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成长打点人生幸福的行囊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黄鹤故里,白云之乡。
  长江携着中国第一大河的雄姿浩荡西来,汉水带着秦岭太白的神韵相约而至,长江、汉水交汇,形成了汉口、汉阳、武昌三镇鼎立的格局。湖泊星罗棋布,武汉因此有着“百湖之城”的美誉;九省通衢,高铁开通武汉将成为中国四小时经济圈中心;两江交汇,这种融汇与博大,折射出教育的多元与开放。
  在武汉市新洲区东部的旧街,有一个山村名曰“孔子河村”。村北一座山,名“孔子山”;村南一条河,名“孔子河”。在孔子山腰、问津河旁,矗立着几栋残存的古式建筑,这便是被誉为中国最古老“大学”的问津书院。
  2013年是武汉市的“教育文化建设年”,在普适性地建议征询中武汉将“问津求真、立德树人、追求卓越”提炼为城市教育精神。
  问津,即问道。传道,授业,解惑也。
  武汉云集国家和地方研发机构600多家,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0多所高等学府,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目前,武汉市共有普通中小学972所,在校学生74.26万人。如何探索出一条彰显武汉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实践之路?多年来,武汉市一直秉持“以生定育、注重常态、立足常规、关注细节、系统建构”的原则,遵循“德育为先、德育求实、德育有效”的工作思路,从抓德育评价引导到抓德育队伍建设,从完善德育机制到建构德育体系,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武汉市中小学德育逐渐彰显出较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一,德育目标与内容建构注重以生定育,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关照学生的成长需要;其二,德育实施途径注重立足德育常规与常态,重视主体体验,力求回归生活;其三,德育工作推进注重德育科研,将理论研究与行政推进相结合,注重科学谋划与系统建构,不断完善德育制度,注重长效保障机制建设。
  以生定育
  以儿童的生活逻辑建构德育体系
  如何系统构建有效的德育体系无疑是区域德育的难题,武汉立足地域教育实际,制订出德育实践“三步规划”。第一步,“十五”期间,以“新三好”(学校好学生、社会好公民、家庭好孩子)为载体,创新德育评价机制,让德育真正为先;第二步,“十一五”期间,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倾力打造德育梯队,把德育真正做实;第三步,在分片、分区开展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于2011年春季全面启动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使德育真正有效。
  “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遵循儿童的成长需要,在传承已有经验和历史积淀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参照国际标准,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构建“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评价、推进“五大体系”。
  “五大体系”中的目标体系是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半径不断放大的同心圆,即“成长场域”,以指向、价值、成长场域三维逻辑立体构架武汉市中小学德育的目标,形成了武汉市中小学德育总目标,即将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的情感、雅的言行、新的意识、善的品质、美的志趣”的合格公民。
  今年4月,武汉市召开了全市电视会议,对外发布了“五大体系”,将其作为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南。各中小学立足校情,用校本化的德育实践做出了各自的解读。
  硚口区倾力打造“个个班好”,深度探索“班科一体”的德育新机制。尚美育人,硚口区体育馆小学在五十多年的德育积淀与传承的基础上,以生为本构建了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尚美育人180课》,在实施中因班而异,因生不同,因时有别,多方互动,灵活使用。
  如何将德育做出成效,寇晓燕校长的体会是“把学生当作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耐心地等待他们成长;把学生当作朋友,平等地与孩子对话、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诉求;把自己当作孩子,带着一颗童心走进孩子内心,以心育心。”在她的带领下,体育馆小学的老师逐渐学会运用“错层思维、双赢思维、换位思考、反转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改变行为,以生为本的课程体系赋予孩子们快乐的童年,也充实着老师职业生活的每一天。
  “教育因欣赏而美丽,个性因欣赏而彰显,差异因欣赏而精彩。”这是常青第一高中王治高校长对教育的思考与理解。学校进门后左边道路上伫立的那只七色彩虹似的眼睛雕塑让人过目不忘,王校长解释道:“学校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处处给学生‘留白’,让他们参与学校的设计与建设,把自己真正当作校园的主人,以发现和欣赏的眼光与心态认同他人、重塑自我。”学校以“欣赏德育”为理念指导,通过课程多元化、社团丰富化、活动体验化、管理自主化、环境怡人化等立体建构学校德育,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给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
  营造“教育场”
  在资源整合中聚化出德育生态效应
  “教育场”往往蕴蓄着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要让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教育的味道,就必须要为师生打造一个适宜张扬生命活力、亮出精彩自我的“教育场”。在武汉,以学生为主体,立足自身实际,不同区、校有着不同的诠释。
