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在宏观经济下行和零排放趋势明显的大背景下,传统燃油车市场呈现低迷态势,新能源汽车市场却迅猛扩张。本文首先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原因,探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私人乘用车 创新
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2018年我国整体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下滑4.2%和2.8%,传统燃油车市场整体呈现超预期低迷状态,然而,新能源乘用车异军突起,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的迅速扩容,从2015年就已初见端倪,加上人口增长带来的能源与环境危机,中国国内节能低碳意识的增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视和政策倾斜,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提高和完善,多方因素促使潜在车主对新能源汽车青睐有加。尽管新能源汽车与生俱来的环保标签和诸多优势使其在严冬中“一枝独秀”,但新能源汽车的前景究竟如何,还需要深入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及原因。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概况
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59.9%和61.7%,约占整体汽车销售市场的4.5%。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更多的转向私人领域,在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同比下降21.3%和15.8%的大环境下,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迅猛增长,同比增长84%,在整体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提升到4.3%。其中,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力量,在整体销量占比最高。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市场预期将会继续扩大。据预测,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辆将达8000万辆。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成果
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创新颇有成效:一是实现了电机动力总成集成发展和湿法隔膜技术的国产化,不仅提高了驱动电机化的能力,电池材料也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二是在能耗水平和续航里程方面有较大突破,关键性指标进步明显,提升电池密度的同时降低成本,加强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2018年第12批新能源汽车目录的38款纯电动车车型中,续航300公里以上的车型和续航400公里的车型占比分别为89%和40%,部分车型续航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极大地缓解了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的焦虑。三是整车领域出现了更为丰富的车型,消费者选择空间更大,纯电动车大于140km/h每小时的车速也是一大亮点。例如蔚来就在电机、电控、电池包、智能网关和ADAS高级辅助驾驶等方面都有较为完整的研发体系。
(三)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环境
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2013年前,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最高对纯电动车补贴60000元,随后的两年标准虽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分别下调5%和10%,但相较于燃油车购车成本,补贴力度仍然较大。2017年发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要求清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在保持2016-2020年补贴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还可享有地方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
从长远角度看,政府补贴会逐步退坡,调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发展,还需要以补齐技术短板,抓住市场需求为着力点。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新能源汽车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尚需完善
目前,新能源汽车享有一系列的政策优惠,但相关补贴政策和标准发布周期长,分散性严重,缺乏延续性和及时性,没有形成激励政策体系。部分地方性政策因牵涉到多方利益,导致出台缓慢。由此导致的较长时间的政策真空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把握政策导向,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推广。
从2001年开始,我国陆续发布包括纯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各项标准,新能源汽车标准化进程逐渐加快。但目前出台的规定主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和测试方面,对电池尺寸标准、电池更换标准、车载充电机标准等问题仍未落实,关键性的充电桩标准和电池寿命的考核评定标准,需要国家尽快给予具体指导。
(二)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缓慢
新能源汽车的一大难点问题是充电桩的建设和使用,这一环节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程度,但这也正是目前我国基础设施总体规划中缺失的部分。当下国内尚未制定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科学系统的关于充电基础设施的指导意见和规划方案,部分城市的充电基础设施规划与车辆数量不协调,地方政府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建设充换电站,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区域没有明确的停车设施配电方案,造成已建成的充换电设施使用率不高、设备闲置,私人乘用车的停车位充电桩又进展缓慢的现象,许多乘用车车主面临着购买新能源汽车后无处充电的尴尬局面。
(三)新能源汽车缺乏核心技术和质优产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行业对核心技术掌握不足,研究过程和领域过于单一,创新能力偏低。虽然目前我国的动力电池材料产业趋于成熟,在世界动力电池制造业的配套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因电池系统的集成能力、热管理系統技术存在的不足导致频繁发生的安全问题,恰恰说明了新能源汽车电池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电池单体能否进行大规模制造,也是新能源汽车量产需要克服的难关。另外,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整车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亟待攻关。并且,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大多基于传统车型开发,产品成熟度不高,较低的制造工艺水平和较弱的质量控制管理能力,导致产品性能、使用体验与国外领军新能源汽车品牌存在较大差距。
三、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方向
(一)国际角度:全球零排放趋势推动汽车电动化
