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在不同时点来观察是否对其精神病性症状有改善或延迟。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问卷随访。并在干预前、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进行阴性及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最终完成99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49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PANSS阳性症状(F=4.14,P<0.05)及总分(F=6.30,P<0.05)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阳性症状(F=3.47,P<0.05)及总分(F=3.67,P<0.05)的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职业是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保护性因素(P<0.05,OR=0.17)。结论: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延缓此类人群的精神病性症状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