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食品的理化检验是借助理化手段使用某种仪器设备对各类食品的组成成分进行检测,进而确定食品质量的检验,其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技术性,且关系到整个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其也是食品检验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由于这一课程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健康,因此,深入开展食品检验课程改革,使其紧跟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步伐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食品检验;教学改革;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27-02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食品理化检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因其对实践性和系统性方面的要求较高,所以于该课程的教学而言实训和教学实习环节显得分外重要。而实训和实习主要是检验分析与食品加工相关的原材料、辅料、各种食品添加剂及其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等成分,从而为食品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因此,《食品理化检验》是高职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尤其是食品安全分析和检验专业方向中的核心专业课程。当前,对社会和企业来说,乐于奋斗于生产和建设一线岗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都非常缺乏,而这种类型的人才的培养正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和责任,其中,实践技能的培养则为此类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旨在稳步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尽快实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食品理化检验》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系统性地了解掌握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并知晓如何对食品安全评价的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进而努力培养学生在食品安全预警方面的敏锐洞察能力,从待测样品的特殊性质以及项目自身要求出发,即可选择正确且适宜的分析方法,并拥有足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来解决食品安全分析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所以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予以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跳出应试思维的局限,并实现工程应用思维方式的新转变。
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而言,课程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食品理化检验》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各种检测技术的综合运用及对其数据的分析统计,若仍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则更为困难。因此,有必要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性质出发,深入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探索和实践找出与课程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启发互动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自觉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专业课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二)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大学教学中通过考试一方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则是让考试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增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技巧的针对性,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实践表明如果考试内容及其形式足够科学、合理,即可发挥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均有益处。其次,考试可作为教师掌握教学效果的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改进。考试内容若不够科学合理,不但会损害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受到打击,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更不用说提升教学效果了。
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相对机械,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成绩为其唯一评价指标,该考核方式下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完全发挥,更无从引起学生热爱知识、认真研究的兴趣,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且知识面相对较窄;对于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而言,弊端更为明显,这部分学生多通过考前对考点和知识点的突击背诵,这种知识的短期积累难以真正实现能力的积累和提升,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高分低能。
如今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食品分析与检验工作对相关人员的在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构建更为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最后的学习效果,正确引导学生,方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正确的认知,才能掌握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通过考试模式的不断转变让学生告别以往的突击式学习模式,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积攒知识,更为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运用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食品理化检验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样品的预处理,食品中添加剂、有害物质以及营养成分的测定,数据的分析以及食品卫生检验等。授课内容与课程内容有部分重复,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突出教学重点,有侧重性地选择授课内容,如可以省略数据分析方面的内容,因为其与《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中的内容相似;又如在讲解测定食品中营养成分的相关内容时,可忽略其营养成分生理功能的内容部分,重点讲解测定的具体方法及其原理。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在课堂上因时间有限,每一种添加剂的测定原理和方法难以一一予以讲授,所以应该将测定项目进行分类处理,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主要对通用的测定方法进行讲授,如分光光度法和色谱法的应用。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国民的幸福健康,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这首先要求学生密切关注国家标准的更新,在对测定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知识进行讲授时,应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最新的食品安全危害残留标准,并介绍具体的测定方法。