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村里的学霸之家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07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国藩曾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湖南这一家人有着带书香味的家风,吸引我们一探芳华。
  “我在李爷爷周奶奶这里写作业已经五六年了,我以后想考清华、北大!”家住湖南省浏阳市达浒镇书香村的肖天小朋友,正在读六年级。每天放了学,他就来到李爷爷家,跟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做题,在这里,做功课似乎也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肖天喜欢来的李爷爷家,不是补习班,也不是培训机构,而是书香村特有的“义务托管所”。
  这个托管所还真是有点儿厉害,它的主人——96岁的李学树、94岁的周康湍一家,是远近闻名的书香之家。这个四世同堂、53口人的大家庭中,已经出了24名大学本科生、14名硕士生、5名博士生。
  这个几十名学霸手拉手、肩并肩的家庭,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李爷爷牌”课后班
  在达浒镇书香村桃花屋场一角,一棵树叶浓密的古樟伸出苍劲的枝丫,揽着一座静谧的小院。沿着幽静的小路步入院子,满园青翠和各色花朵立刻映入眼帘。走进屋内,书法字画挂满墙壁,书本字帖分别部居,翰墨飘香。屋里的一角,李学树和老伴儿周康湍一边认真地看书报,一边慢悠悠地交谈着,国家大事、家庭琐事,他们都聊得津津有味。
  年逾九旬的李学树、周康湍老夫妇依旧耳聪目明,读书看报毫不费力。周康湍奶奶每天还坚持练习书法,堂屋正中央“忠厚传家”4个字就是她的书法作品,也是他们老两口对子女的家训。
  “我们上六年级了,凡是来李爷爷这里写过作业的孩子,都考过班里的第一名!”肖天和小伙伴们嬉笑着说,语气里满满的自豪。李家堂屋右边摆了3张方桌,每天放学之后,桌上就挤满了认真写字的孩子。“看到村里一些孩子因为家长忙,放学后没人照顾,我们就让他们来我家写作业,帮他们解答学习难题,当起了义务托管员。”李学树说。
  不只负责登门学习的娃,老两口儿还惦记着村里其他的娃。哪里有孩子不读书,哪里有父母不支持孩子上学,哪里就有他们劝学的身影。村里的男孩儿汤华上高三了,面临高考,父母却非要他回家种田。老两口儿闻讯后急了,硬是把汤华从田里拉回了学校,又三番五次地去汤家做工作,说服汤父支持儿子高考,还隔三岔五去家里看汤华是否在认真学习。不负众望,汤华果然考上了本科。
  二年级的林征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外婆无力看管,常常逃学上网。那段时间李学树一有时间就在村里到处寻找林征的身影,逮住就是一顿花式劝学加碎碎念。“我错了,李爷爷,我这就回学校读书,你不要再逮我了,我听话!”看着孩子仓皇逃走的背影,李学树忍不住笑了,他也不知道这小娃能听话多久,但劝学无止境,他要力所能及地让大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现在,我依然觉得读书是一件可贵的事情,因为它得来不易。”
  李学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大学毕业生,周康湍是浏阳师范学校1945届毕业生,她和李学树结婚时,带来的嫁妆中就有一整箱子书。李学树和周康湍育有7个子女,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们都酷爱读书。
  “小时候,父母和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要多读书,将来有出息。”为了供7个孩子读书,李学树和周康湍勒紧裤腰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印象很深刻,父母上山砍竹子,砍到双手都磨烂。而那些用竹子换来的红薯,就是我们全家的午餐。”儿子李尤专说,自己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妈妈的,稍大一些就穿爸爸的,而弟弟妹妹们穿的都是他穿过的,胳肢窝附近的口子开了缝,缝了开,布料都磨薄了。“但爸妈却花了大部分的钱给我们交学费、买书。有一年,我们兄妹几个交不起学费和餐费,父亲狠心卖掉了家中养了多年的大黄狗,才暂时渡过难关……”
  那时候,左邻右舍看李家负担重,都劝他们让孩子学门手艺赚钱,却遭到夫妇俩拒绝:“孩子不多读点儿书,将来只能当睁眼瞎。”
  為了给孩子挣学费和生活费,周康湍白天和丈夫一起教书,晚上忙完家务就纺纱织布。懂事的大女儿李尤芳在一旁纳鞋底,其他孩子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学习。那些年,李家人的每个夜晚都是忙忙碌碌、勤勤恳恳的。
  家训是他们的心灵归宿
  1977年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李学树和周康湍的5个子女也报名参加了高考。那年9月,邮递员给李家送来了第一张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大儿子李尤专不仅被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录取,还是浏阳市高考理科成绩第一名。
  抚摸着薄薄的录取通知书,周康湍激动得泪水横流。一向勤俭的她颤抖着双手从枕头下摸出用手帕裹着的钱,吩咐四儿子李尤清到镇上买点儿肉,炒了几个家常菜。丈夫李学树高兴得跑到邻居家赊了一斤谷酒,一家人难得举杯,庆祝这得来不易的读书路。这顿饭,是李家儿女们一辈子都难忘的味道。餐桌上,从不喝酒的周康湍端起酒杯说了一句话:“孩子们,你们记住:读书,总会有用的。”
