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在军 金牌导演与她在春晚上推出的歌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l427h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中国电视元老级的女导演之一。
  春节联欢晚会在百姓心中占着极大的分量,正是邓在军在1979年第一次当起了“春晚”的总导演。此后,邓在军的名字,又4次出现在一年一度的春晚总导演位置上。当人们从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气氛中渐渐走出,每届春晚能留下长久记忆的人和歌并不会很多,但邓在军的春晚,却总能给人带来许多惊奇,特别是她推出的有代表性的歌曲,直到今天仍在广为传唱;围绕这些歌曲所产生的故事直到今天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在说这些人和歌之前,让我们先走近邓在军本人。
  
  缪斯的女儿——邓在军事业成功的背后,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更有两个伟大的人格典范——她的“七伯”、“七妈”
  
  1998年岁末,大型艺术专题片《百年恩来》荣获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对获奖无数的邓在军来说,尽管这不是最灿烂的一刻,但拿到这个奖,邓在军仍是百感交集,泪凝于睫。因为,这不仅是她作为一个电视艺术工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歌颂,更是她作为周恩来总理的亲侄媳妇,为敬爱的“七伯”百年诞辰献上的一份厚祭。
  这种特殊的身份,这份特殊的感情,多少年来,她一直默默埋藏在心底,连身边朝夕相处的同事都一无所知。直到筹拍《百年恩来》,因为是以总理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名义发起的,担任总导演的邓在军和她的丈夫——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周尔均将军才不得不把这层秘密揭开。
  上世纪50年代,同在西南军区工作的邓在军与周尔均谈恋爱了,那是个纯洁得近乎透明的年月,邓在军唯一在乎的是家庭出身、政治表现,她赶紧跑去问领导,领导笑着说:“小邓呀,他家里没问题,我们组织上给你保证。”没事了,邓在军蹦蹦跳跳回去了。不久,邓在军从西南军区调到海政文工团来到了北京,可能是周尔均写信给了七伯,第三天上午,总理派卫士长成元功来接邓在军,她如梦初醒般的第一次坐着三轮车来到中南海的西花厅,总理一见她,特别高兴,和邓颖超连说了三个“好”,又说:“你和尔均相爱我们很赞成,但千万不要把我是总理这个关系放进去,你们的爱情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本来很紧张的邓在军,听着七伯的话,看着他的眼神,很快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他不是国家总理,那语言,那眼神,完全把你当朋友似的。邓在军很快活泼起来。
  那天总理夫妇和他谈了很久,中午留她吃饭,总理说:“平时我们两菜一汤,今天你来了,加一个菜。”
  阳光把这一天永远驻进了她不老的记忆。沿着这一天,和七伯七妈相处的点点滴滴,如空谷幽兰,那洁美的气息,每每让邓在军陶醉,也令她一次次潮湿了双眼。
  周总理和邓颖超像疼爱亲生儿女一样疼爱邓在军夫妇。事实上,后来他们对邓在军的感情已超过了对自己的侄儿。有一次,许多人在西花厅吃饭,周总理拍着身边的座椅对邓在军说:“今天七妈不在,在军你和七妈都是姓邓的,你就代表她吧。”疼爱地让她挨着他坐。
  邓颖超曾不止一次地把邓在军邀到西花厅,陪他和周总理聊聊天,散散步,她对邓在军说:“我俩有共同点,你是独女,我也是独女。”后来邓在军工作成绩越来越突出,邓颖超高兴地夸奖她说:“我就喜欢在军,她是个最要强的孩子。”
  但邓在军清醒得很,非常明白周总理夫妇最忌讳什么,他们曾多次教育晚辈们:作为周恩来的侄儿女,千万不要自视为特殊人物,更不要因为自己是总理的亲属,就企求得到特殊的照顾。为此,要强的邓在军当时就对周尔均说:“不管工作生活中遇到多大的难处,我们都不能告诉七伯七妈。”
