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技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思想政治课价值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转变观念,重视德育功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价值;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对技校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它是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手段的丰富和多元化,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让原来枯燥的政治课堂变得生动和丰富多彩。但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后续学生的调查反馈中发现,在少了老师的说教和灌输大道理、多了丰富绚丽的画面材料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好像又缺少了什么;在学生爱上政治课的同时,却又发觉他们的思想离我们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更远了。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思想政治课曾经处在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其德育功能正在弱化,当前,思想政治课学科价值弱化和缺失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认识定位不足
我国历来对德育教育十分重视,各级各类的学校都普遍的开设了思想政治课,但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使德育教育没有发挥其全部功效。我们错把德育、智育、体育的划分当作学校分工依据。把道德教学与学科教学相提并论,贬低了学校德育的价值和地位。把德育内容仅限制在一套固定的课程里安排一门独立的课程实施,德育教学不免流于宗教式的说教或劝诫,沦为道德灌输。在思想政治课老师的选择上,不是让德高望重、具备一定素养、专业的人担任,而是随便任用,特别在技校,哪个老师课不够就可以随便安排几节政治课,导致政治课教师队伍存在人员不够稳定、工作不够专业、心理不够健康等问题,教育水平有限,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顺应课改要求一味追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时候,却忽略了政治课的学科价值,很多教研活动如听课、评课等都更多地注重或倾向于表面形式化的东西:如师生互动、探究、多媒体的运用上,这些客观因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为了教学质量的量化指标,没有真正落实到思想政治课堂的主阵地上来,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的重要原因。
2、价值冲突导致的不信任
在客观因素造成的德育功弱能化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关注来自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的视野向世界延伸。社会价值的多元化趋向,来自社会、现实、人生的种种冲突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的困惑和思考,使课堂上所建立起来的价值观、人生观又显得如此脆弱:比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大力倡导诚信的时候,社会上群体诚信的缺失又让学生充满了对课堂和教师的怀疑。这种怀疑的目光背后,是学生对我们政治课教师的不信任。
3、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对此产生的大量思想问题。所以思想政治课既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又要解决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和学生情感习惯、信念等方面产生的对无产阶级理论信与不信的矛盾。但我们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一贯强调大节的灌输而忽视小德的培养,如高调宣传爱国主义,但如何做到爱护公物,不乱扔垃圾,不在公众场合高声喧哗等个人私德却强调很少。同时,因为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造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差、思想政治课中宣扬的观念及英雄人物很难走进学生心中等问题。
4、资源缺乏必要整和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面临着学生生存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传统课程上存在多学科并立、分裂、结构单一化、封闭化而内容上学科之间重叠、交叉的弊病。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校教育五天制与家庭社会教育两天制的不合理格局,极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道德建设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配合,从来不可能只孤立地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而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造成了5+2=0的现象。
思想政治课德育价值的弱化和缺失,是我们面临和要正视的问题,只有真正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技能人才人。可见,立足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和追求,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如何做到这一点,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和定位,把德育功能贯穿落实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不要让思想政治学科沦为一般学科化、边缘化,不要忘记,它是育人的首要和主要阵地,而我们的评价机制也应该体现这一点。这同时要求我们的政治课教师要有坚定的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始终不渝的学科价值追求。他们应当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思想政治课融入教师人格的魅力,更富于感染力,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2)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社会实践。
多媒体的运用、教学方法.手段的丰富和更新,是新课改下的一大转变,但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这些层面上,要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社会和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并运用于实践,才是我们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体现。因此,关注社会和现实,开展有益的活动,投身社会,让我们的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理性地分析和思考,从而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树立生活中的典型榜样,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不仅需要高高在上的英雄榜样,更需要普通人的典型,名人伟人公众人物自有他轰轰烈烈的事迹和价值,而生活中小人物不平凡的事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事例。很多学校和教师只看到成绩优秀的典型,而忽略那些励志向上,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典型,因此,无论是学校或是政治教师,应当善于挖掘身边的典型、学生当中的典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这种典型和榜样的力量所在。技校学生本身目标不明确,对前途感到渺茫,学习缺少动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把那些在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的事迹如李斌、许振超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未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共鸣,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才有榜样,才有生命力和张力。
(4)关注学生心理,促进德育功能的升华。
当前,违法犯罪趋低龄化案件触目惊心,在责问暴力电视、电影、黑网吧等社会问题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回避责任,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仅是教师的角色,也应当是心理辅导师,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要求。除了课堂上心理教育的渗透外,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该更多地关注接近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倾注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及时预防和制止悲剧的发生。
当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真正赢得学生信任和尊重,当我们的思想政治课真正引起学生的重视,我们思想政治课的学科追求和学科价值才会更加充盈和高尚,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价值才会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袁小丽《对中学思想政治课价值的思考》新课程学习(下)2009年第12期 .
[2]凌晓晨《思想政治课学科价值的思考》2009年.
