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民谣与民通演唱风格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老狼与李琼是这两种演唱风格的各自代表性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对歌曲的音乐形态分析、歌手的演唱形态分析、声学频谱分析,来论述老狼与李琼各自为代表的民谣与民通演唱风格。
[关键词]
民谣;民通;演唱风格;老狼;李琼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927年由黎锦晖创作、黎明晖演唱的歌曲《毛毛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流行音乐的诞生,迄今已走过了近90年的历史,其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受众人数最多、受众面最广的音乐文化形式。”[1]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流行歌坛发展高涨的年代,出现了多种演唱风格。这其中以老狼为代表的民谣演唱风格与李琼为代表的民通演唱风格十分令人关注。为此,本文以这两位歌手为例,以点带面论述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民谣与民通演唱风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从三个维度对歌手的演唱风格进行综合化、立体性的论述。第一,音乐形态方面。“因为音乐形态往往决定着演唱风格。”[2]第二,演唱形态方面。主要对歌手的声音特点、使用的声乐技能技巧以及表演方式等进行论述。第三,声音特点是歌手形成演唱风格的重要物理因素。笔者利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主任韩宝强教授开发的声学测试软件——“通用音乐分析系统(GMAS 2.0B)”,对歌手的代表性作品声音片段进行声学测試,使大家对歌手声音有一个更为直观、科学的了解。
一、民谣演唱风格:以歌手老狼的校园民谣演唱风格为例[HTSS]
中国的民谣歌曲可细分为校园民谣、城市民谣、乡村民谣、军旅民谣等。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校园民谣成为中国流行音乐重要的音乐风格。校园民谣以描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主,创作者与演唱者大多也都是大学生,这种音乐形态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台湾校园民谣以及国外乡村音乐的影响。歌手老狼、叶蓓属于此时期校园民谣的代表性人物。老狼演唱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歌曲,叶蓓演唱了《b小调雨后》等歌曲,以及两人对唱的歌曲《青春无悔》都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下面以老狼演唱的歌曲《同桌的你》为例论述校园民谣的演唱风格。
(一)音乐形态分析
《同桌的你》是由高晓松作词、作曲创作,老狼(王阳)演唱的一首校园民谣歌曲。该歌曲为八六拍、D自然大调、中速,音域为十度(d1—#f2),并列单二部曲式。歌曲描写了男主人公在中学时期暗恋同桌女友的点点心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歌曲经老狼演唱后,迅速引起青年学子们的共鸣以及社会广大歌迷的喜爱。此歌曲虽为八六拍,但是其“强、弱、弱,次强、弱、弱”的节拍律动感并不明显,而是给人一种诉说性、抒情性的音乐感受,这与节奏较为紧凑、规整,歌词较为密集的创作方式有一定关系。歌曲各句的第一小节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八分音符对应一个字,较为规律。引子部分采用口琴来演奏主旋律,民谣吉他进行分解和弦式的演奏。演唱部分也是采用民谣吉他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口琴在各句的长音处进行装饰性的演奏,这种编曲方式呈现出了一种质朴、清新、自然的音乐风格。歌曲在进行第三遍演唱的时候,为了突出变化,加入了架子鼓和弦乐的演奏,并将音乐推向高潮。最后结尾部分的口琴演奏,留给听众一丝余味。总的来讲,歌曲相对短小,旋律性强,易记点突出,给人一种轻松、活泼、自然、质朴的听觉感受。
(二)演唱形态分析