  有次周总理主动问到她:“在军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
  邓在军摇摇头。其实,那时正是他们最艰难的时候,随着孩子们一个个降生,她像许多普通中国妇女一样,既要在工作上争一流,又要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消耗在与生活的顽强抗争中。一大家子挤在总后筒子楼的一间半房子里,逼窄得转不开身。1962年冬天,邓颖超冒着风雪到筒子楼看他们时,房间里竟找不出一把像样的椅子给她坐。无论怎样精打细算,每月总差那么几十元钱过不去,这对阮囊羞涩的年轻夫妇,即便一次次举债赊欠,也绝没动过向七伯七妈寻求帮助的念头。他们还是照样带着孩子经常去西花厅玩,和七伯七妈谈工作、谈学习,就是不谈生活的艰难……
  邓在军到中央电视台工作后,经常去人民大会堂转播重要文艺活动,常见到周总理。每次遇到,周总理看看她,没说话就过去了,她也跟不认识似的,从不上前打招呼。后来在西花厅度周末时,邓在军问邓颖超:“我们在公开场合见到您和七伯,没有主动上前打招呼,不知这样做对不对?”邓颖超高兴地说:“这样很好,完全应该。”
  “文革”来临,周总理以一个老政治家的敏锐,预感到这场大规模运动将是我党历史上最复杂的斗争。为了避免牵连亲属,运动一开始,他就向自己的侄儿女们打招呼:这段时间里不要再去西花厅了。
  此后整整10年,邓在军夫妇没有再进过中南海的门。
  
  李光羲的《祝酒歌》——当那个盛大的历史庆典一旦来临,已导了几百部电视艺术作品的邓在军,开始了她蔚为壮观的艺术井喷
  
  1979年是邓在军电视艺术史的中分线。至此,饱受“文革”磨难又经历了痛失敬爱的七伯的巨大悲痛之后的邓在军,已走完了从一个小女兵到名导演的一半路程,由这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她向电视艺术巅峰开始了勇敢的冲刺。
  1979年除夕前夕,在央视文艺部歌舞组担任导演的邓在军与另一名女导演杨洁联手,准备执导“迎新春文艺晚会”。是时,饱经忧患的中国离那个喜泪交加的十月并不遥远,刚刚开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如浩荡春风拂过亿万人的心头,邓在军内心深处感到有一种喷薄欲出的激情需要宣泄,她相信,所有中国老百姓的心情也都与她一样。因此,她发挥了巨大的创造才能,精心打造这台晚会。她首次采用了现在“春晚”一直使用的茶话会形式;在开场部分,她们颠覆了过去大段的政治宣传口号和新年贺词,胆识超前地以人们久违了的交谊舞开场;她不用传统的由报幕员一本正经报幕的方式,而采取由4位相声演员进行串场……所有这些,都让观众耳目一新,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晚会中由李光羲演唱的《祝酒歌》,虽然不是由这次晚会首唱,却由于邓在军的慧眼识珠,力邀其参加这次晚会,从而使其通过电视信号走遍祖国山山水水,走进亿万寻常百姓家,成为了当年最流行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
  对著名歌唱家李光羲,邓在军并不陌生。
  李光羲从小就有一副好嗓子。1953年,已经小有名气的他考入中央歌剧院,开始了真正的专业生涯。1956年,他出演了新中国第一部古典歌剧《茶花女》并担任男主角,这次演出使他一举成名。正是演歌剧练就的扎实的基本功,让他在后来的歌坛能够游刃有余。1978年,李光羲首次接触到《祝 酒歌》,当时作曲家施光南把这首歌寄给了他们剧院的女中音歌唱家苏凤娟。那天李光羲与苏凤娟排节目恰好坐在一起,李光羲不经意间发现苏凤娟手拿着歌片在翻看。
  “你看什么呢?”李光羲好奇地问她。“是施光南寄来的一首歌,你看看好不好?”李光羲本来是随便问问,但这一看不要紧,激昂、流畅的旋律,振奋、豪迈的歌词一下子吸引了他。用他的话形容,“看了之后,就觉得心里头被点燃了一把火一样。”