  江岸区根据责任感教育的要求,遵循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生命、成长、家庭、同伴、团队、社会、国家七个方面构建教育的内容体系,实施区域“责任德育”。发挥德育常规、班级教育、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体验、自我教育等作用,突出认知与探究、体验与实践、感悟与内化、评价与反思等关键环节,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注重内容的相互衔接和循序渐进,把“责任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之中,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了时空统一、立体互补、多元交互的“教育场”,使受教育者在“场域”中受到感染与导向、规训与内化。
  东湖高新技術开发区坚持数年持续推进“幸福德育”工程,在重点打造“文明光谷”“诚信光谷”“责任光谷”“温情光谷”和“创新光谷”五张名片的基础上,始终把追求师生的幸福作为光谷德育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坚持“内容生活化、目标朴素化、方法活动化”,让师生在和谐的育人环境中享受教育的幸福,体验幸福的教育。光谷一小的“真情德育”、二小的“怡美德育”、六小的“情感德育”、华科大附小的“科技人文并举教育”、光谷实验中学的“学生主体教育”……开放多元的学校特色无不是对高新技术开发区德育的美丽注脚。   纪伯伦曾说,出发的太久,忘了当初出发的地方。变得愈多,愈是不变。其实,具体到德育工作,有时候坚持往往比创新更重要。江汉区以“本色德育”做出了回应,以班会课程为载体,编撰具有地域特色的班会课程,不仅从《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中选取名篇名段,还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编进教材,如振兴路小学的读书小明星、精武路小学孝亲敬长的好少年、红领巾小学二年级学生养花护花的“场景德育”、万松园路小学的不畏困难的小足球运动员们……这些不仅在文本层面阐释了以生为本的道德关切,提供了系列基于学生认知与生活经验的鲜活场景,更在多元、开放的班会课中让生命个体交互体验,让学生不断体认,进而把外在的他律转化为内在的心灵准则。
  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又能对环境进行能动地改造,人与外在的环境是交互并存的。洪山区一直倡导“生态德育”,走进洪山区广埠屯小学,沿楼层而上,会深切的感受“五横四纵”的环境文化之“场”,“五横”即五层走廊上的“中华五千年文化路线图”,“四纵”即四个楼梯悬挂的关于热爱生活、正确生活、幸福生活的名言警句及校园生活介绍。聆听“文化小导游”对“中华五千年文化路线图”的讲解,顿觉中华传统文化已然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记得牢”的切身文化体验。学校坚持践行“雅行十二个学会”培养学生生活、学习、交往习惯,组织开展“天天雅行、月月争星”“五带头”“五小”社团活动等,共享生命成长。学校通过对学生身处环境的“雅行”再构,进而触动学生主体的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使认知区域与场景区域双重激活大脑,不断进行生活积累,促成主体渐进习得。
  育人者须自勉,律人者当自励。以課题研究为载体,通过《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及保障机制研究》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综合素养及育人水平,使其有成就感、归属感与幸福感,这是东西湖区教育局近些年不懈的努力。同侪互动式的研修团队相继成立,吴家山第三小学以武汉市功勋班主任管宗珍老师领衔的“小荷”工作室、吴家山第四中学的“七色彩虹”班主任工作坊、吴家山第三中学的骨干班主任工作室……大家在同题聚焦、深度汇谈、读书沙龙等活动中彼此分享、互惠共促,形成了区域人人愿当班主任的良好氛围。
  百步亭社区是全国志愿者服务先进社区,以社区为依托,以“服务学习”作为学校德育的出发点,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服务社区的志愿,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这是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邓晓燕校长关于“社区教育场”的思考与定位。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从而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行动能力,这对于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传统德育模式无疑是一种根本性的突破。
  一个个倾注教育者思想与智慧,承载教育理想与追求的“教育场”成就了孩子们的幸福童年:新洲区第一中学制定并实施《班级建设质量评估方案》,着力营造文明友爱、互助共进、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东西湖区实验小学“十二月节”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知行统一;惠济路小学以“五彩缤纷十个节”为载体,让孩子们在“节日”的喜悦中体验情感、探究知识、提高技能、锻造品质;常青实验小学在“生命发展教育”理念下聚焦课改,打造生命留恋的地带—“主动教育”特色课堂;江夏区法泗镇中小学的“教师补位当家长,诚心关爱留守儿童”的留守儿童家园;青山区社区“四点半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的暖心同心工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的教育协商委员会、武汉小学“定时、定人、定主题”的德育备课会、黄陂区实验中学“每月主题”活动,也都各具特色。一个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场”,均释放出同心育人的巨大能量。
  绿色与人文
  让生命得到真实自然可持续地生长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容易让人联想到自由生长的青草,只有拥有充足适量的阳光和雨露,才能让生命得到真实自然可持续地生长。”武昌区教育局王兴文局长倡导的“绿色教育”理念不仅是对教育本真的价值追求,而且饱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近几年,武昌区教育局围绕“绿色教育强区”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构建“绿色教育”管理新机制,完善“绿色质量”评价新体系,推行“义务教育绿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开展“20 20亲近母语行动”,实施学生全面发展新举措,创新队伍建设新模式,力行区内教师人事制度改革,2年内将不适应教师岗位的600名教师转岗至社区街道,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毗邻长江的武昌区中山路小学,秉承“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生活化,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心灵,以“小白帆”为评价载体,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给学生留下美好回忆的生活教育活动,开发出着眼于提升学生生活学习意识、习惯、技能的“小白帆”生活课程,让每一个儿童“热爱生活、行为典雅、兴趣广泛、能力突出、充满自信”,美好的人生由此奠基。
