抓出实效,就必须加强中专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发挥家庭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1.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溝通,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从小对孩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要求家长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家长只有不断加强文化知识、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家庭教育艺术,才能更好地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促进相互间的认识和理解,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有知识的母亲更倾向于以心理方式去对待孩子,而非生理方式”③。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同学生家长沟通,使家长明确对孩子的态度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简单粗暴,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海姆说:“不是因为我们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指挥,而是因为缺乏知识”。
2.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家庭德育实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这是全体公民应该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作为家长要教育孩子首先自己必须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道德规范许可的范围。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为自己的孩子树立做人的榜样。这样必将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使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产生共振效应。
三、加强治理社会环境,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强,从加强对中专生德育的角度讲,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应加强各方面的立法并严格执法,惩治贪官腐败,扭转社会风气;加强文化市场、娱乐场所的管理、整顿,治理学校周边的环境,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减少社会环境因素对学校德育的负面影响。
其次,加强对社会全体成员的公民道德规范教育,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道德素质,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全体社会公民的道德风貌有明显的改观,形成对中专生德育的正面影响,提高德育实效。
最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德育环境。国家要加强对各种网站的监管力度,整顿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市场,抓好"扫黄打非"工作,严禁各种淫秽、非法出版物的出版,禁止"精神鸦片"对中专生的侵袭;作为经营的部门,要文明守法地进行经营,增加正面教育的内容,减少负面影响作用。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形成德育合力
学校德育工作,既不能脱离社会,也不能忽视家庭的影响。学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拓宽德育领域,组织中专生参观展览馆、博物馆,请先进人物作报告,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社会道德规范进而逐步形成道德行为。学校要经常通过家访、与家长通电话、家长接待日、给家长写一封信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同家长相互沟通,争取使家长能主动、有效地与学校配合,防止家庭德育的失时、失度、失控。
首先,从社会方面考虑,应树立“德才兼备”的人才观,改变评价人才时注重知识和技能而轻视品德的做法。各单位在招聘人才、评价人才时要加大品德方面的分量,同等条件下品德差的人,即使学业再好也不录用。这样当人才市场更多关注思想品德时,无论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就都会警惕起来,必然将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其次,从学校方面考虑,应将德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等写进中职教育的文件并落到实处,作为一项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以往中专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强调道德培养,但落实得却不太好,实效不佳,因此将德育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便会引起中职学校和学生的重视。
再次,从家庭方面考虑,家长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孩子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自身言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德育工作。
总之,在中专生德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哪一方都是不能忽视的。中职学校是德育的主体之一,家庭、社会也是德育的重要实施者。学校是直接培养就业者的教育机构,就是要根据社会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道德要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初步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和家庭则在学生公共道德和一般职业道德培养方面担负重要责任。所以,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德育工作才会卓有成效。
[注释]
①袁章奎.健全人格教育的现状及优生群体健全人格教育意义,[J].http://www.edu.cn/
②杨伟涛.论高职德育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2002年5月.
③文晶.简论家庭教育地位及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3,(3)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
[2]张益群编译:《对美国道德教育的分析和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5期.
[3]杜时光:《当前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十大矛盾》,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1期.
[4]刘彭芝:《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着力点》,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19日第6版.
5、钟秉枢:《重新认识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9日第2版.
