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觉新与少安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染,有着相似的文化心理。而且他们都是传统意义上的长子形象,因此背负着许多相同的责任与义务。但是由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他们又有着迥异的性格与命运。
关键词:传统文化;觉新;少安;性格与命运
读完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再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不禁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觉新与少安在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上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同为了家庭而放弃了学业、牺牲了爱情,无怨无悔地将家庭的一切责任挑在自己的肩上。“俸亲侍家”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渗透到了他们的思想深处,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心理和行为规范。他们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全都绑缚在了对家庭的奉献上。
一、受传统文化影响的长子情节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自西周建立的宗法制度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一脉的专制制度和带有某种血缘情结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在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人们的生活严格地限制在伦理秩序之内,于是形成了封建家长制,即晚辈无条件地服从长辈。
在《家》中我看到了高家的长子觉新的处境:“父亲去了,把这一房的责任全放在他的肩上。上面有一个继母,下面有两个在家的妹妹和两个在学校读书的弟弟。这时候他还只有二十岁,于是他平静的把这个家庭的担子放在了他年轻的肩上。”这一切都因为他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长子长孙。没有人强迫他,是他无怨无悔地挑起了这个重担,因为他有着强烈的“俸亲侍家”的责任感。事实上他并非没有理想、没有活力而甘愿做一个旧家庭的俘虏。在风起云涌的“五四”时代,他阅读新报刊、接受新思想。但是在行动上却维护着旧家庭、旧礼教。因为他把维护那个暮气十足的旧家庭的延续与发展当做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让我们再来看看少安: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尽管“他很聪敏、好学、成绩拔尖”可是,为了分担父母的责任他不得不放弃了学业,十三岁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面对着心爱的姑娘他只是退却、逃避,“他要是真能和她生活一辈子,那他对自己的一生是多么的满足呀!他想他如果家景好一点,和他一块去城里上完中学,参加了工作,他说不定真能和她结合……但他能抱怨命运吗?能后悔自己回来当了农民吗?不,他不抱怨、不后悔也不为此而悲伤。他要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而且要对少平和兰香的前途负起责任来。”因此尽管日子过的很艰难,他却为自己维持着这个家而感到骄傲。
少安的生活环境迥异与觉新。从小他就看着父母为了生计而受着煎熬,生活的艰辛而又酸楚。极端贫穷的家庭催人早熟,十三岁的他过早地“心平气静”地承担起支撑家庭的重任。正如觉新一样他为了家庭,亲人而牺牲着自己的一切。
二、时代语境与人物命运
第一、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觉新。觉新出生于一个专制的封建大家庭中,他的祖父、父亲都是以封建伦理纲常作为处事信条的人。因此,觉新从小就接受封建宗法家族观念以及道德原则的影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上尊下卑的伦理观念已渗透到他的思想深处,约束着他的思想和行为。这一切造就了他的本分、善良而又谦卑、怯懦的性格特征。
他关爱弟妹、孝敬父母,整个一生都温和、善良地爱着他身边的人,他也同时伤害了他身边的人。这些都归咎于他逆来顺受、与人无争、服从权威的软弱性。无论长辈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都“唯唯的应着”尽管他自己并不愿意这么做。“无抵抗主义”与“作揖主义”成了他服从长辈的永恒信念。父亲用拈阄的方式决定了他的婚姻,听从父命放弃学业,让他的妻子到城外生产以至于难产而死……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盲目的奉行自己的“孝”的观念而造成的。
封建宗法家族观念深深的束缚着觉新的思想,成了指导他行动的无形绳索。他背负着维护旧家庭的重担,试图牺牲自己来维护家庭的和睦,因此他处处妥协与屈服。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他的这种行为只会给别人带来更多的痛苦与不幸。
第二、勇毅力行,坚韧顽强的少安。在善良、敦厚之外少安更多的传承了中华民族勇毅力行、坚韧顽强、勤劳务实的民族特征。他的性格既打上了传统民族文化积淀的烙印,又受新的思想意识所影响。从小在封闭落后的黄土高原上成长起来,古朴质拙的黄土铸就了他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在各种困境与挫折中,他从不听从命运的摆布,而是以一种“可怕的吃苦精神”与困难与命运顽强的斗争。
