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探讨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ge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想要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趣,就要从本质上改变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在小学中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文章从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中开展的现状、重要性以及开展传统教育活动的途径这三方面分别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重要性;途径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博大精深的。文化作为一种可以传承的瑰宝,必须要合理地运用到实际的教育中去,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能够充分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小学生的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一、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传统教育背景的影响
  在同一个地方,教育资源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平等的分配,这就导致了有些学校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而有些学校的学生所接受到的教育比较差。另外,教学设施也对教育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是拉开学校之间差距的主要原因。而且,学校一味地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这种情况在小学教育中是非常常见的,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有着严重的影响。教师与家长一味地关注应试教育中的课程学习,而忘记了开设有关传统教育的课程,教师对传统教育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决策。这种传统教育背景对在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在小学中开展传统教育活动时,教师应该深刻地理解传统教育活动真正的含义。目前在一些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教师只是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进行阅读背诵,以为这就是在学习传统文化。但是,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时不能理解深奥的古诗词。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只能使学生进入死记硬背的死循环之中,不仅达不到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初目的,还会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在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教材质量不高
  在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存在教学教材质量不高的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学生学习的教材质量不达标。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新增了现代流行的文章,而减少了一些优秀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文章,这种情况对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改进教材质量。其二是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单一。在教材中虽然有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但是内容只是以文学的形式出现,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能理解所有的文学作品,在教材中还应该加入一些礼仪修养、道德修养的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能更好地理解,并从各方面学习传统文化。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质量不高和内容单一这些情况在本质上增加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难度。
  (四)学生自身缺少学习的兴趣
  调查发现,一些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根本没有兴趣,对传统文化知识没有求知欲,在课外也很少参加此类的活动。如今一些小学中虽然开展了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例如在班级成立象棋兴趣小组,但是这些仅仅只是在形式上开展,并没有成立相应的组织。校外的一些传统文化培训班很少有人报名,而在学校内,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比较少。久而久之,学生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失去兴趣,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中也很难展开。
  二、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一)培养人才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涉及思想、风俗、艺术等各个领域。可以说,传统文化在多方面可以体现社会进步的步伐。传统文化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处在发育的阶段,因此更应该从小学生抓起,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传统文化同样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知识、道德建设的培养,这些都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对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他们优秀的品质。因此,在小学中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教育活动是有必要的。
  (二)建设校园文化
  在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就有利于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例如,在小学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回避一些消极因素,摒弃许多在小学中不合适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这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从而对校园文化进行良好的建设。
  (三)提升小学生内在的素养
  我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注重对人的道德建设、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培养,这对小学生的教育有着良好的指向性。在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内在素养,使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教育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三、在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究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在目前,小學教师主要是通过向学生讲解历史人物的事迹来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然而,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不能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尤其对历史人物的关系、事迹的阅历不够了解,久而久之,学生在教师一味地讲解听不懂的内容之下,失去了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甚至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阻碍了教师在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教育陷入困境。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之下,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生了脱节,从本质上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写在书本上的,而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例如,开展书画表演联欢会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学习中去;在小学中举办诗词大会,让学生接受古典诗词传统魅力的熏陶,以此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
  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让传统文化进入到学生所学的课程中。要以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基本的教学体系,并且贯穿于小学整个教学之中。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常规体系,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教师应该根据每门学科的特点,开发相应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组建传统文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之间充分展开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教育的成效在社会实践中能得到最大的提升,可通过实践环节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学校应该要注意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学生实际相联系,利用社会资源给学生提供更直接的感知传统文化的机会,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更应该把现实和历史相结合,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一种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中,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想要利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民族精神。
  四、总结
  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运用对我国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必须要与小学原本教育的机制相符合,选取合适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不成熟,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接受能力开展多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在小学中适当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同样要选取合适的教育活动,要求在本质上既可以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又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
  【参考文献】
  [1]赵海霞,赵雪芹.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206.
  [2]徐琳.淺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34):10.
  [3]李彦臣.关于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6(05):229.
其他文献
1994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Friedman领导的实验室成员Zhang等[1],利用位点克隆技术成功地克隆了小鼠的肥胖(ob)基因及人类的同源序列,并阐明了ob基因的蛋白产物-瘦素(leptin)
【摘 要】高校的火灾风险,严重威胁着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对高校师生加强消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意义。从高校实际的消防安全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消防意识淡薄、监管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不力和安全隐患严重等问题。本文结合高校火灾的调查统计及应对措施,对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消防意识 高校 安全教育  一、引言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迄今为止,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已被公认为检测前列腺癌(Pca)最具临床价值的瘤标,美国FDA已经同意应用PSA结合DRE检查对50岁以上男性进行筛查,可有
随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信息化”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教育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人事档案是全面、真实记录一个人主要经历,包括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科研教学成果等的重要文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动态性和机密性等特点。高校人事档案作为高校人事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事工作的基础和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人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教育工作对班主任的能力与素养都有严格的要求。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班主任的管理与教育进行研究,通过对初中班主任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班主任的管理与教育艺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管理 教育艺术  初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起着引导和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