当今世界,人口增长与汽车总量的剧增,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寿命和全球变暖问题。汽车工业的大量能耗、燃油汽车超高的尾气排放水平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制约燃油车、减少碳排放已成共识。2018年7月,继荷兰、德国、法国、挪威等国宣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后,英国推出“零污染之路计划”,做出到2030年,至少一半的新车和五分之二的货车都实现超低排放的承诺。这些国际动向表明传统燃油车的市场正在萎缩,汽车的电动化之路前景光明。 (二)消费主体:由公共领域转向私人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国家政策上的热情鼓励并没有转化为终端市场的热销,受限于三电技术不成熟、充电桩分布不够便捷、价格较为高昂等因素,新能源汽车在私人消费市场举步维艰。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大多为对价格不敏感、信息接受迅速的高端人群或环保人士,寥寥无几的尝鲜之举无法支撑新能源汽车在竞争本就激烈的汽车市场站稳脚跟。于是新能源汽车跟随燃油车的发展路径,找到了新的切入点,即在公共领域进行推广。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15年的突飛猛进,背后是政府部门、出租车行业等公共领域购车的推波助澜,私人购买量占比不足50%。有限的公共领域市场规模虽有杯水车薪之嫌,但为私人消费市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优于燃油车的高效能、相对较低的空气和噪音污染、较汽油而言更为低廉的电力使用成本,加上更多造型新颖、高性价比、长续航版本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众试乘试驾,整体市场购买意愿也逐渐增强,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增长明显。2018年,非营运车辆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前20个城市中占比达到80%,私人用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阵地。
(三)市场分布:由限购城市转向非限购城市
从区域来看,新能源汽车是从经济发展水平和汽车普及率均处于高位的一线或超一线大城市普及开来,2017年之前,这些地区是新能源汽车的最主要市场。在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和燃油车限购政策造成的矛盾之下,面对摇号中签渺茫、拍牌费用高昂且中标困难的双重困境,国家适时的财政补贴进一步巩固了潜在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向,加之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限购地区市场需求稳步增长。2017年之后,非限购地区由于有更多长距离出行需求、保养费用低、新能源汽车经济性优势明显,新能源汽车在大规模的限行限号措施下享有“特殊待遇”,以及对低速电动车的严加整顿促使更多基盘用户将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等原因,对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贡献已赶超限购地区。这一积极信号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已进驻更为广阔的市场,销售形势一片大好。
四、结论
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薄弱,主要靠国家政策扶持导向,虽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发展,但已出现积极变化。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和行业处在整体提速期,想要顺利通过产业变革期实现“弯道超越”尚需多方共同努力,国家创造良好政策和硬件设施环境的同时,还需要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和产业链改造,新能源汽车前景广阔但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陈秀娟.定调新能源:2030年全面电动化可行[J].汽车观察,2019(02):84-89.
[2] 范高林.试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时代汽车,2019(03):82-83.
[3] 张丽娜.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消费趋势:市场的推动作用在增大[J].汽车纵横,2019(02):44-46.
[4] 陈瑞青,白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15(01):10-13.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私人乘用车 创新
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2018年我国整体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下滑4.2%和2.8%,传统燃油车市场整体呈现超预期低迷状态,然而,新能源乘用车异军突起,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的迅速扩容,从2015年就已初见端倪,加上人口增长带来的能源与环境危机,中国国内节能低碳意识的增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视和政策倾斜,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提高和完善,多方因素促使潜在车主对新能源汽车青睐有加。尽管新能源汽车与生俱来的环保标签和诸多优势使其在严冬中“一枝独秀”,但新能源汽车的前景究竟如何,还需要深入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及原因。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概况
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59.9%和61.7%,约占整体汽车销售市场的4.5%。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更多的转向私人领域,在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同比下降21.3%和15.8%的大环境下,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迅猛增长,同比增长84%,在整体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提升到4.3%。其中,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力量,在整体销量占比最高。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市场预期将会继续扩大。据预测,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辆将达8000万辆。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成果
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创新颇有成效:一是实现了电机动力总成集成发展和湿法隔膜技术的国产化,不仅提高了驱动电机化的能力,电池材料也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二是在能耗水平和续航里程方面有较大突破,关键性指标进步明显,提升电池密度的同时降低成本,加强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2018年第12批新能源汽车目录的38款纯电动车车型中,续航300公里以上的车型和续航400公里的车型占比分别为89%和40%,部分车型续航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极大地缓解了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的焦虑。三是整车领域出现了更为丰富的车型,消费者选择空间更大,纯电动车大于140km/h每小时的车速也是一大亮点。例如蔚来就在电机、电控、电池包、智能网关和ADAS高级辅助驾驶等方面都有较为完整的研发体系。
(三)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环境
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2013年前,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最高对纯电动车补贴60000元,随后的两年标准虽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分别下调5%和10%,但相较于燃油车购车成本,补贴力度仍然较大。2017年发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要求清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在保持2016-2020年补贴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还可享有地方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