老狼的声音较虚,音色黯淡,尤其在高音区。他属于曲线型声线,男中音声部。老狼在演唱时的起音较轻、较弱,喉位相对较高。其在演唱中低音区时对声音的把握还比较自如,一到高音区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演唱时喉咙打不开,靠加紧喉咙挤压声带来演唱高音,因此,其高音区的演唱较为勉强,有些地方的音高也明显偏低,例如“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的“你”处。另外,他在演唱高音时,并不刻意去压缩声带和集中声音,而是保持着不完全闭合的声带状况滑向高音。老狼在演唱中的咬字非常清晰、自然,完全口语化、倾诉性的演唱方式,不刻意使用任何的声乐演唱技巧。他的演唱始终给人一种慵懒、不温不火的状态,不追求音乐上的起伏。
除了校园民谣外,此时期还出现了城市民谣风格的歌曲与演唱,例如:李春波演唱的《小芳》、艾敬演唱的《我的1997》、孙浩演唱的《中华民谣》、谢东演唱的《笑脸》等,这些歌手的演唱除了具有校园民谣清新、质朴、自然的特点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演唱中透露出一丝都市气息,有一定的时尚性。乡村民谣以尹相杰、于文华对唱的《纤夫的爱》《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陈少华演唱的《九月九的酒》《九九女儿红》、黄鹤翔演唱的《九妹》、火风演唱的《大花轿》为代表。这些歌曲的题材大多来自于农村,音乐上带有浓郁的乡村气息,歌手的演唱风格趋近于民族唱法或者原生态式的喊唱。另外,还出现了军旅民谣风格,例如:小曾(曾德洪)演唱的《我的老班长》等歌曲。此风格歌曲的音乐题材主要来自于部队生活,大多表现对退伍战友的想念,对亲人、恋人的思念之情,与传统意义上高亢、硬朗的部队歌曲有明显的反差,但是比校园民谣的语气表达要稍显阳刚与内敛。总的来讲,在民谣歌曲的演唱中,歌手以真声为主、力度较轻,给人一种自然、清新的听觉感受。歌手使用民谣清音吉他自弹自唱的演唱方式较多,不刻意使用任何的声乐技巧。民谣歌曲的音域较窄,大多都在一个八度左右,集中在人声的中低音区,浅吟低唱的方式。同时,它的旋律起伏较小,音乐结构也较为短小、简单。它的伴奏方面追求简单、安静,突显音乐上的朴实无华。歌曲带有叙事性、抒情性、诉说性等特点,多是小我题材,描写怀旧、伤感等情感故事较多。
(三)声学频谱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此采样音的谱例记写音高为d2,频谱显示是d1,这也是由于男声音在日常的记谱时为高八度记写所致。从频谱图(图2)与数据表(表1)中的相关数据可知:基音的音高是d1-41,这正是老狼演唱高音时音高偏低的体现。第1、2、3泛音的声压高于基音,第1基音高出较多,整个谐音列的声压在11至50 分贝之间,表明歌手演唱时的力度稍大。此声音的泛音较多,有20余个,第11泛音之后的不是非常明显。基音与前11个泛音频率之间基本是1:2:3:4:5:6:7:8:9:10:11:12的整数倍关系,度数之间也基本是上行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的关系,属于较为标准的谐音列,但其中第1泛音#c2+49与第2泛音a2-45呈上行小六度关系,第6泛音b3+22与第7泛音d4-46呈上行小三度的关系,这与标准谐音列相对应的音程度数关系有一定的微差,这是由老狼的声音略虚造成的。第7、8、9、10泛音处于歌手共振峰 歌手共振峰是指出现在2200~3200赫兹频率范围的一种共振波峰,它的存在可以增强歌唱者嗓音的明亮度和穿透力,不至于被乐队伴奏或其他音响所掩蔽。的频率区间内,以及随后的第11泛音,这五个泛音形成的峰有一定的规模。[3]因此,说明此声音具有歌手共振峰的特征,但规模有限,这与民谣演唱慵懒、力度相对较轻有一定的关系。
二、民通演唱风格:以歌手李琼的演唱为例[HTSS]
民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流行音乐风格,在民国的“大上海”时期就曾出现过。例如歌手周璇演唱的《天涯歌女》等,在歌手李琼出现之前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称呼和定义。民通歌曲大多是利用民族的音乐元素来进行创作的,在歌曲的编配与歌手的演唱方面,民族化、流行化特征兼具。在1998年4月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业余组上,歌手李琼在流行唱法组中演唱了一首民通歌曲《三峡,我的家乡》,其演唱风格到底属于民族唱法还是流行唱法,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争论。李琼最终获得了流行唱法业余组的优秀奖与特别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照现在大家对民通唱法的审美认知程度进行评判,李琼的名次应该会更为靠前。另外,李琼又在1999年的央视春晚上演唱了歌曲《山路十八弯》,一时间民通唱法在社会中影响很大。歌曲《山路十八弯》也成为随后几年内各种歌手大赛,流行唱法女高音的常选曲目。2000年之后出道的歌手谭晶,其演唱风格也属于此类。下面就以歌曲《山路十八弯》为例,来阐述李琼的民通演唱风格。