  李光羲立刻给施光南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字里行间充满喜悦与赞叹。施光南在李光羲的邀请下,很快为《祝酒歌》写了配器并寄给了李光羲。当时的伴奏是一支只有11人的小乐队,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在一次演出前的审查中有人说,“这歌不好,唱这首歌等于号召大家喝酒。”但李光羲不甘心,就在这个时候,李光羲突然接到来自国务院的通知,要他参加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国宾招待演出。李光羲说,自上世纪50年代起他就经常参加这类活动,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间他的嗓子出现了问题,大约有五六年光景未登台演出。此时他刚刚复出。
  李光羲悄声与乐手们说,“咱们就唱《祝酒歌》。”可是几位乐手心有余悸,怕惹出麻烦。敢做敢为的李光羲见此情形便说:“现在不是提倡文责自负嘛,我负责怎么样?”就这样,李光羲还是坚持演唱了这首歌。
  让李光羲惊喜不已的是,演出异常成功,而且反响极大,所有在场的观众包括外宾和国家领导人,无不给予热烈鼓掌。这让李光羲好生欣慰——因为“心里有数了”。
  在邓在军筹备这次晚会时,她已经在有关场合听过李光羲演唱的这首《祝酒歌》。与李光羲一样,她也非常喜爱这首充满昂扬向上旋律的好歌。但作为导演,她考虑更多的还是,此时正值“文革”结束,社会要向前发展之际,自己执导的这场有着“开创”,性意义的电视晚会,必须要有一首振奋人心的歌,作为晚会的“主题”。而李光羲演唱的这首《祝酒歌》,不仅抒发了时代的豪迈情怀,也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是这场晚会主题的不二之选。
  果然,这台晚会一经推出,便即刻轰动全国,当然最振奋人心的还是李光羲的那首《祝酒歌》:“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撒满幸福泪……十月里/响春雷/亿万人民举金杯/舒心的酒浓又美/干杯万盏也不醉……”
  可以说,全国人民是哼唱着《祝酒歌》的旋律度过1979年的。
  
  费翔《故乡的云》与《冬天里的一把火》一—被称为“造星车间”的中央电视台,由于邓在军的先后5次执导春晚,多次参与了这种“造星”。费翔就是其中闪亮的一颗
  1987年,邓在军又一次接任春节晚会总导演,到处物色演员。著名歌唱家王昆时任东方歌舞团团长,那次她从外地演出回来,给邓在军来了电话,说她发现了一个台湾歌手,叫费翔,条件不错。邓在军当即请她把资料送来看看。
  很快,王昆派人送来录音带和一个很大的招贴画,看起来形象确实不错。邓在军关起门来一个人听录音带。其中有首歌叫《故乡的云》,邓在军感觉与晚会的要求比较合拍,于是有关的报告送到广电部,没过多久也批下来了。
  明星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然而在舞台背后,包装明星的过程却相当复杂、乏味,有时甚至是一波三折。每一次春晚的过程,可以说都是谁上谁不上和如何上的反复筛选过程,这过程有时特别残酷,也很痛苦。作为总导演的邓在军,也就免不了要承受太大的压力与责任。
  费翔无例外的同样要经历这一过程。不过,他遇到的,则是一些意料之外的麻烦。
  一次编导会上,有人突然提出:费翔的母亲是台湾人,父亲却是美国人,因而费翔似乎不能算是台湾人。大家一时七嘴八舌纷纷发表意见,争执不下,最后,需要邓在军这个总导演拍板了,她毫不犹豫地说:“我看可以。他父亲是美国人不假,但是,孩子都随母亲,费翔的母亲是中国人,他又在台湾出生,就应该是中国人。”
  这还是小问题,容易解决。大麻烦是费翔将要加唱的另一首歌《冬天里的一把火》,其实这麻烦也是邓导自找的。
  以往的春节晚会,只要演员确实优秀,观众很欢迎,通常可以唱两到三首歌。但这时情况不同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已经成了气候,时间珍贵,从1986年的晚会开始,规定每个演员只能唱一首歌。当初考虑到晚会的主题,本打算只让费翔演唱《故乡的云》。当邓在军在反复听了费翔的录音带后,认为《冬天里的一把火》这首歌很棒,便有了新的想法。在一次编导会议上,邓在军说:“请台湾歌手来一次不容易,我们是不是让他多唱一首。”在她的坚持下,大家终于同意了。没想到请领导听歌时,领导不同意,认为费翔不仅唱两首歌多了,第二首歌还有两段,间奏也太长。晚会的音乐编辑曾文济,是位很有经验的老编辑,听了费翔的歌带后,他和邓在军有共鸣,赞成两首歌都上。最后,邓在军有了主意,去找费翔商量,请他在间奏中加些跳舞的动作。其实当时邓在军并不知道他跳舞也很棒。
  结果到第二次排练时,费翔已经给“一把火”设计好了迪斯科风格的间奏动作。他跳给邓在军看,让她眼前一亮,哟,太棒了!邓在军高兴得直鼓掌,说好极了,要的就是这个。
