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北平没人不知道陈一刀,更没人不知道他那把刀。
刀据说是乾隆爷当年赏给陈一刀的,但没人真正见过那把刀,陈一刀总是把它用黑布裹着,带在身边。
提起陈一刀,随便一个街坊,都能喝两口茶水润润嗓,饶有兴致地说道说道。
陈一刀本是皇上身边的近卫,刀法名冠京城。后来洋枪火炮打进紫禁城,哪是刀枪剑戟挡得住的?满人从紫禁城被赶出来,后来和日本人在东北又当起皇帝。`
陈一刀得了闲,在皇城根儿开了间武馆,北平城又热闹了起来。
那是我出生前的事了。
十三那年,我在院子里用弹弓打鸟,一只家雀被打中翅膀,歪歪扭扭地跳着。
娘突然拎着我的耳朵,拉我出了院子。
娘右手提着两挂肘子肉,左手拎着我的耳朵,穿過三条胡同进了陈家武馆。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陈一刀,无论如何也无法让我把“北平第一刀”和眼前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联系在一起。
叫师父,娘说。
师父,我喊。娘把我的头按在地上,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陈一刀点了点头,我就算是陈家班的一员了。
师兄弟几个每日早起练功,整个北平城上空都是汉子们的粗吼。我们从未见过师父武刀,师父也从不教我们武刀,那把刀就用黑布裹着,从不离开师父的视线。
我们在师父的监督下扎马步,“要想耍刀,根要稳。”师父如是说。
我在武馆待了十年。武馆风光不再,家家户户年轻的孩子几乎都送进西式学校念书,留在师父身边的不过四五人。
热闹的北平城把武馆扔在了角落。
临近年末,东交民巷来了一伙日本人,为首的叫村上,听说是个大人物。
他也有一把刀,一把日本刀。
村上来北平不到两天,东街田家出国留学的小女儿婉淑就找上了师父。
婉淑穿了一件金丝绒面料的深红洋装,在雪地里很是显眼。
“陈叔”,按照辈分,婉淑确实该叫一声叔。“村上先生听说了您的事,他希望能见您一面。届时,希望您能带上您的刀。”
师父吧嗒了一口旱烟,从鼻孔吐出一口烟雾蒙在他皱巴巴的脸上。
“听你爸说,把名字改了?”
婉淑顿时没了底气,“是,改了,玛格丽特,这名洋气。”
“这出了趟国,怎么改姓马了?”
“叔,这是洋人的名,就叫玛格丽特,不姓马。”婉淑解释道,“您看,见村上先生这事……安排在什么时候?”
师父像是没听见,把手往身后一背,扭身往屋里走,“老幺,送客。”
我忙从屋里钻出来,带婉淑走出院子。
前脚刚出了院门,“呸,老迂腐。”婉淑俏丽的脸扭曲着,朝院门口吐了一口唾沫,转身上了一辆洋车。
不出一天,婉淑又铁青着脸回到了院子。
这次她送来了一份请帖,署名是“东京第一刀”。
“这只是一次单纯的比试。”婉淑解释着,她依旧穿着那件红色洋装,不过这次用黑纱盖着半张脸。
师父只顾着吃饭,并不回应。
“村上敬重武士……他不会伤害您……”婉淑语气软了下来,几乎是在哀求。
师父还是放下碗筷,“幺儿,送客。”
“你就是个骗子!什么北平第一刀!都是骗人的!你根本什么都不会,只是个懦夫!一个骗子!”婉淑气急败坏地叫道,她抓起黑纱扔在地上用力地跺了两下,恶狠狠地盯着师父,额头的铁青很是扎眼。
“幺儿,送客!”师父并不理会,用更大声的语气命令。
当然,第二天天蒙蒙亮,婉淑又出现在武馆门前,仍穿着她那件红裙子,披散着头发,神色几乎是愤怒。
“村上要见你的刀。”她掏出一把手枪,指着师父的头。
师兄弟们站了起来,围着她。
“快点!把你的刀拿给我!”婉淑几乎歇斯底里地说,仅仅三天,我就再也不能从她身上找出那个优雅女人的样子。
“村上是个爱刀的人,他会珍惜你的刀。”师父紧紧盯着她,一句话也不说。
婉淑颤抖着扣动了扳机,子弹擦着师父耳朵边划过,师父依旧盯着她,连眼都不眨一下。
啪的一声,婉淑把枪一丢,跪在地上痛哭起来,“他会杀了我的,一定会的。”
屋子里沉默很久,只有女子的哭声。
良久,师父把旱烟落在桌子上,“回去告诉你的日本主子,正月初三,就在这院儿。”