(1)音乐形态分析
歌曲《山路十八弯》是由佟文西、尹建平作词,王原平作曲,李琼演唱的一首民通音乐风格作品,收录在其2000年发行的《李琼》专辑中。该歌曲为四四拍、#f羽民族六声调式(加变宫)、中速,音域为十二度(#c1—#g2),非规则性多段并列性曲式结构。歌曲以土家族山歌为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描绘了村寨之间弯弯曲曲的地貌形态以及人们在这蜿蜒崎岖的山路间唱歌、嬉闹的情景。引子部分采用笛子演奏引入,人声进入后使用山歌喊唱的方式直接达到较高的#f2音处,突出了歌曲的气势。整个引子部分中的人声演唱,节奏处理得相对自由,体现了山歌的特点。
A段均由动机来形成,四句形成排
比,这也是山歌的一个结构特点。B、C、D段中的各句大多采用了一问一答的方式。在歌曲的编配中,电声乐器与民族乐器兼用。B段中使用了摇铃、木鱼等民族乐器,并使用弦乐作为音乐的铺墊,充分体现出了土家族的风情。
(二)演唱形态分析
李琼的声音明亮、清脆,声线较细、直线型,音域较宽,属于女高音声部。李琼在演唱中民族唱法的演唱技巧使用较多,高音集中,追求明亮音色,气息较深,咬字也是“字正腔圆”。这里的“字正腔圆”对于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来讲,有其独特的审美和评判体系为据,方言唱得准确、地道即“字正腔圆”。她采用土家族的方言来演唱此首歌曲,没有采用普通话,目的是为了保留歌曲的民族味道。例如:“山”唱成“三”、“这”唱成“则”、“十”唱成“四”、“水”唱成“suǐ”
歌手演唱中的方言有时无法使用正确的汉语拼音来表示,只能采取汉语拼音嫁接的方式而为之。、“歌”唱成“锅”、“串”唱成“cuān”、“寨”唱成“在”等,这首咬字行腔的方式也是其演唱风格中的重要特点。同时,C段中“就没有美如水的山妹子”的一句采用了说唱的方式。李琼在演唱高音时,声音在打开喉咙的基础上发出并推送到前额的眉心处,民族唱法的用声痕迹比较明显。这首歌曲的高音较多,而且高音都是硬起音,这也是山歌演唱中的一个特点。李琼在演唱时还采用了原生态山歌喊唱的方式,声音高亢、明亮。她的喉咙并不完全打开,而是适当挤压声带,发出的声音也较直、较空,给听众一种身处大山深处的空旷之感。可以说,“在演唱此类作品的高音部分时,要尽量追求声音的高度集中,使发出的音色清脆、明亮,既有流行特征,又有民族韵味”。另外,李琼在演唱中使用装饰音较多,尤其是滑音。例如:A段中的“这里的山路十八弯”的“路”和“弯”处。总的来讲,民通演唱风格的歌手发出的声音比民族唱法歌手的声音要更靠前、更白一些,气息也相对较浅,共鸣也相对较少。同时,民通演唱风格的歌手大多都有民族唱法的演唱基础,在情感的处理上更为细腻,但高音区的演唱还是采用民族唱法的技巧。此外,此时期李娜演唱歌曲《青藏高原》、张迈演唱歌曲《黄河源头》时的声态也都属于民通演唱风格,这两位歌手也是民通演唱风格的重要人物。
(三)声学频谱分析
从频谱图(图4)与数据表(表2)中的相关数据可知:第1、2、3泛音的声压高于基音,第1泛音高出较多,整个谐音列的声压在16至48 分贝之间,这表明歌手演唱时的力度较大,声音集中。泛音一共有5个,谐音列频率之间基本是1:2:3:4:5:6的整数倍关系,度数之间也基本是上行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大三度、小三度的关系,属于较为标准的谐音列,这说明声音具有明显的乐音效果,也是音色明亮、声音能量集中的体现。第3、4泛音处于歌手共振峰的频率区间内,但峰相对较低、较窄,不具有歌手共振峰的特征。从此频谱图中可以发现,声音的力度过大、过亮,泛音反而越少,声音的效果也比较干涩、不丰满。
综上所述,民谣与民通演唱风格个性突出,独具特色,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歌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很大的文化意义与价值。
[参 考 文 献]
王韡.中国流行音乐演唱的社会学宏观考察:基于社会干预、社会效应与社会生产的视角[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06):162.
[2]王韡.民国时期电影歌曲的演唱风格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02):101.
