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杂种排斥与Ly-49分子

来源 :国际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种排斥是F1杂交鼠排斥亲代小鼠骨髓移植物的现象,违背了传统的固体组织移植规律(F1小鼠能耐受来自任一亲代的固体移植物),机理不明。最近发现鼠NK细胞受体Ly-49分子与杂种排斥有关,Ly-49分子与靶细胞上特异性MHC Ⅰ分子的作用有助于解释这一现象,而且MHC Ⅰ分子上的碳水化合物基团和结合肽对Ly-49分子的识别都很重要。

其他文献
红细胞CR1(ECR1)是机体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参与机体免疫调控的物质基础,其清除免疫复合物等能力受红细胞表面CR1的数量及结构的影响。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和多种疾病和正常生理过程有关。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由先天遗传或后天获得因素引起。本文对ECR1数量和结构多态性与功能的关系作一综述,并主要探讨了红细胞表面CR1的丧失机制。
期刊
银屑病是一种与多因素有关的炎症性皮肤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90年代发展起来的超抗原致病学说用于解释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超抗原作为一种新型的蛋白质抗原分子可以活化比普通抗原多达数千倍的T淋巴细胞,活化的T细胞释放大量的淋巴细胞因子诱导角朊细胞及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是引起银屑病皮损内炎症细胞停留的关键。另一方面,在超抗原介导下,角朊细胞本身的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作用引起角朊细
Leflunomide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具有明显的抗急、慢性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二清乳氢酸脱氢酶的活性。
期刊
超抗原多为某些细菌和逆转录病毒的抗原性代谢产物,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人类许多疾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据超抗原的作用机制,国外最近提出超抗原疫苗的思路,用于防治超抗原引起和介导的疾病,并呈现出较好的苗头。
PIXY321是一种通过人工接头连接GM-CSF和IL-3分子的融合蛋白。体内、外实验均证实,PIXY321不仅能够与GM-CSF和IL-3受体特异结合,尚具有比单体分子更强的生物学活性。目前PIXY321已开始试用于临床,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辅助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在促进血小板恢复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在调节机体的重要功能中有重要作用,其基因表达受一系列正、负调控元件及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它的5′侧翼区及3′侧翼区对其表达有重要作用。基因的表达水平受转录及转录后调控,且显示有组织特异性。
肿瘤坏死因子系统与其它细胞因子一起构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众多学者认为风湿热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介导的免疫性疾病,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系统及其它细胞因子的免疫网络机制,有助于探索风湿热的发病机制。判断其预后,并为风湿热的免疫学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主要呈递内源合成抗原,供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识别,抗原呈递转运子(TAP)与肽相互作用是特异性抗原肽转运和呈递的关键。外源性抗原通过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APC)加工处理后也可被MHC Ⅰ类分子呈递。此替代途径不直接依赖于蛋白酶体或TAP的转运作用,是人体内部免疫防御监视机制的理想补充。APC-MHC Ⅰ类分子CTL应答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