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lerian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注重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实践问题,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活动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并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更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在创新实践中提高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要达到课程目标,平时的课堂教育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恰当地表达思想,主动交流合作,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合理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课改;初中信息技术;学生生活;分组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54-1
  处于信息时代的初中生,接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资讯。他们活泼向上,接受能力较强,对自己充满自信心;但他们也反叛,对常规事件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也容易在信息中迷失方向。在网络普及的现在,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更需要去了解他们,去理解他们,去关注他们!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教学。
  一、提炼语言
  一堂优秀的信息技术实践课应该保证学生的上机实践时间不少于课堂的三分之二,这样教师的讲授时间被压缩了,但应该让学生了解的知识点却没有变,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仔细地备课,推敲自己需要讲解的每一个点,课堂语言要言简意赅,力求做到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讲授时抓住教学重点,讲普通话,吐词清晰,并富有节奏感。
  二、走进学生生活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初中生心里往往被认为是“休闲娱乐课”,要扭转学生的这种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剖析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扭转心态,从“娱乐型”转向“学习型”,当然这个过程比较艰难。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热身运动”,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音乐,展示一些信息技术的先进产品和信息,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营造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深入探讨“快乐教学法”这一课题,对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更应该走进学生的世界,创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每堂课之间和上完之后,不知道学生们掌握的情况如何,通过检查学生上传的作业的方式,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存在有些学生复制他人作业等现象。为了真实、快速、方便地了解学生一堂课的掌握情况,在学生做作品的时候我们教师要在学生中间不停的走动,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第一动态,再适当做些指导。
  三、转换思维,以学生为主体
  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学生个体水平差异较大,程度较好的学生经常对课本的教学内容表现出不满情绪;而程度差的学生,在吵闹的环境中往往无法集中精力听课,我觉得在实践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适当适时“下岗”,把主动权交给程度好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饰演“制片人”的角色,让学生主体去发挥表演,“制片人”只要把握住大的方向,关注活动中的细节,适时做好调节工作就行。现在的初中生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只要教师做好引导者的工作,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分组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这不是说让教师不讲,反而这需要我们在课前做更多的工作。我们需要在每节课细心观察,找出那些操作熟练的基本功好的学生,同时也要发现出那些羞涩的基本功差的学生。让这两类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内,每个小组安排“小老师”,这样可以减少教师重复讲解的时间,同时让学生自己真正参与进来,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我们只要把一些共性的问题在全班进行讲解就好了。
  四、灵活处理教学内容,虚实转换
  众所周知,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理论知识通常是枯燥无味的,相对于活动丰富的操作实验课,理论课实在是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害怕或者讨厌投身于课堂中。但理论课又是不可避免的,该怎么办呢?
  在枯燥的理论课堂上,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大会儿,学生就可能会在你的催眠曲中睡去;如果让学生直接自主学生,学生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也不得要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做足功课,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嵌入到有趣的故事中去,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网络的三大特征的时候,如果教师列举一两个例子直接讲解,这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但效果会很惨淡。在讲到“硬件的共享”的时候,笔者是以这样一个故事开始的:谁动了我的打印机?小王办公室里有一台好的激光打印机,平时非常爱护,有人借用,他也借故推脱,有一天,小王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看新闻,可这时打印机突然开始工作,哗哗打了一堆文章。小王就纳闷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帮小王找到盗用打印机的“元凶”以及盗用的技术吗?这样,不但形象地阐述了硬件共享这一特点,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少年儿童接受知识和观念的基本模式也开始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教师“过滤”信息,传授信息,儿童被动接受信息,转变成呈现大多数“原始”的信息,供学生自己去筛选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的信息。他们开始与成年人共享信息,教师则逐渐丧失了信息垄断地位。教师可以转换思维,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寻找方法,不断创新,以期早日达成新课程的教育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不断的做出改进,给了我们学生很多参与课堂和喜爱课堂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这样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 生物课堂实践教学 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
摘要:法律社会学是以法和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横跨法学和社会学两个领域的边缘学科。法律社会学始于西方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门比较发达、比较繁荣的学科。本文将探讨法律社会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提出我国建立法律社会学这门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法律社会学;研究方法;方法论;  一、概述  法律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是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三大部分范畴构成的。他所研究的
所有权是指对财产归属关系的权利规定,强调财产关系的物质属性。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利的有机结合体,强调财产关系的社会属性,即由于物的存在及使用所引起的人
目前巴以冲突局势犹如填满的“火药桶”,大规模战争可谓一触即发,充斥街头的报复和仇杀让世界都悬起了心。人们都在焦急的祈盼和平的曙光能早日降临地中海岸边那片多舛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