[3]韩宝强.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260.
[4]王韡.“关闭”技术在流行唱法中的运用[J].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12(02):79.
[关键词]
民谣;民通;演唱风格;老狼;李琼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927年由黎锦晖创作、黎明晖演唱的歌曲《毛毛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流行音乐的诞生,迄今已走过了近90年的历史,其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受众人数最多、受众面最广的音乐文化形式。”[1]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流行歌坛发展高涨的年代,出现了多种演唱风格。这其中以老狼为代表的民谣演唱风格与李琼为代表的民通演唱风格十分令人关注。为此,本文以这两位歌手为例,以点带面论述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民谣与民通演唱风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从三个维度对歌手的演唱风格进行综合化、立体性的论述。第一,音乐形态方面。“因为音乐形态往往决定着演唱风格。”[2]第二,演唱形态方面。主要对歌手的声音特点、使用的声乐技能技巧以及表演方式等进行论述。第三,声音特点是歌手形成演唱风格的重要物理因素。笔者利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主任韩宝强教授开发的声学测试软件——“通用音乐分析系统(GMAS 2.0B)”,对歌手的代表性作品声音片段进行声学测試,使大家对歌手声音有一个更为直观、科学的了解。
一、民谣演唱风格:以歌手老狼的校园民谣演唱风格为例[HTSS]
中国的民谣歌曲可细分为校园民谣、城市民谣、乡村民谣、军旅民谣等。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校园民谣成为中国流行音乐重要的音乐风格。校园民谣以描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主,创作者与演唱者大多也都是大学生,这种音乐形态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台湾校园民谣以及国外乡村音乐的影响。歌手老狼、叶蓓属于此时期校园民谣的代表性人物。老狼演唱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歌曲,叶蓓演唱了《b小调雨后》等歌曲,以及两人对唱的歌曲《青春无悔》都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下面以老狼演唱的歌曲《同桌的你》为例论述校园民谣的演唱风格。
(一)音乐形态分析
《同桌的你》是由高晓松作词、作曲创作,老狼(王阳)演唱的一首校园民谣歌曲。该歌曲为八六拍、D自然大调、中速,音域为十度(d1—#f2),并列单二部曲式。歌曲描写了男主人公在中学时期暗恋同桌女友的点点心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歌曲经老狼演唱后,迅速引起青年学子们的共鸣以及社会广大歌迷的喜爱。此歌曲虽为八六拍,但是其“强、弱、弱,次强、弱、弱”的节拍律动感并不明显,而是给人一种诉说性、抒情性的音乐感受,这与节奏较为紧凑、规整,歌词较为密集的创作方式有一定关系。歌曲各句的第一小节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八分音符对应一个字,较为规律。引子部分采用口琴来演奏主旋律,民谣吉他进行分解和弦式的演奏。演唱部分也是采用民谣吉他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口琴在各句的长音处进行装饰性的演奏,这种编曲方式呈现出了一种质朴、清新、自然的音乐风格。歌曲在进行第三遍演唱的时候,为了突出变化,加入了架子鼓和弦乐的演奏,并将音乐推向高潮。最后结尾部分的口琴演奏,留给听众一丝余味。总的来讲,歌曲相对短小,旋律性强,易记点突出,给人一种轻松、活泼、自然、质朴的听觉感受。
(二)演唱形态分析
