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枷锁”的骨愈灵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0月2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将骨愈灵胶囊由非处方药转换为处方药。通知还指出,2012年2月1日后,该药品标签和说明书应按处方药执行。已按非处方药上市的药品,在有效期内可继续按非处方药流通。
  
  大家都知道,常用药一般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相对而言,后者更安全,而两者也可以互相转换。其中,我们见得更多的是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如果一种药从非处方药转为处方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全因素,比如下面将要介绍的骨愈灵胶囊,会不会是此药被发现什么较重的不良反应,进而被套上处方药的“枷锁”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它的真实面目。
  骨愈灵胶囊由三七、血竭、红花、大黄、当归、川芎、制乳香、制没药、熟地黄、白芍、赤芍、骨碎补、续断、五加皮、煅自然铜、硼砂等16味中药组成,功效为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强筋壮骨,药品说明书提示,它主要适用于骨质疏松。从上述成分可知,该中成药主要包括3类中药,即活血化淤药、消肿止痛药、补益肝肾药(接骨续筋药),它们分别发挥什么作用呢?
  用个较形象的比喻,骨质疏松的骨头就像一家地处偏远山区、长期受各种压力、货源短缺的超市,要让这家“超市”重新繁荣起来,首先必须为它“建路搭桥”。活血化淤药在此发挥“建路搭桥”作用,让疏松的骨头周围血液循环重建,让这家“超市”周边公路桥梁畅通无阻,利于“货源”的到达;公路通了,各种压力过重,也会让超市不能正常开张营业,这时就需要消除这些压力,于是消肿止痛药发挥“减压”作用;繁荣的超市,必须货源广泛,而补益肝肾的药在这里起到补充“货源”的作用。三者共同努力,这家“超市”便能日新月异长期生存下去。换句话说,骨愈灵胶囊确实能够治疗骨质疏松。
  但是所有骨质疏松都能够通过这种药物治疗吗?回答是否定的。骨质疏松是一类疾病的统称,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骨折危险因而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创伤或无外伤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又是多因素所致慢性疾病,其成因较复杂,主要包括内分泌、遗传、营养、药物与疾病,以及其他因素(如吸烟、饮酒、过度运动)等6方面因素所致。中医也分为风邪偏盛、气滞血淤、气血不足、脾气虚衰、肾精不足、肝肾阴虚、肾阳虚衰型等7类,骨愈灵胶囊并不都有用,它只对其中气滞血淤型、肝肾阴虚型、肾阳虚衰型3类有效,而对其他4型的疗效显然较差。
  骨愈灵胶囊从非处方药转化为处方药,自然是从安全角度进行的调整。虽然在文献报道中尚未发现对该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但是,普通百姓能独自对疾病正确进行中医辨证吗?通常不能。这样,用药就可能出现“张冠李戴”现象,造成药效下降,甚至引发药品安全问题,这也是国家药监局对该药物定位进行调整的重要原因。
  编辑/李宇杰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前不久,李大爷的孙子凡凡咳嗽了,李大爷以为是普通感冒,想到这马上就是期末考试,学习不能耽误,给孙子服了点止咳药,还是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可没到下午放学,李大爷就接到班主任周老师的电话,说孩子发烧,希望家长马上接回家。李大爷匆匆赶到学校,把孙子接了回来。  回家后,李大爷一测孩子的体温:39℃,这下李大爷可急了,急急忙忙把孩子送到医院。没想到的是,在医院里,凡凡竟然遇到了4个相识的同学,而且症状类似,
早春三月,阳光普照,春暖花开,人们尽情享受着春天和阳光带来的温暖。然而,有些人却在这大好时光里烦恼不已,一不小心,皮肤病又犯了,奇痒难受。由于气温乍暖还寒的关系,春季是很多皮肤病的高发季节。我们应怎样防治这些令人讨厌的皮肤病呢?  ◇一是接触性皮炎。春季是接触性皮炎的高发季节,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外界物质的反应也不一样,特别是那些体质虚弱、患有慢性病的人和年轻女性,更是接触性皮炎的青睐者。这类
欧洲有一位人类学家,为了研究巫术,亲自深入蛮族,跟巫师学习。巫师会用巫术治病,在治病仪式的最后,他会喷出一口鲜血,血里还夹杂着几片羽毛,表示病魔被他咬死了,病人于是就好了。  这位人类学家后来发现,巫师并没有本事把病魔咬得连毛带血,他只是预先含了几片羽毛在嘴里,然后忍痛咬破自己的舌头。但经过他这种仪式治好的病人,非常多。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病人是通过信心,获得治病的力量,使病自愈。因此,即使是跳大神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很多老人洗澡时喜欢把水温调的高一点,而且每次的洗澡时间也会有意识地延长,感觉这样会很舒服,觉得不仅能净身,还有御寒、疏经通络的作用。其实,这对老人来说有很大风险。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梦久教授介绍,老人冬季洗澡最需要控制的就是水温和泡澡时间,对于有心脑血管疾患的人尤其要注意。  董教授解释,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调节功能弱,对于较大的温差很难适应。长时间高水温的环境,会使大量的血
倒走、爬楼、撞树……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广场上、公园里、小区林荫道上,健身的老人逐渐增多,健身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然而,有些运动方式虽然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但同时也可能给身体带来危害,相对散步、打太极拳等方式,这类健身并非“上策”。  倒走,背后的危险  近年来,倒走健身受到不少老年人的追捧。无论在公园,还是在小区,常能见到一些倒走的老人,有些老人甚至在马路上练习倒走。  提示:从保健方面来说,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