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中投公司(CIC)目前规模还很小,但中国政府外汇资产的总累积量并不少。2007年中国外汇资产的增长,尤其在计算了央行让部分银行持有的那部分巨额外汇以后,轻易便超过了全世界石油出口经济体加总后的外汇资产增长。
中国的央行、国有银行以及中投公司所持有外汇资产组合,在2007年增长了近6000亿美元——中投公司的增量在其中估计仅占到170亿美元。但是,中国总的外汇资产增长规模意味着,中投公司如果不是世界规模第一的主权财富基金,也会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基金之一,到2007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高达1.3万亿美元。
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和挪威的基金不同,后者对议会负责,而前者受国务院领导;到目前为止,与挪威相比,中国更愿意承担大的风险——特别是对百仕通和摩根士丹利的投资。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也不太可能类似于海湾地区小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后者往往类似于一个极富有家族的家族账房(专门为富豪家族理财的一种私人银行)。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更不太可能类似于新加坡的基金——即使中投公司是仿照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建立的——原因很简单,即中国比新加坡大得多。目前也没有新加坡那么富裕。
CIC区别于其他主权财富基金的五个方面中投公司与其他基金共有5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中投公司是靠发行债务而不是财政盈余来筹资的。中投公司是以国务院资产管理者的身份构建,但却是靠出售财政部的财政债券来融资。财政部使用融得的资金向中央银行购买外汇交给中投公司管理。因此,如果中投公司不能产生足够的收益来抵补财政部所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财政部将面临财务亏损。
第二,中投公司必须有效地承担额外的汇率风险,因为用本国货币记账时面临很大的汇率亏损风险。当前市场预期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每年升值8%,为中投公司融资发行债券的年利率为4.5%,那意味着中投公司需要大约13%的年回报率,扣除费用和开支,以人民币计算,才能刚好收支相抵。希望中投公司能够抵消人民币升值无疑是不可能的,因为它的成立是为了设法获取美元和欧元的高额回报,中国需要积累这些回报来支持其汇率制度。但是按人民币计算的亏损可能性,至少也会构成公共关系上的挑战:中国公众对中投公司的财务状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第三,中投公司有着多重的使命,不光是单纯提高中国外汇资产的回报率。在中投公司成立之前,政府的不同部门为创造性地使用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出谋划策,中投公司是综合不同意见的结果。其使命包括管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投资,支持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管理中国的外国投资组合(该组合比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组合包含更多的股权性投资)。不过目前中投公司在国内的投资组合远大于国外的投资组合。
第四,中国比其他设立大型投资基金的国家相对贫穷。当前拥有5个世界最大基金的国家其人均收入平均超过50000美元(按购买力评价PPP计算);中国的人均收入按照PPP计算,依然只有5000美元左右,也低于以市场汇率计算得出的数值。因此,中投公司在寻找支持本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将比富裕国家的基金承担更大的责任。
第五,中投公司的潜在规模。虽然当前中投公司的外汇资产规模还相当小(到2007年底为170亿美元,到2008年第一季度末将有可能增加到670亿美元左右),但很快其规模会变得相当大。还没有其他政府一年的外汇资产增加超过5000亿美元。事实上,如果把中投公司拥有的中国各银行的外汇资产加到其对外投资组合中,中投公司实际上已经在管理3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这足以使其跻身世界最大基金的行列。
CIC面临的市场压力中投公司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首次高调的国际投资——百仕通项目——亏损,它不仅面临着不再犯类似错误的巨大压力,还面临着快速投资及产生巨额回报的压力。
但是,它不能轻易产生足够的美元和欧元收益来抵消人民币升值。另外,目前中投公司的每次投资行动都受到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国家开发银行对花旗银行的投资行动暂缓或许还表明中国担心海外投资过于集中在金融行业。
中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可能是另一项挑战。与国有企业有密切联系的一些政府部门想让中投公司对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更多的支持。但是这又似乎违背了中投公司对市场的保证,即风险和收益纯粹出于商业考虑。