  走进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每位学生身上都怀揣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护照》。原来,这是学校在“生态德育”理念指导下开发的“护照式”德育评价载体,因其形式新颖、便于操作、内容丰富、科学合理而深受师生的喜爱。正如该校华林飞副校长所言:“‘以学生为本,涵养其德性,尊重其个性,舒展其生命’的‘生态德育’,改变了以往德育表现看行规、德育效果看成绩的片面评价标准,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考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使学生在体验和反思的过程中提高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这远比‘灌输’和‘说教’更为有效。”
  走过“惟楚有才”的街道,踏进创办于1920年的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走过一条饱经岁月沧桑的红石大道,听着董有建校长的介绍,思绪翩翩;品味校友杨建文先生于庚寅秋为重修红石大道所撰铭文,倍感历史之厚重,人文之底蕴。
  襟带长江,背倚凤凰,邻得胜而题“楚材”者,此明清两朝贡院之故址也,武昌实验中学奠基焉。院中有大道,铺红石,红石大道由是而得名。
  ……
  《礼记》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红石大道,无乃可喻彼大道乎?诚然,此道囿于一院之中,长不过数十百武,然行其上,北可乘凤凰之翔以干云天,南能通楚材之门而步康庄,东可跨得胜之桥以越九州,西能踏长江之浪而启远航;积跬步以至千里,修德艺而成栋梁;秉持公心以利民生,胸怀天下而遂志向。然则此大道亦可喻彼大道也。有感于斯,因为之记。   人文底蕴乃教育之根。我们有理由相信“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彼实中兮,辟门吁俊,鸿鹄纷纷而来翔”。
  走进学生心灵,让德育落地生根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有效的。”这是与湖北省首位心理特级教师、省实验中学的耿喜玲老师交流中,她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认识自我,助人自助。武汉一中简洁、富有生活气息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着别样的温馨。学校在这里开展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与宣传、新生心理健康辅导等,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我维护能力,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截至2010年12月,武汉市30%的学校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全市有700所学校建有学生心理辅导室,140所学校安装了心理测评系统,建立学生电子心理档案70032份,定期监测学生的心灵状况,为学生的身心健康筑起了绿色的心灵防护林。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作为全国第六届小学“十佳班主任”和武汉市第三届“功勋班主任”,江汉区滑坡路小学余桂霞老师对“后进生”“个别生”和“问题生”的教育心得就是“尊重每一个,发现每一个,发展每一个”,视每一个孩子为“宝贝”,从了解每一类孩子的特点入手,试着走进他们的心灵,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引领他们成长,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有一位73岁的老人名叫周爱莲,老人家不识字,开学伊始,她特意请人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邾城四小,出乎学校老师们的意料,她还送来了一车扫把。
  据老人讲,孙子小亮原来在儿媳打工的广州上学,由于不习惯当地的生活,一直吵着要回家。半年前,老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把孙子转到邾城四小。“老师真把小亮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小亮生病了,老师不仅背着他去医院就诊,还垫付医药费。我不知道怎样表达我的感情,只好扎了一些扫把送来。”周爱莲老人朴实的话语中满是感激。
  以爱育爱,用真情呵护留守儿童。近年来,武汉市留守儿童有两万多名,流动儿童十五万左右,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让流动儿童享受市民待遇“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武汉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邾城四小就是最好的例证。
  邾城四小是一所瀕临撤销的学校,经过7年的探索与努力,学校已从6个班发展到37个班,在1972名学生中,全寄宿学生1593名,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占到半数以上,学校深受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认同。在饶小平校长看来:“生命是一段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路同行。因此,教育是一种行走,一种生命的行走,一种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行走,一种蕴含使命、创造、超越的行走……”
  走在新洲的街道,仿佛置身于八百余年历史的旧街花朝节,悠悠三千余载,任岁月沧桑巨变,历史风云际汇,“问津”的历史掌故贯穿始终,一代代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心灵互动的旅程中不断丰富着它的内涵。耳畔犹回响着邾城四小那首温情的校歌:
  亲爱的爸爸,
  您现在知道吗?
