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代大学生论“诚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we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我们应当鼓励和倡导一种诚信的道德风尚和人格修养,给大学生以劝导和指引。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重要性 状况 影响
  
  1.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它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诚信自古就被视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为人以诚,待人以信,不但是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要求,而且是社会的规范。今天,诚信已经是社会生活对人的必然要求,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条件,还是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
  1.1诚信的概念与本质
  诚信这一范畴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诚信的本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1.1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承诺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1.2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这就是说,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亦需按照诚信的原则行使其职权。
  1.1.3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者说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合一,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合一。如果说“诚”强调的是个人内心信念的真诚,是一种品行和美德,那么“信”则是诚这种内在品德的外在化显现,是一种责任和规范。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目的,而且是一种道德手段,更是人们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和谋取利益、实现利益的方式。我们应当既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又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使诚信的讲求既崇高又实用,既伟大又平凡。
  总之,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
  1.2诚信的功能和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诚信不仅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而且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1.2.1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而且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诚于中而必信于外。一个人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心有诚意口有信语而身则必有诚信之行为。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缺失诚信,就会使自我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个人也难于对自己的生命存在作出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因此,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处世之宝。诚意所达到的程度决定修德所能达到的高度,正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2.2诚信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规范。诚实守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而且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组织本身实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与提升,还是组织内外关系的优化与完善,本质上都需要诚信并且离不开诚信。诚信不仅产生效益和物化的社会财富,而且产生和谐和精神化的社会财富。诚信是塑造企业形象和赢得企业信誉的基石,是竞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砝码,是现代企业的命根子。
  1.2.3诚信是国家政府的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歸属于人民。中国古代政治伦理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认为国家的领导者应当以诚心诚意的态度和方法取信于民,进而达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太平清明。治国之道,在于贵德崇义,而德义的主要内容则是诚信。诚信是领导者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诚信构成国德、支配国运,没有诚信的国德就不能拥有长久而向上的国运。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更要求把诚信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政治权力的历史形态是私权或集权,而民主政治下的权力是公权。公权意味着权力归人民所有,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信任。失去人民的信任便失去了权力合法性的依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高度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诚信需要一种自觉,而最应该具有此种自觉诚信观的是大学生,因为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主宰者,是这个时代最敏感的一分子,同时也是感知时代要求最强烈的精英,我们不仅应该树立和形成自身的诚信,更应该成为诚信最有力的宣传者。
  
  2.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据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诚信竟然只是大学生的一种“理想主义”,并非他们的实际行为。由于大学生自身因素和教育因素意识以及社会体制问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行为相距甚远。调查显示有88.39%的同学认为诚信在当今社会很重要,诚信的意义、价值不容忽视,但在实际行为上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1还贷
  高校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还贷或是有意拖欠贷款。
  2.2考试
  虽然同学们签过“不作弊”的承诺书,但一旦到考试时还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另外,不少同学承认自己曾做过上课代人签到、迟到旷课、作业论文抄袭、简历灌水等不诚信的行为。
  2.3就业
  在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一份好工作,一些大学生会不自觉地夸大简历、伪造获奖情况等。虽然他们在主观意向上觉得诚信很重要,但社会竞争迫使他们选择了投机取巧。
  
  3.诚信缺失的影响及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回归呼唤
  
  尽管崇尚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这种美德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国民意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厉以宁在痛斥诚信缺失的社会现状时大声疾呼:一个国家诚信体系的崩溃不仅会给国民经济和国民消费带来损害,还将对整个社会体系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必将造成人情的淡漠,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历史证明了:不讲信誉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不讲信誉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信誉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不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缺失诚信,失我国魂,国将不国,中国呼唤诚信,中国需要诚信,中国必须诚信。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谋事之基,发展之源。因此,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
  心底坦荡天地宽:诚信为人,必能取信于人,立信于人,收获的一定是朋友;诚信做事,必能韧如江流,动如海啸,赢得的一定是信赖和尊重;诚信对待生活,才能挫之不馁,安之不躁,取得的一定是成功。诚信是驿站,给劳顿的步履以歇息;诚信是力量,给疲惫的身心以补给;诚信更是我们的做人处世之根,安身立命之本,给我们的生命以支撑,给我们的一路跋涉以意义。诚信从你我做起,诚信从现在做起。只要我们坚持诚信原则,弘扬诚信精神,勇于面对并努力克服存在的诚信问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先锋带头作用,就一定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历史的发展终将证明:诚信是诚信者的通行证,虚假是虚假者的墓志铭。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