由于过早的挑起家庭的重担,少安深切的体会到贫乏的物质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封闭的生活环境带来的苦难。因此他摆脱困境、改变生活方式、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愿望也就尤为的强烈。他看惯了父母因困顿的生計而愁眉不展,他再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这种煎熬。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的人生赋予了他不断抗争的品格。他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很快展示出自己的胆识和才华,成了“村里少数几个让田福堂头痛的人”。在社会主义陷入极“左”的灾难之际,他出任生产队长,扩大猪伺料,虽遭批判,却不能使他的心灵驯服;进行责任田承包,打破旧的生产方式,表现出过人的胆识与远见;在砖厂破产后,贷款重振窑场,将事业拓展的更宽……这一切表现出他与命运挑战、与现实抗争的精神。
三、不同的时代氛围下,作者所赋予与主人公的意义不同
由于巴金先生出生于封建家庭,他的《激流三部曲》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盛到衰的过程,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被扭曲的病态的灵魂。觉新的时代封建伦理受“正统观念”“存天理,灭人欲”观念的影响而严重失范,觉新便是这种畸变的伦理道德之下的牺牲品。巴金之所以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是因为他试图借这个典型人物来“挖掘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怯懦苟且的国民性”来揭示在封建大家庭中开始觉醒的长子的悲惨处境和无奈的生存状态,使人们看到觉新也就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暴虐。从而也就会唤起人们对陈腐的封建主义观念,对专制的封建家长制度的敌视与仇恨。
作者路遥出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在他的笔下展现了新社会陕北农村的沧桑巨变,表现了社会转折期农村青年的性格与命运的发展过程,以及他们追求时的挫折、生存时的困顿、奋斗时的艰辛。他将“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的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觉新与少安他们受传统的影响,“仁爱孝悌,克己奉公”的伦理情节烙印在他们的思想深处,面对命运的打击、人生的苦难、他们同有着无数的困惑与无奈。然而不同的是,觉新屈从命运,从不争取自己的幸福,少安却“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劲。”以他顽强的生命力与命运抗争,从不在命运的打击下低头。虽然同为长子,但少安不同于觉新,他的成长,是新一代的中国男性对传统文化不断的吸收与摒弃的过程。
(作者单位:1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海子滩初级中学 733100
2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 733100)
关键词:传统文化;觉新;少安;性格与命运
读完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再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不禁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觉新与少安在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上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同为了家庭而放弃了学业、牺牲了爱情,无怨无悔地将家庭的一切责任挑在自己的肩上。“俸亲侍家”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渗透到了他们的思想深处,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心理和行为规范。他们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全都绑缚在了对家庭的奉献上。
一、受传统文化影响的长子情节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自西周建立的宗法制度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一脉的专制制度和带有某种血缘情结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在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人们的生活严格地限制在伦理秩序之内,于是形成了封建家长制,即晚辈无条件地服从长辈。
在《家》中我看到了高家的长子觉新的处境:“父亲去了,把这一房的责任全放在他的肩上。上面有一个继母,下面有两个在家的妹妹和两个在学校读书的弟弟。这时候他还只有二十岁,于是他平静的把这个家庭的担子放在了他年轻的肩上。”这一切都因为他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长子长孙。没有人强迫他,是他无怨无悔地挑起了这个重担,因为他有着强烈的“俸亲侍家”的责任感。事实上他并非没有理想、没有活力而甘愿做一个旧家庭的俘虏。在风起云涌的“五四”时代,他阅读新报刊、接受新思想。但是在行动上却维护着旧家庭、旧礼教。因为他把维护那个暮气十足的旧家庭的延续与发展当做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让我们再来看看少安: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尽管“他很聪敏、好学、成绩拔尖”可是,为了分担父母的责任他不得不放弃了学业,十三岁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面对着心爱的姑娘他只是退却、逃避,“他要是真能和她生活一辈子,那他对自己的一生是多么的满足呀!他想他如果家景好一点,和他一块去城里上完中学,参加了工作,他说不定真能和她结合……但他能抱怨命运吗?能后悔自己回来当了农民吗?不,他不抱怨、不后悔也不为此而悲伤。他要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而且要对少平和兰香的前途负起责任来。”因此尽管日子过的很艰难,他却为自己维持着这个家而感到骄傲。