[3]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价值;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对技校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它是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手段的丰富和多元化,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让原来枯燥的政治课堂变得生动和丰富多彩。但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后续学生的调查反馈中发现,在少了老师的说教和灌输大道理、多了丰富绚丽的画面材料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好像又缺少了什么;在学生爱上政治课的同时,却又发觉他们的思想离我们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更远了。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思想政治课曾经处在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其德育功能正在弱化,当前,思想政治课学科价值弱化和缺失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认识定位不足
我国历来对德育教育十分重视,各级各类的学校都普遍的开设了思想政治课,但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使德育教育没有发挥其全部功效。我们错把德育、智育、体育的划分当作学校分工依据。把道德教学与学科教学相提并论,贬低了学校德育的价值和地位。把德育内容仅限制在一套固定的课程里安排一门独立的课程实施,德育教学不免流于宗教式的说教或劝诫,沦为道德灌输。在思想政治课老师的选择上,不是让德高望重、具备一定素养、专业的人担任,而是随便任用,特别在技校,哪个老师课不够就可以随便安排几节政治课,导致政治课教师队伍存在人员不够稳定、工作不够专业、心理不够健康等问题,教育水平有限,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顺应课改要求一味追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时候,却忽略了政治课的学科价值,很多教研活动如听课、评课等都更多地注重或倾向于表面形式化的东西:如师生互动、探究、多媒体的运用上,这些客观因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为了教学质量的量化指标,没有真正落实到思想政治课堂的主阵地上来,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的重要原因。
2、价值冲突导致的不信任
在客观因素造成的德育功弱能化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关注来自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的视野向世界延伸。社会价值的多元化趋向,来自社会、现实、人生的种种冲突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的困惑和思考,使课堂上所建立起来的价值观、人生观又显得如此脆弱:比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大力倡导诚信的时候,社会上群体诚信的缺失又让学生充满了对课堂和教师的怀疑。这种怀疑的目光背后,是学生对我们政治课教师的不信任。
3、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对此产生的大量思想问题。所以思想政治课既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又要解决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和学生情感习惯、信念等方面产生的对无产阶级理论信与不信的矛盾。但我们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一贯强调大节的灌输而忽视小德的培养,如高调宣传爱国主义,但如何做到爱护公物,不乱扔垃圾,不在公众场合高声喧哗等个人私德却强调很少。同时,因为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造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差、思想政治课中宣扬的观念及英雄人物很难走进学生心中等问题。
4、资源缺乏必要整和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面临着学生生存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传统课程上存在多学科并立、分裂、结构单一化、封闭化而内容上学科之间重叠、交叉的弊病。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校教育五天制与家庭社会教育两天制的不合理格局,极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道德建设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配合,从来不可能只孤立地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而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造成了5+2=0的现象。
思想政治课德育价值的弱化和缺失,是我们面临和要正视的问题,只有真正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技能人才人。可见,立足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和追求,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如何做到这一点,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和定位,把德育功能贯穿落实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不要让思想政治学科沦为一般学科化、边缘化,不要忘记,它是育人的首要和主要阵地,而我们的评价机制也应该体现这一点。这同时要求我们的政治课教师要有坚定的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始终不渝的学科价值追求。他们应当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思想政治课融入教师人格的魅力,更富于感染力,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2)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社会实践。
多媒体的运用、教学方法.手段的丰富和更新,是新课改下的一大转变,但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这些层面上,要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社会和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并运用于实践,才是我们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体现。因此,关注社会和现实,开展有益的活动,投身社会,让我们的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理性地分析和思考,从而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树立生活中的典型榜样,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不仅需要高高在上的英雄榜样,更需要普通人的典型,名人伟人公众人物自有他轰轰烈烈的事迹和价值,而生活中小人物不平凡的事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事例。很多学校和教师只看到成绩优秀的典型,而忽略那些励志向上,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典型,因此,无论是学校或是政治教师,应当善于挖掘身边的典型、学生当中的典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这种典型和榜样的力量所在。技校学生本身目标不明确,对前途感到渺茫,学习缺少动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把那些在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的事迹如李斌、许振超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未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共鸣,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才有榜样,才有生命力和张力。
(4)关注学生心理,促进德育功能的升华。
当前,违法犯罪趋低龄化案件触目惊心,在责问暴力电视、电影、黑网吧等社会问题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回避责任,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仅是教师的角色,也应当是心理辅导师,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要求。除了课堂上心理教育的渗透外,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该更多地关注接近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倾注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及时预防和制止悲剧的发生。
当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真正赢得学生信任和尊重,当我们的思想政治课真正引起学生的重视,我们思想政治课的学科追求和学科价值才会更加充盈和高尚,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价值才会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袁小丽《对中学思想政治课价值的思考》新课程学习(下)2009年第12期 .
[2]凌晓晨《思想政治课学科价值的思考》2009年.
[3]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