一般而言,中国创建中投公司是希望从对政府债券和其他传统储备资产的集中投资,转向更为均衡的投资组合,这同时也给欧美带来一系列问题。在人民币当前的汇率体制下,中国央行有可能将继续持有大部分美元外汇资产,而抛售美元购进欧元的大规模操作,会对美元、欧元的汇率施加压力。中国外汇资产的增长规模和更多样化投资组合的愿望,意味着它的投资决策将最终影响一系列金融资产的回报率。在任何情况下,中国的投资决策将会对美国的股票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主权财富基金将在许多美国公司持有相当大的股份,这种忧虑不是只针对中国的,还有其他国家的主权基金,但通常而言,中国潜在购买的绝对规模意味着其投资决策对美国的影响可能比其他国家更大。2006年,中国在美国的总投资可能已达到4000亿美元——其中投资美国股票可能有100亿美元、债券有3900亿美元。如果中国外汇资产继续以当前的速度累积,同时以类似的组合投资于美国,中国的股权所有权在三年内会达到1万亿美元。这种结果未必会出现,但并非不可能。
不仅是美国,中投公司的投资策略也可能使其他新兴亚洲经济体有所顾虑。中投公司的初始投资使命暗示着其投资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强烈兴趣——尤其是其他新兴亚洲经济体,然而许多其他亚洲货币早已吸引了过多的资本流入,它们也担心如果汇率升值,本国商品的竞争力会受到削弱。
中国的投资策略可能会对邻国汇率产生升值压力,或者迫使其央行进行干预,同样,中国投资组合若发生巨大转变,也可能对欧洲货币产生额外的升值压力。即使中投公司不对个体企业进行非商业投资,也很难想象其进行投资选择时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摩擦。
中国是一个如此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其举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有时市场通过出售被中国拉高的资产,抵消中投公司的行为;但是有时市场会试图购买中国希望买入的资产,因而利润是来自于(预期的)中国需求,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中国对市场的影响。
最后的争议来自中国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力拓矿业公司投资约128亿美元联合美国铝业公司(出资12亿美元)购买了力拓矿业9%的股份,有效阻止了必和必拓(BHR Billiton)的收购。虽然这种投资并不从中投公司处融资,但中国铝业入注力拓矿业的资金部分来自国家开发银行(CDB)的贷款。而CDB最近从中投公司筹得200亿美元作为重组资本,中投公司持有大量CDB的股份。只要中投公司保有大量中国国有银行的股份,就很难划清这种界限,从而难免引起外界的关注。
中国的央行、国有银行以及中投公司所持有外汇资产组合,在2007年增长了近6000亿美元——中投公司的增量在其中估计仅占到170亿美元。但是,中国总的外汇资产增长规模意味着,中投公司如果不是世界规模第一的主权财富基金,也会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基金之一,到2007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高达1.3万亿美元。
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和挪威的基金不同,后者对议会负责,而前者受国务院领导;到目前为止,与挪威相比,中国更愿意承担大的风险——特别是对百仕通和摩根士丹利的投资。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也不太可能类似于海湾地区小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后者往往类似于一个极富有家族的家族账房(专门为富豪家族理财的一种私人银行)。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更不太可能类似于新加坡的基金——即使中投公司是仿照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建立的——原因很简单,即中国比新加坡大得多。目前也没有新加坡那么富裕。
CIC区别于其他主权财富基金的五个方面中投公司与其他基金共有5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中投公司是靠发行债务而不是财政盈余来筹资的。中投公司是以国务院资产管理者的身份构建,但却是靠出售财政部的财政债券来融资。财政部使用融得的资金向中央银行购买外汇交给中投公司管理。因此,如果中投公司不能产生足够的收益来抵补财政部所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财政部将面临财务亏损。