  我们的四小好美,
  就像那张蜡笔画。
  亲爱的妈妈,
  您现在知道吗?
  我们的老师都像您,
  从早到晚忙坏啦。
  ……
  春天来啦
  四小是我家
  ……
  【王一凡,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德育研究室主任,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宋立文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信念要求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职业服务观,激发爱生敬业的师爱真情;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终身负责,追求师爱的最高境界;要求教师充分展示其人格魅力,利用情感“传导性”闪亮师爱光辉;要求教师提高自我效能感,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可塑性。只有坚定职业信念,教师才能真心地热爱学生,做好教育工作。  关 键 词 职业信念;教育信念;师爱  作者简介 刘俊其,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教师  
“智慧教育”是近几年来教育界热议的一个话题。作为一种最直接的帮助学生建立完整体系的教育方式,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并且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  为此,草堂小学立足于“启迪学生的智慧”为核心目标,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以此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
山之高兮神女候,水之深兮潜苍龙。坐落在山海之畔的青岛二中,便是这样一个汇聚了山海灵气的地方。每年夏末,都会有大批新生怀揣希冀踏入校园,而其中最扣人心弦的,便是学校独特的社团文化。  高山流水—倾听艺术的声音  高山流水,浸润着午山脚下二中学子的心灵。青岛二中拥有国内高中顶尖的艺术社团,可以在课余时光为二中学子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学校艺术类社团有:管乐团、民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室内乐团,每年都能在
在美丽的渤海之滨、早在汉代就建制的古城金州,有一座融历史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金州新区城内小学。天后庙的遗址,赋予它人杰地灵的底蕴;校园里的百年银杏树,给予师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感召。着眼于师生的生命成长,基于生态化教育思想,城内人以“人天合一 清新生长”为学校核心价值观,以“心底无尘天地宽”为校训,确立了“生态与环保—珍爱美丽家园”特色文化主题,致力于为孩子们营造一座“生态学苑 美丽家园”,
大人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千奇百怪:科学家、老师、医生、律师、宇航员、总经理、国家主席,甚至外星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答案,就能发现孩子们想成为的是在某一领域顶尖的人才,孩子都梦想着获得成功的人生。  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天使,孩子的梦更是纯净无瑕,对我来说有着无尽的吸引力,所以我选择了为孩子做出版的工作。在工作中我发现,孩子追求梦想的毅力和决心不亚于一个意志坚定的成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学校文化对师生思想的引领、情操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而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依托于独特的办学理念,个性化的教师群体,有特长的学生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为此,我校从2009年开启了“创建特色学校”的文化历程。从学校实际、地域情况、传统底蕴、周边资源等现实情况出发,召开行政干部座谈会、年级组长座谈会、教师座谈会、退休教师座
教师为什么难以“教”会孩子知识?只要条件许可,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但孩子又为什么能够“学”会知识?脑科学的研究进展则促使人们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些教育问题。1998年,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吸纳了美国、英国和保加利亚等国多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把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融为一体,提出“友善用脑”理论。“友善用脑”要求学习者合理善待自己的大脑,科学利
一位中学老校长曾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大早,学校教导主任向校长反映,说是一位家长来质问他:“我儿子的班主任不管我儿子,你们学校管不管?”教导主任安抚完家长,就去找这位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的回答则是让教导主任莫名其妙:“他不理我,我为什么要理他啊?”再深入了解其原因,则更是让教导主任哭笑不得。原来前几天这位班主任下班后在公交车站遇到了自己班上的学生,可这位学生却假装不认识她,这让她气
在一场以“喧嚣与真实”为题的演讲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说过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他说:“因为工人不能只喧嚣不做工,农民不能只喧嚣不种地,教师不能只喧嚣不讲课,学生不能只喧嚣不上课。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还是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否则只喧嚣没饭吃。”回顾我们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何尝不是粉墨登场在喧嚣中度日呢?在喧嚣中我们把高、大、全作为德育的标杆,致使
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有一座美丽的滨江城市,长江与沱江在此交汇,两江缠绕,承长江之豪迈,聚沱江之妩媚,此处可观两江交汇胜景,可品长、沱鲜美河鱼,领略巴蜀风光、水上风情,她就是四川泸州。这里是革命圣地,亦是酒香之城。“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清代诗人张问陶的诗句,正是泸州美酒文化的生动写照。  酒美人亦美。  如果你品尝过这里的“泸州老窖”,一定会为它的醇香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