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沙漠,你或许会想到如梦如幻又如鬼魅的海市蜃楼、连绵平滑的沙丘、漫天的风沙、焦裂的大地、向天空伸出手臂的仙人掌、千万年前干枯了的河床、黑色的山峦、深蓝到冻住了的长空、布满乱石的荒野……如此诡异的沙漠,是否听起来便让人胆战心惊?然而,读过《撒哈拉的故事》后,胆小如鼠的我竟也期待有朝一日能亲临撒哈拉沙漠,去看看沙漠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能让三毛背井离乡,即便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也不愿离去。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罗大佑为纪念三毛而作的《追梦人》,写出了三毛与荒漠的深切羁绊。待在小县城的我至今没机会去见识那片约932万平方千米的沙漠,只能在地图上指着那个小小的黑点,一遍遍重温三毛那细腻的文字。
品味《撒哈拉的故事》,犹如走进一幅充满异国风情的画卷。穿梭在三毛清新的文字里,心里始终有一种情愫在萦绕,一种暖意在流淌,我感受到一种震撼心灵的人性美……
三毛是一个“一意孤行的倔强女子”,贫瘠广阔的大沙漠在她眼中是充满诱惑的。于是,她勇敢地抛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背上行囊,奔向大沙漠的怀抱。但迎接她的却是黄沙滚滚,风声侵袭。荷西租下的沙土房位于大坟场,地是高低不平的水泥地,墙是深灰色的空心砖砌的,上面没有涂石灰,砖块接缝处的干水泥就赤裸裸地挂在那儿;墙的左角有缺口,风不断往里灌。但三毛与荷西从未嫌弃这不堪的小屋,他们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去。他们似乎是有高超技艺的艺术家,让那间小屋在一年之内便成为“最美丽的沙漠家庭”。
三毛常说“异乡人”对她来说是一个很确切的称呼,因为她“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分子”,她“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但对于撒哈拉,她却将“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沙漠便成为她多年来内心深处的“梦中情人”。她爱这广阔的沙漠,爱那里的生活,更爱那里的人。我始终不明白,究竟是何种依恋,究竟是怎样的情怀,吸引着三毛在环境恶劣的沙漠中生活。
《撒哈拉的故事》文字细腻,描绘出撒哈拉独特的美景与人情,也满载着三毛的依赖与爱恋——沙漠广阔的视野,热心却又小气巴巴的邻居,令人哭笑不得的搭车人——这是城市那样的“水泥森林”所可望而不可即的。或许,这便是沙漠的魅力吧!林徽因说:“生命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寸时光都要自己亲历,每一杯雨露都要自己亲尝。”而三毛,在沙漠中穿梭一个个日夜,终究捕获了一段属于自己的美妙时光,终究投入“梦中情人”的怀抱。
“生命的過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这一遭。”人的一生不过八九十年,若一辈子蜗居于一个地方,就像井底之蛙,连蓝天都看不透彻,更何谈品尝百味,享受人生?若寻得机会,我愿飞往撒哈拉,去体验三毛那浓厚的情感,追寻我的一帘幽梦。
(指导老师 谢小荣 刘文婷)
简 评
这篇读书随笔有文采,有温度。作者读懂了三毛的灵魂,读出了诗和远方。不管是引用的话语,还是作者的语言,都灵动优美,带给人美的享受,读书的感悟自然地发乎内心,唤起读者的共鸣。看得出作者对三毛是由衷地喜欢、欣赏和懂得。唯美的画面在文中展开,浓郁的情感在文中流淌。曼妙的语言将我们的目光引向远方,让我们的心灵摆脱世俗的桎梏,随着三毛自由飞翔。
(余东芳老师)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罗大佑为纪念三毛而作的《追梦人》,写出了三毛与荒漠的深切羁绊。待在小县城的我至今没机会去见识那片约932万平方千米的沙漠,只能在地图上指着那个小小的黑点,一遍遍重温三毛那细腻的文字。
品味《撒哈拉的故事》,犹如走进一幅充满异国风情的画卷。穿梭在三毛清新的文字里,心里始终有一种情愫在萦绕,一种暖意在流淌,我感受到一种震撼心灵的人性美……
三毛是一个“一意孤行的倔强女子”,贫瘠广阔的大沙漠在她眼中是充满诱惑的。于是,她勇敢地抛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背上行囊,奔向大沙漠的怀抱。但迎接她的却是黄沙滚滚,风声侵袭。荷西租下的沙土房位于大坟场,地是高低不平的水泥地,墙是深灰色的空心砖砌的,上面没有涂石灰,砖块接缝处的干水泥就赤裸裸地挂在那儿;墙的左角有缺口,风不断往里灌。但三毛与荷西从未嫌弃这不堪的小屋,他们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去。他们似乎是有高超技艺的艺术家,让那间小屋在一年之内便成为“最美丽的沙漠家庭”。
三毛常说“异乡人”对她来说是一个很确切的称呼,因为她“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分子”,她“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但对于撒哈拉,她却将“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沙漠便成为她多年来内心深处的“梦中情人”。她爱这广阔的沙漠,爱那里的生活,更爱那里的人。我始终不明白,究竟是何种依恋,究竟是怎样的情怀,吸引着三毛在环境恶劣的沙漠中生活。
《撒哈拉的故事》文字细腻,描绘出撒哈拉独特的美景与人情,也满载着三毛的依赖与爱恋——沙漠广阔的视野,热心却又小气巴巴的邻居,令人哭笑不得的搭车人——这是城市那样的“水泥森林”所可望而不可即的。或许,这便是沙漠的魅力吧!林徽因说:“生命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寸时光都要自己亲历,每一杯雨露都要自己亲尝。”而三毛,在沙漠中穿梭一个个日夜,终究捕获了一段属于自己的美妙时光,终究投入“梦中情人”的怀抱。
“生命的過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这一遭。”人的一生不过八九十年,若一辈子蜗居于一个地方,就像井底之蛙,连蓝天都看不透彻,更何谈品尝百味,享受人生?若寻得机会,我愿飞往撒哈拉,去体验三毛那浓厚的情感,追寻我的一帘幽梦。
(指导老师 谢小荣 刘文婷)
简 评
这篇读书随笔有文采,有温度。作者读懂了三毛的灵魂,读出了诗和远方。不管是引用的话语,还是作者的语言,都灵动优美,带给人美的享受,读书的感悟自然地发乎内心,唤起读者的共鸣。看得出作者对三毛是由衷地喜欢、欣赏和懂得。唯美的画面在文中展开,浓郁的情感在文中流淌。曼妙的语言将我们的目光引向远方,让我们的心灵摆脱世俗的桎梏,随着三毛自由飞翔。
(余东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