婉淑来了精神,爬起来给陈一刀磕头,“谢谢叔,谢谢叔。”
她离开武馆的背影,让我想起那只折了翅膀的家雀。
那晚下了一场大雪。
果然,婉淑没有再来过,因为第二天雪后,人们在城墙底下找到了婉淑的尸体,厚厚的雪染上了大片的红色,和她的红裙一样美。
没人知道六国饭店有名的交际花玛格丽特死了,人们都在说可惜了老田家留过学的女儿。
很快就是年三十,北平城向来不缺红色,今天却格外热烈。
武馆依旧冷冷清清,我和师兄们爬上屋顶,看见每条胡同都挂满了灯笼,火红火红,即使是天上飘着的雪也都是红色的。
武馆里只点了一盏灯,灯光晃荡着,很是落寞。
师父拿了他那把刀,那把有名的刀,站在大院里,手叉着腰,昂着头。
师父大喝一声,挥起刀。
那是我们第一次真正见师父用陈家刀法,快准狠,直取人要害之处,下盘极稳,仿佛在土地上扎了根。
我们看得热血沸腾,明明是个大雪天,可个个涨红了脸冒着热气。
师父停了下来,头上肩上没落下一片雪花。
下来,他吆喝我们几个,背着手进了屋。
桌上久违地摆了两碟肉一壶酒。
师兄弟几个一句话也不敢说,默默坐下吃饭,师父没动碗筷,只是坐在那里一杯一杯地斟酒。
师父掏出几个小布包,分给我们。
是一包银元,不多,但是是师父的全部家产。
“师父。”大师兄站了起来,“这是什么意思?”
师父喝了一杯酒,“明个儿天一亮,带着钱回家,带上家眷离开北平,能走多远走多远。”
师兄不甘,追问着,师父却不回答任何问题,站起身往里屋走去。
炉灶里的火烧得很旺,溅出噼里啪啦的火花。
师父一抬手,把那把刀丢进火里,那把有名的刀。
那火很快把刀吞没,从未笑过的师父突然笑了。
我们离开时,雪已经停了,我走出很远,看见师父在武馆门口挂起了灯笼。
火红火红的,像血一样。
从此北平城,再没有陈一刀的传说。
作者简介:杨蕊韩,2001年6月出生,双辽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
(责任编辑 肖英奎)
刀据说是乾隆爷当年赏给陈一刀的,但没人真正见过那把刀,陈一刀总是把它用黑布裹着,带在身边。
提起陈一刀,随便一个街坊,都能喝两口茶水润润嗓,饶有兴致地说道说道。
陈一刀本是皇上身边的近卫,刀法名冠京城。后来洋枪火炮打进紫禁城,哪是刀枪剑戟挡得住的?满人从紫禁城被赶出来,后来和日本人在东北又当起皇帝。`
陈一刀得了闲,在皇城根儿开了间武馆,北平城又热闹了起来。
那是我出生前的事了。
十三那年,我在院子里用弹弓打鸟,一只家雀被打中翅膀,歪歪扭扭地跳着。
娘突然拎着我的耳朵,拉我出了院子。
娘右手提着两挂肘子肉,左手拎着我的耳朵,穿過三条胡同进了陈家武馆。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陈一刀,无论如何也无法让我把“北平第一刀”和眼前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联系在一起。
叫师父,娘说。
师父,我喊。娘把我的头按在地上,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陈一刀点了点头,我就算是陈家班的一员了。
师兄弟几个每日早起练功,整个北平城上空都是汉子们的粗吼。我们从未见过师父武刀,师父也从不教我们武刀,那把刀就用黑布裹着,从不离开师父的视线。
我们在师父的监督下扎马步,“要想耍刀,根要稳。”师父如是说。
我在武馆待了十年。武馆风光不再,家家户户年轻的孩子几乎都送进西式学校念书,留在师父身边的不过四五人。
热闹的北平城把武馆扔在了角落。
临近年末,东交民巷来了一伙日本人,为首的叫村上,听说是个大人物。
他也有一把刀,一把日本刀。
村上来北平不到两天,东街田家出国留学的小女儿婉淑就找上了师父。
婉淑穿了一件金丝绒面料的深红洋装,在雪地里很是显眼。
“陈叔”,按照辈分,婉淑确实该叫一声叔。“村上先生听说了您的事,他希望能见您一面。届时,希望您能带上您的刀。”
师父吧嗒了一口旱烟,从鼻孔吐出一口烟雾蒙在他皱巴巴的脸上。
“听你爸说,把名字改了?”