(作者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关键词]中专生 思想品德 问题 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就拿内蒙古地区来说,截止到2009年底,有中等职业学校334所(民办71所),在校学生29.5万人,呼和浩特市有49所,在校生5.7万人。但与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相比,社会各界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最近几年,由于有些中专学校被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削弱了“行业企业”办学、有的中职学校因生源不足而停办等原因,使在校的中职生人数很难与普通高中和高等院校相比,即使现存的这些中职学校更多关注的也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并未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另外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长观念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使中专生在思想品德方面虽说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重视和研究,那么就难以实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就难以造就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合格社会主义劳动者。正是因为这样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解决中专生思想品德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对作好中专生思想品德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加强学校德育,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和组织者的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加强学校德育,是非常关键的。重点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努力:
1.提高学校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更新中职教育观念
从中央到地方尽管近几年都在谈要重视德育工作,但是对中专学校来说,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有的学校为了让学生早就业,会出现尽量减少德育课课时,尽可能地增加专业课课时,其它方面的德育工作开展更是有限,所以必须提高中职学校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更新其教育观念。使其充分认识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抓好学校德育的责任感。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阵地如果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和认识这种历史经验教训。”那么在当今形势下要做好中专学校德育工作,首先必须在认识上高度重视,特别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只有领导重视,把德育工作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育人德为先”,将德育作为学校工作考核的一项指标,并落到实处,这样才会引起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才能开辟出新的德育途径并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2.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
有一支强有力的德育教师队伍,这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保障。所以学校的德育教师队伍首先要稳定,其次应加强德育教师培训,不断更新德育教师的知识和观念。突出德育教师的地位,改变他们那种“认为德育教师低人一等”的想法,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作为德育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增强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学校还需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使教师们充分认识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重要性,把德育與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渗透在各类教学和活动中。摆脱过去那种德育工作只是德育教师孤军奋战的局面。
3.突出德育课的主渠道地位,做好德育课改革
德育课的开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德育的任务,因此必须突出德育课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整体地位,不仅做到“人员、课时、效果三落实”,同时也要加强对德育课的改革。首先是改革教育观念,要充分认识学生在德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其次是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书本知识,从理论到理论的理论灌输,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再次是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单一的注入式教学,运用启发式、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和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掌握要学的知识,达到教育的目的。最后是对德育课的考核方法的改革。德育课的考核重点过去更多注重的是在死记硬背的知识积累上,忽略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具体运用。同时还应把学生的理论考核和日常行为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并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考核,将德语课上所倡导的观点与学生日常表现相对照,找出不足和缺点,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分,并将这项考核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整个过程中,不是德育课上完了就结束,在学生毕业分配时德育考核结果应和学生专业课成绩一样重要。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校德育的作用。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生活是校园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指以文化为特征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环境,它既包括具有文化和教育意义的环境建设,各种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和各种社团、文艺、体育及其它带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等。校园环境建设主要的内容包括:第一,校风。校风是学校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原则、风气和习惯。校风是影响学校全局的巨大精神力量,普遍存在于学校各个部门,体现在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校风具有重要的感染熏陶作用、协调约束和推动促进作用。优良的校风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向上,陶冶品行,然而不良的校风则会助长歪风。第二,学风。学风是培养人才的决定性条件,学校的优良学风使人可以达到成功的彼岸,不良的学风将会使人半途而废。第三,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师德的重要性。教师在学校教育队伍中所占比例最大,人数也多,与学生的接触的机会多,面也广。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既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长者也是楷模,因此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首先必须抓好学校的师德建设。第四,设施。指学校的文化资源、环境资源和历史资源以及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堵墙、每一个景点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校园环境建设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因素,我们应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进程中,把校园环境建设作为教育阵地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5.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学校应该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成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人员并定期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测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们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是对世界抱开放的态度,乐于学习,不断吸收新经验;以正面的态度看待他人,人际关系融洽,有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有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看待困难与挫折,有良好的情绪状态。