如国家明确规定了原料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允许量,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GB/T22388-2008原料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再如国家规定了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的允许量,采用GB/T85388-2008检验饮用天然矿泉水时,使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溴酸盐含量时值得我们倍加关注。 理论教学中旨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可借助一些辅助仪器设备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讲解粗脂肪的测定原理时,可向同学们现场演示索氏抽提法的工作原理,从而增加教学生动性;同时,还可在课件里添加图片、视频和动画等,让学生浅显易懂地明白试验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如讲解索氏抽提法测定脂肪的原理时,就可播放抽提剂提取过程的FLASH动画;在讲授凯氏定氮法时,可播放具体实验过程的录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方法的原理。教学过程中模拟软件的利用也很有必要,如有的实验软件可以仿真气象色谱的分析过程,借助这种软件教师教学更加轻松、直观,学生也可以自己使用模拟软件来更清晰地掌握其方法和原理,很多地方性院校的气象色谱仪是不能用于开放教学的,在此类软件的帮助下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时教师需要精心准备,适当结合文字、图片和多媒体资料,优化其所占比重,遇到重点和难点内容应该辅以板书的形式进行点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实例,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二)对考核体系进行完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考核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传统考核方式是由一定比例的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共同组成,同时包含一定的平时成绩,但却难以发挥作用,并且实验教学的考核主要也是检查学生试验报告的撰写质量,这种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甚公正,并且会对学生学习兴趣造成不利影响,出现抄袭实验报告等问题。针对此类情况,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尤其是要量化和细化考核平时成绩及实验成绩。
因此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3~4人自由分组,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来自主完成专题作业甚至实验设计,重点关注最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及食品方面的高新技术,并抽出时间专门听取每个小组的交流汇报,而后由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对其内容、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倡导、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学生的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和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共同构成。
理论考试的形式虽然仍采用笔试,但应保证选择的题目富有灵活性和实用性,让学生知道如何活学活用而非死记硬背。如采用索氏抽提法对某肉松的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时,通过五次测定得到如下结果(%):6.8、6.9、6.8、7.1、5.2,请计算出该肉松平均的粗脂肪含量。这道看似简单的题目其特点在于其中包含了处理实验结果数据时对可疑值的取舍,如果阅题不清就很容易答错。
实验成绩也分为平时和期末两部分成绩,平时成绩是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预习、准备、出勤、操作情况以及试验后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共同构成;期末成绩则抽签决定学生进行哪一项实验进行实操。这种模式不仅保证了实验评定的公平性和合理程度,还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促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振伟,郭永.高职《食品理化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特色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07):40-41.
[2]丁兴华.“三结合,学检一体”教学模式在高职《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中的实践[J].科技信息,2012,(35):535 533.
[3]郭建丽.改革食品理化检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3,(03):531-533.
关键词:食品检验;教学改革;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27-02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食品理化检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因其对实践性和系统性方面的要求较高,所以于该课程的教学而言实训和教学实习环节显得分外重要。而实训和实习主要是检验分析与食品加工相关的原材料、辅料、各种食品添加剂及其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等成分,从而为食品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因此,《食品理化检验》是高职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尤其是食品安全分析和检验专业方向中的核心专业课程。当前,对社会和企业来说,乐于奋斗于生产和建设一线岗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都非常缺乏,而这种类型的人才的培养正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和责任,其中,实践技能的培养则为此类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旨在稳步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尽快实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食品理化检验》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系统性地了解掌握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并知晓如何对食品安全评价的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进而努力培养学生在食品安全预警方面的敏锐洞察能力,从待测样品的特殊性质以及项目自身要求出发,即可选择正确且适宜的分析方法,并拥有足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来解决食品安全分析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所以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予以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跳出应试思维的局限,并实现工程应用思维方式的新转变。
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而言,课程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食品理化检验》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各种检测技术的综合运用及对其数据的分析统计,若仍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则更为困难。因此,有必要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性质出发,深入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探索和实践找出与课程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启发互动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自觉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专业课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二)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大学教学中通过考试一方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则是让考试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增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技巧的针对性,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实践表明如果考试内容及其形式足够科学、合理,即可发挥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均有益处。其次,考试可作为教师掌握教学效果的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改进。考试内容若不够科学合理,不但会损害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受到打击,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更不用说提升教学效果了。