老狼的声音较虚,音色黯淡,尤其在高音区。他属于曲线型声线,男中音声部。老狼在演唱时的起音较轻、较弱,喉位相对较高。其在演唱中低音区时对声音的把握还比较自如,一到高音区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演唱时喉咙打不开,靠加紧喉咙挤压声带来演唱高音,因此,其高音区的演唱较为勉强,有些地方的音高也明显偏低,例如“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的“你”处。另外,他在演唱高音时,并不刻意去压缩声带和集中声音,而是保持着不完全闭合的声带状况滑向高音。老狼在演唱中的咬字非常清晰、自然,完全口语化、倾诉性的演唱方式,不刻意使用任何的声乐演唱技巧。他的演唱始终给人一种慵懒、不温不火的状态,不追求音乐上的起伏。
除了校园民谣外,此时期还出现了城市民谣风格的歌曲与演唱,例如:李春波演唱的《小芳》、艾敬演唱的《我的1997》、孙浩演唱的《中华民谣》、谢东演唱的《笑脸》等,这些歌手的演唱除了具有校园民谣清新、质朴、自然的特点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演唱中透露出一丝都市气息,有一定的时尚性。乡村民谣以尹相杰、于文华对唱的《纤夫的爱》《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陈少华演唱的《九月九的酒》《九九女儿红》、黄鹤翔演唱的《九妹》、火风演唱的《大花轿》为代表。这些歌曲的题材大多来自于农村,音乐上带有浓郁的乡村气息,歌手的演唱风格趋近于民族唱法或者原生态式的喊唱。另外,还出现了军旅民谣风格,例如:小曾(曾德洪)演唱的《我的老班长》等歌曲。此风格歌曲的音乐题材主要来自于部队生活,大多表现对退伍战友的想念,对亲人、恋人的思念之情,与传统意义上高亢、硬朗的部队歌曲有明显的反差,但是比校园民谣的语气表达要稍显阳刚与内敛。总的来讲,在民谣歌曲的演唱中,歌手以真声为主、力度较轻,给人一种自然、清新的听觉感受。歌手使用民谣清音吉他自弹自唱的演唱方式较多,不刻意使用任何的声乐技巧。民谣歌曲的音域较窄,大多都在一个八度左右,集中在人声的中低音区,浅吟低唱的方式。同时,它的旋律起伏较小,音乐结构也较为短小、简单。它的伴奏方面追求简单、安静,突显音乐上的朴实无华。歌曲带有叙事性、抒情性、诉说性等特点,多是小我题材,描写怀旧、伤感等情感故事较多。
(三)声学频谱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此采样音的谱例记写音高为d2,频谱显示是d1,这也是由于男声音在日常的记谱时为高八度记写所致。从频谱图(图2)与数据表(表1)中的相关数据可知:基音的音高是d1-41,这正是老狼演唱高音时音高偏低的体现。第1、2、3泛音的声压高于基音,第1基音高出较多,整个谐音列的声压在11至50 分贝之间,表明歌手演唱时的力度稍大。此声音的泛音较多,有20余个,第11泛音之后的不是非常明显。基音与前11个泛音频率之间基本是1:2:3:4:5:6:7:8:9:10:11:12的整数倍关系,度数之间也基本是上行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的关系,属于较为标准的谐音列,但其中第1泛音#c2+49与第2泛音a2-45呈上行小六度关系,第6泛音b3+22与第7泛音d4-46呈上行小三度的关系,这与标准谐音列相对应的音程度数关系有一定的微差,这是由老狼的声音略虚造成的。第7、8、9、10泛音处于歌手共振峰 歌手共振峰是指出现在2200~3200赫兹频率范围的一种共振波峰,它的存在可以增强歌唱者嗓音的明亮度和穿透力,不至于被乐队伴奏或其他音响所掩蔽。的频率区间内,以及随后的第11泛音,这五个泛音形成的峰有一定的规模。[3]因此,说明此声音具有歌手共振峰的特征,但规模有限,这与民谣演唱慵懒、力度相对较轻有一定的关系。
二、民通演唱风格:以歌手李琼的演唱为例[HTSS]
民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流行音乐风格,在民国的“大上海”时期就曾出现过。例如歌手周璇演唱的《天涯歌女》等,在歌手李琼出现之前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称呼和定义。民通歌曲大多是利用民族的音乐元素来进行创作的,在歌曲的编配与歌手的演唱方面,民族化、流行化特征兼具。在1998年4月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业余组上,歌手李琼在流行唱法组中演唱了一首民通歌曲《三峡,我的家乡》,其演唱风格到底属于民族唱法还是流行唱法,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争论。李琼最终获得了流行唱法业余组的优秀奖与特别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照现在大家对民通唱法的审美认知程度进行评判,李琼的名次应该会更为靠前。另外,李琼又在1999年的央视春晚上演唱了歌曲《山路十八弯》,一时间民通唱法在社会中影响很大。歌曲《山路十八弯》也成为随后几年内各种歌手大赛,流行唱法女高音的常选曲目。2000年之后出道的歌手谭晶,其演唱风格也属于此类。下面就以歌曲《山路十八弯》为例,来阐述李琼的民通演唱风格。
