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水平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临床特点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4月10日武汉雷神山医院收治入院的确诊为COVID-19患者200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根据所有患者的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使用SPSS 19.0及Graphpad Prism 8.0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差异。

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的死亡率和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肌酐、肌酸激酶、胱抑素C、肌红蛋白、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5),COVID-19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肌酐、肌酸激酶、胱抑素C、D-二聚体呈正相关关系,与IL-2受体、IL-8呈负相关关系。与非高尿酸血症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生存预后较差(P=0.04)。

结论

COVID-19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死亡率及风险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预后较差。

其他文献
类器官是利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自我组装性能,经体外三维培养形成的微小组织器官类似物。本文综述了介导血糖调控和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组织类器官构建过程,及其在糖尿病领域中的应用进展。类器官技术在疾病建模、个体化医疗和再生医学等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糖尿病领域的研究。
本研究对1例由牙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突变引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1型(autosomal recessive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1,ARHR1)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采集外周血进行DMP1基因全编码外显子测序,并在家庭成员及250名健康对照人群中进行已知突变位点的测序验证。该先证者为42岁女
目的探索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早期肝胆生化应答。方法Child-Pugh(C-P)分级将PBC分为A、B和C组,每日13~15 mg/kg的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3~4周。出现一个或多个肝胆生化指标改善定义为早期生化应答。对各组治疗前后的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AST、血清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指标采用秩和检验计量比较,基线计数资料采用χ2检
目的通过研究一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2型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遗传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表现、生化结果及影像学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其可能致病基因,再使用Sanger验证分析该致病基因结果。结果先证者出生后即出现消瘦、全身脂肪萎缩,早期即出现肝功能损害、严重三酰甘油血症、严重黑棘皮征等表现。血瘦素水平明显低下,全外显子
目的评价脂联素在七氟烷预先给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野生型C57小鼠30只,8~10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组)和七氟烷预先给药组(SP组)。另取SPF级健康成年雄性脂联素基因敲除型C57小鼠10只,8~10周龄,体重20~25 g,作为APNKO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