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新课标要求的一大亮点。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教学重心应转移,由强调接受信息而转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信息,由知识中心论转为重视语文实践,学习方式也由被动接受转为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师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应成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下面笔者以小说教学为例,谈谈对新课标指引下小说教学的点滴看法。
一、课前搜集资料预习课文
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根据这些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环节中,我们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积累知识信息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课堂前布置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等)查询所要学习文章作者的有关知识(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及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与本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这样一来,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而且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准确理解,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积累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动脑鉴别、提炼、取舍资料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运作,改变了以往教师介绍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的旧有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由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主动获取运用信息的良好习惯。
二、课堂利用文本欣赏作品
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后,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介绍,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接下来,根据小说的教学要求,以分析人物为主线,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改过去教师主动分析人物的方法,先要求学生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情节,然后根据文本找出与人物有关的情节,对文本内容不理解的地方划出,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互相讨论、互相争辩,形成初步结论。再根据讨论结果由小组长提交给教师,经过教师的整理、归类书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集体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运作,真正做到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让课堂成为所有学生实践的舞台。对于人物分析中可能出现的分歧,由师生共同商讨解决。当然,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文本的内容,尤其对文本中主要人物性格了然于心。
三、课后设计练习提高能力
文本欣赏只是一个引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是新课标的真正目的,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练习的巩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鉴于此,笔者认为,教授文本后,选取一些同类主题的文章或同一作者风格的文章加以比较辨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通过文章的比较和辨析,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从而进入“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绝妙境界。
(作者单位:331607江西省吉水县黄桥中学)
一、课前搜集资料预习课文
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根据这些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环节中,我们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积累知识信息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课堂前布置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等)查询所要学习文章作者的有关知识(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及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与本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这样一来,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而且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准确理解,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积累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动脑鉴别、提炼、取舍资料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运作,改变了以往教师介绍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的旧有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由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主动获取运用信息的良好习惯。
二、课堂利用文本欣赏作品
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后,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介绍,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接下来,根据小说的教学要求,以分析人物为主线,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改过去教师主动分析人物的方法,先要求学生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情节,然后根据文本找出与人物有关的情节,对文本内容不理解的地方划出,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互相讨论、互相争辩,形成初步结论。再根据讨论结果由小组长提交给教师,经过教师的整理、归类书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集体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运作,真正做到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让课堂成为所有学生实践的舞台。对于人物分析中可能出现的分歧,由师生共同商讨解决。当然,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文本的内容,尤其对文本中主要人物性格了然于心。
三、课后设计练习提高能力
文本欣赏只是一个引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是新课标的真正目的,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练习的巩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鉴于此,笔者认为,教授文本后,选取一些同类主题的文章或同一作者风格的文章加以比较辨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通过文章的比较和辨析,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从而进入“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绝妙境界。
(作者单位:331607江西省吉水县黄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