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小学生用自己内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作文教学科学化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教师素质和作文教学科学化存在尖锐矛盾。为了使教师的素质能逐步适应作文教学科学化的要求,应大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教师素质提高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作文教学规律,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应解决下面五个问题:
一、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矛盾
1.坚持发展认识能力和发展的适度原则。大纲一方面要求“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强调了认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认识能力的培养做了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适度要求。如在写作中要逐步做到有具体内容,有中心,有条理,要展开想象。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认识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学生课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上,而不是局限在课堂上有限的40分钟。
2.坚持作文以“写”为重点。小学生作文属练习性质,是练习“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更应以写的指导为重点,特别是用词造句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二、作文能力和应试能力的矛盾
小学生作文,应该是充满童真童趣又不乏稚气,是小学生用自己内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是他们个体观察、思维、表达的产物。但这种作文在考试中不易得高分。考试中得高分的作文往往是那种立意深刻、内容丰富、语句精练的“范文”式的作文,绝大多数同学只能望文兴叹。但是这种应试作文,诀窍就是套做作文书刊上的作文。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①让老师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而摒弃套做的指导方法,真正按作文教学规律办事;②改革作文考试方法,少考命题作文,多考非命题作文,少考大作文,多考小作文,把套做碰运气的几率降到最低限度,③改进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方法。老师的作文教学除了看学生的作文成绩外,更要以作文课堂教学、学生平时习作和语文活动等来评价老师的工作。
三、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要求、进度之间的矛盾
从道理上讲,作文是最具个性化的。古语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方式、习惯上的个别差异是很大的,反映在作文上,应该是各有特色。即使是对同一事物,兴趣不同、能力不同、认识方法不同,感受也不同,写作也应该是大异其趣的。从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说,作文教学应该是开放系统,采用个别化的教学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但是,现在采用的仍是班级教学,用的是统一的大纲、教材。为了淡化学生个性差异与统一教材的矛盾,在教学中要坚持统一与不统一相结合。统一,即要有基本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大纲要求;不统一,即要加强选材指导,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同时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做到同中求异,自由发展。此外,要提倡写生活日记和小练笔,开展作文竞赛活动,让学生有发展个性、展示个性的机会。
四、多读多写与减轻负担的矛盾
多读多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鲁迅在逝世的前一年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多看和练习就是写作的诀窍,小学生的作文更是如此。据美国学者研究,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效果一样;又读又写,写作能力提高很快。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更是强调多读多写,在阅读量方面,除了用于教学的《课本》外,还配套增编了《自读课本》,阅读量比“部编”教材增加一倍以上,背诵量更是增加了好几倍。作文方面,除了每个基础训练中的作文外,还增加了小练笔,造句练习也是成倍增加。
尽管目前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做了一些调整,学生的学习负担似乎仍然比以往“部编”教材重。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之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写作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依靠足量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完成大纲规定的任务,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赋予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合理的,问题是教学中如何操作。任何学习,离开主体的主动性,合理的负担也会感到不堪重负,有了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负担再重也能坦然承受。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坚持合理负担,坚持多读多写不动摇。除了课本外,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除了课堂作文外,要鼓励课外多练笔;②挖掘作文中的乐学因素,使学生爱写;③提高读、写的教学水平,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五、作文教学科学化和教师素质之间的矛盾
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作文教学科学化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教师素质和作文教学科学化存在尖锐矛盾,为了使教师的素质能逐步适应作文教学科学化的要求,应大力提高教师的素质:①教师的语文素质,特别是提高“下水文”的写作能力;②要努力学习作文教学著作的成功教学经验,③开展作文教学改革实验,在实验中学习、提高;④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教师素质提高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作文教学规律,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应解决下面五个问题:
一、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矛盾
1.坚持发展认识能力和发展的适度原则。大纲一方面要求“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强调了认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认识能力的培养做了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适度要求。如在写作中要逐步做到有具体内容,有中心,有条理,要展开想象。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认识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学生课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上,而不是局限在课堂上有限的40分钟。
2.坚持作文以“写”为重点。小学生作文属练习性质,是练习“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更应以写的指导为重点,特别是用词造句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二、作文能力和应试能力的矛盾
小学生作文,应该是充满童真童趣又不乏稚气,是小学生用自己内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是他们个体观察、思维、表达的产物。但这种作文在考试中不易得高分。考试中得高分的作文往往是那种立意深刻、内容丰富、语句精练的“范文”式的作文,绝大多数同学只能望文兴叹。但是这种应试作文,诀窍就是套做作文书刊上的作文。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①让老师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而摒弃套做的指导方法,真正按作文教学规律办事;②改革作文考试方法,少考命题作文,多考非命题作文,少考大作文,多考小作文,把套做碰运气的几率降到最低限度,③改进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方法。老师的作文教学除了看学生的作文成绩外,更要以作文课堂教学、学生平时习作和语文活动等来评价老师的工作。
三、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要求、进度之间的矛盾
从道理上讲,作文是最具个性化的。古语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方式、习惯上的个别差异是很大的,反映在作文上,应该是各有特色。即使是对同一事物,兴趣不同、能力不同、认识方法不同,感受也不同,写作也应该是大异其趣的。从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说,作文教学应该是开放系统,采用个别化的教学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但是,现在采用的仍是班级教学,用的是统一的大纲、教材。为了淡化学生个性差异与统一教材的矛盾,在教学中要坚持统一与不统一相结合。统一,即要有基本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大纲要求;不统一,即要加强选材指导,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同时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做到同中求异,自由发展。此外,要提倡写生活日记和小练笔,开展作文竞赛活动,让学生有发展个性、展示个性的机会。
四、多读多写与减轻负担的矛盾
多读多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鲁迅在逝世的前一年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多看和练习就是写作的诀窍,小学生的作文更是如此。据美国学者研究,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效果一样;又读又写,写作能力提高很快。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更是强调多读多写,在阅读量方面,除了用于教学的《课本》外,还配套增编了《自读课本》,阅读量比“部编”教材增加一倍以上,背诵量更是增加了好几倍。作文方面,除了每个基础训练中的作文外,还增加了小练笔,造句练习也是成倍增加。
尽管目前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做了一些调整,学生的学习负担似乎仍然比以往“部编”教材重。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之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写作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依靠足量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完成大纲规定的任务,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赋予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合理的,问题是教学中如何操作。任何学习,离开主体的主动性,合理的负担也会感到不堪重负,有了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负担再重也能坦然承受。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坚持合理负担,坚持多读多写不动摇。除了课本外,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除了课堂作文外,要鼓励课外多练笔;②挖掘作文中的乐学因素,使学生爱写;③提高读、写的教学水平,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五、作文教学科学化和教师素质之间的矛盾
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作文教学科学化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教师素质和作文教学科学化存在尖锐矛盾,为了使教师的素质能逐步适应作文教学科学化的要求,应大力提高教师的素质:①教师的语文素质,特别是提高“下水文”的写作能力;②要努力学习作文教学著作的成功教学经验,③开展作文教学改革实验,在实验中学习、提高;④学习现代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