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兴、观、群、怨”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j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诗歌美学价值与社会功能的高度概括。联系《左传》相关史料可以发现,春秋用诗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孔子在继承春秋言诗传统的基础上,同时强调《诗》在艺术领域的审美作用与提高道德修养的教化功能。孔子关注《诗》的人文价值,从而展现出中国第一位独立知识分子的人文风范。
  关键词:孔子;兴观群怨;《左传》;《诗》;《论语》
  作者简介:唐新淯(1995.3-),女,汉,四川泸州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11--02
  孔子不仅是先秦最知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位诗学家。《论语》中包含了孔子对文艺理论的重要论述。“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诗歌功能的系统总结,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在孔子之前,春秋社会言诗、用诗蔚然成风。孔子正是将此种传统与自身的艺术体验结合,才提出了“兴观群怨”说。本文通过对《左传》与《论语》用诗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孔子“兴观群怨”说对《左传》中所表现的春秋用诗的发展及其与孔子人文思想的联系。
  一、何为“兴观群怨”
  《论语》共谈到诗十八次。“兴观群怨”说的具体阐述在《阳货》篇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兴,起也。”对于孔子的“诗可以兴”,孔安国注为“引譬连类”,朱熹注为“感发志意”,都与“兴”的原始意义“起、举”相关。二者相互补充,说明“兴”是从诗的情感出发,通过形象的譬喻引发联想,使人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观”,郑玄注“观风俗之得失”,朱熹注为“考见得失”,都强调诗用以观风俗政治的社会作用。南容诵诗通其意,孔子由是知其志。通过言诗可以对个体人格进行理智、冷静的考察。由此可见,“诗可以观”应该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个人层面的言志与观志。“群”,作为与周代宗法制度紧密联系的概念,发挥着团结宗族、培养伦理的社会功能,体现了孔子期望通过礼乐教化重建社会规范的政治理想。朱熹注为“和而不流”,比较确切。“怨”所包含的感情比较复杂。汉儒(孔安国、郑玄等)多解为“怨刺上政”,范围过窄。朱熹认为是“怨而不怒”,似更符合孔子原意,即通过诗疏导怨愤之情,使之不失于仁、礼。
  “兴观群怨”就是这样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它包含着孔子从学诗、用诗角度对诗歌作用的全面概括,对后世有深刻影响。这样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学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整个春秋时代用诗风气的背景上。“兴观群怨”说继承了春秋言诗的基本方式,同时孔子也对传统的用诗思维进行了革新。通过分析《左传》叙事,我们不难看出“兴观群怨”说与春秋言诗传统之间的承继与发展。
  二、《左传》叙事中的春秋用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的确,没有一个时代像春秋这样广泛地用诗。整部《左传》共用诗217处。《诗》成为了春秋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诗》的应用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春秋用诗直接服务于政治,满足政治需要成为用诗的基本原则。春秋人物言诗大多发生在某种特定的政治环境(会盟、朝见等)中,所选诗歌与抒发的情感都要满足相应的政治需求,否则,轻则损坏言诗者的政治形象,重则引发政治冲突。如《左传·襄公十六年》中记载晋国要求诸侯“歌诗必类”,齐大夫高厚赋诗与盟主意志相背,激怒晋执政,导致会盟破裂,成为襄公十八年晋齐平阴之役肇始。鉴于晋齐长期对立,此次高厚赋诗“不类”很可能是齐国对晋国霸权的有意抵制。这里的言诗成为了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
  第二,从“兴观群怨”说的角度看,春秋言诗以“观”为主,重视“诗言志”的作用。朱自清先生说:“在赋诗的人,诗所以‘言志’,在听诗的人,诗所以‘观志’‘知志’。”从功能上看,“观”可以考见得失、表达政见,直接满足相应的政治需求。许穆夫人赋《载驰》以明己志,秦哀公赋《无衣》以答申包胥,皆如是也。因此,《雅》、《颂》中一些政治寓意较深的篇目常被春秋时人引用。如《大雅·文王》引用凡九次,《大雅·板》凡七次。而孔子在《论语》中直接引诗十次,却没有一次引到《大雅》。
  第三,春秋时用诗习惯于断章取义。这种断章取义基于政治表达的需要。言诗者截取某一诗篇的部分诗句以传达某种信息,以至歪曲诗歌原意。这种用诗方法在发挥《诗》的社会功能的同时,往往牺牲了其美学价值。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用诗政治性较强,侧重于“观”,而在具体方法上具有断章取义的特点,在实现社会功能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诗歌的美感与文学价值。
  三、由《论语》看孔子论诗与用诗
  孔子发展了春秋用诗断章取义的传统。《论语》用诗仍然截取诗篇的部分诗句,但是,与《左传》里诗直接为政治服务不同,孔子及其弟子主要从道德修养的角度审视《诗》,强调《诗》的教化功能,具有“仁”与“礼”的伦理指向。从具体方法上看,孔子以“兴”为出发点,从诗的情感出发,通过形象的譬喻引发联想。因此孔门用诗更注重诗歌意象的作用,象征意义更重,具有较强的文学意味。例如,“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与子夏讨论了礼的起源问题。子夏所引诗前两句见于《卫风·硕人》,后一句为逸诗。《毛诗》谓“闵庄姜也”,描绘庄姜外貌之美。孔子由原诗描绘的美人意象联想到“绘事后素”,将截取的字句升华到礼的高度,表现自己对礼的认识。诗句被自然地赋予了儒家的伦理内容,而没有如春秋用诗一样牵强地服务于现实政治。
  孔子及其弟子在用诗时很少直接涉及政治内容,而是通过联想的作用赋予诗句新的含义,将其纳入儒家“仁”、“礼”的思想范畴。在方法上,孔子强调“起”、“告诸往而知来者”,就是把“兴”作为用诗的出发点,由原诗有限、个别的意象引发更为广泛的联想,使人在情绪上受到感染,获得启发。这种用诗方法某种程度上包含着情感的升华,明显比春秋言诗简单的“断章取义”进步,顾颉刚先生称之为“触类旁通”法。
