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好水保工作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农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最可靠、最根本的戰略措施。因此,作为水利工作者不但要重视水利知识,更应该熟知水保知识。作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以下见解 ,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工作;重要意义
前言 ;水利和水保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必须有良好而完善的水保作保障。因此,搞好水保工作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光荣事业。在具体措施上.要坚持“谁使用,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切实做到“三同时”各单位、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水土保持机构申报举报,破坏水土资源的违法案件,只要各方面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使水保预防监督工作步入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1 在水利工作中要做到的事项
1.1 水利局及水务局应从行政上加强对水保站、基层乡站的统一领导,尤其对水保站的行政领导,以使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1.2 强化水保站的业务服务功能和治理水土流失主力军的作用,工作中要有近期及中、长期的水保规划,实施中应因地制宜,集中连片,使其产生规模效益,避免过去那种单打一和过于分散的现象。
1.3 成立水保总站,统管各基层乡站工作,包括规划、水保措施落实、水保预防监督、水法及水土保持法宣传,从而强化基层乡站的服务体系和对毁林、毁草、开荒的处罚功能。
1.4 跟踪先进的水保科研技术成果,并有效利用到治理水土流失的工作中来。
1.5 从我自身做起,一方面虚心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努力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务实苦干,不断创新水保治理的思路和对策。
1.6 水土保持战略布局大致为: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特征差异对主要水土流失区、水源涵养林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2 在水利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水土流失造成环境恶化,危害十分严重,是影响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水土流失对水利工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破坏,对水库、塘坝造成严重淤积,有的库坝因淤积过甚被冲垮,并淤塞渠道,危害村庄道路、蚕食农田等。
2.1 改变小地形,将小于15°的缓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以减少径流,从而削减细沟侵蚀和重力侵蚀,建设小型水保骨干坝、塘坝、涝池、水窖等,以拦蓄坡面流失的洪水;将1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其中宜草地全部种苜蓿等多年生优良牧草,宜林地分不同自然区域,种植适宜的经济树种。
2.2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结构及畜群的结构,推广应用旱作农业高产技术,提高土地生产力,走治理水土流失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3 控制人口增长,制定少生优育的人口激励政策,并对水土流失特别恶劣的地区利用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异地移民安置。
2.4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沼气等资源,缓解燃料供需紧张矛盾。
2.5 积极发展圈养畜牧业和林果业及草粉加工业,使农民就地增收,脱贫致富。
2.6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公益事业,要在政府引导和统筹协调下,充分发挥民间团体、非政府组织等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建立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生态建设管理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管理、监督与建设,促使全社会主动关心和参与水土保持事业。
2.7 水源区水土流失始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合理配置,综合治理。其小流域治理体系有三个特色:一是重视溪沟整治。将小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进行措施布局,上下兼顾,坡沟兼治。通过对小流域内的溪沟整治,加固河堤,保护河边基本农田,促进山上退耕和治理成果巩固,有效提高了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二是注重坡面水系建设。在坡改梯工程实施中,注重配套排灌沟渠、蓄水池窖坡面水系工程,完善田间道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水土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三是注重生物护埂。在地埂、田坎大量栽植龙须草、桑树、金银花和黄花菜,既有很好的保水效果,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还可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3 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尽管各界领导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水土保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开发利用,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寻找适地适时的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3.1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通过长期、持久、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水土保持的意义和作用。
3.2 采取有效措施,综合防治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3.3 增强法制观念,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当前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全社会的水保法制观念不强,因此要大力宣传水土保持的相应法律法规,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真正将保护水土资源纳入法制轨道。
3.4 政策的制定实施
“四荒地”和小流域要坚持统一规划,确定标底,以承包或拍卖的形式进行转让,限期进行开发治理。
3.5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水土流失范围广,程度深,治理难度大,综合治理需大量资金,治理资金不足,科技设备简陋等限制了水土流失的步伐。今后要把治理水土流失的投入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中,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和“三西”资金等。
3.6 科技投入和培训服务体系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治理水土流失,必须强化服务,大力推广科技实用技术,不断提高治理工程的科技含量。
3.7 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
依《水保法》严格开发建设项目的水保方案许可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的水保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把开发建设和生产建设项目中的人为水土流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依据省厅法规对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补偿制度,依法征收各项规费,防止大范围人为水土流失发生,规范开发建设企业的水保行为。
3.8 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遵循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责任与义务相结合原则;认真研究并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将生态环境补偿纳入国家税收体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工业反哺农业等手段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长效机制。
3.9 综合治理,突出治水
防治水土流失的客观要求和暴雨频发的自然特点,决定了水源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必须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径流调控为主线,山上、山下统筹,坡面、沟道兼治,综合治理。要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根据实际需要,可将近村、近水、近路的缓坡耕地全部改为水平梯地,并配套比较完善的坡面水系和田间道路。要将小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诊断,将其内的溪沟整治纳入综合防治措施体系,筑堤保田,清淤疏渠,堵漏畅灌,根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水土保持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水土保持部门来抓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预防监督在我县起步较晚,各部门认识还不到位,因此,水保监督站要同相关部门达成共识,协同作战,层层把关,严格审批立项和申报执证,凡是缺少水土保持方案的,计划部门不予立项,土地部门不发执照。因此,在水利工作中要有总体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以各水利及水务局为龙头,以水保总站为依托,以基层站为网络,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黄河上中游区流域综合治理的历史机遇,以江泽民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及朱基总理“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的重要指示为指针,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流域治理为单元,以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为起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整体效益,实现1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15°以下坡耕地全部梯田化,最终达到山川秀美、固住水土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工作;重要意义