  可是,台领导对费翔的动作有点担心,觉得迪斯科的节奏感太强。邓在军说:“这是表现健美,没问题。”领导见她态度坚决,便说暂时这样吧。后来审查,领导还是担心,说最好别跳迪斯科了,把间奏拿下来。
  邓在军实在不甘心,自恃自己算是老导演了,和台领导关系也不错,就有点倚老卖老,不肯轻易放弃。坚持说:“真的不错,饶了我们吧。”这一回,领导犹豫不决,勉强同意了。但到了最后一次审查,还是要求把间奏拿下来。邓在军没有办法,只好点头。
  实况播出时,《故乡的云》是第一首歌。为了增加感染力,能够出情,在唱完这首歌后,让费翔讲了一段话:“我第一次来到大陆,但我特别想念我的家乡,下面再唱一首歌,献给我的妈妈,我的姥姥,我在山东的太姥姥。”在场的费翔妈妈和姥姥都激动得流下了热泪。这样,就有机地过渡到了下一首歌《冬天里的一把火》。
  领导已有明确指示,要把“一把火”的迪斯科拿下来,邓在军也同意了,但当时实在太忙,她没有来得及给下面的人说。因此,播出的时候,乐队在照样演奏,费翔也照样在跳迪斯科。领导急了,一时间他无法改变现场的表演,就在话筒里嚷起来:“邓导,不能切全景!你再切全景,我处分你!”
  邓在军只好向切换导演讲:“好了,再切全景,领导要处分我了,快切近景吧。”但是,摄像人员没有这个准备,所以后来大家看到前面的镜头有全景也有近景,后面的镜头只是近景、近景,还是近景。还有好些镜头出了画面,显得一点镜头逻辑都没有了。
  尽管如此,费翔的演唱几乎让所有的观众倾倒,这把“火”照得他闪闪发光,无比明亮。中国 的“星空”里,从此升起一颗偶像级的明星。
  
  毛阿敏的《思念》——邓在军专门用光导纤维为毛阿敏设计了一个T型舞台,让她一亮相就出现在最高点……一举成名的毛阿敏,至今仍视邓导为“恩师”
  
  《思念》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的得意之作,由谷建芬谱曲。这首歌写出来后,也有人唱过,却没有造成什么影响。让毛阿敏唱响《思念》,似乎是一种缘分,而促成这个缘分的,就是邓在军。
  毛阿敏是侯跃文最先介绍给邓在军的。1987年下半年,侯跃文到南京演出,正好同台演出的有当地演员毛阿敏。回来后,侯跃文找到邓在军:“邓导,这次我在南京给你发现了一个人,形象不错,台风也不错,唱得也不错。”邓在军问是唱什么风格的?侯说是唱通俗的。邓在军便答应请来北京看一看。就这样,毛阿敏来到北京。
  这一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电视文艺“星光奖”,台里准备在颁奖时办一台《今夜星光灿烂》晚会,让邓在军当导演,和毛阿敏见面后,邓在军让她先录一次音,了解一下她的艺术功底,如果行,就上“星光奖”晚会,如果条件很好,能完成预想的设计,就上第二年的春节晚会。
  在录音棚里,邓在军第一次听到了毛阿敏的演唱,有点喜出望外,感觉她声音很松驰,很有派,个儿也高,而且长得漂亮,歌唱演员有这样条件的并不多,邓在军很满意,对她充满了信心。因此,邓在军首先在《今夜星光灿烂》晚会上作了安排,让毛阿敏同胡松华、李谷一、彭丽媛、阎维文等知名演员一起担任独唱节目,并特地在演唱的间奏中安排她讲了一段话,希望她获得成功。
  毛阿敏上场了。她风度翩翩,唱得委婉动人,动作也很好,有小小的舞姿,又不是大跳,非常得体,她的优美歌声和落落大方的舞台形象,给观众留下了好的印象。
  邓在军心中有了底,在接下来的仍是由邓在军担任总导演的春节晚会中,让毛阿敏上已经不是问题,剩下的问题是要她唱什么歌。邓在军在脑子里一番搜索,蓦然想到了乔羽老师写的一首歌叫《思念》,是谷建芬的曲,词和曲都很美,也有人唱过,但没唱响。邓在军觉得毛阿敏的嗓子唱这首歌非常合适,于是便让她认真的练习,定下来就唱这首歌。
  接下来,邓在军又在晚会总体设计上想点子,尤其是舞台布置,总想搞出新花样。正巧,当时南京有人推荐了新出的光导纤维花,问邓导可否在舞台布置中用一下?邓在军一看很漂亮,马上答应说用——一其实在说“用”时邓导脑子里想的就是毛阿敏。
  这样,在邓在军的精心设计与打造下,毛阿敏在演唱《思念》一曲时,专门用光导纤维为她设计了一个T型舞台,让她一亮相就出现在最高点,然后随着《思念》深情的旋律款款往下走,邓在军还预先设计好并且告诉毛阿敏:将会怎样运用镜头,她从哪儿下来最合适等等,不一而足,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结果,毛阿敏在这次春晚上演唱的《思念》赢得巨大反响,从而一举成名。作者乔(羽)老爷也挺高兴,他后来在一次邓在军的艺术研讨会上讲了这样一席话:我写的这首歌,在邓导选上之前拿到谷建芬音乐会上首次唱,没有唱开。但在1988年春节晚会上一唱,很快唱开了,后来这首歌又在多种场合唱,我也听了不少,但都没有这次好。到现在我仍然认为,毛阿敏演唱发挥最高水平就是在这次春节晚会上。这是谁的能耐?毫无疑问这表现邓在军有能耐……