婉淑顿时没了底气,“是,改了,玛格丽特,这名洋气。”
“这出了趟国,怎么改姓马了?”
“叔,这是洋人的名,就叫玛格丽特,不姓马。”婉淑解释道,“您看,见村上先生这事……安排在什么时候?”
师父像是没听见,把手往身后一背,扭身往屋里走,“老幺,送客。”
我忙从屋里钻出来,带婉淑走出院子。
前脚刚出了院门,“呸,老迂腐。”婉淑俏丽的脸扭曲着,朝院门口吐了一口唾沫,转身上了一辆洋车。
不出一天,婉淑又铁青着脸回到了院子。
这次她送来了一份请帖,署名是“东京第一刀”。
“这只是一次单纯的比试。”婉淑解释着,她依旧穿着那件红色洋装,不过这次用黑纱盖着半张脸。
师父只顾着吃饭,并不回应。
“村上敬重武士……他不会伤害您……”婉淑语气软了下来,几乎是在哀求。
师父还是放下碗筷,“幺儿,送客。”
“你就是个骗子!什么北平第一刀!都是骗人的!你根本什么都不会,只是个懦夫!一个骗子!”婉淑气急败坏地叫道,她抓起黑纱扔在地上用力地跺了两下,恶狠狠地盯着师父,额头的铁青很是扎眼。
“幺儿,送客!”师父并不理会,用更大声的语气命令。
当然,第二天天蒙蒙亮,婉淑又出现在武馆门前,仍穿着她那件红裙子,披散着头发,神色几乎是愤怒。
“村上要见你的刀。”她掏出一把手枪,指着师父的头。
师兄弟们站了起来,围着她。
“快点!把你的刀拿给我!”婉淑几乎歇斯底里地说,仅仅三天,我就再也不能从她身上找出那个优雅女人的样子。
“村上是个爱刀的人,他会珍惜你的刀。”师父紧紧盯着她,一句话也不说。
婉淑颤抖着扣动了扳机,子弹擦着师父耳朵边划过,师父依旧盯着她,连眼都不眨一下。
啪的一声,婉淑把枪一丢,跪在地上痛哭起来,“他会杀了我的,一定会的。”
屋子里沉默很久,只有女子的哭声。
良久,师父把旱烟落在桌子上,“回去告诉你的日本主子,正月初三,就在这院儿。”
婉淑来了精神,爬起来给陈一刀磕头,“谢谢叔,谢谢叔。”
她离开武馆的背影,让我想起那只折了翅膀的家雀。
那晚下了一场大雪。
果然,婉淑没有再来过,因为第二天雪后,人们在城墙底下找到了婉淑的尸体,厚厚的雪染上了大片的红色,和她的红裙一样美。
没人知道六国饭店有名的交际花玛格丽特死了,人们都在说可惜了老田家留过学的女儿。
很快就是年三十,北平城向来不缺红色,今天却格外热烈。
武馆依旧冷冷清清,我和师兄们爬上屋顶,看见每条胡同都挂满了灯笼,火红火红,即使是天上飘着的雪也都是红色的。
武馆里只点了一盏灯,灯光晃荡着,很是落寞。
师父拿了他那把刀,那把有名的刀,站在大院里,手叉着腰,昂着头。
师父大喝一声,挥起刀。
那是我们第一次真正见师父用陈家刀法,快准狠,直取人要害之处,下盘极稳,仿佛在土地上扎了根。
我们看得热血沸腾,明明是个大雪天,可个个涨红了脸冒着热气。
师父停了下来,头上肩上没落下一片雪花。
下来,他吆喝我们几个,背着手进了屋。
桌上久违地摆了两碟肉一壶酒。
师兄弟几个一句话也不敢说,默默坐下吃饭,师父没动碗筷,只是坐在那里一杯一杯地斟酒。
师父掏出几个小布包,分给我们。
是一包银元,不多,但是是师父的全部家产。
“师父。”大师兄站了起来,“这是什么意思?”
师父喝了一杯酒,“明个儿天一亮,带着钱回家,带上家眷离开北平,能走多远走多远。”
师兄不甘,追问着,师父却不回答任何问题,站起身往里屋走去。
炉灶里的火烧得很旺,溅出噼里啪啦的火花。
师父一抬手,把那把刀丢进火里,那把有名的刀。
那火很快把刀吞没,从未笑过的师父突然笑了。
我们离开时,雪已经停了,我走出很远,看见师父在武馆门口挂起了灯笼。
火红火红的,像血一样。
从此北平城,再没有陈一刀的传说。
作者简介:杨蕊韩,2001年6月出生,双辽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
(责任编辑 肖英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