  《诗》为孔门六经之一。孔子没有单纯从“道”的角度解《诗》,使之成为儒家的政治教科书,而是以“兴”为核心,提出具有深刻美学意义的“兴观群怨”说。从孔子个人角度来看,这与他对艺术、美学的深刻体验和具有人文性、善于联想的思维方式有关,体现了孔子作为一代宗师的人文风范。例如,“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孔子评论两个得意弟子时,都使用了富有象征性的比喻。其实,先秦诸子中最具有文人气质的便是孔子。他说话含蓄,讲究语言文采。《论语》里充满简练含蓄的格言与意味深长的比喻。孔子的思维方式就是富于联想、具有人文情怀的。将孔子用诗与他的思维特点相比较,很容易发现二者的联系。
  总之,“兴观群怨”说与《左传》中的春秋用诗有承继关系。春秋用诗具有浓厚的现实政治色彩。而孔子的诗学理论不再表现为直接满足政治需求,而是以“兴”为出发点,通过意象的联想,强调诗歌的审美与艺术价值,以文艺表现人情,体现了孔子的人文风范。同时,孔子用诗仍然根植于“仁”、“礼”,把诗作为一种教化手段,最终服务于儒家的政治理想。诗歌的社会功能与美学功能在“兴观群怨”说中得到了结合。
  参考文献:
  [1]邓球柏.论语新解.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18,53,66,68,92.
  [2]李梦生.左传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711-712,731,911.
  [3]刘精盛.诗经通释.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3,22,32.
  [4]马育良.儒门诗学中的“兴”.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80~86.
  [5]杨隽.《礼记·乐记》与孔子的“兴观群怨”.北方论丛,2005(6):11~14.
其他文献
摘 要: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也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重要桥梁。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用数学”一课能很好地体现这一教学主张。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用数学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从上到下Chestnut
【摘 要】  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保证关系到电大系统的生存与发展。为配合电大向国家开放大学系统的关键转型,本文回顾并梳理了国内近十年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保证研究。本研究以万方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2003至2013年的相关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标本,采用的是数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数量分析发现:核心期刊的关注度差异明显;近年来质量保证研究经历跌宕起伏,处于回升态势,但研究的数量与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cheetahMobile小豹AI翻译棒  海外旅行最不想遇到的情况莫过于用蹩脚的语言“尬聊”了,这款AI翻译棒提供32种语言翻译,覆盖40个国家地区,支持中英日韩4国离线语言,专业的翻译引擎技术搭配人性化的1.54英寸屏幕,让你成为尬聊终结者。  ¥799Libratone智能音乐盒  有没有遇到过老音响不常用、没有语音功能、不能手机推送音乐、连接方式复杂的问题?Libratone这款智能音乐盒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今,胡志文已在文坛耕耘了30多年。30多年中,虽然有过艰苦的生活,环境的改变,职位的变迁,但他从未迷失过自己的理想,从未放弃过努力的学习,更没有割舍手中的文学之笔。正是不辍的写作使得他从高中学校小有名气的“文艺骨干”成长为当下作品多见于《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等期刊上的知名散文作家。综观胡志文的创作,可以集中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后,一个是本世纪1
请原谅我难得来看你们,抗日英雄  纪念碑前冷冷清清,大理石广场表情空旷  显得我更渺小,比一座碑更寂寞  比我更小的麻雀在散步  有一只落在唯一的花圈上,它也難得看见这样的花朵吧  一个人倒也清静,静下来的头颅才会举起  仰望,蓝天白云  这宁静的信仰,唯庞大才能命名  那些拖着蓝飞翔的鸟儿,一定是你们唱着歌的孩子  用快乐把辽阔还给你们  不远处高楼林立,你们的父老乡亲正忙着  采摘春天  点一
摘 要: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期刊特别是类型文学期刊经历了大起大落,以此为着眼点通过《武侠版》从创刊到衰落的研究来观照新世纪以来中国类型文学期刊的发展,对我们理解当下的文学生态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文学期刊;《今古传奇·武侠版》;文学生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01  一、《今古传奇·武侠版》的创刊与大陆新武侠的提
穿一身黑色,會严肃、会正式、会谨慎?统统不会,一身黑也能悠闲、惬意。洒脱的毛皮,在棉、灯芯绒、尼龙不同材质间碰撞。当然,要再露出一点儿肌肤,倾躺在浓厚的夜幕下,让身与心片刻逃脱、逍遥。
摘 要:曹文轩小说语言含蓄,风景人情秀美,用江南流“水”和干净的“色彩”营造了一种古典氛围,生活在这古典氛围里的主人公常常是来自他乡或者与家乡格格不入的“异乡人”,这古典风景里的异乡人体现的是作者浓浓的现代意识。  关键词:曹文轩;儿童文学;异乡人  作者简介:侯佳彤(1990-),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摘 要:文章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讨论《扬州瘦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分析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化,还是文化的传播,对于汉英翻译而言,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处理两种语言中迥异的文化因素,所以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直都是译者和翻译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归化和异化是翻译文化负载词的两种主要策略,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效果不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文化负载词的含义,保证读者能够理解译文,应交替选择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