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相对机械,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成绩为其唯一评价指标,该考核方式下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完全发挥,更无从引起学生热爱知识、认真研究的兴趣,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且知识面相对较窄;对于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而言,弊端更为明显,这部分学生多通过考前对考点和知识点的突击背诵,这种知识的短期积累难以真正实现能力的积累和提升,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高分低能。
如今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食品分析与检验工作对相关人员的在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构建更为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最后的学习效果,正确引导学生,方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正确的认知,才能掌握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通过考试模式的不断转变让学生告别以往的突击式学习模式,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积攒知识,更为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运用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食品理化检验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样品的预处理,食品中添加剂、有害物质以及营养成分的测定,数据的分析以及食品卫生检验等。授课内容与课程内容有部分重复,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突出教学重点,有侧重性地选择授课内容,如可以省略数据分析方面的内容,因为其与《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中的内容相似;又如在讲解测定食品中营养成分的相关内容时,可忽略其营养成分生理功能的内容部分,重点讲解测定的具体方法及其原理。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在课堂上因时间有限,每一种添加剂的测定原理和方法难以一一予以讲授,所以应该将测定项目进行分类处理,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主要对通用的测定方法进行讲授,如分光光度法和色谱法的应用。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国民的幸福健康,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这首先要求学生密切关注国家标准的更新,在对测定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知识进行讲授时,应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最新的食品安全危害残留标准,并介绍具体的测定方法。如国家明确规定了原料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允许量,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GB/T22388-2008原料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再如国家规定了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的允许量,采用GB/T85388-2008检验饮用天然矿泉水时,使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溴酸盐含量时值得我们倍加关注。 理论教学中旨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可借助一些辅助仪器设备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讲解粗脂肪的测定原理时,可向同学们现场演示索氏抽提法的工作原理,从而增加教学生动性;同时,还可在课件里添加图片、视频和动画等,让学生浅显易懂地明白试验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如讲解索氏抽提法测定脂肪的原理时,就可播放抽提剂提取过程的FLASH动画;在讲授凯氏定氮法时,可播放具体实验过程的录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方法的原理。教学过程中模拟软件的利用也很有必要,如有的实验软件可以仿真气象色谱的分析过程,借助这种软件教师教学更加轻松、直观,学生也可以自己使用模拟软件来更清晰地掌握其方法和原理,很多地方性院校的气象色谱仪是不能用于开放教学的,在此类软件的帮助下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时教师需要精心准备,适当结合文字、图片和多媒体资料,优化其所占比重,遇到重点和难点内容应该辅以板书的形式进行点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实例,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二)对考核体系进行完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考核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传统考核方式是由一定比例的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共同组成,同时包含一定的平时成绩,但却难以发挥作用,并且实验教学的考核主要也是检查学生试验报告的撰写质量,这种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甚公正,并且会对学生学习兴趣造成不利影响,出现抄袭实验报告等问题。针对此类情况,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尤其是要量化和细化考核平时成绩及实验成绩。
因此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3~4人自由分组,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来自主完成专题作业甚至实验设计,重点关注最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及食品方面的高新技术,并抽出时间专门听取每个小组的交流汇报,而后由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对其内容、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倡导、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学生的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和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共同构成。
理论考试的形式虽然仍采用笔试,但应保证选择的题目富有灵活性和实用性,让学生知道如何活学活用而非死记硬背。如采用索氏抽提法对某肉松的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时,通过五次测定得到如下结果(%):6.8、6.9、6.8、7.1、5.2,请计算出该肉松平均的粗脂肪含量。这道看似简单的题目其特点在于其中包含了处理实验结果数据时对可疑值的取舍,如果阅题不清就很容易答错。
实验成绩也分为平时和期末两部分成绩,平时成绩是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预习、准备、出勤、操作情况以及试验后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共同构成;期末成绩则抽签决定学生进行哪一项实验进行实操。这种模式不仅保证了实验评定的公平性和合理程度,还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促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振伟,郭永.高职《食品理化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特色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07):40-41.
[2]丁兴华.“三结合,学检一体”教学模式在高职《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中的实践[J].科技信息,2012,(35):535 533.
[3]郭建丽.改革食品理化检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3,(03):53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