  岁月如流水,经过了生活中的大红大紫、风波困顿和多年沉寂之后,毛阿敏仍视邓在军为自己的“恩师”。在不久前邓在军夫妇的“金婚”纪念会上,久别的她又出现在邓在军面前,邓在军高兴地看到,眼前的阿敏,似乎又回到了当年那种热情和纯朴,她的声音还是那么动人那么富于感染力,有所不同的是,她的气质中,已经有某种更加沉稳、厚重和大气的东西。生活的磨难给了她更多的智慧,使她更成熟了……
  
  文字编辑:柳林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住宅(含别墅)正在向高端化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建筑智能化,它让高质量的数字智能生活进入每个家庭,为住户提供更舒适更方便的生活空间。本文着重对建筑
非肿瘤性黏膜中的基因变异可能是预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C-Ca)的有效标志物。Watanabe T等为建立相关基因表达与UC-Ca关系的预测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
  现在大多数施工现场技术措施很齐全,却没有相应健全的组织措施。致使电气事故仍难避免。笔者认为,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且组织措施对技术措施的实施起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已经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应用。为解决传统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人力有限、效率低下的问题,促进建设工程安全监管手段的革命
  本文作者就多年从事基础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何做好企业安全管理的建议:1、抓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抓安技人员责权,提高其监管地位;3、抓专项整治,加大安全检查力度;4
  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具体行动的纲领,其安全技术措施是施工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施工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安全措施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施工方案
  本文通过剖析近10年来发生的职工死亡事故的原因,指出建筑业施工企业必须以安全生产为突破口,强化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阐明了施工现场是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主体;标准化作业是
  企业所处的环境是激烈变化的,是存在严峻挑战的,企业要适应这种环境就必须针对这种环境制定方针政策,以谋求长久的发展。而企业经营战略在实质上就是旨在使企业由适应目前环
近年来受环保、安监、外贸等因素影响,鞭炮焰火行业面临众多挑战,其自身也存在着行业管理不够规范、产品研发能力不足、成本高居不下等诸多问题.以湖南鞭炮焰火产业为例,分析
  我国相关建设安全法律法规的颁布,安全工作纳入了现场监理内容,作者根据多年来在监理工作,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就工程监理人员如何对其进行管理提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