①目前中专生无论是在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他人还是在对待自己、对待困难与挫折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对他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6.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主体意识是人们对于自己作为能动主体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活动意识,即要做外界客观事物主人的同时也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意识,是具有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自由性等特征的意识。②目前多数中专生主体意识缺乏,依赖性比较强,没有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意识。几年前发生的中日少年《夏令营较量》,说明在我国更需要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公德意识,就是人们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和理解,是思想品德品质的最低层次要求。它包括文明意识;助人为乐、热心公益意识;爱护公物意识;法制意识;团队意识;公序良俗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对学生们公德意识的培养,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强化他们的道德理想和信念,为进一步形成职业道德意识家庭美德意识打下基础。社会责任意识是指人对自己所应承担的对社会应尽义务的认识。它包括人必须具有的沿袭文明、发展文明的责任意识;关心国家政治生活的责任意识;承担生活角色的责任意识。多数中专生对自己学什么,以后向哪方面发展,没有自己的打算,认为什么都是无所谓或没必要考虑的事,能否就业是家长的事与自己无关。“啃老族”、学生离家出走、遇到困难会自杀等现象的出现,都说明他们社会责任意识缺乏。因此要想使德育工作抓出实效,就必须加强中专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发挥家庭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1.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溝通,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从小对孩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要求家长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家长只有不断加强文化知识、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家庭教育艺术,才能更好地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促进相互间的认识和理解,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有知识的母亲更倾向于以心理方式去对待孩子,而非生理方式”③。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同学生家长沟通,使家长明确对孩子的态度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简单粗暴,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海姆说:“不是因为我们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指挥,而是因为缺乏知识”。
2.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家庭德育实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这是全体公民应该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作为家长要教育孩子首先自己必须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道德规范许可的范围。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为自己的孩子树立做人的榜样。这样必将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使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产生共振效应。
三、加强治理社会环境,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强,从加强对中专生德育的角度讲,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应加强各方面的立法并严格执法,惩治贪官腐败,扭转社会风气;加强文化市场、娱乐场所的管理、整顿,治理学校周边的环境,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减少社会环境因素对学校德育的负面影响。
其次,加强对社会全体成员的公民道德规范教育,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道德素质,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全体社会公民的道德风貌有明显的改观,形成对中专生德育的正面影响,提高德育实效。
最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德育环境。国家要加强对各种网站的监管力度,整顿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市场,抓好"扫黄打非"工作,严禁各种淫秽、非法出版物的出版,禁止"精神鸦片"对中专生的侵袭;作为经营的部门,要文明守法地进行经营,增加正面教育的内容,减少负面影响作用。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形成德育合力
学校德育工作,既不能脱离社会,也不能忽视家庭的影响。学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拓宽德育领域,组织中专生参观展览馆、博物馆,请先进人物作报告,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社会道德规范进而逐步形成道德行为。学校要经常通过家访、与家长通电话、家长接待日、给家长写一封信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同家长相互沟通,争取使家长能主动、有效地与学校配合,防止家庭德育的失时、失度、失控。
首先,从社会方面考虑,应树立“德才兼备”的人才观,改变评价人才时注重知识和技能而轻视品德的做法。各单位在招聘人才、评价人才时要加大品德方面的分量,同等条件下品德差的人,即使学业再好也不录用。这样当人才市场更多关注思想品德时,无论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就都会警惕起来,必然将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其次,从学校方面考虑,应将德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等写进中职教育的文件并落到实处,作为一项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以往中专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强调道德培养,但落实得却不太好,实效不佳,因此将德育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便会引起中职学校和学生的重视。
再次,从家庭方面考虑,家长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孩子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自身言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德育工作。
总之,在中专生德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哪一方都是不能忽视的。中职学校是德育的主体之一,家庭、社会也是德育的重要实施者。学校是直接培养就业者的教育机构,就是要根据社会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道德要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初步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和家庭则在学生公共道德和一般职业道德培养方面担负重要责任。所以,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德育工作才会卓有成效。
[注释]
①袁章奎.健全人格教育的现状及优生群体健全人格教育意义,[J].http://www.edu.cn/
②杨伟涛.论高职德育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2002年5月.
③文晶.简论家庭教育地位及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3,(3)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
[2]张益群编译:《对美国道德教育的分析和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5期.
[3]杜时光:《当前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十大矛盾》,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1期.
[4]刘彭芝:《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着力点》,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19日第6版.
5、钟秉枢:《重新认识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9日第2版.
(作者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