  同年,二女儿李尤伟、三儿子李尤元同时被湘潭师范专科学校(现湘潭师范学院)录取。自此以后,李家捷报频传。1978年,四儿子李尤清参加高考被湘潭师范专科学校录取。一年后,小儿子李尤强被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录取。二儿子李建中和大女儿李尤芳也通过自学考入浏阳师范学校。
  7个儿女都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两人取得博士学位,一人取得硕士学位,4人取得学士学位。大儿子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南省水利厅工作。三儿子是中南大学硕士、纽约大学博士,如今在加拿大的银行工作。四儿子读研后从事中学教育38年,担任省市重点中学校长24年。小儿子中国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到日本大阪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国从事数控专业研究。二女儿、二儿子和大女儿毕业后,一直在湖南本地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
  好的家风和学风,就像肥沃的土壤一样,培植出茁壮的树木,也养育出坚强的嫩芽。李学树和周康湍的孙辈也如父母辈一样,学有所成。孙子李江和孙媳蔡晓辉是湖南大学建筑环保专业的博士,夫妻俩均被聘为大学教师;孙子李纠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毕业后,在深圳某保险公司任总经理;外甥女左常午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香港大学博士,现在暨南大学任教。   “‘勤奋学习,忠厚传家’,这是我家的家训。”现任湖南大学附属中学党支部书记的四儿子李尤清说,“勤奋学习”是为了勉励后辈要认真读书,“忠厚传家”是希望做儿女的将忠诚厚道的家风永远传承下去。“这8个字不仅是我母亲规范儿女孙辈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大家庭几十个小辈的心灵归宿。当我们疲惫了、倦怠了,它就能时刻鼓舞着我们勇往直前。”
  “读书的初衷绝不只是为了改变命运。一开始我们七兄妹还觉得读书只是一种任务,但现在,我们打心底里觉得:读书使人幸福,是人应该坚持到老的习惯。”大儿子李尤专说。小时候的李尤专经常跟在父亲身后打转,父亲写字,他也拿着树枝在地上画;父亲看书,他也在旁边不停地翻书页。父亲看到有意思的地方哈哈大笑,他也会跟着嘻嘻笑,打心眼儿里高兴。“小孩子懂什么读书的道理呢?我以前看书写字都是因为崇拜父母,所以才喜欢模仿他们。慢慢地,读书也成为我的一种习惯。由此可见,潜移默化、以身作则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太重要了。”
  正是这种潜移默化,李学树和周康湍四世同堂的50多口人中,走出了5名博士、14名硕士、24名大学本科生。李家还走出了10多名教师,涉及多学科、多专业,任教从小学至大学,是乡邻们公认的“教育之家”“书香之家”。2019年5月,这个学霸之家获得了“全国最美家庭”的荣誉称号。
  书香传家,影响悠长
  “孩子的教育不只是一家的事,更是能影响到国家的大事。”李学树老两口儿不仅督学、劝学,还尽自己所能地助学。但凡村里有学生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资助。几十年来,李学树和周康湍先后资助了五六十个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学,其中大部分已经毕业、成家,为了报恩,有些学生甚至每年不远万里赶来看望李学树老两口儿。
  李学树和周康湍90岁大寿那年,儿女们早早地做了准备,打算在家里办一场酒席,把亲戚朋友都邀请来为父亲母亲庆寿。临近办酒席的前几天,李学树和老伴儿思忖许久后对儿女们说:“不如把壽宴的酒席钱省下,资助村里那些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大学吧!”儿女们对二老的决定并不意外,并且照着做了。
  在李学树老两口儿的影响下,全村的读书氛围越发浓厚。前几年,达浒镇乡村行政区划调整,决定把3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定什么村名时,想来想去都没有一个合适的,李学树提出:“要不就取名‘书香’吧。在达浒镇,咱们村读书人最多。书香子弟,书香门第,这样才好。”他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如今,“书香村”3个大字带着墨香,竖立在村口。
  “早在10年前,村里的书江小学因为办学条件差而面临撤并,我父亲心里十分着急。他担心村里没有学校,影响孩子求学。那段时间,他日日辗转镇政府和教育部门,恳求保留学校。”书江小学最终被保留,如今,这所村小在校师生近千人,累计培养学生上万人。“我的父母不只培育儿孙成才,关心村里贫困儿童上学,他们还让我们知道,比起指导孩子怎样做或者提供某些物质条件,父母的言传身教更加重要。”
  知足于当下的儿孙满堂,感恩于生活的幸福点滴。如今年逾九旬的李学树和周康湍老两口儿依旧保持着良好的作息规律。闲暇时,他们或打扫庭院、看书读报、养花写字,或携手徜徉在村中小道上欣赏美丽的田野风光。他们写字的书桌,就坐落在房间一隅,是一张略显斑驳的小方桌和一个长条板凳,上面放着两本字帖、砚台、笔架和宣纸。周康湍老人笑呵呵地说:“桌子只要不跛脚,能写字就行,我们不喜欢搞那些花架子嘞。”