前言 ;水利和水保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必须有良好而完善的水保作保障。因此,搞好水保工作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光荣事业。在具体措施上.要坚持“谁使用,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切实做到“三同时”各单位、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水土保持机构申报举报,破坏水土资源的违法案件,只要各方面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使水保预防监督工作步入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1 在水利工作中要做到的事项
1.1 水利局及水务局应从行政上加强对水保站、基层乡站的统一领导,尤其对水保站的行政领导,以使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1.2 强化水保站的业务服务功能和治理水土流失主力军的作用,工作中要有近期及中、长期的水保规划,实施中应因地制宜,集中连片,使其产生规模效益,避免过去那种单打一和过于分散的现象。
1.3 成立水保总站,统管各基层乡站工作,包括规划、水保措施落实、水保预防监督、水法及水土保持法宣传,从而强化基层乡站的服务体系和对毁林、毁草、开荒的处罚功能。
1.4 跟踪先进的水保科研技术成果,并有效利用到治理水土流失的工作中来。
1.5 从我自身做起,一方面虚心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努力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务实苦干,不断创新水保治理的思路和对策。
1.6 水土保持战略布局大致为: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特征差异对主要水土流失区、水源涵养林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2 在水利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水土流失造成环境恶化,危害十分严重,是影响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水土流失对水利工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破坏,对水库、塘坝造成严重淤积,有的库坝因淤积过甚被冲垮,并淤塞渠道,危害村庄道路、蚕食农田等。
2.1 改变小地形,将小于15°的缓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以减少径流,从而削减细沟侵蚀和重力侵蚀,建设小型水保骨干坝、塘坝、涝池、水窖等,以拦蓄坡面流失的洪水;将1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其中宜草地全部种苜蓿等多年生优良牧草,宜林地分不同自然区域,种植适宜的经济树种。
2.2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结构及畜群的结构,推广应用旱作农业高产技术,提高土地生产力,走治理水土流失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3 控制人口增长,制定少生优育的人口激励政策,并对水土流失特别恶劣的地区利用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异地移民安置。
2.4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沼气等资源,缓解燃料供需紧张矛盾。
2.5 积极发展圈养畜牧业和林果业及草粉加工业,使农民就地增收,脱贫致富。
2.6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公益事业,要在政府引导和统筹协调下,充分发挥民间团体、非政府组织等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建立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生态建设管理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管理、监督与建设,促使全社会主动关心和参与水土保持事业。
2.7 水源区水土流失始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合理配置,综合治理。其小流域治理体系有三个特色:一是重视溪沟整治。将小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进行措施布局,上下兼顾,坡沟兼治。通过对小流域内的溪沟整治,加固河堤,保护河边基本农田,促进山上退耕和治理成果巩固,有效提高了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二是注重坡面水系建设。在坡改梯工程实施中,注重配套排灌沟渠、蓄水池窖坡面水系工程,完善田间道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水土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三是注重生物护埂。在地埂、田坎大量栽植龙须草、桑树、金银花和黄花菜,既有很好的保水效果,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还可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3 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尽管各界领导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水土保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开发利用,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寻找适地适时的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3.1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通过长期、持久、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水土保持的意义和作用。
3.2 采取有效措施,综合防治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3.3 增强法制观念,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当前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全社会的水保法制观念不强,因此要大力宣传水土保持的相应法律法规,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真正将保护水土资源纳入法制轨道。
3.4 政策的制定实施
“四荒地”和小流域要坚持统一规划,确定标底,以承包或拍卖的形式进行转让,限期进行开发治理。
3.5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水土流失范围广,程度深,治理难度大,综合治理需大量资金,治理资金不足,科技设备简陋等限制了水土流失的步伐。今后要把治理水土流失的投入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中,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和“三西”资金等。
3.6 科技投入和培训服务体系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治理水土流失,必须强化服务,大力推广科技实用技术,不断提高治理工程的科技含量。
3.7 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
依《水保法》严格开发建设项目的水保方案许可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的水保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把开发建设和生产建设项目中的人为水土流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依据省厅法规对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补偿制度,依法征收各项规费,防止大范围人为水土流失发生,规范开发建设企业的水保行为。
3.8 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遵循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责任与义务相结合原则;认真研究并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将生态环境补偿纳入国家税收体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工业反哺农业等手段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长效机制。
3.9 综合治理,突出治水
防治水土流失的客观要求和暴雨频发的自然特点,决定了水源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必须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径流调控为主线,山上、山下统筹,坡面、沟道兼治,综合治理。要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根据实际需要,可将近村、近水、近路的缓坡耕地全部改为水平梯地,并配套比较完善的坡面水系和田间道路。要将小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诊断,将其内的溪沟整治纳入综合防治措施体系,筑堤保田,清淤疏渠,堵漏畅灌,根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水土保持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水土保持部门来抓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预防监督在我县起步较晚,各部门认识还不到位,因此,水保监督站要同相关部门达成共识,协同作战,层层把关,严格审批立项和申报执证,凡是缺少水土保持方案的,计划部门不予立项,土地部门不发执照。因此,在水利工作中要有总体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以各水利及水务局为龙头,以水保总站为依托,以基层站为网络,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黄河上中游区流域综合治理的历史机遇,以江泽民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及朱基总理“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的重要指示为指针,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流域治理为单元,以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为起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整体效益,实现1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15°以下坡耕地全部梯田化,最终达到山川秀美、固住水土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