第二,中投公司必须有效地承担额外的汇率风险,因为用本国货币记账时面临很大的汇率亏损风险。当前市场预期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每年升值8%,为中投公司融资发行债券的年利率为4.5%,那意味着中投公司需要大约13%的年回报率,扣除费用和开支,以人民币计算,才能刚好收支相抵。希望中投公司能够抵消人民币升值无疑是不可能的,因为它的成立是为了设法获取美元和欧元的高额回报,中国需要积累这些回报来支持其汇率制度。但是按人民币计算的亏损可能性,至少也会构成公共关系上的挑战:中国公众对中投公司的财务状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第三,中投公司有着多重的使命,不光是单纯提高中国外汇资产的回报率。在中投公司成立之前,政府的不同部门为创造性地使用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出谋划策,中投公司是综合不同意见的结果。其使命包括管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投资,支持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管理中国的外国投资组合(该组合比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组合包含更多的股权性投资)。不过目前中投公司在国内的投资组合远大于国外的投资组合。
第四,中国比其他设立大型投资基金的国家相对贫穷。当前拥有5个世界最大基金的国家其人均收入平均超过50000美元(按购买力评价PPP计算);中国的人均收入按照PPP计算,依然只有5000美元左右,也低于以市场汇率计算得出的数值。因此,中投公司在寻找支持本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将比富裕国家的基金承担更大的责任。
第五,中投公司的潜在规模。虽然当前中投公司的外汇资产规模还相当小(到2007年底为170亿美元,到2008年第一季度末将有可能增加到670亿美元左右),但很快其规模会变得相当大。还没有其他政府一年的外汇资产增加超过5000亿美元。事实上,如果把中投公司拥有的中国各银行的外汇资产加到其对外投资组合中,中投公司实际上已经在管理3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这足以使其跻身世界最大基金的行列。
CIC面临的市场压力中投公司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首次高调的国际投资——百仕通项目——亏损,它不仅面临着不再犯类似错误的巨大压力,还面临着快速投资及产生巨额回报的压力。
但是,它不能轻易产生足够的美元和欧元收益来抵消人民币升值。另外,目前中投公司的每次投资行动都受到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国家开发银行对花旗银行的投资行动暂缓或许还表明中国担心海外投资过于集中在金融行业。
中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可能是另一项挑战。与国有企业有密切联系的一些政府部门想让中投公司对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更多的支持。但是这又似乎违背了中投公司对市场的保证,即风险和收益纯粹出于商业考虑。
一般而言,中国创建中投公司是希望从对政府债券和其他传统储备资产的集中投资,转向更为均衡的投资组合,这同时也给欧美带来一系列问题。在人民币当前的汇率体制下,中国央行有可能将继续持有大部分美元外汇资产,而抛售美元购进欧元的大规模操作,会对美元、欧元的汇率施加压力。中国外汇资产的增长规模和更多样化投资组合的愿望,意味着它的投资决策将最终影响一系列金融资产的回报率。在任何情况下,中国的投资决策将会对美国的股票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主权财富基金将在许多美国公司持有相当大的股份,这种忧虑不是只针对中国的,还有其他国家的主权基金,但通常而言,中国潜在购买的绝对规模意味着其投资决策对美国的影响可能比其他国家更大。2006年,中国在美国的总投资可能已达到4000亿美元——其中投资美国股票可能有100亿美元、债券有3900亿美元。如果中国外汇资产继续以当前的速度累积,同时以类似的组合投资于美国,中国的股权所有权在三年内会达到1万亿美元。这种结果未必会出现,但并非不可能。
不仅是美国,中投公司的投资策略也可能使其他新兴亚洲经济体有所顾虑。中投公司的初始投资使命暗示着其投资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强烈兴趣——尤其是其他新兴亚洲经济体,然而许多其他亚洲货币早已吸引了过多的资本流入,它们也担心如果汇率升值,本国商品的竞争力会受到削弱。
中国的投资策略可能会对邻国汇率产生升值压力,或者迫使其央行进行干预,同样,中国投资组合若发生巨大转变,也可能对欧洲货币产生额外的升值压力。即使中投公司不对个体企业进行非商业投资,也很难想象其进行投资选择时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摩擦。
中国是一个如此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其举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有时市场通过出售被中国拉高的资产,抵消中投公司的行为;但是有时市场会试图购买中国希望买入的资产,因而利润是来自于(预期的)中国需求,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中国对市场的影响。
最后的争议来自中国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力拓矿业公司投资约128亿美元联合美国铝业公司(出资12亿美元)购买了力拓矿业9%的股份,有效阻止了必和必拓(BHR Billiton)的收购。虽然这种投资并不从中投公司处融资,但中国铝业入注力拓矿业的资金部分来自国家开发银行(CDB)的贷款。而CDB最近从中投公司筹得200亿美元作为重组资本,中投公司持有大量CDB的股份。只要中投公司保有大量中国国有银行的股份,就很难划清这种界限,从而难免引起外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