  “父母没有万贯家财给我们继承,但他们的育人理念,却完完整整地被我们继承了。”第4代孩子出生后,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子产品,李家人一致约定: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看电视,平时有空就多看书。李尤专的孙子半岁就开始接触认知卡片、圈圈书、洞洞书,上小学后,李尤专就经常带孙子去图书馆看书。如今,孙子也爱上了阅读,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他就主动来书房坐在爷爷旁边一起看书。
  “小孩儿的作文写得特别棒,语文老师说他的作文跟初中生写的没差别。”说起孙子,李尤专的语气中透着些骄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如今的书香村学习氛围依然浓厚,人人尊师重教、爱书尚学。一个书香村,近10年出了400多名大学生,成为方圆百里的一段佳话。
其他文献
如果问我,青春不能错过什么,要我举出十件必须做的事,我会这样列举:  一、至少谈恋爱一次,最多两次。一次也没有,未免辜负了青春,但真爱不易,超过两次就有赝品之嫌。  二、交若干好友,可以是闺中密友,也可以是异性知音。  三、学会烹调,能烧几样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艺本身,而是从中体会日常生活的情趣。  四、每年小旅行一次,隔几年大旅行一次,增长见识,拓宽胸怀。  五、锻炼身体,最好有一种自己喜欢、能够
近几年,“极简主义”这种生活方式渐渐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人从建筑设计、使用器物甚至所接受的信息等方面崇尚“极简”,他们笃信“Less is More”,让生活方式回归简单纯粹。极简主义者认为,极简生活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经济的、环保的、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当然,极简主义虽然在中产阶级和白领中拥有不少拥趸者,但对这种生活方式进行冷思考的也不乏其人。拥有更少物品的生活方式  一个
给排水是市政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项目,也是关系到城市居民在面对暴雨天气中能够正常生活的重大工程,如果施工不当,非常容易引起城市内涝。本文重点对市政排水工程的重要性以及施工
“想方设法”是一个充满进取精神的成语,指想尽办法,摆脱固有模式,克服困难把事情做成。在当代职场上,这不仅是一份可贵的品质,更是把握机遇、实现自我价值的先决条件。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薇娅热心公益直播,力所能及地帮助产品滞销的农户。尽管困难重重,她却从未选择退缩。这让网友们看到了她身上所具有的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她不服输、不退缩、向阳而生的工作态度,是当代职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薇娅
本文浅析了钻孔灌注桩基施工中,成孔质量和砼灌注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造成这些质量问题的诸多因素,提出了解决这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办法和方案,阐述了控制钻孔灌注桩基工程质量的
医学研究者发现,患心瓣堵塞症的患者,心脏奇迹般地增大,好像是在努力应付心脏所带来的缺陷;肾病患者摘去了左肾,那么他右肾的生命力在术后往往十分强盛。  于是,医学研究者得出这样一条规律:一个人一旦身体上有缺陷,必然会产生一种弥补的机理与心理。  我觉得,这条“弥补定律”不但适用于身体,而且适用于人生。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力量在给苦难不幸中的人弥补着什么:它给贫穷者一颗不甘贫穷的心,给卑微者一颗高贵
非黑即白是典型的二元思维,现实世界其實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是灰色的,华为称之为灰度。  灰度才是世界的真实存在。这就不难理解华为为什么要反对一分为二,而倡导一分为三了,因为这个“三”就是灰度。去掉绝对的黑和绝对的白这两个根本不存在的极端状态,“三”就变成了“一”,因此灰度本质上是一元思维。在物理学上,灰度其实是亮度的概念,每天打开计算机,我们看到屏幕上不同的色彩,这些色彩代表的就是灰度区间的各种颜色
在土建工程当中,管理好工程造价是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最主要措施,对整个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建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优化策
在建筑工程中,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以及维护技术都是比较复杂的过程,然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桥梁工程在交通运输事业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在桥梁工程的施工中加果施工技术不到
2018年,94岁的画家黄永玉把自己画的180多把紫砂壶摆在中国美术馆,办了一场“黄永玉紫砂壶展”。他笑称:一个老头儿不甘心在家闲着,找了点儿量力而为的、有趣的事来做。  嘉宾请柬上的题词是这么写的:“年纪大了,活得好好的,空耗着双手总是愁人的,所以找了这些事来做,您有空来看看。真诚地辞谢花篮和花圈。”  有一批老人,正如黄永玉一样,年事已高,却不暮气沉沉。他们活得精气神十足、流光溢彩,展示出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