少安的生活环境迥异与觉新。从小他就看着父母为了生计而受着煎熬,生活的艰辛而又酸楚。极端贫穷的家庭催人早熟,十三岁的他过早地“心平气静”地承担起支撑家庭的重任。正如觉新一样他为了家庭,亲人而牺牲着自己的一切。
二、时代语境与人物命运
第一、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觉新。觉新出生于一个专制的封建大家庭中,他的祖父、父亲都是以封建伦理纲常作为处事信条的人。因此,觉新从小就接受封建宗法家族观念以及道德原则的影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上尊下卑的伦理观念已渗透到他的思想深处,约束着他的思想和行为。这一切造就了他的本分、善良而又谦卑、怯懦的性格特征。
他关爱弟妹、孝敬父母,整个一生都温和、善良地爱着他身边的人,他也同时伤害了他身边的人。这些都归咎于他逆来顺受、与人无争、服从权威的软弱性。无论长辈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都“唯唯的应着”尽管他自己并不愿意这么做。“无抵抗主义”与“作揖主义”成了他服从长辈的永恒信念。父亲用拈阄的方式决定了他的婚姻,听从父命放弃学业,让他的妻子到城外生产以至于难产而死……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盲目的奉行自己的“孝”的观念而造成的。
封建宗法家族观念深深的束缚着觉新的思想,成了指导他行动的无形绳索。他背负着维护旧家庭的重担,试图牺牲自己来维护家庭的和睦,因此他处处妥协与屈服。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他的这种行为只会给别人带来更多的痛苦与不幸。
第二、勇毅力行,坚韧顽强的少安。在善良、敦厚之外少安更多的传承了中华民族勇毅力行、坚韧顽强、勤劳务实的民族特征。他的性格既打上了传统民族文化积淀的烙印,又受新的思想意识所影响。从小在封闭落后的黄土高原上成长起来,古朴质拙的黄土铸就了他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在各种困境与挫折中,他从不听从命运的摆布,而是以一种“可怕的吃苦精神”与困难与命运顽强的斗争。
由于过早的挑起家庭的重担,少安深切的体会到贫乏的物质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封闭的生活环境带来的苦难。因此他摆脱困境、改变生活方式、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愿望也就尤为的强烈。他看惯了父母因困顿的生計而愁眉不展,他再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这种煎熬。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的人生赋予了他不断抗争的品格。他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很快展示出自己的胆识和才华,成了“村里少数几个让田福堂头痛的人”。在社会主义陷入极“左”的灾难之际,他出任生产队长,扩大猪伺料,虽遭批判,却不能使他的心灵驯服;进行责任田承包,打破旧的生产方式,表现出过人的胆识与远见;在砖厂破产后,贷款重振窑场,将事业拓展的更宽……这一切表现出他与命运挑战、与现实抗争的精神。
三、不同的时代氛围下,作者所赋予与主人公的意义不同
由于巴金先生出生于封建家庭,他的《激流三部曲》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盛到衰的过程,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被扭曲的病态的灵魂。觉新的时代封建伦理受“正统观念”“存天理,灭人欲”观念的影响而严重失范,觉新便是这种畸变的伦理道德之下的牺牲品。巴金之所以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是因为他试图借这个典型人物来“挖掘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怯懦苟且的国民性”来揭示在封建大家庭中开始觉醒的长子的悲惨处境和无奈的生存状态,使人们看到觉新也就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暴虐。从而也就会唤起人们对陈腐的封建主义观念,对专制的封建家长制度的敌视与仇恨。
作者路遥出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在他的笔下展现了新社会陕北农村的沧桑巨变,表现了社会转折期农村青年的性格与命运的发展过程,以及他们追求时的挫折、生存时的困顿、奋斗时的艰辛。他将“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的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觉新与少安他们受传统的影响,“仁爱孝悌,克己奉公”的伦理情节烙印在他们的思想深处,面对命运的打击、人生的苦难、他们同有着无数的困惑与无奈。然而不同的是,觉新屈从命运,从不争取自己的幸福,少安却“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劲。”以他顽强的生命力与命运抗争,从不在命运的打击下低头。虽然同为长子,但少安不同于觉新,他的成长,是新一代的中国男性对传统文化不断的吸收与摒弃的过程。
(作者单位:1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海子滩初级中学 733100
2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 7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