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不同的课型得以实现,但在课时占比较高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不同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然而,如何设计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呢?笔者借助本人执教的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6 Reading 板块 Volunteering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一节课来做一些探究。
一、教学片段
1.教师让学生阅读第一段,从中找出两个短语来表达刘明为特奥会做志愿者的情感。学生顺利找到两个短语 did not know what to expect 和 the most amazing experience。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刘明在参加特奥会前后不同的情感,教师让学生在两个短语之间加一个词,学生很快想到but。此时教师追问:“Why did Liu Ming change his feelings?”本段的三个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思考文字背后的信息。
2.教师让学生阅读第二段,设计了两个问题:① What do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 do? ② What events do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 have? 学生很容易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紧接着,教师紧紧抓住问题②的答案 …many events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Olympics…中的similar 一词加以追问:Since their events are similar, why do we call them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 以此激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特奥会的参赛人员是有智力障碍的特殊运动员。
这两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体会到这些特殊运动员是多么需要一个机会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叹;也能体会到特奥会对这些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平台,可以让他们展示个人才能。
3.在理解第四段时,教师抛出一个开放性问题:Liu Ming thought, “To Li Hai,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win a gold or a silver, but to take part.” Do you agree? Why or why not? 这个问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刘明参加特奥会到底是过程更重要,还是结果更重要。在学生各抒己見之后,教师给出自己的建议:The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o win, but to take part。有了这样的思考环节,相信学生更能懂得参与比结果更重要的道理。
4.在理解第五段的过程中,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链:① Liu Ming says, “It’s great for us to work closely with these special athletes. ” Why does he think “it’s great”? ② According to question ①, we can complete the title in this way: Volunteering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 is great. Can you complete the title(标题) in other ways? 这个问题链中所包含的两个问题在内容上互有联系,都是围绕文中的一句话要求学生展开思考。从提问的角度上来说,问题①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并整合归纳,问题②则要求学生加入自己对为特奥会做志愿者的理解,思维空间更大,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5. 理解文本的最后,教师结合本单元的话题Sunshine for all设置了这样的问题:How do you understand “sunshine”?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诸如 love, support, understanding, respect, encouragement 这样的答案。这个问题将文本与单元话题联系起来,基于文本而超越文本,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思考,培养高层次思维能力。
二、教学反思
约翰·杜威(2010)指出:“设问巧妙即能教好书,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由此可见,巧妙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阅读课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简单问题与复杂问题穿插,难度循序渐进。一节阅读课的问题不应全是学生一眼就能找到答案的简单问题,也不应全是将学生难倒、使课堂气氛沉闷的高难度问题。问题的设置在难度上应难易穿插,顺序上由易到难,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信。
2.信息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并行,留足思维空间。信息性问题,即学生可以直接从文本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考察学生从文本中检索信息的能力,往往难度较易或者适中,易于学生培养阅读的信心,激发阅读兴趣。然而,这类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较少,无法培养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开放性问题则不然,它在文中没有直接的答案,考察学生推理、判断、归纳等能力,有时需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给出答案,因此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
3.问题链与追问同用,促进思维发展。在本节阅读课的问题设计中,笔者多次设计了问题链,并在实际上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追问。问题链中的问题在内容上息息相关,在难度上层层递进,有效地推动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挖掘文本背后的信息,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至关重要。教师在上阅读课前应充分研究挖掘文本,从多角度巧妙设计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作者简介】颜小丽,江苏省海安市海陵中学。
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不同的课型得以实现,但在课时占比较高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不同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然而,如何设计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呢?笔者借助本人执教的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6 Reading 板块 Volunteering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一节课来做一些探究。
一、教学片段
1.教师让学生阅读第一段,从中找出两个短语来表达刘明为特奥会做志愿者的情感。学生顺利找到两个短语 did not know what to expect 和 the most amazing experience。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刘明在参加特奥会前后不同的情感,教师让学生在两个短语之间加一个词,学生很快想到but。此时教师追问:“Why did Liu Ming change his feelings?”本段的三个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思考文字背后的信息。
2.教师让学生阅读第二段,设计了两个问题:① What do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 do? ② What events do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 have? 学生很容易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紧接着,教师紧紧抓住问题②的答案 …many events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Olympics…中的similar 一词加以追问:Since their events are similar, why do we call them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 以此激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特奥会的参赛人员是有智力障碍的特殊运动员。
这两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体会到这些特殊运动员是多么需要一个机会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叹;也能体会到特奥会对这些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平台,可以让他们展示个人才能。
3.在理解第四段时,教师抛出一个开放性问题:Liu Ming thought, “To Li Hai,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win a gold or a silver, but to take part.” Do you agree? Why or why not? 这个问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刘明参加特奥会到底是过程更重要,还是结果更重要。在学生各抒己見之后,教师给出自己的建议:The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o win, but to take part。有了这样的思考环节,相信学生更能懂得参与比结果更重要的道理。
4.在理解第五段的过程中,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链:① Liu Ming says, “It’s great for us to work closely with these special athletes. ” Why does he think “it’s great”? ② According to question ①, we can complete the title in this way: Volunteering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 is great. Can you complete the title(标题) in other ways? 这个问题链中所包含的两个问题在内容上互有联系,都是围绕文中的一句话要求学生展开思考。从提问的角度上来说,问题①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并整合归纳,问题②则要求学生加入自己对为特奥会做志愿者的理解,思维空间更大,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5. 理解文本的最后,教师结合本单元的话题Sunshine for all设置了这样的问题:How do you understand “sunshine”?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诸如 love, support, understanding, respect, encouragement 这样的答案。这个问题将文本与单元话题联系起来,基于文本而超越文本,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思考,培养高层次思维能力。
二、教学反思
约翰·杜威(2010)指出:“设问巧妙即能教好书,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由此可见,巧妙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阅读课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简单问题与复杂问题穿插,难度循序渐进。一节阅读课的问题不应全是学生一眼就能找到答案的简单问题,也不应全是将学生难倒、使课堂气氛沉闷的高难度问题。问题的设置在难度上应难易穿插,顺序上由易到难,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信。
2.信息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并行,留足思维空间。信息性问题,即学生可以直接从文本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考察学生从文本中检索信息的能力,往往难度较易或者适中,易于学生培养阅读的信心,激发阅读兴趣。然而,这类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较少,无法培养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开放性问题则不然,它在文中没有直接的答案,考察学生推理、判断、归纳等能力,有时需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给出答案,因此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
3.问题链与追问同用,促进思维发展。在本节阅读课的问题设计中,笔者多次设计了问题链,并在实际上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追问。问题链中的问题在内容上息息相关,在难度上层层递进,有效地推动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挖掘文本背后的信息,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至关重要。教师在上阅读课前应充分研究挖掘文本,从多角度巧妙设计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作者简介】颜小丽,江苏省海安市海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