(1)音乐形态分析
歌曲《山路十八弯》是由佟文西、尹建平作词,王原平作曲,李琼演唱的一首民通音乐风格作品,收录在其2000年发行的《李琼》专辑中。该歌曲为四四拍、#f羽民族六声调式(加变宫)、中速,音域为十二度(#c1—#g2),非规则性多段并列性曲式结构。歌曲以土家族山歌为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描绘了村寨之间弯弯曲曲的地貌形态以及人们在这蜿蜒崎岖的山路间唱歌、嬉闹的情景。引子部分采用笛子演奏引入,人声进入后使用山歌喊唱的方式直接达到较高的#f2音处,突出了歌曲的气势。整个引子部分中的人声演唱,节奏处理得相对自由,体现了山歌的特点。
A段均由动机来形成,四句形成排
比,这也是山歌的一个结构特点。B、C、D段中的各句大多采用了一问一答的方式。在歌曲的编配中,电声乐器与民族乐器兼用。B段中使用了摇铃、木鱼等民族乐器,并使用弦乐作为音乐的铺墊,充分体现出了土家族的风情。
(二)演唱形态分析
李琼的声音明亮、清脆,声线较细、直线型,音域较宽,属于女高音声部。李琼在演唱中民族唱法的演唱技巧使用较多,高音集中,追求明亮音色,气息较深,咬字也是“字正腔圆”。这里的“字正腔圆”对于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来讲,有其独特的审美和评判体系为据,方言唱得准确、地道即“字正腔圆”。她采用土家族的方言来演唱此首歌曲,没有采用普通话,目的是为了保留歌曲的民族味道。例如:“山”唱成“三”、“这”唱成“则”、“十”唱成“四”、“水”唱成“suǐ”
歌手演唱中的方言有时无法使用正确的汉语拼音来表示,只能采取汉语拼音嫁接的方式而为之。、“歌”唱成“锅”、“串”唱成“cuān”、“寨”唱成“在”等,这首咬字行腔的方式也是其演唱风格中的重要特点。同时,C段中“就没有美如水的山妹子”的一句采用了说唱的方式。李琼在演唱高音时,声音在打开喉咙的基础上发出并推送到前额的眉心处,民族唱法的用声痕迹比较明显。这首歌曲的高音较多,而且高音都是硬起音,这也是山歌演唱中的一个特点。李琼在演唱时还采用了原生态山歌喊唱的方式,声音高亢、明亮。她的喉咙并不完全打开,而是适当挤压声带,发出的声音也较直、较空,给听众一种身处大山深处的空旷之感。可以说,“在演唱此类作品的高音部分时,要尽量追求声音的高度集中,使发出的音色清脆、明亮,既有流行特征,又有民族韵味”。另外,李琼在演唱中使用装饰音较多,尤其是滑音。例如:A段中的“这里的山路十八弯”的“路”和“弯”处。总的来讲,民通演唱风格的歌手发出的声音比民族唱法歌手的声音要更靠前、更白一些,气息也相对较浅,共鸣也相对较少。同时,民通演唱风格的歌手大多都有民族唱法的演唱基础,在情感的处理上更为细腻,但高音区的演唱还是采用民族唱法的技巧。此外,此时期李娜演唱歌曲《青藏高原》、张迈演唱歌曲《黄河源头》时的声态也都属于民通演唱风格,这两位歌手也是民通演唱风格的重要人物。
(三)声学频谱分析
从频谱图(图4)与数据表(表2)中的相关数据可知:第1、2、3泛音的声压高于基音,第1泛音高出较多,整个谐音列的声压在16至48 分贝之间,这表明歌手演唱时的力度较大,声音集中。泛音一共有5个,谐音列频率之间基本是1:2:3:4:5:6的整数倍关系,度数之间也基本是上行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大三度、小三度的关系,属于较为标准的谐音列,这说明声音具有明显的乐音效果,也是音色明亮、声音能量集中的体现。第3、4泛音处于歌手共振峰的频率区间内,但峰相对较低、较窄,不具有歌手共振峰的特征。从此频谱图中可以发现,声音的力度过大、过亮,泛音反而越少,声音的效果也比较干涩、不丰满。
综上所述,民谣与民通演唱风格个性突出,独具特色,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歌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很大的文化意义与价值。
[参 考 文 献]
王韡.中国流行音乐演唱的社会学宏观考察:基于社会干预、社会效应与社会生产的视角[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06):162.
[2]王韡.民国时期电影歌曲的演唱风格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02):101.
[3]韩宝强.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260.
[4]王韡.“关闭”技术在流行唱法中的运用[J].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12(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