从长远角度看,政府补贴会逐步退坡,调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发展,还需要以补齐技术短板,抓住市场需求为着力点。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新能源汽车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尚需完善
目前,新能源汽车享有一系列的政策优惠,但相关补贴政策和标准发布周期长,分散性严重,缺乏延续性和及时性,没有形成激励政策体系。部分地方性政策因牵涉到多方利益,导致出台缓慢。由此导致的较长时间的政策真空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把握政策导向,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推广。
从2001年开始,我国陆续发布包括纯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各项标准,新能源汽车标准化进程逐渐加快。但目前出台的规定主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和测试方面,对电池尺寸标准、电池更换标准、车载充电机标准等问题仍未落实,关键性的充电桩标准和电池寿命的考核评定标准,需要国家尽快给予具体指导。
(二)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缓慢
新能源汽车的一大难点问题是充电桩的建设和使用,这一环节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程度,但这也正是目前我国基础设施总体规划中缺失的部分。当下国内尚未制定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科学系统的关于充电基础设施的指导意见和规划方案,部分城市的充电基础设施规划与车辆数量不协调,地方政府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建设充换电站,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区域没有明确的停车设施配电方案,造成已建成的充换电设施使用率不高、设备闲置,私人乘用车的停车位充电桩又进展缓慢的现象,许多乘用车车主面临着购买新能源汽车后无处充电的尴尬局面。
(三)新能源汽车缺乏核心技术和质优产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行业对核心技术掌握不足,研究过程和领域过于单一,创新能力偏低。虽然目前我国的动力电池材料产业趋于成熟,在世界动力电池制造业的配套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因电池系统的集成能力、热管理系統技术存在的不足导致频繁发生的安全问题,恰恰说明了新能源汽车电池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电池单体能否进行大规模制造,也是新能源汽车量产需要克服的难关。另外,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整车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亟待攻关。并且,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大多基于传统车型开发,产品成熟度不高,较低的制造工艺水平和较弱的质量控制管理能力,导致产品性能、使用体验与国外领军新能源汽车品牌存在较大差距。
三、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方向
(一)国际角度:全球零排放趋势推动汽车电动化
当今世界,人口增长与汽车总量的剧增,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寿命和全球变暖问题。汽车工业的大量能耗、燃油汽车超高的尾气排放水平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制约燃油车、减少碳排放已成共识。2018年7月,继荷兰、德国、法国、挪威等国宣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后,英国推出“零污染之路计划”,做出到2030年,至少一半的新车和五分之二的货车都实现超低排放的承诺。这些国际动向表明传统燃油车的市场正在萎缩,汽车的电动化之路前景光明。 (二)消费主体:由公共领域转向私人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国家政策上的热情鼓励并没有转化为终端市场的热销,受限于三电技术不成熟、充电桩分布不够便捷、价格较为高昂等因素,新能源汽车在私人消费市场举步维艰。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大多为对价格不敏感、信息接受迅速的高端人群或环保人士,寥寥无几的尝鲜之举无法支撑新能源汽车在竞争本就激烈的汽车市场站稳脚跟。于是新能源汽车跟随燃油车的发展路径,找到了新的切入点,即在公共领域进行推广。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15年的突飛猛进,背后是政府部门、出租车行业等公共领域购车的推波助澜,私人购买量占比不足50%。有限的公共领域市场规模虽有杯水车薪之嫌,但为私人消费市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优于燃油车的高效能、相对较低的空气和噪音污染、较汽油而言更为低廉的电力使用成本,加上更多造型新颖、高性价比、长续航版本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众试乘试驾,整体市场购买意愿也逐渐增强,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增长明显。2018年,非营运车辆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前20个城市中占比达到80%,私人用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阵地。
(三)市场分布:由限购城市转向非限购城市
从区域来看,新能源汽车是从经济发展水平和汽车普及率均处于高位的一线或超一线大城市普及开来,2017年之前,这些地区是新能源汽车的最主要市场。在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和燃油车限购政策造成的矛盾之下,面对摇号中签渺茫、拍牌费用高昂且中标困难的双重困境,国家适时的财政补贴进一步巩固了潜在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向,加之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限购地区市场需求稳步增长。2017年之后,非限购地区由于有更多长距离出行需求、保养费用低、新能源汽车经济性优势明显,新能源汽车在大规模的限行限号措施下享有“特殊待遇”,以及对低速电动车的严加整顿促使更多基盘用户将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等原因,对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贡献已赶超限购地区。这一积极信号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已进驻更为广阔的市场,销售形势一片大好。
四、结论
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薄弱,主要靠国家政策扶持导向,虽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发展,但已出现积极变化。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和行业处在整体提速期,想要顺利通过产业变革期实现“弯道超越”尚需多方共同努力,国家创造良好政策和硬件设施环境的同时,还需要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和产业链改造,新能源汽车前景广阔但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陈秀娟.定调新能源:2030年全面电动化可行[J].汽车观察,2019(02):84-89.
[2] 范高林.试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时代汽车,2019(03):82-83.
[3] 张丽娜.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消费趋势:市场的推动作用在增大[J].汽车纵横,2019(02):44-46.
[4] 陈瑞青,白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15(01):10-13.